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浪子 发表于 2005-12-1 16:37

文化的沦丧(原创)

看了许多的东西,今天的心情很沉重,想执笔来写点什么。思路也有了想为文化吁呼点
什么的打算,可是又不能抓住一个点,惟恐写离题了。然而积集心中的种种无奈与不安
又挥之不去,就算长歌当哭吧。用我飞扬,放浪不羁的心绪把心中想说的话说出来,并
不奢望能得到什么,只是不让心压的喘不过气来,仅此而已。

   
因为傻而爱上了文字,从此不再自拔。也因为有她而有诸多的梦想。也曾意气风发
的编织着美好的梦幻,可是当种种的现实把梦想撞击得支离破碎,不能自拔的身子也被
折磨的灰头暗脸后,剩下那份难舍与惘然无措的眷爱,在西风中日渐凋零。

   
爱书的人总爱逛书店,遇到好书便爱不释手,茶饭不思沉沉的陷了进去。但时常望
着琳琅满目数不胜数的新书,却迷失了方向,不知该拿起那一样。翻这翻那,都觉得淡
而无味。真正能算上好书的,也算是凤毛麟角
了。太多的书都是那样的浮躁,染了太
多俗的韵味;或是专门书写一些名人明星的花边新闻,以此来卖点。纯文学的东西被忽
略了,没有人欣赏,也没有人去书写,就算有很可怜的一些,也被俗世所淹没,只得静
静的躺在不起眼的地方,日渐发黄也没有人翻动。就算如此,现在能静下心来进书店的
人也廖若寒星了,并不像以前那样熙熙攘攘、人头蜂拥。看着那几个零星孤寂的身影,
心顿感悲凉起来。为写书的人悲哀,也为文化悲哀。
   
曾几何时,国学是作为才学的惟一标准。秀才的名字多么风光,听到便令人萧然起
敬。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计算机等的兴起,国学修养被渐
渐的淡忘了,似乎是可有可无的一个学科。特别英语与计算机。计算机因为实用,炽热
一点是无可厚非的。可是英语,现在的社会似乎对它有点变态的狂热,这是热爱国学的
人无法容忍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便学习英语,并且是重中之重;中学生三更灯火五更
鸡背诵的也是英语;大学生毕业或是考什么职称,英语没有过几级,其他的一切便免谈
了。至于国学,那是可有可无的。认为是自己的语言文字,身边也有很好的环境,能说
蹩脚的普通话,能随便拿一张报纸看懂大概意思也便万岁了。至于能否写作,能否自由
表达自己的心灵,那是一帮疯子才做的事情,平常的大学生早已不屑干这种事情了。因
为即便能写的花好月圆,于今后的工作也没有多大的帮助,还不如多学几个英语,出去
捧外国人的卵葩,这样还可以多得一点实惠。即便学出来没有出国,也没有在国内捧卵
葩,也难逃一帮假洋鬼子制度的威迫。因为现在即便是在厕所卖手纸的工作,也要英语
四级了。现在有一帮老头子的国学大师,也因这个制度闹的苦不堪言。几十年研究的语
言文字,突然变得毫无用处;以前可以吹嘘的本领,似乎一夜之间变成废物。年纪一把
,差不多须发皆白的时候,还要因为考职称而学习英语,并且要通过英语几级,许多老
头子为这个事儿折腾得神魂颠倒。费时费力学来的只是应付考试,让老师也成了形式主
义的典范,这是怎样的悲哀啊。

   
鲁讯说‘面对这事我已经出离的愤怒了’,但我不是鲁讯,并没有出离的愤怒,只
是觉得心寒。新华书店里卖书的人已经多过买书的了,报纸被网络冲击的七零八落。一
些热门的,卖得旺的都是报道一些明星的花边新闻。一个三脚猫的明星拉链开了,也有
好几万人争先恐后的去看;也许孔子的相倒塌了,也没有几个人屑理会了。世界变化得
如此之快,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却也实实在在的。

   
一个国内最顶尖的作家,呕心沥血、花费几年时间写一本书得到的版费,却没有一
个女明星花费十几秒钟拍一个内衣广告多。纯文学的领地越来越窄,那些文学爱好者成
了稀有动物,但不是说他们稀少,只是他们的处境与稀有动物一样可怜罢了。曾几何时
,懂文学会写作的人被称为才子,吃香喝辣的也算潇洒,可是现在只能称作疯子了。整
天为构思作品绞尽脑汁,沉溺于自认为优妙的词句中自得其乐,可是挣的钱却少的可
怜。在这个用金钱来衡量英雄的年代,只能是英雄气短了。秀才袋里无钱,心头多恨,
有一颗超级浪漫的心,却怎么也潇洒不起来。但爱了文学,领略了这番情趣与美妙,是
很难割舍的,因为这是真正打动人心灵的东西。可是这个世界远离了心灵,喧嚣成了时
尚,主宰物质的一切。文化紧扣心灵,却很寒酸。文学爱好者也是人,还得生活,于是
在痛苦的挣扎,在物质与心灵间苦苦徘徊,苛延残喘。这是现代文学的真实写真。

   
夕阳,看来很美,想来却很悲伤。有一种叫夕阳产业的东西,若执着于夕阳产业的
人,特别是还梦想把其发扬光大,我想其心一定比黄莲还苦的。现在搞文学创作和搞与
其相关产业的,我想其心也便如此吧。虽然没有人敢把文学比作夕阳产业,但其凋零却
是不争的事实。书是很难卖的出去了,报纸也越来越少人看,丰富多彩刺激的现实生活
,吸引着无数前赴后继的年轻人。这种枯燥、费时费力、艰辛却无名利的东西,越来越
被人们所遗弃了。只有好少数的疯子或是半疯子,依然沉迷其中,在被遗弃的角落寻找
自得其乐的安慰,在文学里寻求心灵的源泉,梦的起点、终点,然而梦离他们有多远,
抑或永远也遥不可及,谁也没有答案。

Sample TextSample Text

冷月无痕 发表于 2005-12-2 10:39

写的真好, 顶一下

风之子 发表于 2005-12-2 10:55

很赞同楼主的见解.其实现在中国文化正在阵痛期,受到经济开放的冲击,原有的儒家文化的精粹,已不为人所青睐.人们推崇的是实用主义,文化等同于商品,没有市场就没有文化.但文化产品有自身的运作过程,不可能大量且高速的生产,复制.而文化本身的不媚俗性,也让它不为大多人接受.但是没有文化的民族,是个堕落的民族.

Eagle110 发表于 2005-12-2 11:16

浪子又出手如此强文!
斑竹快给加精吧!!

风之子 发表于 2005-12-5 16:11

真是曲高和寡,哎

阿甘 发表于 2005-12-5 19:39

中国文化就是纯文学?国学?
那“瑟琶美酒”,“封狼居胥”,说的又是什么?

要说文化沦丧,我以为,始于南宋。


这些凸显大国风范和文化的东西,可惜愈来愈稀薄了

摇滚时代,诗人何为?仅仅爱好文学,就会--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以有守。

近危栏而倚,我们不作没心没肺的一群看客。

汉唐佐酒,新丰美酒斗十千, 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 系马高楼垂柳边。




新华书店里卖书的人已经多过买书的了,报纸被网络冲击的七零八落。

此处硬伤--新华书店生意红火,不过买的不是国学书。报纸与网络如何矛盾?国学也上网。

逻辑疏漏我就不再点了。

[ 本帖最后由 阿甘 于 2005-12-5 19:57 编辑 ]

嵯峨野 发表于 2005-12-7 16:25

霍霍,孔老儿时代就“礼崩乐坏”,“大道隐没”----------------
“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无意义!!!

Keano 发表于 2005-12-7 17:55

原帖由 阿甘 于 2005-12-5 19:39 发表
中国文化就是纯文学?国学?
那“瑟琶美酒”,“封狼居胥”,说的又是什么?

要说文化沦丧,我以为,始于南宋。


这些凸显大国风范和文化的东西,可惜愈来愈稀薄了

摇滚时代,诗人何为?仅仅爱好文学, ...

完全同意!

到现在也不明白什么是纯文学?文字工作者对自己唯一的要求就是要写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在这个基础上才谈得上流芳百世。

咱们中国文化界艺术界好像有这么个共识,好像必须搞那些曲高和寡别人弄不懂东西才能表明自己搞的是纯艺术不媚俗。

我到现在就不明白,文学就文学,艺术就艺术,有什么纯不纯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化的沦丧(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