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纪录的季度销售额背后:Adidas与工会的薪资大战一触即发
【德国热线·经济观察】尽管美国提高关税、供应链成本上升,德国运动品牌巨头阿迪达斯(Adidas)依然在2025年第三季度交出亮眼成绩单——营收突破66亿欧元,创下公司成立以来的季度新高。然而,在利润创纪录的同时,公司却因退出集体工资协议(Tarifbindung)而陷入与工会的激烈对峙。
业绩创新高:关税阴影下的逆势增长
总部位于德国黑措根奥拉赫(Herzogenaurach)的Adidas表示,得益于强劲的夏季销售表现与有效的成本对冲策略,公司成功抵消了美国关税带来的额外支出。第三季度营业利润从5.98亿欧元增长至7.36亿欧元,同比大涨逾20%。
首席执行官比约恩·古尔登(Bjorn Gulden)表示:“这是Adidas历史上单季度最高销售额。” 受此推动,公司将全年营业利润预期从原先的17至18亿欧元上调至约20亿欧元。营收增长预期也从“高个位数”上调至约9%。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的业绩中还包含已停产的Yeezy系列(坎耶·韦斯特Kanye West合作款)产品销售额,而今年的增长完全来自核心品牌业务的恢复与新品类的成功。
退出集体协议:引爆工会怒火
就在业绩刷新纪录之际,Adidas宣布将退出现行的工资集体协议体系。公司声称已“自愿支付高于行业标准的薪资”,并在最新一轮调薪中提供了比工会谈判结果高出0.5个百分点的涨幅。
然而,这一决定引起了德国化学能源工会(IG BCE)的强烈不满。该工会指责Adidas“逃避社会责任”,并提议重新谈判企业内部薪资协议(Haustarifvertrag)——但公司迄今未予回应。
工会威胁称,将在乌芬海姆(Uffenheim)和谢恩费尔德(Scheinfeld)等巴伐利亚生产基地发起工人代表选举,并考虑采取进一步行动,包括罢工。
Adidas反击:指责工会“政治作秀”
Adidas首席财务官哈姆·奥尔迈尔(Harm Ohlmeyer)回击称,工会的指控是“彻头彻尾的民粹主义”,目的是“借攻击Adidas来达成政治目标”。他强调,公司退出集体协议是为了获得更多灵活性,以应对全球市场波动和供应链挑战。
工会方面则放话,将动用“国际工会网络”及“供应链法(Lieferkettengesetz)”的相关条款,对Adidas施加舆论与法律压力。
结语
Adidas的故事,是德国企业在全球竞争、劳资关系和政治舆论之间寻求平衡的缩影:一边是创纪录的利润与强劲的品牌恢复力,另一边则是员工权益与社会责任的博弈。接下来的秋冬季,Adidas不仅要面对市场的寒潮,更要准备迎接工会可能掀起的“劳资风暴”。 本文探讨了阿迪达斯在创纪录的季度销售额背后与工会之间的紧张关系。尽管面临美国提高关税和供应链成本上升的挑战,阿迪达斯依然实现了66亿欧元的营收,创下新高。然而,该公司宣布退出集体工资协议引发了德国工会的强烈反对,工会指责阿迪达斯未履行社会责任,并威胁采取进一步行动。
阿迪达斯首席财务官对此回应,认为工会的指控是政治化的表现,表示此举旨在增加企业灵活性以应对市场波动。这场劳资争端凸显了德国企业在追求利润和履行社会责任之间的复杂博弈。
【本帖内容由人工智能提供,仅供参考,DOLC GmbH 不负任何责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