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鹏的:朱导,您错在这里
我得声明:这不是一篇“倒朱”的文章,这也不是一篇在中国队兵败之后“秋后算帐”的文章,因为我至今认为朱广沪(以及祥福、大戚等)这样的中国教练从人格和敬业精神上无可非议,他们只是在同一种体制和思维模式下习惯性失败的流水线产品;何况春天刚到,没有秋后算帐。但是当我看到一篇《我错在哪里?》的专访(准确地说是朱广沪个人自辩书)后(点击查看该文),有些话不吐不快,因为作为一个从业16年的评论人和记者我(暂时的)现在还关心着中国足球(有限度的),我不想谬误和粉饰继续像过去一样存在,虽然它必然存在
[ 本帖最后由 晕水的鱼 于 2006-3-13 12:23 编辑 ] 历史是惊人相似的——其实这句话已被评论界引用得很俗了,但它放在中国足球身上却依然具有无比的说明力。
在这篇《我错在哪里》的自辩书里(以下简称《我》文)可能由于当时时间紧迫,朱导心绪不佳,所以文章显得有点凌乱,但是经过我整理,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第一:如果按照朱广沪赛前的正确战术布署,这场比赛原本是可以打成1比1,2比2甚至3比2的,只不过是由于一些个别环节没有掌握好才导致落败,而且这些小小的环节本是可以避免的,而且这些小小的环节,都是因为队员没有掌握好战术要求和一闪念的失误,才导致的。——我觉悟得这番话像从哪里抄下来的,后来我一想,啊,哪是沈祥福曾经说过的,戚务生曾经说过的,而如果你有耐心翻看《体坛周报》或《足球》报的合订本,一定能发现还有更多的中国教练曾经在一次或N次惨败后这样发言。而且我也写过。无奈的。
对于一场比赛失败原因归咎于“细节”“个别环节”是中国足球的语言传承,它就阿Q的“儿子打老子”一样具有同等效果。我承认,一些比赛甚至相当的比赛是由于“细节、个别环节”导致失败,因为足球比赛就是一个偶然性非常大的竞技项目;但是,但是李承鹏又要说那个让很多中国足球圈内人士很讨厌的“但是”了——但是“细节”“个别环节”如果经常甚至永远出现在中国足球的兵败中,那就是极不正常的事情了。1997年兵败是由于小范推人导致点球的“细节”,1999是因为李大头头球砸在门线上没算而韩国砸到门梁却算了的“细节”,2004是由于王栋没有铲翻曹宰榛单骑闯关导致的“细节“,然后11·17是”细节“,然后这次输伊拉克也是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在这里被滥用了,中国足球的失败哪里是因为细节,中国足球的失败是因为某种神秘的不可言传的东东才导致‘细节”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并且被当成每次兵败的总结。你以为它是战术分析,其实就是一托词。 二:关于战术保守,朱导以拳击赛为例说“我们上半场就是要防守,我们知道对手一上来就会进攻给我们压力,但就像一场拳击赛,当对手打累了,等他上一轮的拳打空了,下半场我们就有机会了”
我过去而且现在也认为朱导是中国国和教练里当今业务能力一流的,这不会因他输了一场球就改变观点。但注意这只是“中国国产教练”一流,这样一个限定就说明他并不是穆里尼奥。
我不想探讨足球运动和拳击运动有什么相似与不似,我只是想问;“就算在拳击赛里,你怎么知道-——上半场对手拳头就会打空呢?”事实证明对手开场第15分钟拳头就把我们打蒙了,以至于整个上半场几乎让中国队只有招架没有还手,如果不是运气好甚至会再丢两个球;而且——你又凭什么说对手下半场就会打累了,而我们就不累就能够转守为攻呢?事实证明我们比对手还累因为连张耀坤都抽筋了而对手跑得像打了鸡血一样。
以主观代替客观,以自已想像的未来代替实际上的未来——这是能力问题,也是态度问题,如果自己因预判失误导致兵败还以“我们只不过失球太早因而打破赛前布署”来辩解——这是比能力和态度更要命的问题。因为,如果一个教练员仅仅因为“失球太早”就没有办法相应调整以至于全场被动,就不能实现赛前的布署,那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比赛心态。贝尼蒂斯在去年欧冠决赛中失球早不早?但利物浦连扳三球战胜米兰最终夺冠以至于奠定欧冠50年以内经典赛事——这说明失球早不是什么灾难,而一个教练的重要工作内容当然就是——帮助球队应对各种意外情况——包括失球过早。
一不小心暴露了点什么。 三:“紧张”“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紧张”,朱导很奇怪球员为什么在这么关键的比赛里紧张,当年沈导也不知道,再当年戚导也不知道。当年沈导承认他对球队失控,其实这就是一种失控,你连球员为什么紧张都不知道,这不是失控是什么?所谓失控,还真不是因人际关系原因让球员心生二心,而是作为一个主教练不能最大限度地去控制球员的心理和身体状态。
这一点,米卢做得好,即使十强赛前中国队普遍重感冒但正式比赛一开打他就可以把队员们调到最佳状态;这一点,克劳琛也做得很好,虽然赛前中国记者和足协官员不断否定这个老人,但球队一正式亮相,那种水银泄地的感觉证明无论外边尘嚣甚上,但他岿然不动,他们不会说“我不明白”,因为他们不会失控。 四:我一直认为“高手在民间”,一个网友评论得真牛X,在《我》文出台后,在朱导说“李蕾蕾低级失误但我承担全部责任”后,这个网友写下这么一句“请看,首先说出这场比赛是因为队员特别是守门员低级失误才导致的失败,然后高风亮节地表示这没什么,大度地说这个责任我来承担——其实谁都看得出这场比赛是因为战术失误才兵败的,和守门员没太大关系;而且教练员还讨了便宜又卖乖,多么地为队员着想啊”
当然,网友嘴无遮拦,网友有点阴暗,但是这话却有点道理——李蕾蕾状态不好是事实,但谁让他状态不好?何况,虽然李蕾蕾开球失误传到对方前锋脚下,但那球是经过了大季经过了杜威最后犯规造成前场定位球,才引发的失球啊。至于李蕾蕾,说句公道话,虽然那球很尴尬地被他由左脸碰进,但首先对方那个球罚得太好了,其次任何一个守门员那种时候肯定会做出回身扑救的动作,这很正常,就像布冯也有过类似的失球一样。
朱导要是真承担所有责任,没必要这时候再把李蕾蕾拉出来说事儿。
毫无疑问,朱导走上一条中国国产教练的老路子,这种中国式溃败在我比赛当夜的文章里(点击查看该文)已经阐述,在相同的体制下肯定只会有相同的产品,而在我们无法改变体制时,就只能改变自己,朱导就应该改变自已——比如说承认自己打法保守,朱导现现在不愿承认这一点非常让人失望,何必呢?8个后卫加两个前锋还不是保守那非得玩901阵型啊?——比如说一年以来朱导都没能建立一个相对成型的阵容阵型,这支国家队里只有李玮锋、季铭义、孙祥、孙继海、李铁、郑智这6名球员是只要没有伤病就可保住首发位置的球员,可其中3名球员在这场比赛前恰恰又因为伤病或停赛无法出席,加之李铁状态奇差,所以朱导以2个中后卫的习惯性首发去打一支疯狂战斗的伊拉克队,怎能不败?
没有稳定,我注意到朱导老家的主流报纸《新民晚报》发了头题评论批评了关于首发阵容不稳定的问题,关系和朱导一向笃密的这家老报纸都发招了,证明这一点朱导确实有问题。
——不要把人情带到工作中来。比如说用李铁,其实当一个队员在赛前拉肚子时还让他上场就是害他;另外有一个细节,赛后足协督战的主席谢亚龙四处寻找朱广沪,但遍寻不着,结果朱导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向记者吐苦水去了,其核心内容就是——《我也不知道错在哪里》,球都输了,何必呢? 祝朱导以后有好运,衷心希望他能够带队打出好成绩,我曾在过去的一年中反复公开表达这样一个意思:因为关心中国足球,因为支持中国足球,在中国足球陷入最低迷的时候请给朱广沪一段时间,因为这时候他最需要支持,我也曾在私下对朱导表示:我不会一直给你时间,不会做你的代言人,你要是错了我一定会批评——现在我觉得球输了不要紧,因为中国足球输球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我只是觉得输球不可怕,可怕的是输球之后的态度,米卢说过态度决定一切,我觉悟得这种态度要不得。
朱导说:我也不知道错在哪里?我说:朱导,您错在这里。但我还要说:希望您以后不会再错,因为保守是可以改的,因为守门员失误也是可以改的,因为802甚至901也是可以改的。
我知道,这篇文章出来后在对待身边事物“很注意细节”的朱导会生气,后果也会很严重——比如再也不接受我的专访。哈,早在三个月前我就给报社说了“请不要再让我专访朱导,求你们了,报社领导”,而且在阿联酋开赛前,我已决定,以后也不做垃圾新闻了。所以我并不觉得这后果很严重——反而让我更超脱、更自如、更真实客观地评论。祝朱导好运——真心的。
也转个帖
输了球之后,朱广沪同志现在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尽可能的寻找客观的理由,极力地为自己辩解和开脱,来保护自己那顶宝贵的乌纱。朱同志的能言善辩也着实令人敬服,假如他日果真荣转,把方方正正的分头一缕,又扁又硬的鸭嘴一开,当个据理力争的律师应该绰绰有余。现举出他为自己辩护的几个例子,让我们来领教一下朱同志高超的足球辩论技巧。1.我错在哪里?
输给伊拉克后,听说朱同志拼命的在寻找错在哪里,给人的感觉是,他在各方面做得都很对,错误很少,而且到了很难寻找的地步,或者说,他没有错。
2.输球的责任我来扛
朱同志说,输球的所有责任都由我来扛。话里有话,意思就是输球的责任不都是他自己的,而他却把其他人的责任也都扛到自己的肩上,俨然成为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勇士。
3.严重阵容不整成为最佳护身符
孙继海、郑智、孙祥等的缺席,的确造成一定影响,每每提到失利,朱同志都得把这条放在嘴前,成为最佳护身符。在这样危难的情况下,我们伟大的朱同志居然能带队打出如此出色的比赛,不得不让人佩服。
4.没去西亚训练成为重要原因
上任之初就曾提出到西亚训练的独创的英明方案,但是没有实现。这次失利,朱同志终于找到了这个正当的原由,搬出来不停的向足协主子和球迷诉苦。此言不但为失利找到理由,同时也在说明自己方案的正确性。不过听说现在艾因的气候要比广州好,环境应该不是失利主要原因,而对于适应一说,我看更需要适应的应该是西亚队。
5.用个别环节的失误来肯定全面
朱同志始终不承认自己在战术思想、排兵布阵等大的方面有错误,而把失利的原因归结于个别环节的失误。不过,我们知道朱同志可是个抠细节的大师,我们想不明白,我们球员的脚丫泥都被他抠了出来,为何在细节上还出现这样的问题?假使成功留任,今后真不知咱们的朱同志还往哪里去抠?
6.用拳击回击保守
保守成为人们质疑的焦点。不过朱同志用拳击比赛给以有力的回击。上半场让对手打不倒,下半场出拳回击,足球这样踢应该也不会错。不过事实却是没有顶住上半场,失球太早成为原因,打乱计划,造成了最后失利。像拳击一样踢球,朱同志真是让人开了眼界,今天我们才恍然大悟,从过去到现在,从国内到国外,其他的足球教练原来都是傻瓜和白痴。
7.李蕾蕾成为朱广沪推脱责任的一个靶子
朱同志不停的在叨念李蕾蕾的失误,也就是在告诉人们,李的失误是失利的重要原因。其实,李蕾蕾的失误只是开球不远,造成对方得球,而且是经过多次的传递才取得一个进球,此球主要责任不在李蕾蕾,要知道,守门员开球不远,在足球比赛中也是时常可以发生的。朱同志把失球含沙射影的推脱于李蕾蕾,而他自己得以成功脱离责任。
8.李铁表现与自己无关
李铁表现不佳,在人们质疑朱的用人时,朱同志说,李铁感冒,而且没有告诉自己,责任应归结于李铁自己和他的医生,而且还不忘用精神可嘉来表扬和赞赏,再次显示一下他的那套在中国很有市场的精神胜利法。
9.用陶伟和杜威为自己脸上贴金
朱同志惊讶的发现了陶伟和杜威。对陶伟和杜威的好一顿飘扬,其实也是在飘扬他自己,因为是他一手提拔了此二人,陶杜的出色也就是证明自己决策的英明。不过,陶伟的防守上能力不敢让人恭维,任意球也是欠缺速度和力度,实力是否达到国家标准让人怀疑。杜威被朱广沪当成了他的任意球战术的奇兵,虽然有进球,但是我们看到所失的两球都和他有关,这样的防守怎样让人放心?飘扬他们,也许是朱同志实在是找不到可以飘扬自己的地方了。
10.他们为什么紧张?
朱同志说,我没给队员任何压力,告诉他们一分既满足,而赛前采取打扑克、聊天等等形式放松到极致,他们怎么还会紧张?当然紧张是造成失利的原因,而朱同志对消除队员的压力已做到了仁至义尽地步,紧张显然是球员自己的事,当然输球也是球员自己造成的。其实我们并没有见到我们的队员有多么紧张,说队员紧张,又是朱同志在寻找输球的理由。而朱同志用打扑克、茶话谈心等形式表演出了一幕幕精彩的不紧张,不停地告诉我们的队员,你们叫做不紧张,朱式的减压法令人叹服!
11.不让他们带着问题离开
朱同志说,国家队即将解散,我们不能让他们带着问题离开,我自己也是。此话言外之意就是,自己有问题,但是球员更有问题。一句话,把责任抛给了球员,同时也是表明自己发现和处理问题的速度和能力。
12.如果在这方面都不能把握的话,那我们就不用踢了。
谈到失利对中国队形势的影响时,朱同志迫不及待的说,对出线一点影响也没有,如果在这方面都不能把握的话,那我们就不用踢了,那我们就太对不起球迷了。好一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姿态,又为我们可爱的球迷吃了一粒宽心丸儿,球迷在他眼中就是可以随便戏耍的孩童。“对出线一点影响都没有”怎么听都有股屁味,都输到这般德行,仍然还能大言不惭地说有把握,我们终于见识到了恬不知耻为何物。
13.先进阵型不能轻易毁改
无数次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攻守更加平衡的442阵型更加适合中国队。而朱同志极力推崇切尔西和巴萨,说白了,就是在利用切尔西和巴萨的先进战术思想来显示自己的先进和高明。朱同志大胆实践与效仿,但结果却有些像东施效颦,弄出个不伦不类的不堪一击的东西,被伊拉克人轻松游戏。而在失败后,朱同志说,阵型问题比较大,牵扯到整个防守体系,不易改变。好像他的352防守体系有多么高深和完备,其实442对于中国球员来说都是轻车熟路,创新不易,难道想改回来还不容易吗?
14.扩大列强集团
失利后,朱同志重新划分了亚洲强队的范围,如今水平相当的亚洲球队已达15-16支,伊拉克和中国当然都在此集团内,彼此间比赛胜负难料,因而出现任何结果都属正常,所以球迷应该理解。不知15-16里面有没有新加坡队,但愿不久的将来,朱同志不要把新加坡作为新生力量也划分进来。
15.现在就为和新加坡队比赛做准备
朱同志说,现在就要为下一场比赛做准备,此举把重视程度提高到了新的层次,为他充分全面的备战又写下生动的一笔。给外人和足协的官员看,看他做法的正确,他的认真和尽力,保住那顶珍贵的乌纱很有希望啊。
综上,我们可看出,不论朱同志的足球水平如何,他对足球的大师级的辩解能力,的确让人刮目相看,而他的那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疯狗般忘我的辩论精神更让人敬服。这里,让我们向一代伟大的足球辩论大师朱广沪同志,表示最诚挚的敬意!
当然,除了朱同志自己以外,他的两大吹鼓手,李大和董大记者也还在为其作最后的证明。为朱同志证明也是为他们自己证明,因为先前此二位已经把朱同志都吹到了天上,如果现在把他打入地狱,那显然是在抽自己耳光。李大已经满腹质疑,但还是说成不“倒朱”,而董大还在坚持着为“保朱”收刮些牵强的理由。 “据说当一个人 ,把所有的错误都犯过之后他无疑就只剩下——正确了……”亏得董大想得出来,大概他也想不出更好的理由了,如果朱同志能把所有的错误都犯过,那我倒是对其无比佩服了。此时,忽然想起了周润发那句著名的广告词——成功,我才刚上路唉……而对于咱们伟大的朱同志来说——错误到头?不,他也才刚上路唉…… 真的没想到老朱能说出这样的话,自他从健力宝到国家队,一直都觉得算是本土教练里算是有能力的了,可是现在被他说出这样的话来,真是让人打大折扣,特别是说关于李累累的话,真让人觉得恶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