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老兵的AI转型第37篇: 破局企业AI落地困局:为什么说“超级员工”应该成为转型突破口?
作者:微信文章当60%的企业AI项目陷入“上线即闲置”的困境时,我们或许需要回归到一个更本质的问题:AI转型到底应该从哪里开始?
最近看了多篇公众号文章,提到超过六成的企业AI项目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与此同时,ChatGPT,DeepSeek等to C应用却以惊人的速度普及。这种鲜明对比促使我们思考:企业AI到底在哪里走了弯路?
作为参与财务数字化转型多年的老兵,我觉得可以从to C的场景中汲取经验,用全新的思路思考AI在B端的落地,如果沿用过去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的经验不改变,那很可能是我们过于执着于“系统级”改造,却忽略了技术推广的基本单元——个体“角色”。
一、困境诊断:企业AI为何“叫好不叫座”?
三大核心痛点制约着企业AI的价值实现:
AI输出的不确定性导致技术上线容易,业务交付标准难定 按照传统IT系统上线的思路,交付即可用 可用与业务上线的距离只差试跑成功,但是AI agent 可能两周就可出结果,但是由于输出的不确定性,上次成功,这次失败,调试要持续很久,用户丧失使用耐心。
AI的黑箱处理过程,让用户难以下使用AI的决心 在落地AI预测过程中,财务人员试图想要理解时间序列下AI预测的原理,但是这种原理并不是基于数学逻辑进行的,那么面临预测差异时,用户感到无法解释预测差异,导致迟迟不能真正把预测工作交给AI。虽然预测本身就有准和不准的可能,但是再厉害的IT人员也无法说明AI的生成逻辑,很难说服用户接受AI预测结果。
个体赋能感不足 按照传统思路进行AI工具的培训和教学
,员工整体感受是工作被取代的焦虑感,而非赋能。同时,在生活中用户不会感到AI需要为他的输出负责 但是在企业中员工不可能让AI为它的输出负责,但又不能明白AI的输出原理,把握AI的输出质量,认为这是增加了工作负担。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一直在用to B的思维做AI部署,却忽视了to C领域已经被验证的成功规律。
二、破局思路:将to C基因植入to B场景
to C AI成功的核心秘诀是什么?我们的分析显示有三个关键特征:
能力放大:用户第一次使用就能获得明显收益,感受到个人能力被放大。
极致体验:交互自然简单,几乎无需学习
场景匹配:AI适用通用场景,尤其在信息获取型;内容总结型和内容创作型匹配个体需求
将这些特征融入企业环境,我们提出新的转型思路:不再追求一步到位的系统革命,而是通过打造基于角色的“超级个体”,实现渐进式变革。
三、四类角色的“超级个体”可行性分析
在企业中,谁最适合成为AI赋能的优先对象?我们对四类关键角色进行了深入评估:
1. 企业决策层(CEO/高管)
优势:影响力大,示范效应强
挑战:工作高度非结构化,需求个性化极强
可行性:★★☆☆☆
结论:适合轻量级赋能,难以规模化复制
2. 中层协作者(部门总监/经理/BP/财务分析师)
优势:承上启下,既有战略视野又懂具体业务
挑战:会议多、协调多,价值工作被行政事务淹没
可行性:★★★★☆
结论:理想的突破口,赋能效果可辐射整个团队
3. 专业骨干(专家/高级专员)
优势:专业度高,需求场景明确
挑战:工作深度专业化,解决方案定制化程度高
可行性:★★★☆☆
结论:适合通过专家进行深度知识萃取,并在关键岗位重点突破
4. 基层员工
优势:工作标准化程度高,易规模化推广
挑战:标准工作精确性规范性要求高,结果确认要求高,投入产出比需要仔细评估
可行性:★★☆☆☆
结论:更适合在标准化场景批量部署AI辅助+RPA自动化
四、优先选择:为什么是“中层协作者”?
基于我们的实践,中层协作者是“超级个体”的最佳切入点,原因有四:
1. 痛点最明确
他们的时间被会议、报告、协调大量占用,对效率提升需求最为迫切。
2. 价值最显著
协作和管理工作的产出相对兼具信息收集,经验总结和内容创作,最符合AI的特色。
3. 扩散效应最强
一个被赋能的中层协作者者,可以带动整个部门的效能提升。
4. 实施阻力最小
相对于改变高管工作方式或基层作业流程,中层赋能更容易获得支持。
五、实践案例:财务分析师的“超级进化”
可以设想当我们为财务分析师配置了专属AI助手,可以重点解决其三大痛点:
数据整合:自动从N个业务系统提取数据,生成分析底稿
报告撰写:根据其惯用框架,一键生成经营分析报告
数据洞察分析生成:阅读报告结果结合搜索外界数据和知识库专业知识生成洞察解读供领导参考
会议管理:自动提炼会议要点,生成待办事项
结果是显着的:
每月节省约N小时机械工作时间
分析深度和业务洞察质量显著提升
团队整体效能因他的赋能而提升
六、实施路径:从“超级个体”到“超级组织”
基于成功实践,我们总结出可复制的推广路径:
第一阶段:单点突破
选择3-5个有代表性的中层协调岗位,打造“超级个体”样板。
第二阶段:群体赋能
在同类岗位中复制成功经验,形成“超级个体”群体。
第三阶段:生态演进
基于个体赋能的基础,自然演进到团队和组织的智能化。
结语:重新思考AI转型的起点
当前企业AI实施的困局,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颠倒了技术推广的顺序。to C领域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真正的变革可以从“个体”开始,逐步扩展到群体,最终改变整体。
当你的企业正在规划AI转型路线图时,不妨先思考一个更根本的问题:我们是否应该暂时搁置宏大的系统规划,先帮助一批关键员工成为“超级个体”?
或许,突破口就在那个每天被报表和会议淹没的中层协作者身上。当一个个“超级个体”涌现时,企业的整体智能化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你认为在你的企业中,哪类角色最适合成为“超级个体”的突破口?欢迎分享你的观察与思考。
本文是【财务老兵的AI转型】系列第37篇,基于我的实践和思考总结。欢迎关注交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