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孝子
作者:微信文章李建国老人坐在空荡荡的客厅里,对着墙壁上崭新的智能大屏电视发呆。电视是儿子李文昨天刚给他装上的,说是什么“AI智能家居”,能语音控制,里面还有无数电影戏曲,生怕他闷着。
儿子李文是城里大公司的技术骨干,忙,真忙。忙到给老父亲换最新款的手机,装最智能的家电,请最贵的钟点工,却很少能回家吃一顿晚饭。李建国理解,儿子有出息,工作要紧。可这心里头,总觉得空落落的,比这客厅还空。
他摸索着拿起那个像话筒似的语音控制器,小心翼翼地按了下,清了清嗓子,带着点家乡口音:“那…那个…电视,打开。”
一片寂静。
他有点窘,提高音量:“开电视!”
电视屏幕应声而亮,一个柔和的女声响起:“您好,我在。”
李建国吓了一跳,随即涌上一股新奇,他试着说:“找…找京剧,《霸王别姬》。”
“好的,为您播放京剧《霸王别姬》。”屏幕立刻出现了熟悉的画面,锣鼓点敲起来,韵味十足。
李建国咧开嘴笑了,像个孩子。这东西,真神了!
从此,这台“AI电视”成了李建国最亲密的伙伴。他叫它“小爱同学”。
“小爱同学,今天天气怎么样?”
“小爱同学,红烧肉怎么做?”
“小爱同学,放个新闻听听。”
他甚至习惯了对着它自言自语:“唉,今天楼下老张头又被儿子接去逛公园了,真羡慕啊。”或者说:“文子小时候,就爱趴我腿上听我讲《岳飞传》…”
大多数时候,“小爱同学”只会回答:“抱歉,我不太明白您的意思。”或者播放一段舒缓的音乐。但李建国觉得,有个声音回应着,这屋子就没那么冷了。
李文偶尔回来,看到父亲熟练地使唤AI,很是欣慰。他觉得这就是孝道,用科技解决了父亲的孤独和生活不便。他拍拍父亲的肩:“爸,缺什么就跟小爱说,或者让我买,直接语音下单就行。”李建国总是点头:“好,好,啥都不缺,这玩意儿挺好。”
直到有一天,李文回家取一份忘带的文件,推开门,看见父亲正对着电视,神情激动地说:“小爱同学,你说,文子他是不是嫌我老了,不中用了,才不愿意多跟我说话?弄这么个铁疙瘩陪我?”
屏幕上,“小爱同学”的待机光晕柔和地闪烁着,没有回应。
李文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僵在玄关,没敢进去。那天,他最终没拿文件,悄悄关上门走了。父亲那孤独而认真的提问,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
几天后,李建国照常让“小爱同学”播放戏曲。一段《四郎探母》唱罢,那个柔和的女声突然主动说话了:“李爷爷,戏曲好听,但也要多活动活动。您儿子李文提醒您,天气好,可以下楼晒晒太阳,和邻居下下棋。”
李建国一愣,AI还会主动关心人?他嘟囔一句:“老张头他们下的棋,我看不懂。”
“没关系,” “小爱同学”继续说,“我可以教您。棋盘就是‘楚河汉界’…”
更让李建国吃惊的是,从那天起,“小爱同学”似乎变得越来越“聪明”了。它不再只是机械应答。当李建国念叨腰疼时,它会推送适合老年人的保健操视频;当他感叹年轻时走南闯北的经历时,它会找到相关地方的风光纪录片,还会问:“李爷爷,您当时在那里有什么有趣的事吗?”
虽然得不到回答,但李建国觉得,这个“AI”好像真的在听他说话。他甚至开始期待每天和“小爱同学”的这番“交流”。
转折发生在一个深夜。李建国起夜时不小心滑了一跤,扭伤了脚踝,坐在地上动弹不得。他忍着疼,第一反应不是打儿子电话(怕吵他睡觉),而是奋力够到床头的语音控制器:“小…小爱同学,我摔了…”
“检测到异常声音与求助信息。已自动联系紧急联系人李文,并呼叫120急救车。” AI的声音冷静而迅速。
不到二十分钟,李文就火急火燎地赶了回来,后面跟着救护人员。处理完伤情,安顿好父亲,李文看着那台电视,眼眶湿润了。他第一次觉得,这冷冰冰的机器,有了温度。
事后,李文坐在父亲床边,握着父亲粗糙的手。“爸,对不起…”
李建国摆摆手:“说这干啥,你工作忙,我知道。多亏了这‘小爱同学’,机灵!”
李文沉默片刻,终于说出了真相:“爸,其实…后来的‘小爱同学’,不全是AI。”
原来,那天听到父亲对着AI吐露心声后,李文内心深受震撼。他意识到,再智能的机器,也替代不了真心的交流和陪伴。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偷偷改写了家里的AI程序的后台设置。他设置了一个“远程倾听和互动”模式。每天固定时间段,当父亲和“小爱同学”聊天时,其实是在和李文办公室的电脑连线。那些突如其来的关心、那些看似“聪明”的追问和推荐,都是李文在网络的另一端,根据父亲的只言片语,悄悄输入指令,假借AI之名进行的回应和引导。他不敢直接和父亲视频或语音,怕父亲责怪他上班分心,也怕打破那种父亲可以无拘无束倾诉的氛围。
李建国听完,愣住了。他看看儿子疲惫而愧疚的脸,又看看那台电视,半晌,他笑了,眼角泛出泪花:“我说呢…这AI咋越来越像个人,越来越懂我了……原来,是我儿子在里头啊……”
他用力捏了捏儿子的手:“傻小子,有这个心,比啥都强。”
从此,李文依然很忙,但他会把“远程倾听父亲”排进自己的工作日程。而回家吃饭的次数,也明显多了起来。客厅里,有时是父子俩真实的谈笑声,有时是李建国对着电视乐呵呵地“指挥”:“小爱同学,跟我儿子说,他上次买的那水果,忒甜!”
屏幕那头的李文,笑着输入指令。
真正的“AI孝子”,不是冰冷的程序和昂贵的礼物,而是那颗愿意穿越忙碌、透过科技,去贴近父母孤独心灵的,滚烫的孝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