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的日子里尤其想念家乡~~~~~~~~~~~~贴几篇文章...
$感人$$加油$景点关键字: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森林公园
在中国的版图上,黑龙江犹如一只展翅飞翔的天鹅,哈尔滨则是天鹅项下的一颗灿烂的珍珠。哈尔滨,雅称“冰城”、“丁香城”,是黑龙江省会,中国东北北部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面积53068万平方公里(市区1637),人口946万人(市区330)。地处富庶的松辽平原,松花江沿岸,是著名的避暑胜地。哈尔滨是我国十大城市之一,同时也是一座风光旖旎、独具特色的大城市,美丽的松花江似彩带从市区蜿蜒而过,幽雅的太阳岛似一颗闪亮的明珠镶嵌在松花江北岸。巍峨的防洪纪念馆飞架南北的松花江公路大桥,壮观的工人体育馆......令秀美的哈尔滨更加婀娜多姿。兆麟公园冰雪大世界景色迷人。东北虎林园和动物园广聚珍禽走兽;众多街心公园典雅秀丽.....它们以独具特色的风姿吸引着中外的游客。
哈尔滨市的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中国东北最大的国际航空港及内河港口,亦是沟通东北亚、欧洲和太平洋的交通枢纽。它腹地辽阔,周围沃野千里,石油、煤炭、木材资源十分丰富,是国家重要工业基地之一。科技力量雄厚,有大学24所,科研机构300余家,具有国家级高新技术、经济技术开发区各一个。
哈尔滨又是以冰雪、避暑旅游为主要特色的旅游城市,“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确立了哈尔滨音乐名城的地位。哈尔滨市郊的二龙湖、松峰山风景区以及国内著名的滑雪胜地——亚布立滑雪场更是观光、旅游的好去处,其隆冬冰雪节的国际冰雕雪塑等招牌节目更是吸引愈来愈多的国内外游人一睹冰雪城市——哈尔滨的现代风采。
哈尔滨的主要土特产品有五加白酒、五加参冲剂、羽毛画、牛角画、结绣、香肠等等。
重要数据
区号:0451
邮编:150000
区划:道里区、南岗区、动力区、平房区、香坊区、道外区、松北区、阿城市、尚志市、双城市、五常市、方正县、宾县、依兰县、巴彦县、通河县、木兰县、延寿县。
我眼中的哈尔滨
8月20日13:54:49过年的时侯,我去了次东北,回来后,有好多南方朋友问我的第一句话都是:冷不冷?确实,近二千公里以外的那个地方很难让我们这些南方人有更多的认识。其实东北有的远不止是冷。。。
就说说冰城哈尔滨吧!
火车一驶进哈尔滨,目中所及的令我很惊讶,我感到自已仿佛来到了煤都,路边、屋顶、窗户、烟囱...都是烟黑色的,与想象中的银妆素裹的哈尔滨相去甚远,一问才得知,哈尔滨取暧烧的是煤,所以污染就特别严重。第一印象大打折扣。
下了火车,找好住处,时间已是下午,于是直奔当地最繁华的商业街-中央大街,中央大街的建筑物十分欧化,很有点上海外滩的味道,只是路面较窄;又有点南京路的味道,只是还不够繁华。或许是年初四的关系,下午五点不到,商店已纷纷关门,直害得满大街的东西方游客只能在短短几百米的大街上走来走去,因为观赏冰灯要等到天黑。我不感想象年初四南京路的商店在下午五点关门会是什么样子。据说今年的哈尔滨冰雪游已是搞得最好的一次,但我想就上面这一点来说,还应该多借签一下泰国的经验。
好不容易逛到天黑,终于可以去看闻名遐迩的冰灯了,心情好不激动,早早来到最有名的兆麟公园,里面已是人山人海。门票30元,很贵,因为早就做好“挨宰”的准备,所以心情还比较坦然。进得公园,左右四顾,见高楼耸立,估计面积不是很大。冰灯倒是很多,各种造型,甚至还有上海的东方明珠(见左上图)。或许是因为冰灯的色彩比较单一,所以各展品都在造型上下了很大功夫,有小桥、亭台、风车、天安门、长城、人民英雄纪念碑...想到这么多精致的冰雕作品在来年就要消失(化了),真有点为它们可惜,所以也有人说这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来公园单单赏冰灯恐怕是不够的,还要玩冰。我最喜欢的是滑滑梯,冰做的,看上去很美,兴冲冲刚要上去,居然被人拦住要收一元钱,原来当地人的经济头脑用到这了,匆匆滑了下去,头也不回的走了。另几个更大些的冰滑梯更贵。我粗粗估算了一下,所有的项目若都玩一遍,连上门票,一个人共需50元,差不多等于黄山的门票了(60元),要知道,黄山至少要玩2天,而玩兆麟公园2个小时就够了。相比之下,我大喊不值,于是把该看的看了,逛了没到2个小时就离开了。
此时已是晚上7点钟,冰灯已经看过了,但就这么回旅馆有些不甘心,夜里气温比白天下降很多,大约是-20度左右,呼出的气体在睫毛上凝成了冰霜,好象涂了白色的睫毛膏,鼻孔里也感到象有冰茬子。第一次体会这样的感觉,只是新奇,早已忘了冷的存在。
习惯了上海的喧闹,这夜晚寂静的大街勾起了我的兴趣,我又开始漫无目地的逛了起来。
突然,我看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纪念碑...
我的哈尔滨之行
文章来源:dydy_ours_2000秋天 我回到波特曼
在那首老情歌的末尾
想起你特有的执着
从我信赖地把你当作一件风衣
直到你缩小成电话簿里
一个遥远的号码 这期间
我的坚强 夜夜被思念偷袭
你的信皱皱巴巴的
象你总被微笑淹没的额头
我把它对准烛光
轻轻地撕开
当一枚戒指掉进红酒杯
我的幸福
已夺眶而出
二零零一年六月二十三日
口香糖,惺忪的眼,我忽略了途中的所有风景到达了这个北方城市。
红色吊带衫,蓝色牛仔裤,当属于这个城市的第一道阳光射向我的时候,我觉得灼热与目眩。
在旅馆放下行李,就和09跟随着朋友去接近这个城市。
旅馆对面郁郁葱葱的一片,有铁栅栏作围墙用。现在,在电脑前,无论我怎样苦思冥想都想不出那建筑的风格,总之是3层楼高的大房子,不知是建筑本身的吸引还是因为有了那绿色的遮挡油然而生的神秘,我觉得很美。在它对面住了两天也不曾看见有人进出,阳光下,它就幽静如斯,不知夜晚的这里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致。
向右拐。
遇见广场,广场上始终萦绕着轻松欢快但不嘈杂的音乐,这里原是哈尔滨市政府所在地。李兆林将军在此就义,广场上树立着墓碑,我想这将军定是爱乐之人,此时正和爱人和着音乐翩翩起舞或是闲闲地睡去。墓碑的周围,黑纱和白绢花覆盖在矮小的灌木之上,灌木纷纷死去,不知是将军的逝去叫它们悲哀还是终日不见的阳光令它们神伤。
直走。
邻街一溜的活动房,炸肉丸的香味到处弥漫。朋友说东北的粮食很是好吃,正好还没吃早饭,就要了黑米粥、茶叶蛋、包子和酸奶(我和09至少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从不吃火车上的东西)。哈尔滨的酸奶就像上海的酒酿一样泛着不淡的酒味,我和09只吮了一口就大呼小叫,朋友笑嗔,这也算酒?真是没见过世面。
还没到9点,路上行人尚少,走在闻名的中央大街上,踏着石板想着与中央大街一样闻名的中央大街上的美女们。
原来哈尔滨也是有江南江北之分的。过了松花江公路大桥,江北的景色一片荒夷,没有楼房,只有那片片废弃的土地长着杂草。房屋都在98年的洪水中牺牲了。虎园的老虎们多在阳光底下懒懒地晒着太阳,毛色缺乏光泽,见了人也没有占有的欲望。倘不是那只鸡,我们也看不见注视——欲望的挑起,奔扑——欲望的燃烧;倘不是那只鸡,我以为我看见的是一群猫。老虎不再是小时侯《动物世界》里看到的老虎了,他们不再张牙舞爪、大口朵颐,而是像绅士一样,慢慢地拔毛,小心翼翼地吃食。我摸着小老虎的爪子,软而厚实,小老虎在我身上听话地坐着,它才出生40天,我却丝毫看不到初生儿从神界携来的神采与灵气。虽然朋友跟我说,小老虎就是憨憨的,我还是相信定是这宝贝儿不懂讨巧之道而被打成了脑震荡。
波特曼是一家俄式餐厅,我是好食者。中餐像神奇诱人的海底世界,我是自由游弋的鱼。西餐、烛光都是调情的东西,尽管我崇拜小资还是消受不起。而朋友却力荐这里的美味与价廉。我则喜欢这里的小资,北京所没有的小资。不亮却让人觉得舒服的灯光,芝华士、卡罗那、喜力的瓶瓶罐罐摆放四周,田字型的天花板,子京木的楼梯,五彩的小窗,铜雕的门饰,雕花的桌架,格子的台布。自家的餐巾纸上写着:
秋天 我回到波特曼
在那首老情歌的末尾
想起你特有的执着
从我信赖地把你当作一件风衣
直到你缩小成电话簿里
一个遥远的号码 这期间
我的坚强 夜夜被思念偷袭
你的信皱皱巴巴的
象你总被微笑淹没的额头
我把它对准烛光
轻轻地撕开
当一枚戒指掉进红酒杯
我的幸福
已夺眶而出
我始终固执地认为写诗的就是店主,而店主一定是个男人,诗人没有像诗里所写的那样得到爱情的幸福,而是失去了那个自己所爱的人,于是写下这首纵然提及幸福却让我感到哀伤的诗。
美女在傍晚时分准时出动,满街都是动人的小腿,耀眼的背。我一路打着的饱嗝里还分明有韩国料理泡菜汤的味道。这不是我的城市,我放肆着我的眼。这里的女郎很时髦,不知是不是我久居北京已经被那儿的沙尘暴吹得灰头土脸的缘故。看惯了北京的粗大毛孔,看惯了北京的浓妆艳抹,这里的女人们真叫我惊艳,难怪朋友说呆在这里即便瞧美女瞧得害了眼病、歪了脖子,还是乐此不疲、乐不思蜀。
我和09吵着要去酒吧。走过下有流水上有玻璃的幽径,里面的世界豁然开朗。有些臃肿的坐台小姐们远不如中央大街的女人们赏心悦目,她们寂寥地排排坐在圆形大桌后,涂着血样的口红,吐着烟雾,等待着和她们调情,给她们小费的客人。中间是一个升起的舞台,有人唱歌,有人跳脱衣舞(不知道这个酒吧有没有),全然没有上海酒吧的小资伤感,也不似北京酒吧的喧闹杂乱。它其实是一个适合男人而非我等良家妇女的声色场所,所有的人,所有的行为都有目的,风尘地荡笑,诱惑的媚眼,有意的触碰。迪吧里领舞的小姐倒真是很漂亮,人造风吹起她的长发,撩起她身上的红肚兜。
被这个城市凉爽的夜风吹着,我竟然有些伤感。
电视里还在重播帕瓦罗帝、多明戈和卡雷拉斯的紫禁城演唱会,我不知道他们缘何选择午门,莫不是要唤醒那些已逝的孤独的魂?
二零零一年六月二十四日
铃声让我忘了我正在做的梦。才早上4点,天色已然大亮了。和朋友约好要去拍晨幕中的圣·索非亚大教堂。
早上的风吹在身上觉得有些凉,尽管这是一个罕遇高温的季节。
右拐,直走,左拐。
墨绿的顶棚,红色的砖墙还有金色的十字架。典型的俄罗斯风格,我想好时的kisses巧克力定是模仿这顶棚而制的。鸽子在教堂前的广场上吃食,有一两只飞起,停在教堂的尖顶上,禽物有时候是比人自由的。朋友也极喜欢这教堂,说里面全是镀金的。我很想去膜拜一下圣母玛利亚,感受那宁静祥和的气氛,可是教堂已不再是教堂,而变成了一个卖票收费的博物馆了。因为那宁静,那忏悔,那宽容,那镀金,那座椅,那圣母像已随着岁月的逝去而逝去了。朋友说这里没有被拆除是因为做了仓库。除了无奈还能怎样,那是一个失去理智的年代。天色亮着,教堂却还没有被第一缕阳光投射,这是一天中最美的时候。
朋友带我们去哈尔滨最好的洗浴中心按摩。我和09要了港式按摩(其实就是泰式按摩)和足底按摩。要小姐的时候,侍者颇诧异地看了我们一眼。小姐大概出于职业习惯,把我的脚放在她两条大腿之间,我的脚由于不好意思差点抽筋。小姐丰满的胸部蜻蜓点水似的在我背上弹来弹去,我觉得痒痒又莫名其妙地绷紧了神经。小姐在我身上跌打滚爬,好一番折腾,我却不领情,毫无放松可言。昨天的忧伤又爬了上来,我体味着爱人所混迹的场所,我想着我的爱人是男人而不是神。足底按摩叫的是两个据说来自扬州的男人,朋友等着看我和09的抽搐,等着听嚎叫,我们却谈笑风声,让朋友恨得牙痒痒的,直跟师傅说,她们不哭就不给签单。
朋友居然不知道大名鼎鼎的腐败一条街的确切位置,我们只能怏怏地去了小南国。我还惊讶,做上海菜颇地道的小南国怎会在远上海千里之外的北国哈尔滨开分店,这里的人们不是只喜欢吃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吗?进了小南国,我以为回到了上海:砖墙、干花、铁艺的楼梯扶手,干净雅致,很像回事。窗前走过第8个人的时候,菜也上来了。小钵头醉鸡居然放油,醉虾居然醉的是死虾,蟹粉豆腐居然有酸味……“上海人家”太远,我怀念北京的“张家港”。
朋友的居所住着7个男人,我累了,却找不到一张干净的床。
想去拍中央大街,这个令男人女人都挚爱的大街。满街乌央央的全是人,不止美女。都赶着去那快干涸的松花江畔放河灯,吃粽子,端午节就在明天。我和09大大咧咧地,不管人群就坐在大街中央,我们都爱中央大街的石板。
路过脏乱的火车站,路过山川,路过丘陵,我恍惚间觉得那是驶往杭州的列车,而我所依靠的绝非冰冷的火车内墙而是我心爱人的温厚肩膀,我在这肩膀上沉沉睡去,在一个冗长的梦之后醒来。我想那是个有味道的小城,美女也好,建筑也罢,而这味道可能就源自那个殖民时代。
[ 本帖最后由 whz_hrb 于 2005-11-23 00:19 编辑 ]
哈尔滨街景——漂亮女孩如此多
文章来源:lili● 中央大街
这是哈尔滨老城区的中心地带,街道已有近百年历史。原来的名字叫中国大街。街道两侧的建筑主要是店面,还有少许的餐厅和宾馆。
这里的建筑洋溢着浓浓的异国情调:有的带有巨大的入口,顶部是巨大的钝角屋顶,由一排大石柱支撑着--这是希腊风格的;有的造型简洁、门窗轮廓上有明显的曲线痕迹--是新艺术运动的遗泽;还有的建筑在细部上极尽修饰,包括窗台、立柱、穹顶上到处都是细小的镂空、镏金和浮雕的花纹--这当然就是那花里胡哨的巴罗克啦。
路面的材质用的是比普通砖块略小的花岗岩地砖,一块块十分仔细地镶嵌在地上,由于年代久远,路面已经呈高低起伏状。幸好现在这条街已经不允许汽车通行。
路灯的柱子做成枝型烛台的样子,涂着黑漆,顶上是用毛玻璃箍成的灯盏,模仿十九世纪欧洲街道上的汽灯。如果忽然马蹄沓沓、车声辚辚,从拐角处转出来一辆黑色的维多利亚式马车,我也不会觉得非常惊奇。
● 圣索非亚大教堂
教堂由红砖砌成,正中是大堂,大堂的前后左右各有一个附阁,一共五间。大堂顶上是绿色的拜占庭式球状尖顶,四个附阁的楼顶略矮,是俄罗斯特色的帐篷式尖顶。顶上是高耸的十字架。推门进去,厅中空空如也,不见了讲经台、信众席和唱诗班,只有穹顶和墙壁上褪色剥落的彩绘在诉说昔日的故事,窗户嵌着彩色石英玻璃,将落日的光滤成了紫红。教堂里面正在举办哈尔滨建筑历史展,展出的多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老照片,引人逡巡于往昔岁月中,去拾取哈尔滨早期建筑中的落英。
离开教堂走出好远,再回首望时,落日将最后的余辉洒在她身上。老教堂泛着暗红的光,象是行将熄灭的炭火,在忧郁地燃烧。
● 女孩子
从未在其他任何一个北方城市中见过如此之多的漂亮女孩。我一直在搜肠刮肚,想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她们的美丽---对,那是一种挺拔的美。和我见过的江南水乡女子不同:江南女子的身姿是窈窕柔媚的,就似池塘小溪边依依的垂柳;而这里的女孩,她们的腰身总是挺得板儿直,正如冻土冰原上傲立的白桦。她们的面貌不能算得极其地妩媚,但如画的眉目配以略略男性化的脸型和白皙的肤色,好象北国冬日阳光下的风景--清晰而纯净。
偶尔也能见到三三两两的俄罗斯姑娘,大多年龄在十六七岁之间天真未泯,好象一群麻雀唧唧喳喳说着我们听不懂的话,一溜小跑从街上穿过。她们大多穿着薄薄的皮毛大衣,显出窈窕的身姿。很多又带着皮帽,一缕金色或栗色的头发从帽檐下顽皮的钻出来,轻轻抚着如天使般美丽的面庞。
● 美食
坐落在中央大街上的东方饺子王饭馆生意一直非常红火。据说这个老字号在国内好几个城市都有分店。我要的是三鲜馅和酸菜猪肉馅的,好吃也不贵。饺子虽然不错,但更值得一提的是哈尔滨历史悠久的啤酒:瓶啤中首推哈尔滨牌啤酒,刚开始喝时,觉得淡泊如水,清爽可口,等一瓶下肚后,竟略有醺醺然的感觉!
另外还有一种燕莎生啤,许是气温太低的缘故,服务生给打酒时,我看见的啤酒桶里流出的是稠稠的琥珀汁液--那确是生啤,喝上一口,清香溢满了嘴。
每天下午三点一刻,南岗秋林公司的食品柜台前就排了长队。那是来买特制的俄式大面包(哈尔滨人叫它“大列巴”)的人。三点半,队伍骚动起来,几位大婶推来三辆手推车。揭开车上的蒙布,房中立刻充满一股微酸的香气。每个面包由一个棉布口袋装着,乍看象一顶蒙着白布的钢盔。我前面一个小伙子一气买下八个。当他奋力将面包背上时,整个人一下矮了半截,“呼哧”,他长长地喘了口气,驼着背走了。 共同想念~~~希望老天保佑哈尔滨~~~$加油$ 原帖由 星占 于 2005-11-23 10:14 发表
共同想念~~~希望老天保佑哈尔滨~~~$加油$
:)$感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