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美女”的私生活
阅读“美女”的私生活在我们的时代中,美女的可消费性远远超过其他商品。从她们的外表容貌、美容秘诀、恋爱绯闻甚至美女的“眼光”,都可以制造畅销的潮流。
无论在什么时代,对“美女”的私生活不感兴趣的人绝不会太多,否则各种以美女之名义诱人消费的商品就不会比比皆是。
在我们的时代中,美女的可消费性远远超过其他商品。从她们的外表容貌、美容秘诀、恋爱绯闻甚至美女的“眼光”,都可以制造畅销的潮流。当然,事实上“美女”的概念已经变得模糊,莫文蔚和张艾嘉、奥黛丽·赫本和舒淇居然一起登上供大众膜拜的偶像名单。美的标准多元化,而审美的权力也已经下放给每一个人。
美女都是自恋的,尽管如此,上海画报出版社出版的《美女的眼光》仍然是迄今为止我读过的最具有“纳西西斯”精神的文本之一。它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被假设为美女的“她”从十二月到三月的生活。“一本意识流的小资读物”,封面上如斯推荐。人们对美女这种神秘生物长期以来的疑惑可以在本书中找到一些答案。比如,美女究竟有没有思维?如何思维?这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这本书中的“她”是这样看待一辆高级轿车的:“有一辆豪华的黑色的林肯平稳地悄无声息地滑过,像一个最优秀的跳水运动员不溅起一点水花。我痴迷地看它经过,我真想用手抚摸他光滑的脊背。”由此可见美女的“拜物教情结”主宰着美女的性感,难怪她们总是与宝马香车同时出现。
小资社会有两种人自认“美女”。一种是用下半身写作的美女作家,放浪形骸张扬自由精神;书里的“她”可能是另外一种,深居简出、无所事事、自怜自伤。身体是两种美女共同的弱点,她们不厌其烦地对自己的身体施以泛滥的怜爱,并理所当然地认为读者也会对她们身体的细节大感兴趣。“这个晚上,身体容易疲倦”是美女日记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而在最后一天的日记里,“她”用了整整一段文字描述手上有一个小肿块。
我们已经习惯于,在上海这个戏剧化的城市里,一些真正美丽的女子突然出现又令人怅然地消失,赋予平凡的场景以经典电影般的情节气氛。昨天早晨,我在衡山路上目睹一个身穿红色吊带长裙、颈脖飘荡着粉色纱巾的美人经过,她脸上的幸福在蔓延,笑容的温度几乎和夏末秋初的阳光完全相同,融为一体。一种要窥探美女生活的好奇心,也许早就在无数这样的时刻里积累酝酿。
《美女的眼光》提供了被窥视的对象——在黑白照片中隐隐绰绰的年轻女子。她出现在书籍杂乱的房间中、挂着艺术品的画廊里;漫步在大学校园里秋天的林荫道上,在晒着衣服的里弄里穿行;身后的老洋房纠缠着爬山虎,脚下堆满梧桐落叶。“她”出没在我们熟悉的这座城市中,像一个线索将所谓美女的生活轨迹展示给你窥探。而正是这些令人熟悉的场景让你突然醒悟:在某一天某一时刻,你或许也曾在这些场景中,变成了别人的窥视目标和别人的风景。(文/孙丽萍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