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hena_hu 发表于 2005-12-4 14:13

原帖由 yongren 于 2005-11-30 22:41 发表
应当深究的是,和尚只是要求薛家把那两句话刻在金器上,并没有要求金器一定是金锁。之所以打成金锁,当是薛姨妈的主意。薛姨妈是个很不简单的寡妇,她知道薛蟠这个不争气的儿子是靠不住的,女儿虽然很好但总归要嫁人,薛家的门户能否支撑,她自己的晚年有无依靠,关键要看她为女儿操办的婚姻是否称心,要看她为女儿选中的婆家是否富贵。但她是个女流,她所熟悉的社交圈子难出家族的范围,眼睛只能盯着那几门富贵的亲戚。她恰巧是王夫人的妹妹,她当然知道姐姐生了一个衔玉的儿子,如能做亲,则是亲上加亲,再好不过。但贾府族大,一切又是贾母说了算,宝钗要想登堂入室,谈何容易。薛姨妈老谋深算,走了四步棋。第一步,利用和尚送的两句话,造了一把金锁,为“金锁配宝玉”做好物证。第二步,打着进京候选的借口,将挂着这把锁的女儿带进贾府。第三步,借口没有房子住,赖在贾府的梨香院不走,使“金锁”可以接触“宝玉”。第四步,散布“金玉良缘”的舆论。薛姨妈住进贾府后,就向王夫人等宣传金锁配宝玉。这件事在第二十八回被薛宝钗想了起来。实际上,薛姨妈的宣传早在第十九回就有效果了。第十九回,黛玉点头叹笑道:“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到第八十四回,贾母斟酌宝玉的婚事,王熙凤对贾母说:“一个宝玉,一个金锁,老太太怎么忘了?”所谓“怎么忘了”说明早就知道。金锁是薛姨妈精心炮制的联姻贾府的武器。

早就准备好的,两手准备,两手都要硬,哈哈!

yongren 发表于 2005-12-4 14:34

其实文中前3步有待斟酌.
一个大家子出身的夫人, 不会有这样的心机. 而且宝钗小时侯, 父亲还没有死前, 家境应该不输贾府很多. 薛姨妈应该不会从那会儿就开始谋划这些.

薛姨妈顶多和王夫人微微露了一下口风. 亲姐妹之间, 本来说话也就随便嘛

athena_hu 发表于 2005-12-4 14:52

原帖由 yongren 于 2005-12-4 14:34 发表
其实文中前3步有待斟酌.
一个大家子出身的夫人, 不会有这样的心机. 而且宝钗小时侯, 父亲还没有死前, 家境应该不输贾府很多. 薛姨妈应该不会从那会儿就开始谋划这些.

薛姨妈顶多和王夫人微微露了一下口风. 亲 ...
大家子出生的人,才会有那样的心机,真的,从小磨练出来的


还有,虽然薛家家境不错,但是贾家毕竟是官宦人家,这个亲家还算高攀的

alimatou 发表于 2005-12-5 14:27

原帖由 yongren 于 2005-12-4 09:58 发表
曹并没有抑钗扬玉, 或者反之. 更多的是在2者之间寻一种平衡. 比如黛玉葬花的旖旎风流之后, 就用宝钗扑蝶活泼可爱来平衡一下. 很多人看了红之后, 褒玉贬钗, 或者褒钗贬玉, 都是中了曹的烟雾弹. 红的主旨不在此处.
...


我也觉得曹本人并不是贬低宝钗,都是后来那些喜欢黛玉的人,将宝钗当作情敌一样对待,大约都是将自己当黛玉了,所以恨着宝钗。为了那个宝玉,不值得。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转:黄金锁、冷香丸、红麝串 ——薛宝钗的三件“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