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er 发表于 2006-8-19 19:46

台湾演艺圈响应倒扁 罗大佑可能参加9月9日静坐

台湾演艺圈响应倒扁 罗大佑可能参加9月9日静坐
【专题】陈水扁女婿涉弊案 台当局深陷贪弊漩涡

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06/08/19/001388575.shtml

台媒:“倒扁阵营”获情报称绿营欲刺杀施明德
多名民进党创党元老加入百万人倒扁运动
断想十五章:文化的罗大佑



       
   
   


台湾著名音乐人罗大佑加入倒扁行列。(台湾TVBS图片)



久未露面的台湾资深艺人张小燕捐款倒扁。(台湾TVBS图片)

  “百元倒扁行动”逐渐在台湾演艺圈延烧,艺人罗大佑、演艺工会理事长杨光友,还有巴戈等人纷纷力挺,有人还打算在9月9日走上街头。连资深艺人张小燕也站出来倒扁,旗下的经纪公司大约60名员工,捐款响应。

  据台湾TVBS报道,戴着大眼镜,一身黑衣打扮的资深艺人张小燕,已经不常在荧幕上曝光,却因为前民进党主席施明德所发起的“百元倒扁行动”,她捐款力挺,再度成为焦点。

  另外,艺人张玉嬿、徐乃麟、董至成、叶瑷菱,还有爱呛扁的罗大佑,都是支持倒扁的一份子。人在上海的罗大佑和巴戈说,9月9日可能会参加静坐。   
稿源: 人民网 编辑: 梁宏峰

weder 发表于 2006-8-19 19:46

感叹“气场”消失——余秋雨谈台湾文化

http://www.enorth.com.cn  2006-08-19 22:01

【专题】台湾学者李敖访问大陆
陈水扁炮制新文化论 声称台湾已成完全不同民族
余秋雨做客《艺术人生》 坦然面对观众置疑



       
   


(资料图片)

  18日晚,著名学者余秋雨应邀来港主讲《文化长河中的台湾》。

  “我是以观察者和旅行者的眼光看台湾的,文化在乎的是眼光。”余秋雨曾多次赴台访问讲学,著作长年在台热销,就这一题目演讲,自然有很多话要说。

  “李安、林怀民、白先勇、朱铭……精英文化人物在台湾无人不知,文化渗透之细使台湾散发着特别的魅力;宗教以超越教义的力量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维系着世道人心;一句‘不要问我从哪里来’,体现了三毛这位东方女性与大沙漠组合在一起的流浪文化的本真,其探索文化引领着一代风气;娱乐文化表达出人们心底由衷的欢喜,却又在道德底线上戛然而止……”他侃侃而谈。

  “深入民间的精英文化,团队整齐的宗教文化,开拓风气的探索文化,令人惊喜的娱乐文化,这是我所感受到的台湾文化优势。”余秋雨说:“中华传统文化的良好延续,文化的创造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营造了台湾文化的魅力。”

  但是,这些曾令他“眼睛为之一亮”的台湾文化正在渐渐消失,这是他最近几次访台的强烈感受,成为他极大的不安和忧虑:

  “社会视线开始转移。和文化人在一起谈的都是政治话题,文化显得不重要了,甚至成了政治的工具,很多文化人被政治拽了过去,走上了不归路。”

  “文化创造需要‘气场’,需要很大的公共空间,当这个‘气场’不复存在,整个社会不再关注文化时,这个社会不可能有大的文化创造。”

  他感叹,在此情境下,出不了文化大师,也见不到领军人物。“当年,《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在台湾造成的轰动,似乎很难再出现了!”

  台湾如何重现过去的文化魅力,成为现场听众关心的话题。余秋雨表示,营造人文氛围和文化“气场”十分重要。

  “文化有巨大的包容性,应该取得更大范围的发言权。当政治话语可以压抑文化话语时,文化开始进入有边界的防范,踏入了艰难境地。这是最大的悲剧。台湾需要改变政治话语响亮、文化话语黯淡的状况。”

  作为一个明星学者的演讲,主题之外,异彩纷呈。

  “你怎么看待你身上的非议和蒙尘?”

  “我从不在非议声中停留,拍去灰尘,继续走我的路。”余秋雨轻松答道。

稿源: 新华网 编辑: 梁宏峰

liuliu66 发表于 2006-8-20 01:28

$frage$$frage$$frage$

weder 发表于 2006-8-20 17:49

20年前让大陆穷亲戚开眼界 现在台湾人心里有点酸 环球时报


“台湾经济沦为亚洲‘四小龙’之尾!”“台湾奇迹哪去了?”“自我放逐的台湾能否重回核心?”……类似的哀叹和疑问今年以来始终困扰着台湾。近日,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表示,到了2010年,广东省的经济总量可以赶上台湾。这种说法引起了台湾学术界的关注,一些专家马上出面,深入分析广东与台湾的差距。对于台湾老百姓来说,数字的说服力永远无法超过现实。通过20年的对比,部分台湾人的心理落差越来越大。
  
  他们曾让大陆的穷亲戚大开眼界
  
  台湾人纷纷回大陆探亲是从1987年开始的。记者的一位亲戚5次回大陆探亲,因此记者深有感触。上世纪80年代是台湾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台湾人回忆起那几年往往用“钱淹脚”来形容,大陆的改革开放才几年,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因此,台湾人回大陆颇有衣锦还乡的感觉。那时候,大陆人买金首饰要去银行,即使有钱也必须排号,而台湾亲戚回来后,金项链一根一根地送人,金戒指和金耳环几个几个地往外送。大陆的亲戚感到不可思议,说台湾人家里都存着金砖、金条,有的还做成了金人、金兽。问他们“你们自己为什么不戴金首饰?”台湾人说:“金子黄灿灿的,太土,在台湾,戴这些东西人家要笑话的,所以回来送给你们戴。”那时候,除了金首饰外,台湾人回大陆探亲带的东西可谓五花八门。常见的有衣服,款式非常新潮,而大陆人穿的衣服还不够“洋气”,因此,看到这些衣服都十分高兴,穿上去感觉自己变成了琼瑶剧里的主人公。那时候的台湾人四处旅游,跑遍世界,送给亲人的礼品颇有国际特色,如韩国的高丽人参精、印尼的燕窝、瑞士捎回来的各色巧克力,让大陆的亲戚开了眼界。就连中秋节托人捎来的月饼都能叫人羡慕:漂亮的盒子里有印着唐诗的精致卡片,咬开月饼,里面还有一个嫩嫩的蛋黄,而大陆当时的月饼除了五仁的就是豆沙的。大陆人对台湾亲戚的阔绰感到惊讶,他们除了给东西,还喜欢给美元,一次给1000美元,按照当年最高的黄牛价,能换1万多元人民币,是当时大陆普通人两年的工资。




图为台湾日月潭附近的一位邵族女店主展示数百张大陆游客留下的名片。她希望开放观光后,有更多的大陆游客光顾她的商店。
  
  
  当年台湾人回大陆探亲时喜欢四处旅游,全国溜达一圈,留下不少抱怨,说起北京就是“车子不好叫,外面连个电话都不好找,太不方便了”。说起上海则是“人太多了,乱糟糟的,不如台北”。那时候台湾人回来都是自己带洗发水,不喜欢用大陆的洗发精,还开玩笑说,洗发精是什么妖精。
  
  对大陆的印象发生了根本改变
  
  从1987年到现在,将近20年的时间,似乎一切都变了。以前,台湾人回大陆抬脚就走,如今要先算一笔账。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的王建民研究员说,学者圈子里流传着一个经典笑话,一位台湾学者来大陆开会,从成都到北京的一张机票,找了三个机构报销了三次。王建民说:“这要是20年前,根本不会发生,他要是钱多,怎么会这么干?”台湾人现在回大陆探亲,再也不用大包大包地带衣服、吃的、金首饰和洗发水了。他们总是说,现在大陆什么都有,也不知道给你们买什么。当年的穷亲戚也是哈哈一笑,的确,台湾人能带的,大陆都有。王建民说,学者去台湾访问也感到了很大的落差。十几年前去台湾访问,总能领好几万台币的车马费,接待得也很好,住的地方很高档。这两年去台湾,根本领不到车马费了。当年富裕的台湾人变得有些拮据。学校里交不起午餐费的学生,十几年前极少,现在则非常多。
  
  在台湾岛内,人们对大陆的看法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几年前,亚太经合组织在上海举行峰会,上海市在黄浦江上大放焰火,台湾人通过现场直播不仅看到了整个庆祝过程,还看到了上海的现代气息,以至于很多台湾人现在有一个观念——“上海硬件建设比台湾先进十年”。对于北京,台湾人也十分关注。知名的台湾政论家陈文茜特地在她主持的电视节目中,以七八个小时的时间,介绍了因2008年奥运会而发生很大变化的“新北京”,称“北京会比世界各个大都市更新颖、更壮阔”。最近,台湾媒体对青藏铁路通车报道得非常详细,民进党主席游锡堃不满地表示:“电视台不报台湾雪山隧道通车的艰巨,却只报青藏铁路的伟大,这真是媚共!” 直到这两天,台湾电视台还是有“青藏铁路特别报道”,台湾报纸仍有整版的追踪报道。另一方面,台湾民众也都知道大陆的西南诸省区并不像沿海地区那样发达,但大家却都了解一个事实,那就是大陆“十亿同胞一亿富”的目标是不难实现的。如果大陆将来有一亿人的人均收入比台湾高,那么台湾对大陆来说就再也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了,这种忧虑正在台湾大多数人的心中发酵。最近,台湾《远见》杂志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台湾民众“最佩服”和“最想去”的地方依次是美国、日本和中国大陆,这就是台湾民众现在对大陆的印象。
  
  对超越说表示忧虑
  
  在亲身感受“现实落差”的同时,台湾人也在感受“数字落差”。日前,广东省长黄华华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按照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年至2005年)时期的增长速度,广东的经济总量每年以两位数增长,台湾的增长率在3%到4%之间,广东现在一年可以增长300亿美元,台湾一年增长100亿美元,这样一来,广东每年比台湾多增长200亿美元,所以,5年就能多增长1000亿美元,而现在广东与台湾的经济总量就差1000亿美元。
  
  对此,台湾政治大学经济系教授、“立委”李纪珠在接受本报台北特约撰稿人采访时表示,以台湾在民进党统治下经济停滞、失业严重的情况来看,不但5年后广东省的经济总量会超越台湾,大陆其他省份未来也将会一个个地超越台湾,台湾再不醒悟,不只将在亚太地区被边缘化,甚至与大陆各省相比都会无足轻重了。李纪珠称,大陆各省的经济总量将超过台湾,是台湾学界长久以来就非常重视的问题,但台湾民众却还没有注意到其严重性。短期内,就算广东省超越台湾,那也只是数量上的超越,在质量上,台湾深厚的基础是广东所无法比拟的。但照此发展下去,大陆总能培养出“质量提升”的能力,那时才是两岸经济竞赛的一个终结版,台湾将会全面溃败。由于台湾媒体并没有将两岸经济发展对比的情况做过详细报道,所以广东省将在5年内赶超台湾的消息并没有广为人知。对此,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教授杜震华接受采访时指出,这是因为台湾媒体近年来都被政治动乱的新闻所吸引,对大陆经济发展与台湾经济停滞的对比没有做深入报道,才使得一般民众对此现象一知半解,其实台湾学界对此一直忧心忡忡。杜震华说,广东省的人均收入目前比台湾差很多,广州市大概有6000美元,台湾人均收入则有1.4万美元,但总量上的赶超是绝对有可能的。此外,现在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受汇率的影响较大,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大陆各省在经济总量上超越台湾就更容易了。杜震华认为,台湾在1949年后的40年内,平均经济增长率高达8%,这曾经被全世界誉为“经济奇迹”,但现在却因政治干扰而出现经济停滞,台湾民众除了感受到大陆经济的强势地位外,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层面”上遭到打击。以往台湾对大陆在经济上可以自傲,台商最初到大陆都是抱着“帮助大陆、甚至施舍大陆” 的心理,但是现在台商到大陆却是因为“不到大陆只有等死”的份,所以台商在大陆早就没有当年那种趾高气扬的架势了。
  
  台湾只能融入大陆经济圈
  
  与台湾学者的观点相比,大陆学者的分析更加明确。王建民说,在大陆百姓变得富裕的同时,台湾百姓越发觉得自己穷,最根本的原因是台湾当局自绝于经济发展。 “台独”战略决定了台湾的经济战略,而以现在台湾的经济战略看,台湾经济的没落是无法改变的。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借助中国大陆崛起的机会发展经济的同时,台湾则鼓吹“不要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忽略在大陆发展的人文、地缘和市场优势,一会说去拉美发展,一会说去印度发展,现在看,这些东打西打的策略没有一个是成功的。台湾经济已经严重被边缘化,就连飞往台湾的国际航班都在减少。台湾只有融合到大陆经济迅猛发展的大潮中,才能令台湾人重拾当年的信心。

weder 发表于 2006-8-20 18:02

台湾艺人加入倒扁:张小燕力挺 罗大佑或参加静坐(图) TVBS



“百元倒扁行动”逐渐在台湾演艺圈延烧,艺人罗大佑、演艺工会理事长杨光友,还有巴戈等人纷纷力挺,有人还打算在9月9日走上街头。连资深艺人张小燕也站出来倒扁,旗下的经纪公司大约60名员工,捐款响应。

  据台湾TVBS报道,戴着大眼镜,一身黑衣打扮的资深艺人张小燕,已经不常在荧幕上曝光,却因为前民进党主席施明德所发起的“百元倒扁行动”,她捐款力挺,再度成为焦点。

  另外,艺人张玉嬿、徐乃麟、董至成、叶瑷菱,还有爱呛扁的罗大佑,都是支持倒扁的一份子。人在上海的罗大佑说,9月9日可能会参加静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台湾演艺圈响应倒扁 罗大佑可能参加9月9日静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