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圈又炸了!这周值得关注的几件大事
作者:微信文章最近AI圈和投资圈的事儿挺多的,今天整理了一些值得过一遍的信息,咱们聊聊。先说几个让人印象深刻的:Cursor又出事了有个叫cursor-free-vip的开源项目最近热度飙到6100,干的事儿挺野的——自动重置Cursor AI的机器ID,绕过试用次数限制,让你免费用Pro功能。很多人可能不知道,Cursor是最近程序员圈子里特别火的AI编程工具,用AI帮你写代码,效率确实高。但是有试用限制,用多了就得付费升级Pro。这个项目就是专门破解这个限制的。说实话,这种白嫖工具能火到6000多的热度,说明什么?说明AI工具确实有需求,但价格也确实让不少人肉疼。不过这种绕过付费的玩法能走多远就不好说了,毕竟人家也要恰饭的。……机器人会跑酷了,有点慌最近中国的Unitree机器人发了个新视频,他们的人形机器人已经不是简单走路了,现在能翻跟头、保持平衡、摔倒了还能自己爬起来,简直是在备战奥运会。这背后是自学习AI模型在起作用,机器人每摔一次就学会点新东西,越来越聪明。Reddit上有人发帖说"中国机器人现在会跑酷了,很酷,但也完全不可怕"——这明显是反话,大家心里都有点发毛。美国网友立马翻出两年前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跑酷视频来对比,意思是"我们两年前就会了"。但实话实说,中国这边的进展确实快,而且价格还便宜得多。你别说,看着这些机器人越来越灵活,确实有种科幻片照进现实的感觉。……说说这周值得关注的投资动态:1、Anthropic和Menlo Ventures搞了个1亿美元的基金这事挺有意思的,风投机构Menlo Ventures和AI公司Anthropic(就是做Claude的那家)一起设立了1亿美元的基金,专门投AI初创公司。这个信号很明确:大厂开始带着钱亲自下场扶持生态了。Anthropic自己做大模型,现在又开始投资用他们模型的创业公司,这种模式有点像当年的云计算巨头培养生态的玩法。对创业者来说是好事,有资源有技术支持,但对投资人来说就得想清楚了——你投的创业公司未来会不会被大厂收割?2、Skild AI单轮融资3亿美元,专门做机器人大脑这是本周最大的一笔融资,Skild AI拿到3亿美元,估值直接上去了。他们做的事儿很垂直:给机器人做通用AI大脑,让各种机器人都能用同一套智能系统。这个赛道现在非常热,因为硬件成熟了,差的就是软件和算法。你想想,如果真能做出一个通用的机器人操作系统,那市场空间得有多大?工业、服务、家用各个领域都用得上。不过风险也明显,这种技术密集型的赛道烧钱快,落地慢,3亿美元听着多,其实能撑多久还不好说。3、欧洲创投Q2反超亚洲,这是第一次有个很有意思的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流向欧洲创业公司的资金首次超过了亚洲。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要知道过去十几年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一直是仅次于美国的创投热土。这说明什么?一方面是欧洲的创业环境在好转,AI和科技类的公司开始冒头。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亚洲市场遇冷,尤其是中国,Q2的融资额降到了2015年以来的最低点。对投资人来说,钱往哪儿流就代表资本对哪儿有信心。现在欧洲开始分流亚洲的资金,这个趋势值得关注。4、国防科技公司Helsing估值54亿美元Helsing是一家做国防科技的AI公司,最新一轮融资估值达到54亿美元。这公司做的是用AI技术服务国防和军事领域,在当前的地缘政治环境下,这个赛道确实是风口。欧洲各国政府都在加大国防预算,乌克兰战争让大家意识到现代战争离不开科技和AI。Helsing这种公司既有政府订单的稳定性,又有技术壁垒,估值上去也不意外。不过这种赛道普通投资人基本接触不到,都是战略投资者和政府基金在玩,咱们看个热闹就行。5、哈佛推出机器学习系统课程Harvard-edge搞了个开源教材《机器学习系统入门》,GitHub上热度3280。这个课程不是教你怎么调参训练模型,而是讲整个AI系统是怎么搭起来的——从硬件到软件到部署优化。这个挺有价值的,因为现在市面上教AI的课程大都集中在算法和应用层面,真正讲系统工程的不多。如果你想深入理解AI是怎么跑起来的,这个教材值得看看。我一直觉得,投资和学习是一体的,你了解的越深,投资的时候越能看清门道。现在AI领域变化这么快,多学点总没坏处。6、微软发布Agent Lightning微软开源了一个叫Agent Lightning的项目,热度1860,定位是"点亮AI智能体的绝对训练器"。简单说就是帮开发者更容易地训练和部署AI Agent(智能代理)。AI Agent现在是个大热点,不同于传统的聊天机器人,Agent能主动执行任务、调用工具、做决策。微软这次开源训练框架,明显是想在Agent生态里占个位置。对投资人来说,关注点在于:谁能提供更好的Agent开发工具,谁就能吃到这波红利。现在大厂都在布局,创业公司的窗口期不会太长。7、还有个好玩的:截图转代码工具又火了GitHub上有个叫screenshot-to-code的项目,扔一张截图进去,直接给你转成HTML/React/Vue代码。这个工具其实不新,但最近又火了一波,热度180。为什么会火?因为现在AI的多模态能力越来越强,看图生成代码的准确率提高了,真的能用了。前端开发可能要开始焦虑了,这种工具如果再进化进化,简单的页面开发可能就不需要人工了。技术进步是好事,但对个人来说就得想清楚:你的技能壁垒在哪里?如果只会切图写样式,确实该升级技能树了。……8、OpenAI员工爆料公司决策内幕Reddit上有个帖子火了,一个OpenAI员工匿名讲了公司内部是怎么做决策的。热度579,评论区炸了。虽然具体内容没全部公开,但从讨论来看,OpenAI内部对产品方向和商业化策略有不少分歧。有人觉得应该更开放,有人觉得应该更注重安全,还有人觉得现在商业化太激进了。这种内部爆料对投资人来说是个提醒:再光鲜的公司内部也有矛盾和问题。OpenAI虽然是AI领域的明星,但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如果你有机会投资AI领域的公司,内部团队稳定性和文化是一定要考察的。9、微软的量化投资平台Qlib微软有个开源项目叫Qlib,专门做AI量化投资的,最近热度550。这个平台集成了监督学习、市场动态建模、强化学习等多种AI技术,现在还配上了自动化研发工具RD-Agent。量化投资这几年在国内越来越普及,很多私募都在用AI做策略。微软这套工具开源出来,对个人投资者来说是个学习的机会。虽然咱们没有机构那样的资源,但了解一下量化的逻辑和方法,对自己的投资决策也有帮助。我之前说过,投资要多学习不同市场不同品种的玩法,量化就是其中一种。你不一定要自己去写策略,但至少得知道这个东西是怎么回事。10、OpenAI早在2019年就做过音乐生成器这个挺有意思的,Reddit上有人翻出来OpenAI在2019年就发布过一个叫MuseNet的音乐生成工具,比ChatGPT早了好几年。很多人压根不知道这事儿。这说明什么?说明OpenAI在多模态AI上的布局其实很早就开始了,只不过当时没引起太大关注。音乐生成、图像生成、视频生成,这些在大模型出现之前就有雏形了。对我们来说,这是个提醒:不要只盯着眼前火的东西,很多技术的爆发是有积累的。看投资机会也一样,有些赛道现在不温不火,但可能是在积蓄力量。……今天就聊这些吧,AI和投资领域的变化真是一天一个样,跟不上就容易掉队。不过话说回来,越是变化快的领域,越要保持冷静。热点追得太紧容易被割韭菜,保持学习保持观察,等真正的机会出现再出手,才是正道。最近这段时间,AI领域的融资虽然热闹,但真正能走到最后的公司不会太多。泡沫迟早会破,技术和商业化能力才是硬通货。就这些,咱们下次再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