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能帮人怀孕?首例AI试管宝宝诞生,不用人工,相隔千里也能完成
作者:微信文章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虽然这话在现代社会显得有些过时,但对于那些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怀不上孩子的家庭来说,生育依然是他们挥之不去的心结。
前几天刷新闻,看到一条消息让我眼前一亮:世界上第一个全程由AI和机器人协助完成的试管婴儿诞生了!这孩子的父母在地球两端,只用手机点了几下,胚胎就在实验室里安静地发育成长,最后顺利出生了。
作为一个从事亲子教育工作二十多年的”过来人”,我深知不孕不育给许多家庭带来的痛苦。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这项新技术背后的故事,以及它可能给我们带来的改变。
一、AI试管婴儿是怎么回事?
这事发生在今年春天。美国的一家叫Conceivable LifeSciences的公司把整套试管流程都交给了机器人和算法,医生只需要隔着屏幕,用普通的网速就能完成取卵、选精、注射、培养等全部流程。
这对夫妻的五颗卵子中,四颗成功受精,最后生下的宝宝现在已经满月了。官方记录显示,这是第一次全程无人碰触胚胎而成功诞生的婴儿。
你可能会问:这和传统试管婴儿有什么不同?
传统试管最怕什么?怕胚胎师手抖啊!一根针扎进卵子的力度差一微米,成功率就可能下降一成。但现在,机器手臂稳得跟尺子一样,每一步动作都由算法提前计算好,连培养箱里的温度波动都能预测。
更厉害的是,实验室24小时开着摄像头,爸爸妈妈随时能在手机上看自家胚胎的”直播”。你说这是不是比追剧还让人揪心?
二、远程操作会不会出问题?
这个问题我也很关心。万一网速卡了怎么办?
放心,团队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信号掉线,系统会按照最后的指令继续操作,直到本地医生接手。在测试阶段,他们故意断网十次,胚胎都完好无损。
实验室负责人打了个很形象的比方:这就像飞机的自动驾驶,关键时刻飞行员随时能接管。
不过,目前这项技术的价格还挺”感人”的——整套流程收费三万美元,比传统试管贵了一倍。
但公司已经拿到了五千万美元的融资,计划把设备租给诊所,按次收费。
他们预计三年后,一次治疗的费用能降到一万五美元,和一部中端手机的首发价差不多。
三、这个孩子到底算谁的?
“熊孩子”闯祸了,家长要负责;那么AI帮忙生的孩子,法律上归谁管呢?
别担心,法律文件已经写得很清楚了:精卵归属、远程操作授权、数据保存年限,全都在签字前讲清楚。美国生殖医学学会还派了观察员,每一步都留有档案记录。
孩子出生后,出生证上父母的名字和传统方式没有区别。机器只是工具,不会写入任何记录。所以这个宝宝在法律上就是这对夫妻的亲生孩子,没有任何争议。
四、未来会有什么更大的变化?
这才是真正让人兴奋的部分!
实验室正在训练算法识别最健康的胚胎,不靠人眼,不靠显微镜,只靠图像和基因片段。如果成功,连挑选胚胎这一步也能省掉人工了。
再过五年,异地取卵、异地移植可能成为常态。
夫妻俩不用请假飞到国外,在当地诊所连上网就能完成全部流程。
想想看,多少人因为工作原因无法长时间请假,现在只需要抽出几个小时就能完成过去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流程,这简直是不孕家庭的福音啊!
有人算过一笔账:全球每年做试管的家庭超过两百万,成功率平均只有四成。哪怕AI只能把成功率提高一成,就意味着多出二十万个婴儿,二十万个家庭不再半夜刷论坛找偏方,不再为请假扣工资发愁。
五、这对我们普通家庭意味着什么?
作为一个常年和家长打交道的人,我见过太多因为不孕不育而”操碎了心”的夫妻。有的人花光积蓄四处求医,有的人因为生育问题导致家庭关系紧张,甚至走向破裂。
我认识一对夫妻,结婚十年一直怀不上。
为了做试管,妻子不得不请长假,丈夫也要多次请假陪同。
每次失败后,他们都要经历一段情绪低谷期。
最痛苦的是,他们住在三线城市,每次做试管都要飞到北京,来回奔波,身心俱疲。
如果有了这项技术,他们可以在本地完成大部分流程,不用长途跋涉,不用反复请假,精神压力也会小很多。这对于那些”囊中羞涩”又渴望拥有自己孩子的家庭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六、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项技术?
任何新技术都会引发争议,AI试管也不例外。有人担心这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健康?会不会带来伦理问题?这些担忧都很正常。
但我想说的是,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它。就像手机,可以用来学习,也可以沉迷游戏;同样,AI试管技术的出现,是为了帮助那些渴望拥有孩子却被各种条件限制的家庭,这本身是件美好的事。
而且从目前的情况看,这项技术非常重视安全和伦理,每一步都有严格的监督和记录,这让人安心不少。
结语
作为一个亲子教育工作者,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每个想要孩子的家庭都能如愿以偿,每个孩子都能在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AI试管婴儿的诞生,让我看到了技术给生育领域带来的希望。虽然现在价格还不够亲民,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受益。
记住,无论是自然受孕还是借助技术,孩子的到来都是一样的珍贵。重要的不是他们如何来到这个世界,而是来到后,我们能给他们多少爱和陪伴。
你怎么看这项新技术?欢迎在评论区和我分享你的想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