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一带一路”|新疆机场建设运营经验赋能巴基斯坦瓜达尔新国际机场
作者:微信文章日前,巴基斯坦瓜达尔新国际机场培训班一行22人走进新疆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喀什徕宁国际机场,学习智慧化建设、安全管理和国际航线运营等课题。
在喀什徕宁国际机场T1、T2航站楼,学员们实地考察了商业动线规划、自助值机、智能安检和行李分拣等关键环节。其中,高覆盖率的自助值机系统显著提高了旅客通关效率,引发巴方学员重点关注。大家围绕系统适配性、维护成本控制等细节与机场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安检系统的高效运作和行李分拣的自动化流程则为巴方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参训人员前往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考察。在航站楼内,自助值机设备、智能安检系统等现代化设备成为学员们关注的焦点。学员们亲身体验自助值机流程,感受“刷脸通关”的便捷,并就设备选型标准、日常维护技巧等问题与工作人员进行深入探讨。智能安检系统运用AI(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快速、精准检测违禁品,其与人工安检的协同模式,让学员们对智慧安检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培训期间,巴方学员还走进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飞行区管理部、IOC一体化运行中心等关键场所实地研学。在飞行区管理部,学员们重点研习了飞行区调度、冬季除冰雪等核心业务的流程和技术细节。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常年应对严寒天气挑战,在除冰雪作业方面制定了一套高效成熟的方案——工作人员向学员们系统介绍了设备操作规范、作业流程设计,以及如何根据实时天气数据动态调整除冰雪策略,确保跑道全天候畅通。这些经验对瓜达尔新国际机场应对突发天气挑战具有直接借鉴价值。
在机场IOC一体化运行中心,集中预报、远程塔台指挥、智能应急管理等前沿技术和管理模式让巴方学员直观感受到智慧机场的运营效能。集中预报系统整合气象、航班流等多维度数据,为运营决策提供科学支撑;远程塔台指挥技术借助高清监控和实时通信,突破地理限制,实现精准调度;应急管理体系的实战化演示,则让巴方学员深刻认识到“预防为先、快速响应”对机场安全运营的关键意义。在现场互动中,巴方学员就技术落地难点、日常运维等问题频频提问,中方逐一细致解答,交流氛围热烈而务实。
此次考察结束后,巴方培训班成员与新疆机场集团相关业务负责人进行座谈,围绕机场运营中的痛点问题展开互动。巴方学员就人员梯队建设、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质量标准化等实际需求提问。中方结合乌鲁木齐、喀什等机场的运营案例,提供了针对性解决方案。双方还就未来技术交流、人才联合培养、航线网络协同等合作方向达成共识,为持续深化合作搭建了坚实平台。
巴基斯坦民航培训学院机场服务学院院长在代表学员发言时表示,此次培训内容兼具前瞻性和实操性,涵盖机场运营全链条。通过实地观摩和深度交流,不仅学到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更真切感受到中巴“铁杆情谊”的温度。这些经验将为巴基斯坦民航体系升级提供重要支撑,也期待未来能与中方开展更多常态化合作,共同推动两国航空事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深化的背景下,中巴两国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作为中巴经济走廊的标杆项目,巴基斯坦瓜达尔新国际机场的建设和运营备受瞩目。2024年~ 2025年,围绕该项目的系列培训班两次新疆之行,是中巴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民航合作的生动实践。通过培训和交流,巴方学员系统掌握了中国机场运营管理的先进经验,为瓜达尔新国际机场的高效投运注入智力动能。同时,这一过程也深化了两国民航领域的互信和了解,为推进更多领域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让“共筑蓝天新通途”的愿景逐步照进现实。
作者 | 夏瑜
编辑 | 许昊鹏编审 | 党煜终审 | 王卉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TUS0J9VeEPibFGg61YaibsLpqrAMTDBC5MvmC6vic88Tsjcic8O8L1511JfyQsCYXXe8UFn6xEhZwPvZtVoP57NDxw/640?wx_fmt=other&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randomid=mhj8ub0q&tp=web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