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er 发表于 2005-11-13 11:39

张口就喊你不会说谢谢 大学生找工作先得学礼貌

张口就喊你不会说谢谢 大学生找工作先得学礼貌

http://www.enorth.com.cn  2005-11-13 09:36

大学生毕业回天津不愿将就 找工作碰壁竟割腕
2006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网上双选周即将举办
细节表现挺重要 毕业生初入职场别忽视小节



       
   




  2006年天津高校应届本专科毕业生将超过8万人,大大超过往年。为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目前本市各高校都在积极筹备校园招聘会。昨天,本市首场2006届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会在天津师大新校区举行。此次招聘会提供的近4000个岗位,到下午已被师大及慕名而来的其他高校的毕业生“抢订”一空。但是应聘大学生没有礼貌的言行,让招聘单位哭笑不得。

  报名参加昨天招聘会的共有三百余家单位,涉及本市各级各类学校和企事业单位,还有不少外地单位赶来招聘。从应聘条件上看,本市小学招聘教师一般也要求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本科毕业生,像南开中学等重点中学都倾向于硕士毕业生。而大多数的企事业单位,也更愿意优先考虑具有相关职业技能证书的毕业生。在招聘现场,一些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表示,尽管他们主要关注应聘毕业生的学历、社会实践经验、取得了哪些证书等硬件条件,但现场交流的同时,也会同时留意他们的言谈举止、表情态度等软件条件。虽然现场来应聘找工作的学生很多,匆忙问答间对语言措辞就不那么讲究了,但不少学生不会用礼貌用语的现象,还是给他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针对毕业生应聘时不懂客气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一些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天津某重点小学的校长告诉记者,在现场询问时,相当一部分学生问得太直接,如:“你们这儿某某岗位要我这个专业的吗?”“我虽然学的不是本专业,可我辅修了那个岗位的专业课,还有证书,你看能录取吗?有多大希望?”“我投份简历,应聘某某岗位。”“某某岗位有什么待遇?”“那你给我一份登记表吧。”等等。听到这样的问话,虽然能以人多拥挤为由加以原谅,但还是让人感觉既唐突又刺耳。还有的学生应聘时单手递简历,单手接登记表;回答问题时左顾右盼,或虽眼睛看着招聘人员,但眼珠乱转;应聘结束后,立即转身离开,忘记说“谢谢”。这位校长表示,在就业竞争激烈的今天,能力固然重要,但如果忽略了这些“小毛病”,也会让很多机会从自己身边溜走。其实,在对话交流中,“请”、“谢谢”、“您”、“可以吗”、“麻烦您”等礼貌用语,是可以很自然说出来的。如果从小就注意培养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成人后是不用刻意“修炼”的。

  天津师范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李主任告诉记者,大学生应聘时由于不会用礼貌用语而错过好单位的问题,他们在几年前就有所发现。不会客气的主要原因是,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从小娇宠,是家里的发号施令者,客气话用得少了。而懂礼貌是一个从小就要培养的修养和习惯,需要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不是几堂就业指导讲座就可以解决的,指导老师也只能起到提醒的作用。其实,懂礼貌体现了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工作游刃有余,很受单位器重,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们的彬彬有礼。此外,肯从基层岗位和简单工作做起,更是必不可少的人生过程。

weder 发表于 2005-11-15 08:45

学生半夜给电杆磕头 学习不顺心拜“土地爷”?

http://www.enorth.com.cn  2005-11-15 09:56

烧香磕头拜文豪 “科举迷信”贻害无穷(组图)
直击巫医“作法”全程 警方逮了“大仙”(组图)
“笔仙”游戏纯属封建迷信行为 严重危害学生



       
   
  因为学习不顺心,一名大学生竟听信“半仙”的“指点”,凌晨3:00时分当街给电线杆磕头。

  这名男青年今年22岁,姓张,是本市某高校高自考班的学生。昨天凌晨,当巡警在巡逻过程中发现张某时,他正对着路边一根电线杆磕头,口中念念有词。民警不明原因便上前询问,谁知张某听到脚步声,站起来就跑,巡警在后紧追,终于在百余米外将张某拦住。面对巡警的询问,张某道出实情。

  原来,最近张某的学习很不顺,几次小考的成绩都不太好,加之近几天他的眼皮总是跳,听老辈儿人说,眼皮跳预示着有灾,他越想越别扭。为了能让自己安心学习,前天上午,他特意到一所庙里烧香,并顺道找了个“半仙”算命。这一算不要紧,“半仙”告诉张某,他触犯了“土地爷”,必须拜“土地爷”才能破灾。在得到张某300元的卦资之后,“半仙”告诉他,只要他对着电线杆磕头,“土地爷”便能感受到他的诚意,灾难自破。得到“半仙”的指点后,张某非常高兴,可是让他对着一根电线杆磕头,他也觉得有点难为情。思前想后,他决定趁凌晨时分人少时出来跪拜“土地爷”。巡警发现他时,他正在给“土地爷”磕头。

  弄清事情原委的巡警哭笑不得,张某也觉得自己有些傻,不好意思地回家了。

稿源: 北方网—每日新报 编辑: 黄莹鸿

weder 发表于 2005-11-15 08:46

“粉丝”“稀饭”进作文 老师犯难如此作业怎判

http://www.enorth.com.cn  2005-11-15 09:19

上海普通话立法草案提交审议 PK等网络用词受限
网络化、影视化语言充斥高考语文答卷(图)
专家认为:网络语言流行对汉语造成负面影响



       
   
  老师给二年级的小学生留家庭作业,没想到学生们把作业交上来时,却让老师犯了难,她不知该给学生们那些夹杂着“粉丝”、“稀饭”等词语的句子判对还是错。

  赵老师是南开区一所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她手里拿着几份孩子的作业,她说到今年为止,她已经从事教学工作11年了,可是谁知现在她却连学生们写的句子是对是错都闹不清了。

  “二年级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课文,名为《称赞》。我曾给孩子们留了项作业,就是用一句话来称赞一个人,这个人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家长或者老师。昨天周一开学,学生们把作业交上来,我一看就傻了。有一位女学生是这么说的:××同学的字写得真漂亮,我是她最忠实的‘粉丝’。还有一位女学生写道:我的爸爸工作起来很认真,我非常‘稀饭’他。此外,还有什么‘六一’、‘九四’等词语,我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赵老师说,后来她打听了一下才知道,原来“六一”就是“拉倒”,取简谱中“拉哆”的音,“九四”是“就是”。

  弄清楚这些词语的意思后,赵老师又开始犯难了。“孩子们说的这些句子,我真的不知道该给他们判对还是错。你说对吧,这些词明显不是我们汉语中的词语,以后还不知会出现什么词语;要是判错吧,孩子们说的这些词都是电视和报纸上登过的,如果我打了‘菖’,怎么和他们解释呢?对于现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应该鼓励他多说、多写、多读,一味否认可能会打击他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专家:流行词语可以听先别学

  那么这些目前相当流行的词语是否适合孩子学习和应用呢?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任凯先生认为,孩子们可以知道、了解这些内容,但是不提倡他们将这些词语运用到汉语学习中。

  任所长说,语言都是有生命的,现在留下的这些词语都经过了时间的“千锤百炼”。这些风行的娱乐性语言,例如“粉丝”、“稀饭”等都是刚兴起的,还没有经过时间的检验,无法断言它们的生命力如何,也许过不了一年半载这些词语就被淘汰了。现在的网络语言很多,如果强行阻止孩子们接受也不太现实,孩子们可以了解、认识,但是不提倡将它们运用到汉语学习中。毕竟这些用语不规范,也不符合汉语的语法和用语习惯。

稿源: 北方网—每日新报 编辑: 黄莹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口就喊你不会说谢谢 大学生找工作先得学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