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8-14 20:59

中美关税延期,印度想不通,都是14亿人口大国,为何要区别对待?

作者:微信文章
美国。又开始了。这一套。老把戏。说是全球化,说是自由贸易,实际上,区别对待的“双标”操作,真的是爆棚到让人忍不住摇头。怎么说呢,中美之间关税延期,到了印度这里却咄咄逼人地连哄带吓,真让人看得出来美国“盟友”这顶帽子到底值几个钱。14亿人口的中国和14亿人口的印度,都是大国,待遇咋就天差地别?难道美国的算盘,真的是那么精明吗?。。。不对,应该说,是不是也有点痴心妄想了?



我们先说中美关税延期这事儿。2025年8月11日,特朗普大笔一挥,关税暂停期又延长了90天,说白了,就是双方都快被贸易战折腾得措手不及,迫不及待想要喘口气。这还没完,中国也同步跟进,暂停对美24%的加征关税,留了个10%的基础线。你说这是不是双方心照不宣的台阶?美国白宫的解释也挺会灌迷魂汤,说什么推动“持续且富有成效的对话”,可实际上,谁都知道这背后是为了年底购物季的商业利益打算盘嘛。中国商务部那边倒是坦率,强调要落实元首共识,给全球市场一点稳定预期。嗯,这还算讲点道理。

可是转眼看印度。7月30日,特朗普突然扬言对印度商品加征25%关税,理由五花八门,从高关税到买俄油,能扯的全扯上。8月1日生效,8月6日又翻脸,再加25%,累计50%。这速度,真的是让人目不暇接。印度外交部也不是吃素的,立马怼回去,说美方“不公平、不正当、不合理”。说真的,印度买俄罗斯石油,有哪一条真的触犯了美国的核心利益?美国不是一直鼓励多元化能源吗?怎么到印度头上就成了“威胁国家安全”?这逻辑,奇葩到家了。



说到底,美国对中国、对印度的操作,完全是两套剧本。对中国,贸易战打到现在,谁都知道彻底脱钩是痴心妄想。美国自己的跨国企业、金融资本,早就和中国经济绑在一起,真要全面对抗,吃亏的还不一定是谁。所以,美国嘴上大放厥词,手上却不得不一再延期,大概是怕自己先被反噬吧。对印度就不一样了。美国觉得印度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远远不如中国,市场依赖也大,打压起来没啥顾虑。所以一出事就连下狠手,连哄带吓,真当人家是“棋子”用完即弃。

但是,话说回来,印度难道就真的弱到只能挨打?其实吧,从数据上看,2024年美印贸易逆差457亿美元,按照美国的逻辑,是不是也得对中国下手?中国对美的顺差可是高得多。可为什么美国迟迟不敢把对印度那一套复制到中国身上?说白了,根子在于战略地位和博弈筹码的差异。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供应链、消费市场、科技生态,哪一样不是美国割舍不起的?印度虽然号称“印太战略”关键,但在美国眼里,还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用得上就哄,用不上就打,窝里横得很。



哦,对了,其实我有个问题一直想不明白——如果都说是“全球民主联盟”,那美国对这两个同为14亿人口的大国区别对待,是不是有点双标爆棚?表面上什么价值观外交,实则就是赤裸裸的利益优先。特朗普嘴里“美国优先”,其实就是美国企业、资本、选票优先。对华延期,是给自己留后路;对印加税,是给自己找台阶。你说,这样的政策能长远吗?讲真,注定要失望。

当然,国际政治嘛,利益交换本来就是常态。可美国这种连底线都不装的做法,真的是在考验“盟友”的智商。印度媒体不是没看出来,他们最近质问得很直接:凭啥中国可以延期、印度就得挨罚?美国不是倡导自由贸易吗?怎么说翻脸就翻脸?难道这就是“规则秩序”?每况愈下的信任感,迟早会让美国自己也吃苦头。唉,本来想说两句乐观的,结果越想越觉得,这种区别对待,最后的赢家恐怕谁都不是。

其实吧,作为一个搞了30年教育的人,我越来越发现,国际关系就像师生互动。你想让学生服气,得讲规则,得有公正。天天搞双标,连哄带吓,学生迟早学会反抗。美国这种做法,说白了,就是“权威失灵”。长期下去,大家都看清楚了,谁还会对“美国规则”买账?开心...突然又担心。

讲到最后,不得不说,这场中美关税延期与美印贸易冲突,其实就是国际秩序深层博弈的缩影。美国想用关税做筹码,左右全球贸易格局,可是现实终究不会让它“既得利益”永远不变。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复杂。中国和印度,虽然都是14亿人口,但走的路、用的筹码、扮演的角色,完全不是一个剧本。美国以为自己可以永远掌控局势,却不知其实早已身陷泥潭...唉还是算了,今天就先聊到这里。明天也许又是新一轮的“套路”与“翻脸”。。。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美关税延期,印度想不通,都是14亿人口大国,为何要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