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免费 发表于 2025-10-28 22:18

AI时代还有必要手写读书笔记吗

作者:微信文章
      博士很重要的一个科研能力是获取信息,迅速进行学术生产。现在各种处理信息的工具,特别是AI,别说是大量文献代读,甚至都可以直接生成论文,科研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

      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坚持手写读书笔记?

一、培养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何为独立?我认为是个体的自主性。作为一名文科博士,海量的文献资料等待我阅读。哪些需要精读,而哪些需要泛读,不能被动接收AI的投喂,而要明确自己的科研主题,也就是我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自主筛选和确认。自主性的目的是培养科研意识。

   用涂尔干的话说,就是个体的“回响”。科研信息如果是囫囵吞枣,不加思索地全盘接受,不加任何反思,那么我们和物没有区别。也就是说,AI是工具,而我们人类是利用它进行反思,产生个体意识的“回响”。      

   

二、强迫自己不断输出

       博一经历过漫无目地阅读文献,空空如也的大脑内存🧠问题就在于只输入,而不输出,准确地说,没有养成及时输出的习惯。

      我想寻求改变。一是坚持小论文的线上写作和修改。围绕一个点,阅读文献,并用Excel分类摘抄整理。二是围绕大论文,将必读的经典文献,通过手写读书笔记的方式,强迫自己思考。先开始很困难,不知道该怎么归纳,这周明显感觉自己读得越来越快,而且也有话可说了。三是手写笔记可以立马给我阅读成果的正反馈,也当练了个字👏

      这都是AI给不了我的。当然,我平时也会跟AI对话,让它提供一些新思路和优化建议。

      总之,保持独立,善用技术。

三、享受亲子时光

   

      这段时间孩子班上爆发手足口,娃停课在家。白天要辅导他网课和作业,晚上要陪他锻炼。更要命的是,他上周看到了一个外星人👽的影片,晚上睡不着觉,非要人陪。唉,他爸太忙,我爸妈负责生活就不错了,不能奢求太多。但平衡学习和带娃太难了。

   那么,换个思路,把难事变成有利于己的事。

      除了上午必须辅导上课,下午或晚上我们抽出两小时一起阅读和写作。阅读时,我俩彼此监督阅读姿势,承诺阅读期间互不打扰。阅读后,我写读书笔记,他在旁边拿本子记录好词好句。有时,我们也会探讨读了什么。远离电子产品,享受亲子时光,这种感觉真好。

   此刻,夜已深。晚安,一直努力进步的自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时代还有必要手写读书笔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