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故事】放心,有我呢!
作者:微信文章在孟加拉国的雨季清晨,喧嚣的达卡街头,有一个高大身影穿梭在汽车鸣笛声和雨滴敲击声之间。
他虽然没有工作在工程一线,却是助力中国电建巴瑞萨发电公司顺利运转的重要力量。
他的名字叫阿尼姆,同事们亲切地称他为“大胡子”。在巴瑞萨发电公司,他用耐心和勤奋,赢得了同事们的信任,谱写了一段中孟友谊的精彩篇章。
清晨八点,公司大门被推开,阿尼姆一手提着文件袋,一手拎着早餐,胡须上还挂着未干的雨珠。他熟练地打开空调、启动打印机,倒上一杯滚烫的红茶。办公室此时静得只剩打印机的“嗒嗒”声,他的背影,已经在新一天的忙碌中穿梭。
在巴瑞萨发电公司,他是外联员,是采购员,也是接待员。中国同事们常说:“有事就找阿尼姆。”这不是玩笑,而是发自内心的信赖。
2018年6月,阿尼姆第一次走进中国电建,成为一员。当时,巴瑞萨项目刚完成前期筹备,正进入建设推进的关键阶段,他最初只是做孟文翻译。不久后,因为熟悉当地流程、擅长与政府沟通,又能迅速理解中方思路,他接手了招聘、采购、车辆管理等多项工作。从那以后,达卡办公室里流传着一句话——“遇事先问阿尼姆在不在。”
有一次,项目现场急需一批材料,时间卡得极紧。烈日下,他穿梭在达卡的批发市场,汗水沿鬓角淌进脖领,午饭也顾不上吃,直到夜色降临,才将物资送到电站现场。同事夸他高效,他只是笑着说:“我只是比别人熟一点路。”
还有一次,一个批文卡在开斋节假期前的最后一天。他从清晨守到黄昏,不停补齐材料、改格式、来回递交。终于,夜里批文盖上了印章。他笑着端起茶杯:“今晚得喝两杯茶压压惊。”
他与人打交道分寸总是恰到好处。即便拒绝他人,也会补上一句:“这个办法行不通,但我帮你想个别的。”
新来的孟籍员工,他会手把手带着跑手续;中国同事有当地法规问题,他会逐条解释。有人说他是公司的“定海神针”,他却摇摇头:“虽然办公室不在电站现场,但每个细节都会影响前方的节奏。”
2021年春节,中国员工因疫情无法回国。阿尼姆多方打听买来红纸和彩画,写下带着异国风情的“新年快乐”贴在办公室门口。
他和中方同事学着包饺子、筹备活动。“你们不能回家,那我们就让办公室像个家。”那天,饺子出锅的腾腾热气,成了异乡人心底的暖流。
七年来,他走过无数政府走廊,接待过数百十位中外人员。他不画设计图,却让物资顺畅流通;不站在施工一线,却让工程的每一步推进都更顺利。
他深知,巴瑞萨项目不仅是一座电站,更是“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孟能源领域合作的重要成果,而他的工作,正是为这份成果添砖加瓦,让它更稳、更远。
在中国电建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巴瑞萨电站如期投产,奔腾的电流点亮了千家万户,缓解了当地供电紧张,也带动了孟加拉国南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阿尼姆最自豪的是见证许多本地青年从普通工人,成长为技术员和管理人员,“他们会告诉家人,是巴瑞萨电站给了他们新的生活。”
傍晚的达卡街头,车灯将街道映成一条流光溢彩的河流。阿尼姆收好文件,洗净茶杯,关掉空调。楼下的小吃摊灯火通明,他和几个同事边走边聊。有人拍拍他的肩膀:“大胡子,明天还得麻烦你跑一趟投资局。”他笑着点头:“放心,有我呢!”
街对面的霓虹闪烁,远方的输电线路正把光明送往千家万户。这份情谊,就像“一带一路”上的长灯,穿越风雨,依旧温暖明亮。
责编:王宇菁
审核:谭毅
稿源:巴瑞萨发电公司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4FjufCnXFBJViamkas94PQvuRdUM6K8unA76lw7BHMFMqgT0WjlmjkHUpKN1Jf8iah68J31UR2SynprBLwIw6n0w/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randomid=nl6iwvw1&tp=webp
精彩回顾 ◆杨天福拜会印尼国家电力公司总裁达尔玛万·帕索迪奥◆多维筑牢防洪度汛安全屏障◆新华社、南亚网视等中外媒体聚焦报道:上马相迪A水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30亿千瓦时◆尼泊尔上马相迪A水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30亿千瓦时◆印尼主流媒体点赞明古鲁电站海龟放归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4FjufCnXFBKXQYEBJrwetOHVU0v3QgichuRC3YX7h8KvCCGj7w4gpr4s8v9YDBKHOtoMBQ1auyM9UzvGejjovsA/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randomid=wcfo8qls&tp=web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