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豆产业深陷困境:关税取消呼声高涨,贸易前景迷雾重重
作者:微信文章2025 年 8 月,美国大豆产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 “寒冬”。从种植户的田间地头到行业协会的会议室,焦虑情绪四处蔓延,而这一切的核心,都围绕着与中国的贸易争端以及持续低迷的市场表现。8 月 19 日,美国大豆协会向特朗普总统递交的一封公开信,成为整个产业困境的 “缩影”—— 信中直言,美国农民已无力承受与中国这一最大客户之间的贸易摩擦,强烈呼吁政府尽快与中方达成协议,取消关税,并推动中方重启大规模采购美国大豆的计划。
这份呼吁的背后,是美国大豆产业日益加剧的生存危机。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美国大豆最关键的海外市场,在 2023 至 2024 销售年度,中国购买了美国 54% 的出口大豆,总额高达 132 亿美元,这样的采购规模直接支撑着美国大豆产业的稳定运转。然而,随着中美贸易关系紧张升级以及新贸易协定谈判陷入僵局,中国已悄然调整了大豆采购策略,从过去依赖美国转向更多地从巴西等国家进口。更让美国大豆交易商和种植户揪心的是,眼下美国新季大豆即将迎来收获期,但中国至今未启动预购,这种 “反常” 的延迟,给原本就脆弱的市场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数据层面,美国大豆产业的困境已清晰可见。美国大豆协会指出,当前大豆价格持续走低,与此同时,种植户在化肥、种子、农机等生产资料和设备上的投入却大幅上涨,一降一升之间,种植户的财务压力被推向顶点。彭博社援引该协会的分析数据显示,往年在大豆收割开始前,中国从美国采购的大豆量平均能占到美国全年对中国大豆出口预估总量的 14%,而如今,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出口量根本无法填补中国采购减少留下的缺口,市场供需失衡的问题愈发突出。
美国农业部的最新统计更是让行业雪上加霜。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中国自美国进口的大豆数量同比下降 39%,这一断崖式下滑直接冲击了美国大豆的出口市场。美国大豆协会会长拉格兰在公开场合多次发出警告,强调关税正不断削弱美国大豆的国际竞争力,“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市场,一旦持续规避美国大豆,将给美国农业带来严重且长期的经济后果。眼下秋季临近,新季大豆收割在即,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贸易问题,种植户的损失将难以估量。” 他明确表示,希望特朗普在与中国的后续谈判中,将大豆议题置于优先位置,尽快为产业 “松绑”。
面对美国大豆协会的呼吁和产业的艰难处境,白宫方面也做出了回应。官方表示,特朗普总统十分关心种植户的利益,将继续致力于开拓海外市场,为美国农民创造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不过,这样的表态并未完全打消行业疑虑。值得注意的是,本月 11 日,特朗普曾在 “真实社交” 平台发文,敦促中国将大豆采购量增加三倍,该言论一度短暂推动大豆期货价格上涨,但现实中,美国农民普遍对这一目标的实现持怀疑态度 —— 毕竟,在贸易争端未解决、关税未取消的背景下,大规模增加采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当前,美国大豆产业正站在命运的 “十字路口”。一方面,新季大豆即将收割,种植户急需确定销售渠道以收回成本;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政策的走向、双方协商的进展,都将直接决定美国大豆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在关税取消后重新赢回中国市场,还是继续在供需失衡的困境中挣扎,答案或许将在未来几个月内逐渐清晰,但眼下,整个产业仍在迷雾中艰难前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