新闻 发表于 2025-8-14 17:14

美威胁突袭!最高250%关税,创新药高位急刹,葛兰:坚定看好!

作者:微信文章
今年以来,创新药无疑是资本市场的“宠儿”。

自去年“924”以来,该板块行情火热——港股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反弹约90%,A股创新药指数涨幅约75%,药明康德、百济神州等龙头股翻倍,恒瑞医药、迈瑞医疗等白马股创阶段新高。机构研报里“黄金时代”不绝于耳,普通散户也知晓“医药要选带‘创新’的”。



然而近几个交易日,这股热劲突然遇冷。8月7-8日,港股创新药ETF分别下跌3.05%、1.33%,和黄医药单日最大跌幅超15%,凯莱英、再鼎医药跌逾10%,市场情绪急速向下。

01 从翻倍到急跌,创新药行情遇“寒流”?

对此,有人将原因归咎于部分企业中期业绩不及预期,如和黄医药上半年收入同比降9.16%,净利润大增却靠非核心资产出售;也有人指向老美“进口药品征最高250%关税”的威胁,虽政策落地存疑,但不安情绪已提前反映在股价中。

更关键的是,今年以来板块累积涨幅可观,多只港股医药股翻倍,获利盘了结需求强烈。施罗德基金称,这更像是“短期交易性调整”,创新药作为今年涨幅较大的板块之一,存在调整压力。

可若将时间线拉长,会发现此次调整更像游泳“换气”。东方证券研究所所长在“闭门纪要”中称,创新药或复制过去10年新能源走势,上涨路径长但中途调整剧烈;医药女神葛兰在近期限购公告中表态,将持续配置创新药械链,她认为国内企业在ADC、双抗等领域的竞争力有目共睹。



(图/葛兰在管基金产品)

要知道,这种底气并非空穴来风!10年前,国内医药市场还是仿制药的天下,企业比拼的也是“复制”国外专利过期品种的速度;如今,国家药监局审批清单里,“1类创新药”从2018年的9款增至2024年的48款,今年上半年获批的43款创新药中,40款由中国企业研发。

连外媒也不得不承认:从“跟跑”到“齐跑”,甚至在部分领域“领跑”,中国创新药的质变有目共睹!

02 仿制药到全球授权,国产创新彰显“硬实力”

在这一路狂奔中,业务拓展(BD)交易的大爆发,可谓是国产创新药崛起路上的鲜明注脚。

数据显示,仅2025年5月,就有至少6家创新药企官宣BD交易,多为中外合作:如三生制药与辉瑞就PD-1/VEGF双抗签署全球(除中国内地)协议,订单总金额超60亿美元;百时贵宝与BioNTech合作的BNT327(国内普米斯),最高款超100亿美元.....这些交易聚焦肿瘤、自身免疫等大病种领域的前沿疗法,印证了国产创新药在核心赛道的硬实力。

事实上,这种质变不仅体现在肿瘤、自身免疫等已实现跨境BD合作的领域,更渗透到健康管理的各细分赛道。随着熬夜、应酬等现代生活方式的普及,肝脏健康需求尤其强烈,市场对“成分明确、机制清晰”的科学养护产品呼声渐高。在此背景下,香港老牌生科企TS研发的新型护肝产品“倍清肝”开始崭露头角。



公开资料显示,其核心逻辑在于跳出传统养护的经验主义,以担子菌提取物、AKK001国产菌株等前沿护肝成分为基础,构建“调节菌群-抗炎免疫-激活代谢”的协同机制,每一步干预都可清晰追溯。这种“科学驱动”的研发思路,与当下创新药产业“从模糊到精准”的升级方向高度契合。

商智数据显示,自年初上市以来,其在江浙沪、珠三角的金融、IT从业者中积累了稳定客群,京J东复购率高达67%,用户反馈集中在“宿醉后不适缓解”“熬夜后状态改善”等具体场景,这恰是国产创新从“实验室”走向“生活场”的生动表现。

03 根基未动,创新底气重塑全球话语权!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中国的医药产业已非单向技术输入。在原料药领域,我国供应全球近80%的抗生素、60%的维生素原料,众多跨国药企创新药生产依赖我国高质量基础原料。如在前沿生物技术领域,上述“倍清肝”的核心成分AKK001菌株凭借稳定的肠道调节活性,已反向出口至欧美等市场,成为国产微生态制药“走出去”的标杆。



说到底,国产创新药的发展之路,从来都不是直线向上。短期关税传闻、业绩波动可能引发行情震荡,但葛兰口中“全球竞争力提升”与“政策持续优化”的底层逻辑始终未变。从原料输出到技术出海,从大病种突破到健康管理创新,中国医药创新正在不断刷新世界对“中国创造”的认知。

正如网友@医药老王的评论:“这场突围或许充满波折,但方向已然清晰,当产业实力与创新底气持续叠加,医药领域的全球话语权,正在每一个细分赛道的突破中悄然重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威胁突袭!最高250%关税,创新药高位急刹,葛兰:坚定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