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免费 发表于 2025-10-26 20:22

AI时代别再找对标了|高手都在修炼这四个稀缺能力

作者:微信文章

以往我们研究商业的打法策略时,通常会选择对标和模仿。它当然没有错。

例如,看到竞争对手做了某款产品,有的人很快就会去模仿。但问题在于,客户群体和资源能力各不相同,有时候模仿的路很难真正完全生效。

在一个演讲上,罗振宇提到,未来职业的最大变化不是被AI取代,而是没有人能再完全模仿另一个人。

每个人都将根据自己的独特性、资源和兴趣,生成自己的职业体系。

怎么讲?

现在所有公司都在或准备引入AI,可以预见在不远的未来,所有业务都会与AI深度结合。每个公司将会形成自己的独特性。在很难总结套路和路径的情况下,赛道上的竞争必然陷入人与机器、人与他人的正面对抗,胜算会越来越小。

同时罗振宇提到AI时代,人还有着与机器不同的几个稀缺能力:创造力、判断力、共情力和审美力(来自纳瓦尔)。

自然法则中,单一和庞大不意味着强大,而可能是脆弱。应对不确定的可能不是追求更强, 而是发展多样性和互补化。基于人类的这几种特质价值,例如一个能综合批判性思考、情感理解、价值判断、跨领域整合的人,则可能构建更难以被替代的、更有韧性的多样性优势。我来分享一些故事和思考。



01

其实每个人的局限都是一种独特性的土壤。

你不擅长社交,也许更容易沉浸思考;

你对权威反感,也许更适合创新;

你焦虑和迷茫,可能正能共情那些需要支持和寻找方向的人。

如果一个人能够将创造力、判断力、共情力和审美力这几种能力进行整合,虽然每个人的尺度和方式不同,但这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知连接系统,自然会产生放大的效应。

我称之为“势能”。这个势能将成为职业系统的起点。

02、势能:

势能的第一要素就像树根一样,来自于方向、信念和资源的整合。

它包含了你如何看待世界、你的信念体系和资源网络(包括人脉、时间、兴趣、经验等),并把这些连成网。势能是所有能力运作的能量源泉和滤镜。没有根基,再高的能力也容易碎裂。

马斯克曾经在被合伙人赶出公司、处于极度低谷时,依然坚持自己的使命——把人类送上火星。他是一个为愿景而存在的人。

对于普通人来说,暂时谈不上什么愿景,努力的目标方向可以更具体。例如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

1. 在什么样的世界观下,我愿意为之奋斗?

2. 我有哪些别人不容易获取的资源(如经验、人脉、视角、身份等)?

3. 我愿意承担什么样的失败?

今天听到一个真实故事:有个人以前做咨询,因为咨询不好做,他重新切入了AI加硬件的领域。当他发现一个需求时,结合自己不能做的事情,在众多方向中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并且在几个月内完成了业务的转型和几十倍的增长。

03

谈下创造力、判断力、共情力和审美力,及如何运用在职业发展中。(首先要承认人的很多能力是在局限中被磨练出来的。)

1)、创造力。创造力来自于打破惯性思维。

纳瓦尔说,创造力是最后的疆域。当然,创造性的工作风险大,也不容易。

我们看到在今天的AI时代,小到让AI帮助做选题、做内容,其实都是来自于学习和模仿,并且基于自身情况进行再创造。

创造力也可以通过两个空白任务来练习,比如把太空旅行和儿童教育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跨界联想,把两个看似无关的领域打通,是一个可以练习创造力的路径。

2)、判断力 。判断力是在未来不确定性中做选择的能力,是智慧的表现。

我们普通人在做大大小小的判断时,有时候不一定是需要获得全部信息。好的判断力可能含(但不限于):

选对方向比速度更重要;

清楚个人行为的长期后果;

放下自我,不要先入为主;

真正聪明的人从不走捷径.....

在AI时代,判断力比知识更稀缺。它建立在认知框架、经验和像素分辨率的能力之上。

训练判断力可以从小事开始,比如如何选好的文章、如何判断一个趋势,然后不断实践和复盘,还原过程。

3)、共情力。共情力是未来人与人连接、人与AI连接的重要能力。共情比逻辑更重要,更能够建立信任。同时共情不是说话技巧。

共情的意思是你能走进别人的真实体验当中的能力。

在商业环境里,就是能够站在用户的视角去理解他的需求,以及他为什么选择或不选择某个产品或服务。

在职业体系中,共情力可以在偏差和差异中发现机会,也可以在提供价值时更贴近人心。

很多创作者在创作内容时,灵感往往就来自于自己的真情实感(对自己的共情,且相信自己也代表着一部分人,所以能去体会用户的感受)。

在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情绪价值的时代,共情力显得更加重要。

如何训练共情力?例如:

听别人讲述他们的经历,不着急下结论。

训练自己的镜像反应,比如在理解别人说的话后,可以提问:“你的意思是……,对吗?”

4、审美力 。它是发掘形式背后的秩序感、质感和风格的能力。

在产品需求越来越同质化的时代,功能价值逐渐成为最不重要的价值。我在前面的第五消费时代的文章里也讲过,功能价值的反面是,而是看不同产品背后代理的不同人生体验、风格或生活方式。

第五消费时代 先确定你是谁 |一人公司的身份定位法

审美力帮助你输出具有辨识度的产品方案和内容。

有的人说审美力很难训练,很多博主或领域专家的对此回答是,审美不行的时候就是多看。多接触以后自然就知道大众关注什么,然后去深度研究它好的原因是什么,并与自己进行对比。

同时,可以在同一个内容方向上用三种不同的风格去写,然后进行测试。



以上提到的几种人类的核心能力,如果能够形成联动,就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互相连接的网络,更能决定方向和能量。

通过在不同的人身上叠加这些能力,就可以找到自己的优势系统。

比如小A的优势是长期研究音乐和人类行为。他相信音乐是社会连接的桥梁,

他的创造力体现在能够将音乐与数据可视化结合。

他的判断力可以在混杂的音乐趋势中分辨哪些形式会被听见。他的共情力让他能够感知听众的情绪动机。

他的审美力体现在每个报告和界面的视觉都带有独特的音乐风格。

这个时候,他就不再只是音乐工作者或数据分析师,而是一个懂情感的设计师,或者是音乐行为分析师,这可能是一种新的职业物种。

所以,未来社会中,单纯模仿很难成为高手。

真正的高手,是能够从自己过去最成功的经历中,找到在创造力、判断力、共情力或审美力上被激活的时刻,然后去构建一个小项目,也可以与AI交流,先做一个最小化产品,再拿给外部去验证,慢慢完善。

以上听起来不确定性越来越多,但在复杂社会里,其实这也意味着我们有更多的可能性,不是吗?

写在最后,

AI发展倒逼我们回归人类本质。它要求我们不是更好的执行者,而是更好的提问者、决策者、联结者。它同时也可以帮我们看见模式,并且基于我们自己的独特性,跟我们一起转化成可复用的认知和价值。

所以,这也许就是凯文凯利说的:AI不是工具,是伙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时代别再找对标了|高手都在修炼这四个稀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