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免费 发表于 2025-9-9 23:59

关税经济

作者:微信文章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概述
本文尝试理解美国关税政策的逻辑,分析它的三大理由及其优缺点。
经济学中的理想主义者通常认为:关税是最大化产出的障碍。美国赤字问题不仅对国内构成威胁,还可能影响全球金融稳定。美国选择了关税和对抗。但其实仅靠关税无法解决赤字最根本的结构性问题 -- 消费和储蓄的失衡。

上周五,美国劳工统计局(BLS)发布了非农就业数据,8 月份新增了2.2万个工作岗位 ,低于预期的7.5万。就业市场明显放缓,奠定9月降息的基础。非农就业数据已经连续4个月大幅减速了。7月新增73,000个岗位,5月和6月的就业数据分别被下修了125,000个和133,000个。

报告一发,BLS局长Erika McEntarfer被解雇了。这让经济学家们非常担心BLS的独立性。川普对此的说法是,之前从来没有过这么大的偏差。McEntarfer解释称,预算紧张影响了收集工作。因此,BLS越来越依靠假设。

写这篇文章,并不是要批判什么,只是想就美国经济谈几点看法。很明显,美国经济最终还是受到了关税的冲击。自4月2日以来,关税政策时断时续,因此很难衡量其影响,而且影响可能只会逐渐显现出来。
经济学家们对关税的看法相当明确:关税会降低经济效率,拖累实际 GDP 增长。尽管如此,人们普遍认为关税存在三个合理性:
通过对等关税解决贸易失衡问题

通过关税收入实现财政增收借助产业回流提振国内制造业

美国希望同时推进这三项,对我来说,这不现实。
01

对等关税

对等关税,旨在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针对通过税收、货币低估等方式从事倾销的国家征收关税,以平衡贸易差额。

1970年代,美国从贸易盈余转为贸易赤字,随后赤字不断膨胀,2024年,已超过9000亿美元,占GDP的3%以上。人们担心,美国财富是否越来越多的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但正如我们在《从消费和储蓄的角度看中美关系的双向依赖》提到的,尽管外国人持有越来越多的美国资产,但如今美国人比几十年前更富有。因此,虽然全球贸易对美国没有造成显著负面影响,但是,贸易与财政赤字不断扩大,最终会导致金融不稳定。

1930年代的Hawley-Smoot法案常被用来警示关税风险。但今非昔比。如今美国面临严重的赤字问题,要求解决赤字并非没有道理。相比之前,1930那时的美国没有贸易赤字,因此Hawley-Smoot遭其他国家强烈反对,毕竟这非常不公。

2025年,这次让大家觉得不公的,是美国当局极具攻击性的行为,而且关税政策也缺乏区分,几乎对所有贸易伙伴一视同仁。不过,对等关税本身也并非完全荒唐。

历来,很少有国家会反击美国。现在几乎所有国家又都坐在了谈判桌前。



对等关税问题在于,它们假设贸易条件是赤字的根本原因。实际上,美国巨额赤字的部分原因是财政赤字膨胀、消费过度、储蓄不足。尤其忽视了在赤字失衡中,美国消费者的重要角色。

02

最大化关税收入

为了最大化关税收入,必须设定最优的关税税率。过高的关税会导致进口消失,从而关税收入降为零。恰好平衡贸易赤字的对等关税,并不一定能最大化关税收入。
关税收入有助于缓解美国的巨额赤字。但仅靠关税能否阻止赤字继续扩大?尤其是政府部门效改失败、“大而美”法案延续减税政策的情况下——据国会预算办公室CBO估算,这将导致未来十年静态赤字增加约4.1万亿美元。政治中立的CBO也预测关税会带来约4万亿美元的收入。然而,这数字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关税对贸易的动态负面影响。如果关税抑制了经济活动,实际的关税收入可能远低于预测。
此外,近期税收收入回升,债券市场情绪大逆转。市场似乎已达成共识:关税不会引起全面贸易摩擦,而且利好债券持有者。美国国际贸易法院上周裁定老川的关税无效,甚至引发债券市场抛售。标普和惠誉均表示,是否会进一步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取决于关税收入。

乍一看,4.1万亿美元的关税收入很大,但关税会影响全球经济。如前所述,美国就业市场已经迅速恶化,4.1万亿的数字并非板上钉钉:
首先,关税推高了进口成本,必然削弱美国出口的竞争力。如果进口因关税下降,出口也可能同步受挫,因此贸易平衡的净效应并不明确。迄今的数据仍然模糊,进口数据中也频繁出现跨月前置采购的扰动。接下来,我将重点关注下半年美国的贸易赤字走向,赤字能否收窄仍未可知。
各国应该专注于自己最擅长、效率最高的产业。如果贸易受阻,国家就不得不自己生产效率较低的商品,这不仅浪费资源,还会拖慢全球整体的生产效率,最终影响经济增长。
如果商品无法在国内生产,又因为关税只能以更高价格进口,就会带来负面的供应冲击,进一步压低GDP。而且,经济需要稳定的预期来支持消费和投资,但反复威胁和法院的判决只会制造额外的噪音。
最后,全球GDP降低,可支配收入减少,即使没有贸易摩擦,外国购买美国商品的需求也会减少。
关税对经济的影响机制比较明确,但量化效果却不容易测算。

“美国不可能是唯一的赢家,其他国家也不会全盘皆输,负面效应往往会抵消掉正面效应。”上述几点讲了关税的负面影响。但除政府收入和贸易平衡外,关税常被认为有另一个益处——创造就业,这也是其最终目标和下一个话题的过渡。不过,这些积极效果都不一定能实现。
03

再工业化

再工业化是川普竞选的核心,目标在于复兴“铁锈地带”和美国制造业。背后主要有两个考量:

创造就业:不过,很多人会说,美国已经接近充分就业,并且专注于高附加值行业。很少有人愿意回到蓝领工作的行列。此外,依赖机器人技术的前沿行业利润率较高,所以只会带来有限的就业机会

地缘政治与安全:这个可能更重要,美国希望建立强大的国内工业基础,减少对东方国家的依赖,这在经历了数十年的经济融合之后变得尤为重要。


我常说,地缘政治的现实主义,经济学的理想主义,这俩注定会发生冲突。一个关注生存和权力,另一个则追求最大化产出。这代表了两种对立的范式,经济学更天真,更舒适的一个。
我们的时代仿佛陷入循环,在自由贸易的理想与国家安全的需求之间摇摆;当一方立场过于坚固时,便转而投向另一方。
04

结束语

我们前面聊的关税,没有区别行业对待。也没有涉及有针对性的关税,比如为了培养未来的行业龙头、发展高附加值产业,或者保护国家特定利益的关税。这些针对性的措施和当前美国政府推出的“一刀切”关税是完全不同的。

至于我,我还是不想持有过多美国股票。川普团队显著偏离主流经济学,我的水平不够理解他的策略。但如果我能理解的话,我的投资组合肯定会很简单:重仓比特币、纳斯达克股票和国债,然后,每次他说“买”,就跟,因为自第一任期以来,他的timing都很正确。(ˉ▽ˉ;)...

虽然国家利益、收入优化和对等关税都有一些意义,但是无法同时达成,财政赤字、消费和储蓄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因此,我不确定:
贸易赤字是否会改善或者占GDP比重缩小,所产生的收入是否会稳定预算,或者是否会发生大规模的再工业化。

拭目以待吧。

作者: Sylvio Angot CFA

创作小助手:大麦琪

#关税 #美股 #宏观 #贸易赤字 #财政赤字 #美国经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