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8-27 11:59

关税战升级!

作者:微信文章


面对始终不服软的印度,特朗普终于失去了耐心。

美国国土安全部已经发出公告:自8月27日起对印度商品全面加征50%关税。

这已是本月内美国对印度实施的第二轮关税制裁,8月7日首批25%关税刚生效时,新德里方面曾警告将向WTO提起申诉,但未料美方反手又追加25%惩罚性关税。

这场关税风暴的导火索,是特朗普政府指控印度"系统性违反美国对俄能源制裁",称其通过第三方中转、船对船转运等方式,在2024年秘密进口了价值37亿美元的俄罗斯原油。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印度对美出口在2024年达到创纪录的1280亿美元,其中60%集中在制药、IT服务和珠宝三大领域。此次关税调整预计将使印度每年损失约84亿美元出口额,相当于其GDP的0.23%。

莫迪当天强硬回击,称将"采取一切必要行动"。

印度商工部连夜发布的抗议声明中,使用了三个"不"的排比:"不公平的贸易霸凌、不公正的单边制裁、不合理的政治勒索"。

声明特别强调美国此举违反了两国2023年9月签署的《全面全球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第三条"非歧视性贸易条款"。

这份曾被莫迪称为"世纪协议"的文件,如今在关税大棒下显得格外讽刺。



但是,熟悉美印关系史的都知道,这场看似突然的贸易风暴背后,实则隐藏着两国持续数十年的战略博弈模式。

翻开美印关系的发展历程,这对所谓的"全面全球战略伙伴"始终处于微妙的动态平衡中。

尽管印度在2023年已成为美国第九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1468亿美元,但两国在关税问题上的摩擦从未间断。

印度目前仍对美国杏仁征收60%关税、对苹果征收50%关税,这些"传统项目"自莫迪2014年上台以来就存在。

而印度商工部的统计则表明,美国对印度钢铁制品长期维持25%反倾销税,此次关税升级前印度已有价值76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限于美国各类贸易壁垒。

这种"既合作又对抗"的奇特关系,根源在于两国战略诉求的结构性矛盾。

美国对印政策始终存在双重目标:既要扶植印度制衡中国,又要防止印度成长为新的地区霸权。

印度精英阶层普遍接受"有限亲美"策略,在国防领域和科技合作上深度绑定,但在涉及主权事务和市场保护方面寸步不让。

印度是接受美国技术转移最多的非北约国家,近五年累计获得价值180亿美元的军民两用技术。

但与此同时,印度在联合国大会投票中与美国的一致率仅为28.7%,远低于日本的92.3%和澳大利亚的89.5%。

这种矛盾在2025年4月的"印太经济框架"谈判中达到顶峰,印度是唯一拒绝签署数字经济条款的成员国,其谈判代表直言"不能接受美国主导的数据治理规则"。

莫迪政府应对美国施压已形成固定模式:当美国挥舞制裁大棒时,印度会象征性让步;待压力缓解,便立即恢复原有政策。

此次关税危机的导火索看似是能源贸易,实则暴露了美印经济关系的深层脆弱性。

尽管美国已成印度第二大原油供应国,但印度2024年仍从俄罗斯进口了价值127亿美元的石油,占总进口量的18%。

更令美方不满的是,印度精炼商将部分俄油加工成柴油后转口欧盟,2024年上半年这类转口贸易已达每日17万桶。

这种"擦边球"操作触动了美国制裁体系的神经,也揭示了印度"战略自主"口号下的实用主义本质。

印度外交的真正艺术在于,既让美国相信自己是制衡中国不可或缺的伙伴,又要确保对美依赖不会转化为实际让步。

这种精妙平衡在莫迪政府处理四方安全对话时尤为明显,印度积极参与联合军演,却坚决反对将其发展为军事同盟。



将视线转向中印美三角关系,更能看清新德里的算计。

印度需要美国的市场和技术,但美国更需要印度制衡中国,这种微妙的平衡造就了两国关系的"塑料"特质。

正因如此,印度对华政策始终在战术接触与战略防范间摇摆,任何示好都带着防备。

然而,印度的筹码正在减少,当美国认定其已触及核心利益时,象征性威胁就会失效。

每当中美对抗加剧,印度对美要价能力就会上升;而当美国战略重心转移,印度便会遭遇更多贸易压力。

美印关系本质上是非对称相互依赖,美国不仅是印度最大出口市场,更是其630亿美元软件服务出口的主要目的地。

而印度在美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已达545亿美元,创造就业岗位超过12万个。

这种盘根错节的经济纽带,使得双方都难以承受彻底撕破脸的代价,也解释了为何历次危机最终都能戏剧性和解。

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印度国内政治正在给这场博弈增添新变数。

2025年5月的地方选举中,莫迪领导的印人党意外失去卡纳塔克邦,使得其"经济民族主义"政策面临更多质疑。

印度8月进行的民调显示,65%的中小企业主认为政府应在美印贸易争端中更灵活,这与莫迪展现的强硬姿态形成微妙反差。

塔塔集团早在2023年就开始将部分对美出口产能转移至越南,信实工业则通过与沙特阿美的合资项目规避能源制裁风险。

这些印度财团的"去风险化"操作,某种程度上比政府外交更早预判了今天的局面,也暴露出印度精英阶层对美战略的深层不信任。

这种内部张力可能迫使印度政府更快寻求妥协,毕竟其引以为傲的"世界工厂"计划严重依赖美国市场和技术的支持。



因此,真正的悬念不在于关税战是否会平息,而在于此次冲突会否成为美印关系质变的转折点。

随着印度GDP在2024年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其"战略胃口"正持续扩大。

从要求美国转让更多国防技术,到试图修改世界贸易组织的特殊与差别待遇条款。

这些诉求与美国的"成本控制"战略渐行渐远,双方的战略耐心都在消磨殆尽。

美国既要用印度牵制中国,又害怕培养出第二个战略对手。

双方既无法忍受对方的傲慢,又离不开彼此的资源;既在战略上相互需要,又在具体利益上寸土必争。

如此复杂且拧巴的奇葩关系,正应了那句话: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End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下方关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税战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