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10-30 14:27

AI第二梯队杀疯了!5家隐形巨头狂揽百亿营收,重构4大核心产业

作者:微信文章
曾经AI圈的焦点是“大模型参数竞赛”,如今风向彻底转向产业深水区!一批聚焦细分赛道的“第二梯队AI企业”强势崛起,它们不拼算力噱头,专攻工业、医疗、交通、政企服务的真实痛点,凭借硬核技术壁垒和规模化商业闭环,狂揽百亿营收,成为中国AI从“概念”落地“产业”的核心力量。
工业AI:树根科技(原树根互联)——250万台设备的“工业智能大脑”


作为工业AI的领跑者,树根科技已完成品牌战略升级,用技术定义工业智能化新范式。

核心数据:
接入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250万台高价值设备,覆盖5000余种设备类型,支持95%主流工业协议。2024年营收超50亿元,同比增长80%,估值达200亿元,工业互联网市场份额15%稳居前三。累计获得109项授权专利、173项软件著作权,连续6年入选工信部“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

技术壁垒:
自主研发RootCloud工业互联网平台,集成工业PaaS架构、AI分析与边缘计算,实现设备数据全链路处理。工业大模型“根灵”落地核心场景,结合时序数据与传感信号,设备故障预测准确率超95%。沉淀海量工业Know-how,形成“数据资产化+模型复用”方法论,适配数十个行业的智能化转型需求。
医疗AI:推想科技——手握多品类三类证的“精准诊疗领航者”


推想科技已从影像诊断迈入精准治疗时代,成为全球AI医疗领域的标杆企业。

核心数据:
积累超2亿张医学影像样本,产品覆盖全国4000+医院,医疗AI影像市场份额达22%。2024年营收超25亿元,同比增长90%,海外收入占比15%,获NMPA、FDA、CE、PMDA四大市场认证。拿下全球首个肺部、肝脏、肾脏手术规划三类证,以及“胸肺三件套”(肺结节、肺炎、胸部骨折)三类证。

技术壁垒:
DeepWise影像识别引擎采用CNN与Transformer混合架构,实现三维语义分割与多模态数据融合诊断。自研HeatMap可视化模块,让AI诊断依据可追溯,提升临床信任度。通过自监督学习+迁移学习,将模型训练成本降低40%,泛化能力覆盖不同设备厂商的影像数据。
交通AI:滴滴AI——日均1亿订单的“智能调度引擎”


滴滴AI用算法重构城市交通,成为从消费级到产业级AI转型的成功样本。

核心数据:
日均处理超1亿条出行订单,智能调度系统使车辆空驶率降低15%,客服效率提升70%。2024年为集团节省成本超80亿元,L4级自动驾驶累计行驶超1000万公里,安全率达99.99%。智能车载系统DiLink 4.0实现0.3秒接单响应,日均减少司机150次手动操作。

技术壁垒:
深度强化学习驱动的D-Opt调度系统,结合图优化算法实现秒级匹配与路径规划。视觉-雷达多模态融合的自动驾驶大模型,适配复杂城市交通场景。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城市交通时空数据库,支撑边缘节点实时决策。
政务AI:数字政通——300+城市的“智能治理底座”


数字政通用AI打破政务数据壁垒,推动城市治理从“信息化”迈向“智能化”。

核心数据:
产品覆盖全国300+城市,2024年营收超40亿元,同比增长55%,政务AI解决方案市场份额约20%。政务AI知识平台使地方政府响应效率提升40%,非结构化数据检索准确率达93%。通过国家等级保护三级认证,具备完整的政府数据安全交付资质。

技术壁垒:
基于NLP大模型的政务知识图谱平台,实现跨部门数据语义关联与推理。城市运行智能体(City-Agent)整合多模态数据,实现公共事件实时识别与自动调度。针对中文政务文本优化的词向量与实体识别技术,适配政务场景特殊需求。
企业级AI:第四范式——港股AI营收冠军的“智能体先锋”


第四范式以平台化能力赋能千行百业,成为企业级AI规模化落地的领军者。

核心数据:
2024年营收52.61亿元,同比增长25.1%,五年营收增长1043%,位列港股纯AI公司营收第一。标杆用户达161个,净收入增长率(NDER)110%,平均单用户收入近2000万。连续六年稳居中国机器学习平台市场份额第一,与联想合作智能手表出货超10万台。

技术壁垒:
先知AI平台5.0将AI应用构建周期缩短至天级别,核心收入占比达69.9%。AIAgent开发平台使应用开发周期缩短95%,已落地数百个业务智能体。形成“通用模型+行业插件”生态,结合ModelOps工程化能力实现AI工业化量产。
垂直AI崛起:中国AI的“价值变现时代”已至


这5家企业精准踩中了AI产业的核心趋势——从“通用大模型”到“行业深落地”,成功逻辑高度一致:
数据壁垒是核心护城河:手握工业设备、医疗影像、交通出行、政务运行、企业业务的核心场景数据,不可复制。技术壁垒是竞争关键:将AI算法与行业Know-how深度融合,形成“算法+场景”的专属解决方案。商业闭环是生存根基:不靠融资烧钱,而是通过降本增效实现规模化盈利,毛利率最高接近45%。

未来,AI的战场不再是“谁的参数更多”,而是“谁能解决真问题”。这些深耕垂直场景的隐形巨头,正在用技术重构四大核心产业,让“智能产业化”真正走进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第二梯队杀疯了!5家隐形巨头狂揽百亿营收,重构4大核心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