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提示词|“把”字句的提示词能让AI大模型精准执行
作者:微信文章应用场景:
提示词一:请修改这篇文章
提示词二:请把这篇科普文章的语言风格调整得更轻松活泼一些
其实提示词二是不是感觉更清晰些,其中的魔力来自于中文语法结构“把”字句。
01“把”字句是中文精准的“处置式”
“把”字句是中文特有的语法结构,其核心功能是表达“对某事物进行某种处置,使其产生特定的变化”。
基本结构:
【主语】 + 把+【处置对象】+【动作】+【结果状态】
例句:
普通句式:我打破了杯子。(陈述事实)
“把”字句:我把杯子打破了。(强调“杯子”这个对象的主动处置)
AI提示词中,“把”字句就像我们递给AI大模型的一双手,明确告诉它要拿什么、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02 实战对比“把”字句与被动句
提示词:请用“把”字句描述:他不小心把杯子打碎了。
AI大模型可能生成:他转身时手肘一碰,把那个印着向日葵的马克杯打碎了,咖啡和碎片瞬间洒满桌面。
效果分析:镜头紧跟着“他”,强调动作执行者的责任和动作过程,充满动态感和故事性。
使用被动句(客观结果视角):
提示词:请用被动句描述:杯子被打碎了。
AI大模型可能生成:杯子被打碎了,静静地躺在地板上,折射着窗外透进来的最后一丝光线。
效果分析:镜头聚焦在“杯子”上,动作执行者被淡化,强调结果状态,带有一种客观、静态的画面感。
核心区别总结:
需要强调谁做了什么、如何做的→ 用“把”字句
需要突出事物状态、弱化执行者→ 用被动句
03 “把”字句三技巧成为我们对AI大模型的指挥棒
技巧一:明确处置对象,锁定目标
模糊提示词:请优化这段代码。
问题:AI大模型可能对代码随意改动。(错误)
“把”字句提示词:请把这段用户登录验证的代码优化一下。
效果:AI大模型的注意力立即聚焦到指定部分的代码,不去修改其他代码。(正确)
技巧二:明确结果状态,锁定效果
模糊提示词:调整图片色调。
问题:调整成什么样子?冷调还是暖调?AI只能自由发挥。(错误)
“把”字句提示词:请把这张风景照的色调调整成温暖的黄昏效果。
效果:从“随便调调”变成“精准调成指定风格”,效果高度可控。(正确)
技巧三:串联处置步骤,构建工作流
模糊指令:处理这份销售数据。
问题:太宽泛,AI大模型不知道从何入手。(错误)
“把”字句工作流:
请按顺序处理:
1、首先,把数据中的所有空值删除
2、然后,把“销售额”列的数字格式统一为两位小数
3.、最后,把处理好的数据用折线图可视化
效果:将复杂任务分解为清晰的步骤,AI大模型像遵循流水线一样精准执行操作。
04 “把”字句实操指南
适用场景(当我们需要AI大模型进行协助时):
改变、修改、调整某物时
移动、转换、翻译内容时
整理、组织、重构信息时
进阶心法公式:“请把【明确对象】【动作】【具体结果】”
当我们与AI大模型进行沟通应用“把”字句,其实已经从普通句式的“建议者”到运用把字句的“指挥者”的转变;也是从让AI大模型“能不能帮我做点什么”到“请把这个东西做成那个样子”的转变,这应该也正是普通用户与提示词高手的核心区别吧。
让我们试用“把”字句重新组织我们的提示词,当我们的提示词足够清晰时,AI大模型的回应也会变得格外精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