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火种”大赛启动会暨首场技术培训顺利举行
作者:微信文章10月18日下午,2025年中国人民大学“AI-火种”(数据与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在线上成功举办启动会。此次活动标志着大赛正式拉开帷幕,通过主席寄语、组委会承诺、赛事信息宣讲和答疑以及首场面向零基础同学线下培训等环节为参赛者们提供了赛事强有力的支持。
赛事主席发布启动会致辞
大会伊始,信息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党委副书记、赛事组委会主席柴云鹏在线上代表组委会向所有即将加入这场技术盛宴的同学表达了热烈欢迎,并对支持单位和承办方表达了诚挚感谢。柴云鹏强调了AI技术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指出人大作为人文社科领域的佼佼者,肩负着成为AI领域积极参与者、引导者乃至价值塑造者的使命。他特别介绍了本次大赛设立的三大主题赛道:“爱国心”、“人大人”以及“个性域”,分别围绕红色基因传承、智慧校园建设以及个人创新能力培养展开探索。此外,柴云鹏还特别提醒参赛选手,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必须严格遵守伦理规范,确保作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注重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柴云鹏在最后预祝所有参赛队员赛有所获。
赛事秘书长发布承诺宣言
随后,大赛秘书长杜玮老师代表组委会发布了承诺宣言,组委会承诺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保障评审独立性与专业性,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主动接受师生与社会监督,持续优化赛事支持与服务。她表示,此次竞赛旨在发现并培养一批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拥有深厚人文素养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希望每位参与者都能在此过程中有收获、有成长。
赛事执行秘书长解读赛事规则
接下来,执行秘书长承办单位玳猫科技CEO王会娟老师就赛程安排、报名指南等关键事项进行了详细介绍。赛事期间还将举办多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术培训讲座,帮助零基础的同学快速掌握相关技能。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大赛面向全校师生开放,但对于非本校人员而言,唯有担任队长角色时才可参与其中;同时,每个团队可以提交多个不同赛道的作品,但需各自申请独立编号。王会娟老师鼓励大家利用本次赛事机会更多了解智能体,通过赛事培训完成智能体搭建的学习。
赛事执行团对互动答疑
启动会最后环节设置了答疑与提问环节,组委会老师熊琴琴老师整理了报名过程中较为典型的几点问题予以公开答复,几位来自执行团队的老师耐心解答了同学们们提出的一系列疑问,包括但不限于跨校区参赛资格确认、作品提交格式要求等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通过这样直接高效的沟通方式,进一步增强了参赛者们的信心与动力。同时熊老师跟大家分享,过程中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跟组委会取得联系,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送邮件至大赛邮箱进行咨询。
首场线下培训-助力零基础同学快速入门
启动仪式之后,为在人工智能领域尚处于摸索阶段的同学准备的第一场培训课如期而至。课程内容主要围绕智能体的基本概念及其开发方法展开讲解,旨在帮助大家建立起初步认识,并激发更多创意灵感。通过第一次培训大家认识了智能体与大模型的关系,认识了工作流的搭建,知道了知识库的意义。在课程分享环节,各小组展示了探索成果,彼此启发,悄然叩开了通往智能体认知的大门,为参加本次赛事奠定了扎实的认知基础,也点燃了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的热情与信心。
随着启动会圆满结束,大赛组委会期待着每一位参赛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断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共同书写属于自己的AI故事,期待优秀作品在赛事中呈现。
持续关注“AI沙盘智研社”,获取更多赛事相关信息及最新进展!
编辑丨杜承霖
审核丨徐占魁 武洋 安志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