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眼镜陷入退货潮,大厂的入口梦碎了吗?
作者:微信文章40%退货率背后,AI眼镜正在经历“数字溺水”
当科技巨头们集体患上「入口焦虑症」
(开场)
北京小米之家柜台前,一个年轻人愤怒地挥舞着银色眼镜盒。
“这玩意儿拍视频全是噪点!”
他指着AI眼镜镜腿上的微摄像头:
“连我女朋友脸上的痘都拍不清,还敢卖两千?”
店员默默扫码办理退货,这是今天第9副被退回的眼镜。
玻璃展台倒映出海报上的标语:
“看见未来”——未来似乎有点近视。
(正文板块一:硬件困局——拼凑式创新的代价)
小米眼镜生产线工人偷偷叫它「四不像」。
用手机芯片改装的处理器发热烫耳廓。
安卓系统强行压缩进镜腿导致续航血崩。
有用户吐槽:“戴两小时就得摘下来冰敷”。
更致命的是亚洲人脸型适配灾难。
日本代工厂直接套用欧美模板。
结果鼻托悬空漏光得像探照灯。
Meta的48克神话背后是碳纤维供应链垄断。
转折发生在一次极客拆解中。
他们发现镜头模组竟来自行车记录仪。
论坛帖子标题耸动:
“两千块买了个高级倒车影像?”
(正文板块二:生态迷途——支付宝与眼镜的强制婚姻)
阿里工程师为「看一眼支付」吵到凌晨。
眼镜需要识别虹膜但用户怕瞎眼。
最后妥协成眨眼三下确认。
测试员苦笑:“像在对着收银员翻白眼”。
更荒诞的是外卖比价功能。
当你盯着餐馆菜单时——
眼镜突然报出:“美团便宜2块但用地沟油”。
老板举着锅铲冲出来:“你眼镜才吃地沟油!”
这些功能堆砌综合征暴露深层焦虑。
某产品经理酒后吐真言:
“我们不是在造工具,是在做PPT骗投资人”。
(正文板块三:替代品反杀——口袋相机的文艺复兴)
大疆Pocket3产线工人每天加班到深夜。
千万销量背后是精准的场景切割。
游客说:“眼镜拍vlog像偷窥,口袋相机像创作”。
更讽刺的是Meta用户真实使用数据。
70%人只用语音助手查天气。
和199元小爱音箱完全重叠。
唯一爆款功能是偷偷识别明星同款。
转折来自一篇论文:
人类视网膜每秒处理9000万像素。
而当前AI眼镜最高才400万。
科学家评论:“相当于用蜡烛研究太阳”。
(结尾)
那位退货的年轻人最后买了大疆。
他在小红书写道:
“科技应该让人更体面,而不是像科幻片反派”。
小米仓库里堆积的退货箱旁,
工程师们正在测试第7代原型机。
这次重量降到45克,
但镜腿印着「中国代工」的碳纤维仍依赖进口。
雷军内部讲话视频意外流出:
“苹果用10年定义手机,我们才1年”
停顿片刻后轻声补充:
“但用户可能不会等我们9年了”
最后一个问题留在体验店样机上:
当眼镜需要「学会看见」,
而人类开始「习惯看不见」,
究竟谁才是真正的智能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