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shuangbaby 发表于 2006-8-28 14:46

=专题:新能源=

热泵技术,新能源利用中的亮点



北京市出台的支持热泵技术新政策,成为国内新能源利用领域的亮点。


    热泵冷暖装置以环保、节能的巨大优势,在绿色建筑供热制冷系统中正成为降低能耗和污染的重要力量,是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兼得的节能技术之一。


    热泵技术目前在发达国家正迅速发展,其应用已趋于产业化。其中,水源热泵在法国和美国发展较快,市场总额年增长率达45%以上,美国的热泵系统已达到40万台套;挪威政府采取对热泵系统的补贴措施,目前热泵系统达2万台套;日本对热泵蓄热空调系统也给予设备投资补助,到今年4月已有2.1万座楼房使用热泵。


    目前,我国热泵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全国仅有几百套热泵机组在运转。有关地质专家认为,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安徽等均为热泵系统适用区城,在北京、上海、深圳以及一些大中城市已经有工程实例。此外,我国建筑市场巨大,预计到2010年我国每年新建住宅建筑面积将达3.4亿平方米,其中上海、北京每年新增面积都在1500万平方米左右,热泵市场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例如,北京市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充分发挥地热温泉的清洁能源优势,相继进行了一些先进技术研究,如地热尾水回灌、水源热泵等应用到地热供暖系统上,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中北京市地勘局从1999年起开展利用浅层地温能为建筑物供暖的研究与试验,目前热泵供暖项目面积已达500多万平方米。


    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水文、施工措施等基础资料是决定热泵系统应用能否成功的关键。如前期进行实地勘察,钻控观察井和试验井,对当地地下水的水温、含水层分布等参数进行试验研究并给出水文地质报告,以及涉及的地面沉降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非地勘单位莫属。近日完成的《武汉市推广应用地源热泵技术可行性报告》,就是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参与提交的。


    我国的《节约能源法》已将热泵技术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通用技术;今年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不但提倡使用清洁优质能源,还将对采用新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给予专项资金扶持;我国的能源供应计划到2010年要有1/10来自新能源,这都将促进我国热泵技术的迅猛发展。 (张金萍)






来 源: 地质勘查导报  
发布时间: 2006-08-28

[ 本帖最后由 xiaoshuangbaby 于 2006-8-28 14:52 编辑 ]

xiaoshuangbaby 发表于 2006-8-28 14:49

我国万吨级甲醇制烯烃工业试验获重大突破

中油网消息: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陕西新兴煤化工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合作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开发”工业性试验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在日处理甲醇50吨的工业化试验装置上实现了近100%甲醇转化率,低碳烯烃(乙烯、丙烯、丁烯)选择性达90%以上的结果。8月24日,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工业试验项目技术成果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3日该工业性试验项目通过了国家级鉴定,以袁晴棠院士为组长的鉴定专家组认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首次将SAPO-34催化材料应用于甲醇制烯烃的催化过程,并开发了相应的催化剂和与之配套的循环流化床中试技术;利用该中试技术建成了目前世界上第一套万吨级甲醇制烯烃工业化装置,该项技术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装置规模和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试验装置的成功运转及下一步大型化DMTO工业装置的建设,对我国综合利用能源、拓展低碳烯烃原料的多样化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

  国家相关部委及中科院和有关省市领导对该项目都给予了极大关注和支持。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副院长施尔畏,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榕明,陕西省代省长袁纯清、副省长洪峰以及国家发改委有关领导等参加了“DMTO(甲醇制取低碳烯烃)工业试验项目 ”新闻发布会

  据专家介绍,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塑料生产、合成纤维等都离不开烯烃。而来源于石油炼制的石脑油是最主要的烯烃生产原料。我国石油需求量已远远大于国内石油生产量,近40%原油依赖进口,而国际原油价格近几年节节攀升,目前已突破70美元/桶的大关。在这样的形式下,乙烯、丙烯生产原料的多元化已是关系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课题。

  随着天然气或煤制合成气再生产甲醇的技术日臻成熟,天然气或煤经由甲醇制取低碳烯烃(MTO)就成为备受关注的一条生产路线,而关系到这条路线是否能畅通的核心技术主要集中在MTO过程。

  近年来,针对我国石油产量不足、进口需求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中央提出加快发展以甲醇、乙醇、二甲醚、煤制油等作为石油替代品的计划,因此以甲醇为原料生产低碳烯烃的MTO技术,成为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实现国家“以煤代油”战略的必由之路,其乙烯、丙烯产品及下游的乙二醇、丙烯酸、聚乙烯、聚丙烯等产品市场广阔,经济潜力巨大。

  国家有关部委和中科院立足国情,早在“六五”期间就把非石油路线制取低碳烯烃列为重大项目,给予重点和连续支持。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根据国家急需,从80年代初开始即开展了天然气(或煤)制取低碳烯烃的研究工作,先后完成了催化剂制备、放大及固定床和流化床两次中试,在催化剂和反应工艺等核心技术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在此基础上,又坚持不懈地研究、探索,力求实现工业化。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美国UOP公司先后完成MTO中试。当时由于原油价格相对偏低,甲醇的大型化生产技术还不成熟等原因,该技术在国内外都未实现工业化应用。

  2004年8月,利用大连化物所已开发成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催化剂和循环流化床中试技术成果,由陕西新兴煤化工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出资进行装置建设及管理、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进行工程设计,三家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合作,共同进行日处理甲醇50吨的工业化试验。经过两年的通力合作, 工业化试验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圆满完成了预定的阶段目标,取得建设大型化工业装置的设计基础数据,实现了工业化成套技术的开发。

  目前,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成立了项目产业化领导小组,国家发改委和中科院正积极推进该项目的工业化进程,以便将这一国家急需的重大自主创新科技成果尽快产业化,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




来 源: 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 2006-08-28

[ 本帖最后由 xiaoshuangbaby 于 2006-8-28 14:52 编辑 ]

xiaoshuangbaby 发表于 2006-8-28 14:49

生物柴油纳入北京“处理废油脂”授权体系

中油网消息:近年来,随着油价的不断上涨,“生物燃油”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生物质能资源包括农作物秸秆和农业加工剩余物、薪材及林业加工剩余物、禽畜粪便、工业有机废水和废渣、城市生活垃圾和能源植物,可转换为多种终端能源如电力、气体燃料、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其中受到最多关注的是生物质液体燃料(生物燃油)。世界不少国家已经开始发展生物燃油产业(包括生物燃油加工业以及其相关产业,如能源农业和能源林业),其中共同的目的在于保障石油安全。《市场报》讯:法国政府在今年决定出资10亿欧元增建16个生物燃料工厂,以加快生物燃料的生产开发。在德国,购买“花油”免收能源税。与普通汽油相比,每升“花油”能节省15欧分。在德国的加油站中,目前有12%出售“花油”,其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4%。去年,德国共生产了30亿公升“花油”。

  那么中国的生物燃油发展情况是怎么样的呢?随着国内油价的急剧上涨,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开始进入这一新兴领域。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欧仕邦(O.S.Pont)北京有限公司。该公司结合现代工程技术设计的“复合离子液体催化交联法生物柴油”生产线,被纳入北京市政府"处理废油脂"授权体系。生物柴油设备及工艺全系统技术优势:1、复合离子液体催化-效率高2、复合催化剂、两相催化裂化新技术-收率高3、自动脱水措施-抑制可逆反应4、乳化新方法-酯化更完全5、强力对流反应新工艺-容量大、投入少6、欧仕邦精馏稳定剂-确保精馏质量7、欧仕邦分子闪蒸工艺-效率更高、能耗更低8、欧仕邦强制交联法-酯化更快、更彻底。

  欧仕邦生物柴油厂与海淀废油脂处理厂组成联合机构,产业基地准入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中关村永丰基地,占地面积118亩,已建成厂房面积9800㎡。现已完成基础油供油管线的铺设,经处理的餐厨废油脂直接进入欧仕邦生物柴油制备系统,是北京市收集处理废油脂的唯一授权单位,是北京市最大的标准化的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生产线……

  记者了解到该公司现在开始向全国各地推广他们的技术和成功的经验。在能源紧张的今天,生物燃油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有专业人士指出,生物燃油在中国刚刚起步,市场潜力巨大,谁先抢占市场谁就成为最大的赢家。

  现在国家政策提倡“创新、节能”“创建和谐社会”,生物燃油的发展不仅有利于解决中国能源问题,而且将为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做出相当的贡献。

  1、带动农业经济和林业经济

  2020年生物燃油开发量预计为1900万吨左右,初步估算可给国家和地方创产值1000亿元。到2050年生物燃油开发量如果能达到1.05亿吨,将创造5000亿元左右的年产值、吸纳1000万个以上的劳动力(主要是能源农林业接纳的就业),并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作用;形成这部分生物燃油产能的初始投资(主要是产业建设投资,荒地改造和树种等费用相对较低)预计可以控制在1.0万亿元以内:年产值与产能投资的比值(大于1:2)大于某些常规能源产业的比值(例如,火电的年产值与产能投资的比值约为1:2.5)。

  2、创造大量就业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就业

  可以吸纳1000万个以上的劳动力,其中主要是农村劳动力,这有利于缓解农村大量劳动力闲置的局面。

  3、为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一方面,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提高了人均能源需求量,特别是人均燃油需求量;另一方面,城镇化建设需要与之相伴的产业建设和就业机会的创造(一定程度上还需要增加在农村的就业机会以缓冲农村向城镇的移民浪潮):能源农林业(和生物燃油加工业)在这两方面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来 源: 中油网  
发布时间: 2006-08-28

[ 本帖最后由 xiaoshuangbaby 于 2006-8-28 14:51 编辑 ]

xiaoshuangbaby 发表于 2006-8-28 14:51

延庆一“炉”多用试点生物质能

过去做一顿农家饭往往烟熏火燎,人也弄得灰头土脸。如今生“炉”起灶,不见炊烟袅袅,就可摆上一桌丰盛的菜肴。这是京郊农村生物质能试点给农民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昨天晌午时分,记者走进延庆县康庄镇小丰营村村民南淑丽家,女主人正为午饭忙活着。墙根处的灶台和锅盖上已落了厚厚一层土,看上去许久没用了。南大妈指着一架炉子说:“现在尽使它做饭哩。”这是一台生物质半气化炉,刚刚在这里开始试点。

  县种植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张东兴介绍:“这种炉子使用生物质成型燃料,替代传统的秸秆和煤炭,将大大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南大妈将一截拳头粗细的燃料块敲打成六七段,放进燃料桶中用火柴点燃,然后拿铁钩子将燃料桶推进炉中。炉上放着炒菜锅,旁边台上搁着蒸锅。这种炉子可以同时使用两个灶眼。

  “这种炉子简单,更高级的还能带暖气和热水器。”张东兴向记者介绍。据了解,简单炉具售价700多元,高级的不过900多元。不过,目前试点都是由政府和村里进行补助的。

  炉上一壶水“咕嘟嘟”冒出蒸汽,记者看了一下表,不到15分钟。南大妈好像猜出记者的心思,乐呵呵地说:“这炉子的火挺冲的,不比灶台差。”而且做饭再不用烟熏火燎,南大妈非常满意。

  环保倒是环保,农民用得起秸秆压块?这是记者心中的一个疑问。南大妈说:“做一次饭的燃料,合算下来也就一元多钱,比烧煤便宜三分之一。”记者算了一下,不到一年时间新添置的“炉子”钱就可收回。

  “目前在延庆试点推广使用330台生物质半气化炉,燃用生物质成型燃料,年利用秸秆693吨,折合每年节省367吨标准煤。下一步将在农村更大范围推广。”延庆县发改委副主任武鑫对记者说。

  “十一五”期间,本市将选取1至2个区县作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示范点。在延庆县15个乡镇推广小型生物质气化炉5.8万台,发展5个太阳能民俗村,在村庄、公园和居民小区推广太阳能灯1.5万盏,建秸秆加工点220个,全县秸秆利用率达到70%以上。



来 源: 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 2006-06-08
http://www.chinaenvironment.com/nynx/jsyy/2006-06/08/af8d6e85bb50be42551c1fb647e6f79f.jpg
图为生物质能使用示意图。RJ038

xiaoshuangbaby 发表于 2006-8-28 14:53

专家解析新能源的开发

日前,一项把煤炭在地下气化后输出的“地下煤改气”试验在重庆中梁山煤矿取得了初步成果,试验首次实现了在高瓦斯矿井进行地下多煤层联合气化;山西晋城市目前已有200多辆出租车使用煤层气,而经测算,1立方米煤层气产生的能量相当于1升93号汽油,但价格前者不及后者的一半,我国煤层气(即瓦斯)资源的储量位忝世界第三。诸多相关科研新成果的最终确认,不啻为人们拓宽了对新能源(包括洁净能源的生产)认识上的新视野。

  项目专家王作棠教授认为“地下煤改气”可显著提高煤炭回收率“由采煤变为采煤气,能显著提高煤炭的回收率,这次试验的煤气的转化率达到75%,而煤气产品的燃烧效能要比煤炭高30%以上。地下煤改气只需少量煤矿工人井下作业,也是一种安全的生产方式。同时,煤层通过地下燃烧、降温、净化、干燥过程产生的煤气产品作为一种洁净能源可广泛应用于发电、原料电池和城市燃气。

  采矿领域权威专家余力教授指出关键技术的解决将再造一个煤炭工业由于目前的工艺水平落后等诸多原因,我国煤矿开采存在着巨大的浪费,煤矿复采率仅为20%,由此我国每年浪费的煤炭资源可达20亿吨左右。而地下煤炭气化关键技术的最终解决将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煤炭资源,相当于再造一个煤炭工业。

  链接:“地下煤改气”“地下煤改气”,被称为地下煤炭气化,它有别于传统的采煤工艺,是通过直接对地下蕴藏的煤炭进行可控制性的燃烧从而产生煤气后,输出地面的一种能源采集方式。地下煤炭气化,可以更大限度地利用煤炭资源,输出的煤气产品属于洁净能源,可以广泛应用于发电、煤化工和燃气供应。

  地下煤炭气化的设想,最早由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88年提出,他认为,“采煤的目的应当说是提取煤中含能的成分,而不是采煤本身”,并指出了实现煤炭气化工业化的基本途径。

  目前,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在俄罗斯等国已经实现了商业化,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掌握了该领域的一些关键技术。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王来贵教授表示开发利用煤层气意义不可小觑开发和利用煤层气经济、安全,不仅可缓解东部油气资源紧张形势,还对稳定石油、天然气价格,保障油气供应安全有重要意义。煤层气不需提纯或浓缩就可直接作为发电厂的燃料,这大大降低了发电成本。此外还可充作汽车燃料,比燃油费用低很多。

  另外,开发和利用煤层气有助于减轻我国温室气体限排的政治和外交压力,为保护全球环境做出贡献。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黄永祥指出“可燃冰”不可多得的未来能源世界上“可燃冰”的总资源量巨大,其有机炭含量大约相当于全世界已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2倍,全球“可燃冰”的资源量可满足人类未来1000年的需求。

  作为未来能源,它具有清洁、能量密度高、分布广、规模大、埋藏浅等特点,是不可多得的能源资源。

  预计10年后将实现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

  链接:“可燃冰”“可燃冰”也叫天然气水合物,它作为特定区域的新型烃类资源,是在一定温压条件下,由水与天然气(主要是甲烷气)结合形成的一种外观似冰的白色结晶固体,主要藏于深海陆坡和陆隆的浅部沉积层内。

  目前许多国家均对这种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给予关注,有的国家制定了10年或15年的长期勘察开发规划。

  中国有关海洋地质调查局于2000年利用海底摄像技术首次在中国海域发现天然气水合物,此后的勘查表明,中国天然气水合物储能丰富。
 

来 源: 中财网  
发布时间: 2006-02-08

xiaoshuangbaby 发表于 2006-8-28 14:54

江苏如东首台风力发电机组成功安装

8月27日,江苏省首台风力发电机组在如东县环港海边成功安装。
  据介绍,此次吊装的风,扫风直径达77米,均为全国之最。

  机组安装、调试完成后,将于9月并网发电。   丁晓春摄   
http://www.chinaenvironment.com/nynx/jsyy/2006-08/28/278ab02f3b35e27802320bcc0f056441.jpg

来 源: 《人民日报》 (2006-08-28 第06版)   
发布时间: 2006-08-28

xiaoshuangbaby 发表于 2006-8-28 14:59

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秸秆直燃锅炉项目落户华光股份

秸秆发电:麦田里的新增长点  
本报实习记者张喆

  “以前用来烧火做饭,还可以喂牲口,现在大多数(农民)用收割机,(秸秆)就直接回田了,也有用来生产沼气的。”在一位河北晋州农民的印象中,秸秆的用途无非就是这几种。然而不久,晋州周边农村的秸秆将有一个新去处——河北晋州秸秆热电厂的两台秸秆直燃锅炉,在这两台秸秆直燃锅炉中进行充分彻底的燃烧,最大限度地转换成电能。

  近日,华光股份(600475)收到河北省机电设备招标公司发来的中标通知书,正式成为这两台秸秆直燃锅炉的铸造者。通知书称,华光股份在河北省建设投资公司河北晋州秸秆热电厂项目2台75t/h秸秆直燃锅炉及配套系统设备的招标中中标,中标价格为4122万元。

  这是华光股份首次涉足生物质燃料锅炉的研究和制造。此前,华光股份的主营业务范围包括:电站锅炉、工业锅炉、锅炉辅机、水处理设备、压力容器、烟气脱硫设备的制造、销售。其中热电厂使用的垃圾焚烧锅炉涉及环保概念,一直被市场看好,成为推动公司股票价格上升的动力之一。“秸秆焚烧锅炉及其他生物质燃料锅炉将成为华光股份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发布的中标公告称。

  华光股份中标的单台秸秆发电锅炉是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产品。作为“十一五”规划发展重点之一,河北晋州秸秆热电工程是“十一五”规划中三个国家级示范性工程之一,也是第一个采用国产化秸秆直燃锅炉的项目,同时也是我国第一批生物燃烧发电项目之一。由河北省建设投资公司与北京龙基电力有限责任公司、香港中国生物发电集团有限公司于2004年3月23日签署协议合资投建。该项目将引进欧洲著名能源研发企业丹麦BWE公司的世界最先进秸秆发电技术。

  这就涉及到决定我国秸秆发电前景的重要因素——秸秆发电技术和锅炉设备的自主研发能力。作为一项崭新的技术,目前我国的秸秆发电技术和设备还需要从国外引进,导致项目投入成本必然高于传统发电行业,而我国目前的电力定价机制是竞价上网机制,因此一旦参与竞价,秸秆发电与传统电业在价格上相比就明显处于劣势。虽然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可再生能源法》规定,鼓励传统电力企业并购生物质发电项目,并对生物质发电项目免于网上定价,但解决成本问题的根本还在于核心技术和核心设备的国产化。

  一旦获得了自主知识产权,降低了建设和运营成本,秸秆发电对传统电业的优势就会凸显,秸秆燃烧发电在我国,特别是农村地区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据测算,每两吨秸秆的发电量相当于一吨煤。以河北晋州秸秆热电厂项目为例,预计该发电厂每年可燃烧秸秆20多万吨,发电1.2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省10万吨标准煤。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年产量约为6.5亿吨,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7.26亿吨,相当于节省3.5亿吨煤。不仅如此,秸秆还是一种煤无法媲美的清洁能源。环境国际能源机构的研究表明,秸秆是一种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其平均含硫量只有3.8‰,而煤的平均含硫量约达1%。

  除了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秸秆发电还具有可观的社会效益。按照每吨秸秆100元的收购价测算,一座河北晋州秸秆发电厂将带动农户增收2000多万元,同时还可以提供100万平方米的采暖供热。

  去年年底,江苏宿迁和句容的秸秆直燃发电大型示范项目投建,投资者和当地政府协商,拟采取农民交售秸秆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相捆绑,既调动了农民交售秸秆的积极性,又能帮农民筹集到2—3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款。这不啻为一种创新的多赢模式。

  “利用秸秆发电可以把解决能源短缺、环保和农民增收三大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河北省省长季允石说。

  随着循环经济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产业政策不断推广,微不足道的秸秆可能燃烧出更多的实惠。




来 源: 中国证券报  
发布时间: 2006-02-14

[ 本帖最后由 xiaoshuangbaby 于 2006-8-28 15:04 编辑 ]

xiaoshuangbaby 发表于 2006-8-28 15:05

日本政府着手研究开采海底可燃冰

新华网东京2月20日电 据日本《朝日新闻》19日报道,日本政府正着手研究开采海底可燃冰的可行性。   

    今年1月,日本经济产业省首次进行了可燃冰成本模拟核算。结果显示,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走势看,可燃冰的价格竞争力将大于原油。

    日本经济产业省一名官员说,考虑到今后原油价格还会上涨,可燃冰的开发将具备商业操作性。

    报道说,日本计划今年年底在加拿大开展可燃冰的采掘试验,预计将在10年内正式进行可燃冰的开采。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的俗称,它是一种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结合形成的白色固体物质,外貌极似冰块,点火即可燃烧,主要成分是甲烷。科学家们普遍认为,作为一种新型环保能源,可燃冰有望成为石油等传统能源的替代品,成为未来世界的主要能源。(完)



来 源: 新华网  
发布时间: 2006-02-20

[ 本帖最后由 xiaoshuangbaby 于 2006-8-28 15:06 编辑 ]

xiaoshuangbaby 发表于 2006-8-28 15:06

我国首条“纳米”植物柴油生产线建成

中油网(25日)消息:国内首条利用菜籽油、棉籽油、豆油、棕榈油等植物油为原料,加入“纳米”添加剂生产植物柴油的生产线已在广东茂名建成,目前已投入批量生产,并广泛应用于船舶、汽车、矿山机械等。

  这是今日记者从茂名市有关部门获悉的。有关专家称,这项技术应用也许能掀起燃油产业革命。

  据了解,这种利用菜籽油、棉籽油、豆油、棕榈油等植物油为原料生产的柴油,是由三部分组成:百分之五十左右的植物油、百分之十左右的乙醇和百分之四十的辅料。第三部分的核心技术是“纳米”添加剂。“纳米”添加剂在高温下进行物理性燃烧,由微小的液滴发生“微爆”的二次反应,使油滴二次物化为更小的液滴,增大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有助于在低空气含量下完全燃烧。同时,燃油雾滴颗粒产生数亿次的微型爆炸,增加发动机的动力,使发动机燃烧时的内表面无沉淀生成;“纳米”添加剂在化学燃烧中会变成自由基参与链反应,高温条件下,部分空气中的水分子与未完全燃烧的灼热炭粒发生水煤气反应形成可燃气体,氢和氧参加燃烧。从而提高了燃料效率和热值。

  据专家介绍,矿物柴油、汽油是用石油炼制而成的,然而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石油已日益枯竭。这种加入“纳米”添加剂技术炼制而成的植物柴油,其各项性能指标均和柴油相近,甚至比柴油燃烧值还要高,但成本和销售价格却比普通柴油低。使用植物柴油为燃料,还具有易启动、功率大、长期使用不积炭和胶质、机械磨损小、尾气有害物质排放低、污染小等优点。此外,植物柴油还是无毒物质,容易进行生物降解。

  植物柴油生产商茂名市中植环保燃油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公司的产品主要销往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广泛应用于船舶、汽车、矿山机械。经实践证明,使用国标柴油的内燃机,不需作任何改动,就可直接使用这种植物环保柴油。(梁盛 梁远东)




来 源: 中新网  
发布时间: 2006-08-28

xiaoshuangbaby 发表于 2006-8-28 15:08

4年努力取得成果 广西厌氧生物能源回收有新招

新桂网-广西日报讯(记者陈江 通讯员贺根生)蔗糖、木薯淀粉是我区支柱产业,但蔗糖、木薯淀粉生产会产生大量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形成环保难题。现在一种既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又可从废水中快速回收生物能源(沼气)的“高负荷厌氧生物能源回收技术及装置”,由广西必佳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研发成功。8月13日该成果通过了区内外专家组的技术鉴定。


据介绍,这项经4年努力取得的成果,通过跟踪研究国外先进的生物厌氧发酵理论及技术,结合广西淀粉、制糖生产实际,研发了TLP-GXEM高负荷厌氧生物能源回收技术及装置牞在活性污泥筛选、批量培养方法、运行中的厌氧微生物调控方法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并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采用该技术、装置,除了能实现对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和回收生物能源(沼气)作为工厂锅炉燃料外,经GXEM生物技术处理后的有机沼气肥液,还可直接灌溉木薯、甘蔗等农作物。目前,该技术和装置经过在广西明阳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应用一段时期,运行稳定,效果显著。


由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苏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岳溪、广西轻工研究院高工严明奕等13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技术、装置具有启动时间短、设备容积负荷高、容积率高、运行效果稳定等优点,在厌氧微生物调控方面属国内首创。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质工程中心主任程序教授对该项成果的推广应用十分看好。他说,生物质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在石油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更具开发前景,而高浓度有机废液却是制约发展生物质能源的瓶颈。现在有了“高负荷厌氧生物能源回收技术及装置”,将为发展燃料酒精创造了有利条件。

xiaoshuangbaby 发表于 2006-8-28 15:13

上海研制废弃生物质转化燃料乙醇取得成果

新华社上海8月18日电(记者王蔚) 已列为国家863重点科研项目的农林废弃物制取燃料乙醇技术,经上海华东理工大学能源化工系颜涌捷教授所带团队20年潜心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开始进入工业性试验阶段。

  

  17日记者从上海市科委了解到,生物质能已作为科技部与上海市“部市合作”的重点项目之一。目前,在我国燃料乙醇的生产均以糖类或粮食为原料,其产量受到粮食资源的限制,难以长期满足能源需求。从长远考虑必须进行科技创新,扩大原料来源。含木质纤维素的生物质废弃物是生产燃料乙醇的另一原料来源,它包括农作物秸秆、林业加工废料、甘蔗渣及城市垃圾中所含的废弃生物质等。

  

  颜涌捷教授告诉记者,我国的生物质资源相当丰富,每年产生的秸秆就有7.2亿吨。将农林废弃物转化为燃料乙醇,形成产业化利用,可大量利用秸秆废弃物,消除秸秆等农业废弃物造成的环境和生态危害,变废为宝。

  

  能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记者了解到,生物质作为唯一可转化液体燃料的可再生资源,正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发达国家利用燃料乙醇已不仅仅是为了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很大程度上也出于环保方面的考虑。美国每年用于汽油添加剂的乙醇消耗约12亿加仑。巴西汽车普遍使用酒精和汽油的混合燃料或100%的燃料乙醇,泰国和日本也在积极推广对乙醇燃料的应用。

  

  我国政府已充分认识到开发燃料乙醇这种绿色能源的重要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就提出,要开发燃料乙醇等石油替代品,采取措施节约石油资源。2002年起开始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试点工作,初步结论是车用乙醇汽油在我国适用,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2004年国家又在部分地区进一步开展车用乙醇汽油扩大试点工作。

xiaoshuangbaby 发表于 2006-8-28 15:14

上海太阳能公司绿色太阳能源解电荒

今年,八院上市公司“航天机电”所属的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可谓“风光无限好”。
  6月28日,太阳能公司在上海崇明岛上实施了生态风光互补应用示范工程,建成了50千瓦屋顶并网发电系统等7个项目,示范区内的居民不但自家的用电可以自给自足,还可以将多余的电输送入电网,为电力紧缺的城市用电“添砖加瓦”。
  五年来,太阳能公司抓住了我国绿色能源发展的机遇,凭借航天高科技优势,全力发展民用太阳能电池组件,将太阳能公司打造为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开发应用的重要基地。
追逐太阳追逐风
  太阳能公司是由811所和“航天机电”公司共同组建而成的。当时,811所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空间太阳电池研发技术,他们瞄准了民用太阳能市场,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资百万元,组建了天信科技有限公司。1999年,他们研制成功了大功率、高可靠、高效率、无污染的太阳能民用产品,一进入市场即供不应求。
  初尝军转民甜头的811所在八院领导的支持下,抱着“金饭碗”寻找合资伙伴航天机电股份公司。
  2000年1月,由“航天机电”出资金,811所出技术、出实物、出员工,共同组建了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是一种不会产生废料、废气、噪声、烟尘等废物的、非常清洁的绿色能源。我国发展太阳能产品,起步晚、起点高、技术要求高、研制难度大。上海太阳能公司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在上海市科委的帮助支持下,全力以赴进行技术攻关。经潜心研究,他们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被国家科技部、商务部、环保总局等5个部委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太阳能公司研制成功的大面积、大功率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奖”。今年1月份,太阳能公司研发的“高效太阳能组件”荣获了上海市专利新产品奖,并享受到了政府研发资助资金。太阳能公司生产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可以防腐蚀、防台风、抗潮湿,目前我国沿海的航标大部分都用上了上海太阳能公司生产的太阳能浮标灯。
  太阳电池板是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要生产太阳电池板,封装层压机是关键设备,进口一台要花50多万美元。该公司自己开发了一台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封装层压机,才用了90万元人民币,工作效率提高了10倍,而且平均误差只有±1℃,而国外是±3℃,能耗仅为国外的一半。
  他们与上海市电力公司联手合作,在上海奉贤海滨度假村,建造了10千瓦的太阳能电站。它第一次实现了太阳能与普通电网的双向流通,即“太阳电”与“传统电”的互联互通,用户只要安装一个电流逆变器,当白天太阳光照充足时,可以将太阳能所发的电送入普通电网中,而晚上则可以利用普通电网中的电。同时,也可以通过电流逆变器,将多余的电“出售”给电网。
  太阳能公司成立五年来,已承担了国家和上海市的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今年上半年,上海市科委将风光互补应用示范研究这一科技攻关项目交给了太阳能公司。太阳能公司充分利用崇明岛丰富的太阳能以及风能资源,首次实施了风光互补应用示范研究,获得了成功。工程为太阳能公司在上海乃至全国推广风光互补系统奠定了基础。
百种产品闯天下
  太阳能公司刚成立时,总经理袁晓带领销售人员5次前往内蒙古,反复宣传航天高科技。内蒙古光明工程业主委员会最终从已敲定即将揭晓的中标工程中,挖出一块100多万元的工程项目让上海太阳能公司试做。结果,他们一炮打响。
  2002年,国家计委对西藏、新疆等西部缺电地区实施了通电到乡的“光明工程”。上海太阳能公司在西藏日喀则地区“光明工程”竞争中,一举揽下了这个“国内太阳能第一单”。袁晓带领10多名员工,在海拔4500米的高寒缺氧的高原上,转战42个建设工地,艰苦奋战8个月,终于为10多万藏族同胞送去了光明,被誉为“光明使者”。
  太阳能公司成立五年来,建设了西藏珠穆朗玛峰宾馆光伏电站、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光伏水泵等工程,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西班牙、德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他们实现出口交付额1500万美元,今年将实现主打产品90%出口。如今,太阳能公司形成了内外销并举、两大系列近百种产品闯天下的良好局面,经济实力迅速提升。2001年他们实现产值1122万元,2002年为7706万元,2003年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1787万元,预计今年他们将实现产值两亿元。
  开拓中国绿色太阳能源的新天地,上海太阳能公司的前景正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看好。 

xiaoshuangbaby 发表于 2006-8-28 15:20

美总统布什签署新能源法案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 2005-08-10

  本报华盛顿电 美国总统布什8日签署新的能源法案使之正式成为法律。

  布什在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举行的能源法签署仪式上发表讲话时声称,新的能源法向人们显示美国需要更加容易获取和更加可靠的能源资源,因而这一法案是美国21世纪能源战略的开端。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经过长期讨价还价于7月底分别通过这一长达1700多页的能源法案,其主要内容包括在今后10年里给予传统和核能源公司145亿美元的减税优惠和补助以鼓励它们增加能源生产,其中给予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电力公司以及煤生产公司的减税额达90亿美元,对提高能效和再生能源计划的补助额不足50亿美元。法案还包含励提高能效和扩大再生能源计划以及鼓励生产乙醇等汽油添加物等内容。  作者:王振华

xiaoshuangbaby 发表于 2006-8-28 17:53

没想到捞了个精华。。。。。$汗$

ceilica 发表于 2006-8-29 02:37

想问问第一个,,是虾米原理啊

live 发表于 2006-8-29 21:54

热泵技术:浅层地温能开发应用的利器



段金平

热泵技术使浅层地温能为建筑供暖、制冷更为便捷

热泵技术分为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两种

在地质条件不好时可采用地源热泵

使用浅层地温能可降低20%-30%的费用

开发利用再生性强、清洁环保和可用性强的浅层地温能,目前在很多国家被当做建筑供暖、制冷和提供生活热水及空调调温系统的重要措施,用来建设以环保和节能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建筑。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主要是采用热泵技术进行,即利用热泵系统将地下水或土壤中的低温热能提取出来加以利用。

两种热泵技术的优劣

根据地下水和土壤热交换介质的不同,热泵技术可分为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两种。

水源热泵是一种以地下水或地表水为热冷交换作为热(冷)源的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低温位热能向高温位热能转移。水源热泵由水源系统、热泵系统和用户端组成。水源系统由出水井、回水井、水泉和水泵变频控制系统组成。冷/热能源以地下水为介质储存在含水层中,在冬季,甲井水的热量被水源热泵提取,提取热量后的冷水被回灌至乙井中;在夏季,乙井中的冷水作为水源热泵的冷却水,经热交换后将热水回灌至甲井。井水中的热量被提取后,井水在不和空气接触的情况下将全部排入回水井,不会对地下水造成任务污染。热泵空调机组的制冷/制热是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范发器组成,并且用管道依次连接,构成一个封闭系统。

地源热泵以土壤作为冷热源,通过埋入土壤中的换热器、以水或防冻液作为中间介质与土壤进行冷热交换,冬季将土壤中的热量提取出来对建筑物供暖,夏季将建筑内的热量转移到地下土壤中以实现对建筑物降温。

根据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的特点,若地质条件较好,浅层地下水丰富且易回灌时,通常采用水源热泵;若地质条件不好时,可采用地源热泵。

热泵技术风行发达国家

最早的热泵技术诞生在瑞生。欧洲第一台热泵机组在1938年制造成功。近20年间,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热泵技术应用及环保设备才在法、德、日、美等发达国家被广泛使用。如瑞典、瑞士、奥地利、德国等国家在利用浅层地热资源时,主要是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在地下土壤中埋盘管(埋深<400米深),用于室内地板辐射供暖及提供生活热水。地源热泵在家用供热装置中所占比例,据1999年的统计,瑞士为96%,奥地利为38%,丹麦为27%。

再如,美国地源热泵工业已经成立了由美国能源部、环保署及众多地源热泵厂家组成的美国地源热泵协会。1998年美国商业建筑中地源热泵系统已占空调总保有量的19%,其中在新建筑中占30%。美国目前已安装了40万多台,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稳步增长。

地(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具有显著技术优势

使用浅层地温能在经济上非常划算。1平方米投资约为250元~380元,比同样满足供暖、制冷和生活热水条件的燃气和空调系统等降低20%~30~费用。另外,地源温度较恒定的特性,使得热泵机组运行更可靠、稳定,整个系统的维护费用也较锅炉—制冷机系统大大减少。除了在整个服务周期内的平均费用低于传统的空调系统外,地(水)源热泵空调系统还具有一系列技术优势:

——绿色环保。通过采集浅层低温地温能并略加提升后,不但可以满足供暖(冷)的需求,同时还可以实现供暖(冷)区域的零污染排放,直接改善适用区域的大气质量,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只消耗少量电能,无任何排放,真正实现绿色环保。

——高效节能。通常情况下,1千瓦电能每月可得到3千瓦~4千瓦的冷量或热量,节能效果显著。

——机三用。可以解决建筑物冬季供暖、夏季制冷和全年24小时卫生热水。

——稳定可靠:运行稳定、可靠性高,易于维护和操作,通过自控装置可实现无人值守运行。

——控制灵活:根据用户需要,可灵活控制开关机组的时间及数量。

——安全省地。系统无任何安全隐患,占地面积小。一套系统可以代替原来的锅炉加制冷机的两套装置或系统。系统紧凑,省去了锅炉房和冷却塔,节省建筑空间,也有利于建筑的美观。

我国发展热泵技术潜力巨大

我国浅层地温能分布广泛且储量大,专家测算我国浅表地层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中所蕴藏的低温热能可达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作为一种新型的优质可再生能源,在我国今年开始施行的《可再生能源法》中,浅层地温能已被列为开发利用的优先发展领域。

目前,我国一些大城市已经开始重视浅层地温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地(水)源热泵空调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其中北京市走在了全国前列。近5年来,北京建成的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已达200余项,供暖面积近800万平方米。下一步,该局将深入研究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科学划分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适用区,科学编制《北京市科学利用浅层地温能资源“十一五”发展规划》,并按照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批示,做好示范,向全国推广。

live 发表于 2006-8-29 22:08

简单的原理阐述:物质例如水在相变过程例如蒸发或者冷凝中都会吸收或者放出大量的热量,而实现这一相变过程可以采取电泵和阀门来增减流体的压力的手段实现,这样只需要较少的电能就能实现很大的热能转移(给房间升温或者降温),就如上面例子中所说"1千瓦电能每月可得到3千瓦~4千瓦的冷量或热量",这就是所谓的热泵了。

xiaoshuangbaby 发表于 2006-8-30 12:46

原帖由 live 于 2006-8-29 22:08 发表
简单的原理阐述:物质例如水在相变过程例如蒸发或者冷凝中都会吸收或者放出大量的热量,而实现这一相变过程可以采取电泵和阀门来增减流体的压力的手段实现,这样只需要较少的电能就能实现很大的热能转移(给房间升 ...


$支持$明白了$ok$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题: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