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原材料关系趋紧,德国经济部长警示经济下行
德国联邦经济部长 Katherina Reiche 表示,高能源价格、复杂的行政程序以及全球地缘紧张局势,使德国的经济竞争力面临压力。她呼吁进行结构性改革,以增强德国作为投资与创新中心的吸引力。原材料供应关系紧张
中国目前在全球稀土及部分关键原材料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据统计,中国精炼了全球约 90% 以上的稀土,并在相关供应链中具有重要影响力。根据最新政策,从 12 月 1 日起,企业进口部分稀土产品需获得中国方面的许可,这引发了欧盟方面的关注。
即使中美两国近期在关税问题上取得进展,中欧之间围绕关键原材料的分歧仍未完全消除。
原材料专家 Carlo Burkhardt 教授在接受德国二台采访时指出,早在 2011 年就出现过类似的供应风险,但各国在多元化来源方面行动有限。他以毒瘾比喻欧洲在资源依赖上的被动状态,并呼吁政策制定者尽快推进替代方案。
报道称,德国政府和欧盟贸易委员 Maroš Šefčovič 计划本周末与中方举行磋商。多名欧盟议员呼吁加强协调,以减少对单一来源的依赖。
欧洲议会议员 Hildegard Bentele 建议借鉴日本和美国的经验,建立欧洲原材料基金,以支持从采矿到回收的完整产业链投资,并推动欧洲投资银行参与重大项目。这些举措被认为对欧洲的经济安全具有战略意义。
经济部长警示经济下行
德国联邦经济部长 Katherina Reiche在柏林的对外贸易日活动上表示,德国当前的经济结构“竞争力不足”,正处于全球市场开放与地缘政治博弈的交汇点。她指出,如何应对这种局势,将影响德国能否维持经济强国地位。
工业界对稀土出口政策及国际贸易环境表示担忧。德国工商大会主席 Peter Adrian 称,德国经济部分领域的生产效率已受影响。
Reiche 强调,德国企业面临高能耗成本与监管负担,改革势在必行。她呼吁欧盟层面同样推动结构优化,使其“成为竞争的推动力,而非额外的监管障碍”。她还鼓励企业多元化供应链,探索越南、墨西哥等新兴市场。政府近期批准的“投资加速计划”等减税措施,旨在提振投资信心,但效果仍待观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