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五日/Italy Kultur Reise
跟团旅游的机会不多,跟德国旅游团旅游的机会就更不多了。现在回头看看,照片旧了才有点意思了。五月份的意大利,已经热得可以,特别是要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下冒着炎炎烈日下徒步穿越每个城市,还要不停地学习各种文化和建筑知识,真的可以叫做文化苦旅了。
当然我带上了“外国建筑史”的教科书,碰到听不懂的还可以补习一下,果然效果明显啊。
由于太累,所以不知道都拍了些什么,大多数是在打晃晃的时候拍得,模糊得没法看。
最先到的是佛罗伦萨,文化苦旅从文艺复兴开始。于是,佛罗伦萨大教堂自然相当重要。
意大利的城市都还保持着中世纪的面貌,狭小的街道和市民广场造成无法看得到大体积建筑的全貌。
佛罗伦萨大教堂(Duomo),
也叫“花之圣母大教堂”,世界第四大教堂。建于1296-1436年。整个教堂装饰华丽。教堂的右侧有高85米的钟楼用托斯卡那白、绿、粉色花岗石贴面。属于佛罗伦萨哥特式建筑风格。楼内有370级台阶,可登高俯瞰全城。教堂的边上还有一座八角型的洗礼堂,青铜大门上雕有著名的的“天堂之门”。是基贝尔蒂(Ghiberti)花费21年的杰作,将“旧约全书”的故事情节分成十个画面,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是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该隐杀害他的兄弟亚伯;挪亚醉酒和献祭;亚伯拉罕和以萨献祭;以扫和雅各;约瑟被卖为奴;摩西接受十戒;耶利哥的失败;菲利士人的战争;所罗门和示巴女王,浮雕分别镶嵌在铜门的框格内,现在的门上的作品是复制品,原件在大教堂的博物馆展出。
[ 本帖最后由 Kerze 于 2006-6-29 16:18 编辑 ] 想拍张教堂的全貌,可绕了好几圈,最后只有一声叹息,实在是我和我的小数码无法完成的任务。
放眼望去,全是密密麻麻的游客,情急之下,不如就拍个佛罗伦萨的晴天留作纪念了。
对欧洲影响较大的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它是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建筑形式,15世纪初产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后流传到欧洲其他地区。这种建筑的基本特征是追求整体的和谐、稳定,力求对称,并将设计与美感效果建立在数学和透视学的基础之上。
引起这场建筑上革命的带头人是布鲁内莱斯基。他善于吸收古罗马、拜占廷、哥特式建筑的优点,结合佛罗伦萨当地的具体情况,通过对佛罗伦萨大教堂圆顶和育婴堂等建筑的建造,第一个创造了文艺复兴的建筑新风格。古罗马的露天剧场、引水渠、万神庙、斗兽场、凯旋门、图拉真圆柱等,这些残存的古迹引起人们的思考和模仿。布鲁内莱斯基前往罗马进行了仔细的考察,如学习如何区别简朴的多立克柱式、秀丽的爱奥尼亚柱式和华丽的科林斯柱式,并参照万神庙圆顶的结构,解决了当时修建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圆顶的技术难题。这个圆顶离地面有115米,内径达42米,具有优美的曲线。八根大肋拱的白色肋线,配合红色的圆顶壳面和蓝天白云,给人以庄重、和谐的感觉。这个圆顶建成之后,引起极大的轰动。后来人们把这个教堂的建成作为文艺复兴建筑开始的标志。
[ 本帖最后由 Kerze 于 2006-6-29 16:19 编辑 ] 走进大教堂,导游就开始上课,说了半天,能明白的几乎为零。人多得不得了,是我见过人最多的教堂了。
好容易听懂一句:解散,半小时后在原地集合。大家哗地一声就散了。
我于是继续绕着圈子想拍个全景,结果还是无功而返。
圣母百花大教堂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督教建筑之一,象征着佛罗伦萨在13、14世纪的富庶和强盛。教堂整体风格为哥特式,外立面由各色大理石镶嵌。圆顶是大教堂最令人惊叹的部分,甚至成为佛罗伦萨城市的标志。步入教堂,内部装饰却朴实简洁,和极尽奢华的建筑外表形成反差。
[ 本帖最后由 Kerze 于 2006-6-29 16:21 编辑 ] 出了大教堂,来到一个广场,由于没听明白叫什么名字,慌忙在教科书上乱找。抬眼看看有什么标志性建筑,只看见许多许多许多的游客,还有很多很多的雕像.
知道为什么意大利小偷多吗?因为满大街都是带着现金的小背包,哈哈。
西尼约里亚广场(Piazza della Signoria),曾经是佛罗伦萨的政治中心,广场上有许多雕像,其中有米开朗奇罗的“大卫”雕像,放置在此的是复制品,原件藏于艺术学院美术馆中。广场中间是罗马海神尼普顿喷泉,喷泉的北面是科西摩一世(Cosimo I)的雕像。 不错。继续... 期待后续.. 没想到大卫像会是站在一个工地里,而后面的工地是艺术学院美术馆,里面也有一个大卫像,那个才是真品。
艺术学院美术馆(Galleria dell Accademia),艺术学院成立于1563年,是欧洲最早的教授绘画和雕塑技术的学校。学校收集的艺术品供学生临摹,其中不乏大师的经典之作。展品包括 “大卫”雕像原作在内的数件米开朗奇罗的雕塑作品,以及14到15世纪佛罗伦萨和托斯卡那地区艺术家的作品。网址:www.sbas.firenze.it/accademia
[ 本帖最后由 Kerze 于 2006-6-26 15:03 编辑 ] 佛罗伦萨的街道给我的印象并不好,可能因为德国的街道太干净,觉得这里的小巷很脏,而且有不好闻的味道,但还好看看照片不会闻到什么的。 转晕的时候就不知道在拍什么了,基本上是一样的姿势,一样的取景,一样的光圈,一样的快门。如果碰巧有些什么不同的景色,快门才没有白按。 好容易柳暗花明转出巷子了,看到了河堤,顾不上穿梭的人群了,我就在长廊宝贵的阴影下歇着了。等我稍微喘了口气,才转过身去看看河上有什么这么吸引人,原来是“旧桥”。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