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AI高效创作内容?
作者:微信文章本期解析油管大神Dan koe的内容生产方法
高产出(high output)并非仅仅依赖于勤奋,更依赖于智能化的系统。Dan Koe,一位拥有数百万粉丝的内容创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如何通过精确的LLMs(大语言模型)和提示工程(Prompts),构建一个能够实现【
内容指数级分发(distribution)】的独特工作流。
这并非关于囤积播放列表,而是关于建立一个以立即行动+持续输出为核心的、增强认知的创作体系。
一、“一套内容,全平台分发”:内容生态系统的基石
Dan Koe系统的核心理念是:每周专注于产出一件精彩的内容(one amazing thing),然后将其发布到所有平台,而不是为每个平台创建全新的内容。这种策略极大提高了效率和影响力。
1.通讯作为内容基地(The Base):每周撰写一次(或两次)的电子邮件通讯(Newsletter)是他所有内容的起点和基础。
2.社交媒体作为试金石(The Litmus Test):他首先在Twitter/X上撰写每日两到三篇的社交帖子。他选择Twitter是因为其280字符的限制是所有平台中的“限制因素”,一旦内容能在Twitter上成功,就能轻松转移到其他平台,如Threads、Instagram、LinkedIn,甚至作为Reels的脚本。
3.跨平台扩展与复用(Repurposing):通讯内容实际上就是YouTube视频或播客的大纲。他会看着镜头,阅读通讯的语句并将其复述出来。这种复用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由于观众更喜欢观看或收听不同媒介的内容,因此很少有人会感到厌倦。
关键洞察: Dan Koe认为,算法是基于人类心理学的。如果内容创作者理解人类心理学,并利用AI来加深这种理解,内容的参与度将显著提高。
二、验证与筛选:利用成功内容进行高效构思
优秀的内容需要燃料,即经过验证的好想法(validated ideas)。
1.借鉴表现优异的内容:他获取想法的方式之一是查看自己过去表现最好的推文,并将其扩展为通讯。另一种方法是进入特定领域(Niche)的YouTube频道,筛选“最热门”视频,写下10个他认为可以重新创作的选题。
2.提取角度而非抄袭:这里的秘密在于,他不是观看或窃取视频内容,而是要获取话题(topic)和角度(angle),然后以自己的独特视角来诠释。这确保了内容的独特性和品牌联想。
3.建立想法文件库(Swipe File):为了持续不断地生产优质内容,他强调必须成为一个“无情的笔记记录者”,持续保存那些可以模仿(emulate)的优秀想法,直到结构化思考成为第二天性。
三、LLM赋能研究:将认知外包给AI
这是Dan Koe系统中最具效率革命性的部分:利用LLM将耗时的研究工作自动化。
1.研究提炼: 观看长达3到6小时的深度视频时,他通常不会做笔记。相反,他会利用拥有大上下文窗口的LLM(如Gemini 2.5),让AI从YouTube视频或PDF中提取相关的关键点、摘要、独特的视角。AI能够将6个小时的视频转化为一千字的参考资料。
2.与AI共同构思(Ideiation):他将LLM的摘要与自己先前写过的相关想法结合起来,粘贴到另一个聊天窗口中,并询问:“这里有什么相似之处?我是否遗漏了什么?”。他与LLM进行思想碰撞,直到拥有足够的“火力”(firepower)来构建通讯大纲。
3.不让AI代笔: 虽然技术上可以做到,但他不会让LLM直接撰写通讯全文。AI提供的是想法的构建块(building blocks),而非最终成品。
四、提示工程大师课:定制化AI加速器
Dan Koe将LLMs视为一个高度定制化的加速器,他通过精心设计的**结构化提示(structured prompts)**来确保AI输出符合要求,并保持内容的高质量。
他的三大核心提示工具是:
1.YouTube标题生成器: 他将自己的通讯内容粘贴进去,AI根据他过去表现最好的15个标题的心理模式和原则,生成20到30个潜在标题。这保证了视频标题从一开始就具备成功的基因。
2.深度帖子生成器/内容想法生成器: 这是真正的秘密武器。他指导AI分析他最喜欢的社交帖子结构和成功要素,总结出:**悖论(paradoxes)、反直觉真相(counterintuitive truths)、转型弧线(transformation arc)、核心问题(core problems)、行动步骤(action steps)**等。然后,他要求AI将通讯内容分解,提供这些“构建块”。这样,他得到了一堆随时可用于创作高绩效内容的原材料。
3.提示创建提示(Prompt Creation Prompt):这是meta提示(Meta-Prompt)。他首先要求LLM分解(Break Down)他喜欢的优秀内容(如推文、登陆页或书中的精彩段落)的结构和心理机制。然后,他使用这个提示,要求AI根据这个分析指南和所需的所有上下文(context is king),创建一个两阶段的提示:第一阶段是上下文收集面试(context gathering interview),第二阶段是内容写作。
通过这种方式,他将复杂的写作流程和营销原则(例如Alex Hormozi的创建Offer指南)内化并自动化,让LLM充当他的第一稿(first draft)生成器,从而实现更快速的通过实践学习(learning by doing)和更快地失败迭代(fail faster)。
五、日常执行与增长飞轮
这个系统最终归结为严格的日常执行:Dan Koe每天早上会专门花两小时进行写作。在这两小时内,他必须完成通讯的一部分和三篇社交帖子。
增长策略的关键在于找到“黄金点”(strike gold):
1.实验与发现: 通过不断实验找到能够带来粉丝增长的帖子。
2.持续衍生: 一旦找到“黄金点”,就必须将其作为固定流程的一部分,持续创作该帖子的衍生版本(spin-offs)。
3.保持平衡: 他建议用30%的时间创作核心衍生内容来维持增长,用其余时间继续试验,直到找到下一个“黄金点”,从而持续地增加粉丝。
总结而言,Dan Koe的AI工作流不仅是提高产量的工具,更是一套提高内容质量和分发效率的**高机构性(high agency)**学习和创作方法。对于自媒体人而言,现在正是利用这种技术套利(arbitrage opportunity)获取关注和建立影响力的绝佳窗口期。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