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新基建,中国基建红利全球爆发新商机
作者:微信文章2025年上半年,中国基建双雄(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的财报揭示了一个共同趋势——国际化正成为增长的核心引擎。中国铁建境外新签合同额1140.94亿元,同比飙升57.43%,国际业务占比从7%跃升至11%;中国中铁境外签约1248.7亿元,增长51.6%,发达国家市场占比更从2020年的12%提升至28%。这一增速远超行业平均,凸显两家企业在“一带一路”深化期的战略调整成果,中国基建从规模扩张向技术赋能的转型,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带动一波新的机遇。
市场布局上,两家企业采用差异化策略
中国铁建深耕东南亚、非洲基建网:越南老河海铁路打通湄公河三角洲物流通道;莫桑比克垃圾处理项目将环保技术植入非洲城市化进程。
中国中铁则攻破发达国家技术壁垒:悉尼西部港湾隧道项目首次将中国15.7米级盾构机引入澳大利亚核心基建,实现“高端市场准入”。
中国铁建业务结构变化图(2025年第一季度)
中国中铁上半年业务版
最佳案例:中吉乌铁路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为“一带一路”旗舰工程,中吉乌铁路是中国标准输出的典范。这条横跨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铁路,由中国中铁承建吉尔吉斯段三个标段(53.43亿元),桥隧比高达39%,其20公里级博兹贾尔山隧道成为中亚最长隧道;中国铁建则依托全产业链优势,从铁路设计到矿山开采(新签+139.3%)实现协同出海。项目预计拉动设备出口超20亿元,并为中东欧项目建立技术范本。
新模式带来的质变
国际业务的爆发不仅是量增,更是质变:中国铁建在非洲推行“EPC+O”模式(设计-采购-施工+运营),如莫桑比克项目通过运营权锁定长期收益;中国中铁则以技术认证打开溢价空间,出口澳大利亚的盾构机因突破-40℃工况限制,价格较常规设备高15%-20%。这种从“劳务输出”到“技术标准输出”的跃迁,让海外业务从“挣辛苦钱”转向“赚技术溢价”。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国铁建与中国中铁的国际化突破将持续释放基建红利。关注这两家头部企业的项目动态,将成为把握海外基建投资机遇的关键窗口。
小编提示:想实时获取中国铁建、中国中铁的最新招投标信息?欢迎访问小程序:【找甲方】
✅ 订阅项目动态:覆盖铁路、新能源、海外工程等核心领域
✅ 跟踪中标公告:实时推送两家企业千亿级重大项目
✅ 深度分析趋势:一带一路政策红利与区域市场解读
现在打开微信搜索“找甲方”,立即开启基建投资决策智能导航🧭
🌟欢迎体验「找甲方」小程序,我们为各位用户提供匹配到您行业的[招标]、[中标]、[拟建]及[过审]项目的搜索/查看/监控/通知,并为您对接项目各阶段的业主负责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