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 发表于 2002-9-2 23:51

[原创]古诗名句之错版

-- 作者: yuxin
-- 发布时间: 2002/06/08 01:00am

[这个贴子最后由yuxin在 2002/06/08 01:08am 编辑]

中国古代是盛产文学大师的年代,那个时代没有电脑没有磁碟光盘,甚至连纸张印刷术都是后期才发明的,质量又难以保证,但是这些都不影响文学大师们的作品流传后世。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吟诗断句似乎全凭感觉,每每读到那些流光异彩的名言佳句时,就不免胡思乱想:为什么非要这样断句呢?同样的词句,挪动几个标点,也许别有一番意境。假如那时有明确的标点符号,似乎乱点一下也未尝不可。例如唐朝杜牧那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清明》,人们已经习惯读成: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如果词句不变,只改变一下标点的位置,就可将传统的读法变成:

清明时节雨,
纷纷路上行人,
借问酒家何处,
有牧童遥指:
杏花村!

如此,轻而易举地将古诗变成了古词,读起来也挺琅琅上口的。
记得有一个传说,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清朝大才子纪晓岚奉命为乾隆皇帝题写扇面,用的是唐朝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哪知纪大才子一疏忽,竟丢掉一个“间”字,乾隆老爷子也是饱读诗书之士,怎会看不出来?当乾隆生气地要责罚纪晓岚时,这位学贯古今的大才子灵机一动,忙托称他此番题写的是王之涣《凉州词》的另一个版本-词韵版:

黄河远上,
白云一片,
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
杨柳春风不度,
玉门关!

乾隆明知纪晓岚是在狡辩,但还是非常欣赏他聪慧的新断句法,也不再追究。实际上,这得归功于古代没有标点的行文方式给了后人想象的空间。





--------------------------------------------------------------------------------

-- 作者: yuxin
-- 发布时间: 2002/06/08 01:36am

另附苏轼之《春宵》诗:

春宵一刻值千金,
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
秋千院落夜沉沉。

春宵一刻值,
千金花有清香,
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
细细秋千院落,
夜沉沉…

好在那时还没有版权之说,苏老先辈是不会怪罪的。





--------------------------------------------------------------------------------

-- 作者: titihi
-- 发布时间: 2002/06/08 11:20am

有意思

live 发表于 2002-9-2 23:52

1

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古诗名句之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