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携手推动世界“向绿而行”
作者:微信文章供稿|内蒙古国合电力公司王 敏
审核|新闻中心朱 博周丹雨范如萱
在中蒙两国紧密合作的时代浪潮下,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于8月25日至29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本届博览会以“深化互利合作 推进合作共赢”为主题,作为中蒙两国重要的经贸交流活动之一,吸引了众多目光,其涵盖高层交流、经贸洽谈、人文交流、展览展示等丰富板块,突出区域性、开放性和多元性,致力于打造国家向北开放新平台。在中蒙开放合作的进程中,内蒙古电力集团积极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自1994年建成国内首条对蒙古国供电线路起,便持续深化中蒙跨境电力合作,为两国的开放合作注入源源不断的“电力动能”。
清晨,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乌拉特草原上的风机叶片在晨光中缓缓转动,将戈壁滩上的风能转化为清洁电能;与此同时,蒙古国南戈壁省奥尤陶勒盖矿区,设备声轰鸣,矿区一片繁忙的景象。电能正通过蒙西电网的跨境输送通道,从中国内蒙古跨越国境,惠及蒙古国千家万户,带动蒙古国经济发展。
草原的风,跨越国界的绿电纽带。作为中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内蒙古依托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坚持“亲诚惠容”理念,向蒙古国出口绿色电能,积极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内蒙古电力集团内蒙古国合电力公司以绿色电力为笔,以跨国电网为卷,绘就了一幅中蒙携手共进、互利共赢的新画卷,以实际行动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兑现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承诺。
- 绿电出海: -
从资源禀赋到国家战略
内蒙古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之一,风能技术可开发量14.6亿千瓦(占全国57%)、太阳能技术可开发量94亿千瓦(占全国21%),叠加煤炭探明储量全国第一的调峰能力,形成“风光储一体化”的独特优势。近年来,随着中蒙两国在矿产资源、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的不断加深,为加强跨境能源互联互通,蒙西电网依托所辖地区的5个口岸和9条对蒙输电通道,对蒙输送电量年超15亿千瓦时。2024年,随着蒙西电网成为我国第三个绿电交易试点,实现蒙西绿色电力的能量与环境价值打捆交易,也标志着中蒙能源合作迈入新阶段。
截至今年7月底,国合电力公司通过甘其毛都口岸外送蒙古国供电量中绿电交易结算电量累计达到4.39亿千瓦时,对应绿色证书43.9万张。其中,2024年全年累计绿电交易结算电量3.61亿千瓦时,对应绿色证书36.1万张,绿电结算电量占甘其毛都外送电量的25%;2025年1-7月累计绿电交易结算电量7743万千瓦时,对应绿色证书7.74万张,绿电结算电量占甘其毛都外送电量的8.6%。
- 亲诚惠容: -
以能源联通深化区域互信
绿电出口不仅是商业行为,更是中国践行全球绿色发展倡议的生动实践。
国合电力公司作为集团公司实施跨境供电的排头兵,始终坚持“开放蒙电”的发展定位,紧紧抓住蒙古国能源振兴和短期内电力缺口窗口期,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与地缘优势,汇集乌拉特草原上4座风电场的清洁能源,搭载自治区首条220千伏对蒙输电线路,乘“一带一路”东风,将内蒙古的清洁能源输送至亚洲储量第一的蒙古国南戈壁省奥尤陶勒盖铜金矿,带动蒙古国经济发展。与蒙方建立统一、成熟、系统的跨境供电生产运维管理体系,实现精细化运维管理,提升跨境供电设备健康水平。以创新电价机制、精细化负荷管理、上门校验电能表服务、技术人员交流培训等方式不断优化跨境供电营商环境,确保跨境供电安全稳定与高效运行,为中蒙两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戈壁之上,银线飞架;
大漠之中,动能奔涌。
这条跨越国境的“电力丝路”,点亮了蒙古国的矿山与牧场,照亮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蒙命运共同体的光明未来。面向未来,国合电力公司将积极与蒙古国深化能源领域合作,依托跨境供电业务,推动国内新能源技术、装备、标准和服务“走出去”,发挥电力作为基础性产业的溢出效应和乘数效应,推动两国经贸合作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发展,让这条跨越草原的“绿色纽带”释放更大能量,让清洁能源的合作成果惠及两国更多人民。
总第1942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