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G波士顿AI报告:5%的企业正拉开巨大的AI价值鸿沟,你在哪一边?
作者:微信文章如果说上一份IBM的报告告诉我们AI的潜力在于“激发员工潜能”,那么BCG这份新鲜出炉的重磅报告,则揭示了一个更为现实和紧迫的现状:在AI价值的实现上,企业之间的差距正在急剧拉大,一场残酷的“马太效应”正在上演。
这份名为《不断扩大的AI价值差距》的报告,调研了全球1250家企业,仅有5% 的企业(报告称之为“未来构建型”企业)真正从AI中获得了显著的财务价值。
高达60% 的企业则远远落后,它们在AI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却收效甚微。
这5%的赢家不仅实现了1.7倍的收入增长和1.6倍的息税前利润率,更重要的是,他们正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将AI带来的收益再投资于AI,从而跑得越来越快,与落后者的差距越拉越大。
01 现实很骨感:95%的企业仍在“陪跑”
报告将企业分成了四个梯队,这个分布图非常能说明问题:
未来构建型(5%):处于AI创新前沿,系统性地构建尖端能力,并持续创造巨大价值。
规模化应用型(35%):已制定AI战略,具备先进能力,正在有效扩展并开始产生价值。
新兴实验型(46%):具备基础能力并开始初步实验,但难以扩展和产生价值。
停滞不前型(14%):几乎未采取AI行动,缺乏基础能力,未产生任何价值。
后三类(共95%)被统称为“落后者”。他们并非没有尝试,但困于各种泥潭:有的缺乏高层承诺,有的将AI职责下放给中层后便不闻不问,有的四处撒网做了一大堆互不关联的试点项目,消耗了资源却无法形成合力。
分析:
我自己所在的企业也有类似的情况,老板高喊All in AI,产品部门提出一堆概念高达上的AI产品,一线业务抱怨AI不接地气。最后大家发布一堆漂亮的PPT,但公司或服务的客户核心业务和财务指标没有丝毫改变。AI成了昂贵的“橱窗技术”,而不是驱动业务的引擎。
02 赢家的五大秘籍:不只是技术,更是系统性重构
那5%的赢家做对了什么?报告总结了五大核心策略,可以算是一份“AI转型行动指南”:
企业主的战略雄心:这不是技术项目,而是CEO和董事会驱动的战略议程。近100%的未来构建型企业有深度参与的最高管理层,而落后者中只有8%。
重塑与发明,追求影响力:他们不止于用AI自动化旧流程,而是大胆重塑核心业务流程甚至发明全新的业务。例如,一家水务和卫生解决方案公司,利用视觉AI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数字餐厅技术业务,开辟了数亿美元的市场。
采用“AI优先”的运营模式:这意味着一场彻底的组织重塑。未来构建型企业是业务与IT共同拥有AI,是落后者实现此模式的1.5倍。他们像管理数字员工一样管理AI代理,重新思考人类在流程中的新角色。
获取并赋能必要的人才:他们深知,人才比算法更重要。2025年,这些公司计划对超过50% 的内部员工进行AI技能提升,而落后者仅为20%。他们积极让员工参与AI解决方案的共同设计,确保平滑落地。
使用契合需求的技术与数据:他们避免“GenAI负担”(即一堆无法扩展的孤立概念验证),而是构建灵活的、平台化的技术栈和数据基础。超过一半的未来构建型企业拥有企业级统一数据模型,而停滞不前的公司中这一比例仅为4%。
分析:
这五点听起来似乎是老生常谈,但赢家与输家的区别在于执行的深度和系统性。比如“业务懂技术,技术懂业务”,很多公司嘴上都说有,但一开会就会发现,业务方和技术方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赢家则通过明确的决策权、共享的KPI和联合团队,把这种模式真正制度化了。
03 下一个爆发点:AI代理,不只是聊天机器人
报告指出了一个关键趋势:Agentic AI(代理式AI) 正在成为价值差距的最大加速器。
2025年,AI代理已贡献了总AI价值的17%。
到2028年,这个比例预计将几乎翻倍,达到29%。
AI代理不同于简单的聊天机器人,它是能够自主推理、学习并行动的“数字员工”。它可以被嵌入到从采购对账到供应链管理等复杂的端到端工作流中。
一个典型案例:一家全球美容产品公司推出了业界首个大规模虚拟美容顾问,集成在其网站和电商流程中。这个AI代理能提供AI驱动的咨询和实时个性化服务,预计将带来1亿美元的增量收入。
分析:
AI代理代表着AI从“工具”向“同事”的演进。它不再是被动响应你的指令,而是可以主动规划和推进一项任务。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开始像管理一支“人机混合团队”一样,去设计工作流程、设定职责和建立信任。谁先学会管理“数字员工”,谁就将获得下一波巨大的效率红利。
04 你的行动指南:BCG的10-20-70法则
报告最后给出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原则:10-20-70法则。
企业在AI转型上的精力应该这样分配:
10% 在算法和模型上。
20% 在技术上。
70% 在人员、组织和流程上。
数据显示,目前AI落地的主要障碍,绝大多数都集中在“人”的方面:员工日常使用AI的适应性、AI人才短缺、跨部门协作孤岛、缺乏清晰的AI指标等。
分析:
这个法则点醒了无数迷信“技术万能”的老板。你花重金买了最先进的AI工具,但如果你的员工不会用、不想用,你的组织流程还是老样子,那么这些投资大概率会打水漂。AI转型,本质是一场组织变革和管理升级。
总结:时间不多了,差距正在固化
BCG的报告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AI价值的“贫富分化”已经形成,并且正在加速。
那5%的赢家通过早期投入,已经进入了“投入 -> 回报 -> 再投入”的飞轮,雪球越滚越大。而对于仍在犹豫和试错的95%的企业来说,时间窗口正在关闭。
“未来构建型企业正在甩开对手,不断扩大的价值差距正将行动迟缓者推入更深的‘价值洼地’。其他人需要立即行动。”
参考资料: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The Widening AI Value Gap》,2025年9月
关注下方👇公众号,回复【BCG报告】免费领取原文报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