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免费 发表于 2025-8-21 20:14

谈崩了?印度对美国的加征报复性关税,这回终于硬气了一把

作者:微信文章






7月初,印美贸易谈判骤然紧张。在特朗普设定的7月9日关税大限逼近之际,印度直接向WTO递交文件,宣布对美国加征约7.25亿美元报复性关税,直指美国对印汽车及零部件加征的25%关税。这不是象征性表态,而是实打实的经济反击。
各国谈判对比:有人退,有人硬

这场全球“关税大戏”里,不同国家的应对截然不同:
越南:接受美国条件,关税从46%降至20%,但仍高于基础税率10%,并同意对转运货物征收40%。加拿大:暂停征收数字服务税(DST),换取美国停止301调查。欧盟:坚持要求恢复关税至特朗普前水平,仍在硬谈,7月9日前未必有结果。日本:汽车、大米等领域分歧严重,部长级会谈无实质进展。中国:以等量反制+稀土管制应对,立场强硬。印度:直接走WTO诉讼路径,把单边争端拉入多边框架,切断美国“树印度为范例”的可能。

印度这次为何敢硬碰硬?


经济结构支撑
对美出口仅占总出口18%,抗风险能力高。服务业出口(尤其IT外包)占据重要份额,不直接受关税冲击。

替代市场和结算体系
“印度制造2.0”推动与阿联酋、俄罗斯等国签本币结算协议,降低美元依赖。计划建设供应链替代中心,对受关税影响的中小企业进行补贴。

农业红线
农业占GDP16%,养活近半人口。美国要求开放乳制品与转基因农产品市场,印方财长已明确拒绝。

战术选择
借鉴中国在芯片、发动机等领域的多边博弈经验,通过WTO申诉形成国际舆论与规则压力。

背后政治考量

特朗普对外高关税政策有明显选票导向——要向农业州、制造业州交代。但印度反制的靶心也很精准:若关税战失控,美国出口商和农产品供应商同样会痛,尤其是依赖印度市场的棉花、杏仁、苹果等品类,一旦失去印度订单,将在选举年增加特朗普的政治负担。
印度市场的吸引力与博弈筹码

印度是14亿人口的大市场,中产阶级规模持续扩大。对外贸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从日用品到工业设备的全领域需求。 2024年中印双边贸易总额1384.78亿美元,2025年前5个月同比增长10.3%,其中中国对印出口增长尤为显著,顺差持续扩大。

主要出口品类:
电子与半导体:智能手机零部件、集成电路、显示模组等,占对印出口总额的六成以上。能源设备:锂电池、逆变器。化工与塑料:聚氯乙烯、钛白粉、抗菌素等。机械设备:空调压缩机、绣花机、通用机械零件等。

这些数据意味着,即便在政治摩擦中,印度依然对中国产业链保持高度依赖,这也为印度在与美国博弈时提供了信心。
可能的后续走向


双边谈判继续拉锯如果7月9日前无法达成协议,美印双方关税将同步生效,短期内贸易额会下滑,但双方可能在3-6个月后回到谈判桌。

多边化趋势增强印度此举可能给欧盟、日本等国“上了一课”:面对美国单边主义,拉入WTO等多边框架是可行路径。

特朗普压力加大若印度的反制引发美国农产品与制造业出口受阻,在选举关键州的民意反噬将十分直接。

结语这次印度的强硬,既是经济利益的自保,也是对单边主义的一次公开挑战。特朗普或许还没意识到——在今天的全球化环境下,靠加关税就让别人屈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接下来,美印谈判成败不仅影响双边关系,还可能改变其他国家对美国的谈判策略。硬气一次,可能就是新的起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谈崩了?印度对美国的加征报复性关税,这回终于硬气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