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部 · AI赋能教学】AI“玩转”课堂: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巧思——英语课
作者:微信文章AI 赋能教育
开启智慧未来
704班AI英语示范课纪实
9月30日上午,704班叶老师以 “The 24 Solar Terms”(二十四节气)为主题,呈现了一堂融合 AI 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英语示范课。课堂以 “学生互动 + AI 资源 + 实践创作” 为递进框架,深度践行 “情境化、信息化、数据化、AI 化、融合化” 多元教学理念,构建起人机协同的新型课堂生态——AI 与教师共同担当教学导师,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文化传播与语言学习。
一、课堂导入
学生自主分享,唤醒节气知识储备
课程伊始,叶老师邀请一位同学上台,用英语分享自己所了解的二十四节气基本知识。上台学生从容自信,不仅用英文说出了 “Start of Spring(立春)”“Grain in Ear(芒种)” 等常见节气名称,还简要介绍了 “清明扫墓”“冬至吃饺子” 等家乡节气习俗。
简短的分享环节,既为课堂营造了轻松的英语表达氛围,也快速唤醒了全班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的基础认知,为后续课程内容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学生自主分享
二、大宽领航
AI 辅助核对,夯实预习基础
在学生分享环节结束后,课程进入 “大宽领航” 互动环节。叶老师邀请一名学生上台担任 “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核对课前下发的二十四节气英语预习单答案。
与传统核对方式不同,此次核对过程以AI 揭主任生成视频为核心辅助资源——视频中,以揭主任为原型的 AI 形象,用标准、流畅的英语,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时间顺序,逐一讲解二十四节气的英文名称及正确发音。
这一设计既直观检验了学生的课前预习成果,帮助 “小老师” 快速定位预习单中的易错点(如节气英文拼写、季节对应关系),又通过 AI 形象的生动讲解,强化了全班学生对节气基础英语知识的记忆,有效解决了传统核对中 “答案单一、记忆薄弱” 的问题,为后续课程的深入学习筑牢基础。
三、AI资源赋能
视频传递任务,明确实践方向
作为课程核心环节,AI 资源应用通过专属视频实现 “任务驱动”,将课堂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衔接,让学生明确后续学习目标,提升参与积极性。
课程播放以徐校为原型的 AI 生成英语分享视频,视频中,AI 徐校面带亲切微笑,用自然流畅的英语向全班学生传递关键信息:白云华赋学校即将举办 “二十四节气主题英语海报比赛”,并热情鼓励大家结合 “大宽领航” 环节所学的节气英语知识积极参与,把节气文化内涵与英语创意表达相融合,让知识从 “会记” 转向 “会用”。
AI资源赋能
四、小组实践
AI 工具辅助,完成节气海报
为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课程设置了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各小组随机抽取一个节气,利用 AI 工具搜集资料,分工协作完成 “二十四节气主题海报” 制作。得益于备课组的强力托举,团队齐心协力保障课堂网络全程稳定,为小组借助豆包探究二十四节气的活动环节筑牢基础。
任务启动后,各小组迅速行动,分工完成任务:负责资料搜索的同学通过平板打开 AI 工具,输入关键词,快速获取准确资料;负责绘制的同学结合资料与创意,在纸上设计兼具知识性与美感的画面;负责汇报的同学则同步整合小组成果,梳理英语分享逻辑......
12分钟内,所有小组均高效完成海报制作,作品既包含准确的英文信息,又充满创意,充分展现了 “传统文化 + 英语 + AI” 的融合成果。
五、成果汇报
分享小组实践成果
小组任务结束后,同学们积极举手,上台汇报小组成果。同学们手持海报,用英语清晰介绍所选节气的英文名称、核心特征与传统习俗,同时分享小组分工过程与 AI 工具的使用心得(如 “我们用豆包搜索到了‘Start of Spring’的英文谚语,让海报更丰富”)。
实践成果
六、课堂总结
AI 徐校总结,寄语文化传承
课程最后,叶老师播放了AI 徐校总结视频。
“AI 徐校” 首先肯定了全班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尤其表扬了小组实践中大家的高效协作与创意成果;随后强调,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大家通过本次课程,掌握节气的英语表达,主动传承节气文化。
本次 AI 英语示范课,以二十四节气为纽带,将 AI 技术、英语学习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课堂容量饱满丰富,从图片可视化呈现,再到抽签小程序随机分配任务、课堂海报快速生成,每一个环节均依托 AI 技术实现,让科技赋能课堂真正落到实处;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了资料搜索、海报设计、二十四节气探究及英文表达能力,同时课堂还巧妙融合语文、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这样的课堂设计既创新了课堂形式,又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了语言能力、协作能力与文化认同,为英语跨学科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了优质实践范例。
精彩华赋
BAIYUNHUAFU
审定发布 | 白云华赋品宣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