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5-8-26 04:27

AI 产品,“没什么用”的含金量还在增加

作者:微信文章


最近在思考 AI+情绪价值,尤其是在硬件产品上,目前看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玩法,核心区别在于人和 AI 谁是主动方:

玩法一是 AI 作为被动者,人是需求和情绪的发起方

玩法二是 AI 作为主动者,人是被动的信息接收和体验者

玩法一的代表是 AI 玩具类,比如最近刚融资 2 亿的AI玩具公司 Haivivi。



Haivivi 将推出第二代产品 CocoMate,搭载端到端的语音模型,嵌入到玩具身体里



第一代产品 BubblePal 是挂坠形态

创始人李勇认为 AI 的发展不应该仅体现在智商,还应该涉及情商;随着 AI 能力的持续提升,人们也会需要在现实中有一个 AI 朋友。

他们选择将 IP 角色与 AI 结合,这样做的好处是预先设定了用户的期望,你不会期待奥特曼帮你写代码,而是期待它提供陪伴和情绪价值(而且他们的主要用户是儿童,对动画片角色有天然亲近感)

Haivivi 提供情绪价值的方式是:内容主观化,表达情绪化。比如,当小朋友说玩具被抢了,AI 不会给出 1234 解决方案,而是会说“我知道你现在有多难过”,表达理解和共情。

在这个玩法里,人主动倾诉,AI 被动响应并提供情感支持。

与 Haivivi 的模式相反,玩法二是让 AI 充当主动的角色,比如最近新出的 Looki L1就很有意思。



它是一个无屏 AI 相机,核心功能是替你记录和观察生活。两个物理按键,可以长短按开启间隔录像、拍照和录音,然后就默默待机 8 个小时左右持续记录,再通过云端大模型,把一天的经历剪辑成充满电影感的 vlog 推送给你。

你也可以主动与它语音交互,或者在 App 里文字聊天。它会提醒你今天摄入的咖啡因、食物的卡路里,或者在你练习瑜伽的时候,帮忙识别动作的准确度。Looki L1 的独特在于,AI 主动为你创造了一个被看见、被记录的体验。

在这个玩法里,AI 是主动的观察者和关心者,人被动接收这份由 AI 整理的生活 vlog。



Looki App 内 AI 全自动剪辑的视频

这两种玩法,一个主内(共情你的内心),一个主外(记录你的生活),都在用 AI 提供情绪支持。但情绪价值又往往和“实用”互相冲突。

泡泡玛特当时内部提议说给玩偶增加 U 盘功能,或许会提高购买意愿,创始人王宁立刻否定,他说:如果我们让玩偶变得有用,销量就一定会直线下降。因为你可能需要很多玩偶,但只需要一个 U 盘。如果玩偶有了实用属性,当你下次再产生消费欲望时,你就不会那么冲动了,反而会思考我家里是不是已经有一个了(这个逻辑真的一针见血

如果一个产品主打情绪价值,任何实用功能都可能削弱其核心的魅力。无用可以让心动无限叠加,有用却会让理性扼杀冲动。

当 AI 已经强大到几乎万能,提供情绪价值的产品该怎么做到“无用之用”?什么样的 AI 产品,能既没啥用又让人超想要?除了 Lovot、Mirumi 这类弱机器人还有其他解法吗?

回头再看,Haivivi 的 AI 玩偶像是树洞,不提供解决方案,而是一个安全、不被 judge 的倾诉环境。Looki 的 AI 相机像是导演,不是帮你回顾生活,而是把普通日常剪辑得像拍电影一样浪漫,可以让你抽离出来重新感受生活。

它们提供价值的方式,是给 AI 设定了一个角色和边界,让它在一个相对窄众的范围内发挥出最大特色。

或许还会有新的 AI 产品像是捣蛋鬼?喜欢给你制造一些无厘头的意外,比如从不正经规划最优路线、偏偏要让你走无人小路、让你逃离规规矩矩导航?

或者是像一个爱玩 4399 小游戏的损友?突然弹出一个对话框说,这有一个全球只有 41 人通关的沙雕小游戏,咱俩联手,当第 42 个怎么样?

还是那句,期待更多有意思的产品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 产品,“没什么用”的含金量还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