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蓬头 发表于 2006-8-30 23:17

成功,我们一起在路上

序:本文始自2006年8月20日在卡尔斯鲁厄大学举办的一次内部信息交流会,几位来自德国各大公司的同仁和以前的朋友同学们聚集在一起,交换很多职场和应聘的经验。收获良多,于己于人都增益不少,于是捉刀代笔,兼查阅许多资料,形成此文,一利珍藏,日后审视;二利众人,多得便利。
写作的方式采用模仿一直所仰慕的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的故事小说体,才疏学浅,难免贻笑大方,不过为了力显轻松,出脱俗套,并且把一些真正值得挖掘的观点看法深藏于看似轻松无意的文字之下,专供有识之士自行品味。
为避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指责,特别声明,文中数据和观点皆为故事需要,是否相信请读者自行分析。因未征得人物们的同意,故多以笔名网民别名代之,望自行对号落座。其中难免多有演绎,还望勿要当真,多多包涵。
特别鸣谢内子小莲同学,与我诸多鼓励指点,难能可贵。


人物介绍:

莲蓬头:28 西门子公司项目工程师
Freeair:28 西门子公司中心科学院信息技术博士
白师兄:30 SAP公司质量检测项目主管
陈小姐: 26 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审计师
Azalee:25 澳大利亚某电子设计公司系统工程师
Sweite:23 Roland Berger 战略咨询公司咨询师
大黑同志:27 卡尔斯鲁厄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
小昕MM:24 卡尔斯鲁厄大学经济信息博士
小莲:又名yy,莲蓬头的主管兼女友


引子
成功,世人皆有所想。然而成功的定义,多有千百种,各行各业,各国各人,皆有不同。芸芸众生,多数生于阡陌之中,成长于乱世之际,并未有遮天蔽日的盖世奇功,也未经历过什么惊涛骇浪,不过些许活了二十多年,总有些暗自得意的小小成就,牢骚经验自是不可免,处处于人兜售也是常有的事。但总体上讲,彼此的经历似乎该是平淡无奇,不值一书的。何况连发哥都说,“成功,我还在路上呢!”因而,这个题目的意思,绝不该被理解为宣扬有如何的成功。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要用“成功,我们一起在路上”来作为题目呢?

成功于普通人而言,虽然没有必然的绝技,练过之后铁定飞黄腾达的,但也总有很多技巧、经验,势必可以互相借鉴吸取。很多事情,表面看来似乎无足轻重,老生常谈,但实则往往易被人忽视,很久以后就成了云与泥的分别。讲玄的人称之为机缘巧合,但其实它们都绝非末端小节,正是他们成就了真正的成功。

由于表面看来似乎都是末端小节,那么我们的记叙也从小事开始。

一 西门子

八月二十日这天上午,德国的天气忽然又转向秋凉,但昨日还是25度的高温,阴晴不定,令人难于把握。我们的主人公莲蓬头先生起床了之后便问她的女友小莲同学,今天去参加座谈会,该穿什么样的衣着。
这时候的天气,还真有些让人难于捉摸。若是只穿一件长袖衬衣,晚上势必会很单薄,可要是再加上一件西装,难保不会闷得出汗。
本来一件休闲衫或可帮助莲蓬头度过这样的艰难时期,但向来人前必巧加修饰的他如何能如此轻率的出场。最后还是小莲帮他解了这个困境,“不如穿短袖加西装吧。”
“可那是昨天看到打折花5欧买下来的。”
“那你就打个漂亮的领带弥补一下。随便你啦,要么热死要么被人羞辱,哪有样样都好的事。”

由于选择颇多而事情又诸多变化,让人无从选择,本是生活中常见的事情。对于类似这样的选择,莲蓬头本可一承己见,任意由之,但在乎他人又务必甘愿舍出自己这样类似的情愫,难免会增加此类选择的操作难度。

最后的解决方案也只能是如小莲那样,浅色西装配上5块钱的粉红色衬衫,再精致地用打成半温莎结的同色系领带润色一下。

莲蓬头先生今日要参加的这个座谈会,是卡尔斯鲁厄学生会继之前介绍如何攻读博士的交流会的后续篇。卡尔斯鲁厄的主席大黑同志是个精力充沛,思想活跃的青年,一次机缘巧合,举办了关于博士攻读信息的交流会后,一发不可收拾的要乘兴将“工作在德国”的进行到底。

按照传统观念,读书、就业,始终是青年学生关注的话题。自然之前的那个博士论坛是效果出奇的好,其中不乏神来之笔,让我们暂且停些笔墨。

卡尔斯鲁厄学生会藏经阁论坛的坛主Freeair少年,与莲蓬头一样来自西门子,不过他是在中心科学院攻读博士,名气更大。他外相微胖,貌似忠厚踏实,其实是属于那种有强烈内秀色彩的青年才俊,俗话就是“闷骚”。当日他白衣胜雪,以一件几乎不敢让人相信的Hugo Boss衬着略有些突出的小肚腩出场,却讲叙了一个惊世骇俗的经历。原来他获取这个博士位置,始自起初这样的判断:越是条件要求高的位置,想必应者寥寥,无人敢主动问津。于是他虽然明知不如,依然前往应试。然后通过组合包装,投其所好,令对方欣喜自己的能力却遗憾不够的学历,于是呼之曰:不如你干脆在我们这里读个博士吧,就你好我好大家好了。

尽管莲蓬头始终不愿意承认,但这样的构想令他的夫人小莲同学拍手而叹却是不争的事实。很多时候,成功,不过是一分钟的事情,仅仅为了这一分钟的倾听,这次博士论坛就成为了莲氏夫妻之后不断津津乐道的话题。

所以我们可以想见,莲蓬头先生在参加轮到自己出场的工作论坛之前,是如何的兴奋与倍感压力。虽然与Freeair是朋友,但这并不能阻断彼此暗相竞争的念头,就大众生活的现实而言,这样的竞争基本还是良性的,那么我们大可给与多多鼓励。

可是这样的动力竟然后来给听众们造成了无法忍受的后果,这是所有人都无法预料的。这个当然是后话,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来介绍一下我们的第一个主人公----莲蓬头先生。

莲蓬头生于70年代末,一直学习和生长的环境都是位于电力系统之内,也就是国家电力公司从发电、输电到供电给千家万户这样的领域内。99年大学毕业后先在苏州电力公司工作过3年,攒下一笔小钱然后1句德语不会的就只身来到德国,1年后通过语言入学考试来到卡尔斯鲁厄大学继续修读电能技术专业。这是一个属于电子及信息技术范围之内的专业方向,并没有很多的人在读,但,莲蓬头一直执着的将其奉之为自己的理想,甚至于当初要来德国也是因为一直羡慕人家西门子公司工程师的那份薪水和气质,可见小时候成长的环境和偶像作用对一个人的作用是多么的大。所幸最后他终于得偿所愿,不然我们也就缺少了今日阅读故事的乐趣。

用中国传统的标准来衡量,莲蓬头也许应该是个很容易被大众排斥的人:张扬,絮叨,自以为是,喜表露关于自己的一切,甚至无论好坏都不顾他人的意见表述。此外,似乎还有些格外的色。

但这依然不妨碍我们在这里把他作为一个正面人物来叙述,因为毕竟我们需要的是从他身上获得信息来推动我们故事的发展。当然最后我们也一定会给出一个美好的结局,莲蓬头先生正是通过这次座谈会改变了很多人之前对他的误解:幽默,真诚,乐于助人,自信但更自知,敢于独立思考,有崇高的理想和抱负,渴望交流和认同,……等等,用大黑同志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一定要塑造主旋律。

也许人们很难理解,这样的词语是如何发生并统一在同样一个人身上的。然而事实往往如此,并非单单因为一个典型双子座的莲蓬头才如此,而是去了解一个人,了解一个事物的全貌和本质从来都是无比艰难的。盲人摸象,坐井观天,刻舟求剑,这些成语故事千百年来一直在向我们提供这样的警示。

莲蓬头先生目前的称号是西门子公司输配电集团下的一名项目工程师,如果全称直译,那么之中必然会有“全球项目工程部”字样,听上去有些吓人,其实也不过多是一些来自非洲,中东的项目,因为毕竟能源作为今后50年的热门话题,这些区域则意味着更大的市场和机遇。这个现象容易被生长于欣欣向荣景象下的中国人民所忽略,但实则越来越多的来自世界银行和美国投资银行的关注无一不在宣示这一点。

莲先生比较特殊的经历,也是他轻易获得代表西门子出场的资格只有两条:一是他从实习到兼职,论文,工作,全部是在西门子,这令他的许多消息都显得新鲜而全面;二是他曾被幸运的录取到西门子公司下的一个叫Topaz的培训项目,这个项目中少见国人且之中的关于经济、项目管理、演讲技术及团队合作的一些锻炼的确令其受益不少。

正是这些因素和他平日刻意彰显的那种积极上进渴望表达的态势吸引了本次交流会的主持人小昕MM,并成功地被刻意安排到第一个出场。提到主持人小昕MM,不得不让笔者停笔敬仰一番,82年出生,中科大毕业,曾经有着和莲蓬头一样类似的少年班经历,但笑到了最后:如今已是信息经济学领域的博士专家。

不知是不是因为背负着面对这些朋友的强大实力的精神压力,莲蓬头不得不精心准备了丰满的内容来赴会:多达45页的精彩幻灯片,其中不乏惊奇猛料。而读者目前还无法提前获知的是,小昕MM只允诺了40分钟给他,这不得不让人到吸一口凉气。

中国人开会有个似乎难以避免的毛病就是,总是推迟既定的开始时间。虽然是因为意外,不得不更换投影仪,但又推迟了20分钟不免让莲蓬头心生沮丧。好在开场他拿出来熟悉的三板斧,举出三张招牌来博取观众的参与感:“请说中文”、“大声一点”、“讲慢一些”,这势必稍稍拉进了些演讲者与观众的距离,也解了一些推迟开始的尴尬。

在中国的演讲经历带给莲蓬头的印迹是,虽然西门子公司名满全球,很多专业领域内也是独霸一方,但真的对它的整体业务概括了解的人并不很多,甚至即使是很多该公司工作很多年的人也未必做的到。

比如它的总部究竟在哪里。实际意义上的管理中心还是位于慕尼黑,这个从年轻CEO的个人博客也可查觉到类似的踪迹,尽管官方的注册地址还是始于这个国度的首都,柏林。西门子公司的创始人当然应该是姓西门子的,维尔纳 冯 西门子 Werner von Siemens   (1816 - 1892)。这位那个大工业时代的发明家,企业家兼学者正是因为1866年发明了第一台动力发电机而让这个他亲手创建并命名的电气公司走向了日后的辉煌,百年过后,西门子公司已是一家大型国际公司,其业务遍及全球190多个国家。该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于6大领域:信息和通讯、自动化和控制、电力、交通、医疗系统和照明,基本涵盖了所有与电子和信息技术有关的各个领域。

这些令人枯燥的数据似乎很难让下面的观众发生兴趣,而莲先生已逐渐的要开始推销他平日所津津乐道的思维方式。在谈到全球10大电气企业的比较时,一张展示通用电气、西门子、IBM、惠普、日立等企业的表格让他开始有了发挥。先是一个小炫,Matsushita(Japan)是哪家公司?

不留意的人定会答作三菱,但其实是日本松下集团。一个小小的下马威,为了让自己接下来的话显得信服。莲蓬头指着通用公司的报表数据说,为什么通用公司的电子行业收入只占其总收入的不到三分之一?通用电气效益斐然,全球第一并非浪得虚名,因其早已渗透到保险、金融、咨询甚至邮政、银行等诸多领域,已构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彼此呼应,因而雄踞第一,令我们排名第二的西门子要超越起来也颇有难度。

莲蓬头虽然一向习惯主管臆断,但有时也未必没有几分道理,很多时候对信息的吸收和分析都是要主动动脑进行的,然后再加上一个沟通交流,获取反馈的环节,就可以完美了。这也便是这样的座谈会的一个很重要的意义。

之后类似的环节还颇有许多。比如对年度运营数据报表里,订单总额和营业销售额的两个概念的理解。然而不幸的是,此时就杀出了后面要重点叙述的另外的嘉宾美女咨询师Sweite小姐,聪明伶俐的她已可以频频寻找机会抢过莲蓬头卖弄玄虚的风头,一时令莲先生无比难受,情急之下竟然急呼:从这一秒开始,拒绝嘉宾来回答问题。

订单总额讲的是当年接到的合同上的总金额,但未必一个项目在一年内就可以结束,因而势必会大于当年的营业销售额。很简单,但确实瞬间就想到的人不多。这样的分析也许并非完全是无病呻吟,因为在很多复杂的场景面试环节,会出现类似的数据分析题,给你一个报表,导出一些应有的推论。

这些考验数据分析能力的测试,自然是必要也是有效的。在很多职业甚至生活的场合,确实需要类似的能力。

莲蓬头 发表于 2006-8-30 23:25



10分钟过去了,莲蓬头在台上渐入佳境,不断抖出些新的包袱,而下面的听众也逐渐被吸引,表现出相当的倾听欲望。但只有一个人例外。

这个人就是小莲,莲蓬头的女友。

对小莲而言,这里的每一个所谓新鲜的观点,甚至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是无比的熟悉,她已经经年累月地充当了足够的倾听者角色。小莲来到这里,就如同母亲来看儿子六一歌唱表演一样,唯一的担心就是莲蓬头忽然口不能声或者信口雌黄,导致台下无情的起哄。

但待到最后所有人的讲演结束之后,小莲收获了一样无法预期的感受:她越来越发现她的男友和Freeair散发出一种类似的气质,甚至亦和来自SAP的白师兄颇为相似。他们虽然表面上都是完全不同性格的人,但在演讲的时候却都拥有同样的魅力:认真投入地对待细节,幽默圆润的语音语调,甚至于那种……那种热情,对待生活和工作的热情,对交流和倾听的渴望。

小莲把这解释为一种大公司的文化辐射,不可否认的是,和其他认识的西门子同事们一样,他们都能给出这样一种感觉:他们对生活的现状非常满意,对未来充满信心;对事物的理解总是力争站到更高的角度,对人们总是友善而不乏激情;他们在努力绽放自身魅力的同时,也会毫不吝惜地给于他人以赞美。在小莲眼里,也许实质上西门子并未对他们刻意塑造或是潜心雕琢,但也许就是因为西门子公司的平台本身,赋予了每一个员工足够的空间去提升自己。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无疑是含义隽永的,尽管他们往往浑然不觉甚厚或极力否认。

未完待续

heuteabendwo 发表于 2006-8-30 23:38

好文。。。我顶,实在是很经典!

ru217218 发表于 2006-8-30 23:55

不错的文章,等待后续!!

yongyuan 发表于 2006-8-31 01:06

何时有下文?期待ing

莲蓬头 发表于 2006-8-31 10:04

更多精彩在这里:

http://lianpengtou.blog.sohu.com/

大头小强 发表于 2006-8-31 10:39

$鼓励$$鼓励$$鼓励$$鼓励$$鼓励$$鼓励$

bos 发表于 2006-8-31 11:34

samxysam2002 发表于 2006-8-31 16:20

原帖由 莲蓬头 于 2006-8-30 23:25 发表


10分钟过去了,莲蓬头在台上渐入佳境,不断抖出些新的包袱,而下面的听众也逐渐被吸引,表现出相当的倾听欲望。但只有一个人例外。

这个人就是小莲,莲蓬头的女友。

对小莲而言,这里的每一个所谓新鲜 ...
顶一个,廖兄这一年来,卖弄玄虚,以及自夸的水平突飞猛进,我都看了三遍才看出来。

engel 发表于 2006-8-31 21:11

蓬蓬头是无处不在啊。。。。。

易北的音符 发表于 2006-8-31 22:51

在siemens做个engineer就算是成功路上了。。唉。。不多说了。。。

chinapope 发表于 2006-8-31 22:57

说的是, 成功的路上不是 成功

楼主写得挺好, 拜托楼上, 不要有打...的习惯

易北的音符 发表于 2006-8-31 23:04

在德国混的越久越接触人多,越觉得成功的人很多。。。LZ这种程度实在太初级阶段了

ceshen 发表于 2006-8-31 23:33

LZ叙事能力很强。不过看了半天,也没看到说到什么商业上实质的东西。关于那些西门子的介绍,有想了解基本知识的,还不如去看看人家的annual report。如果想了解内幕的,恕我直言,一个没有做到director级别的也了解不到什么内幕的东西

[ 本帖最后由 ceshen 于 2006-8-31 23:37 编辑 ]

drach 发表于 2006-9-1 00:23

感觉LZ应该学经济,做咨询或者销售,做工程师浪费了。。。。

[ 本帖最后由 drach 于 2006-9-1 00:42 编辑 ]

heuteabendwo 发表于 2006-9-1 02:12

大家不要这么。。。嘛,LZ人不错,而且我爆个内幕,这篇帖子是LZ的gf oder lp发的,不是他自己发的,所以难免又自我炫耀的嫌疑,大家多多体谅

wey 发表于 2006-9-1 09:33

Marketing 人才啊, 在德国做工程师浪费了。。。。。。

[ 本帖最后由 wey 于 2006-9-1 10:31 编辑 ]

fall 发表于 2006-9-1 10:23

yy的真有水平。。。。。

liangshine 发表于 2006-9-1 10:26

楼主如果希望给一些在德国的人提供一些帮助或者经验,就请不要用这种风格的文章,难免给人一种臭屁的感觉。其实楼上的几位说的也没错,即便换在5,6年前,这并不是一个值得去称赞的成绩
既然楼主自己都说张扬,姑且吸收一下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不过我想,口水还是难免了

wisenow 发表于 2006-9-1 10:43

原帖由 乌咪咪 于 2006-9-1 00:59 发表


要是 在美国 微软 公司 或者 美国 甲骨文 等 公司的话,不知道 要怎么了!   ...............$汗$$汗$$汗$

做代码工人很牛吗?

莲蓬头 发表于 2006-9-1 10:48

好,听大家的, 不写了。大家各自发财去吧。

liangshine 发表于 2006-9-1 11:00

发财谈不上,在德国也发不了财。
没别的意思,楼主的想法要是给大家一些好的意见,就换个说法,大家感激。要不是的话,不说也无妨。

wisenow 发表于 2006-9-1 11:24

原帖由 莲蓬头 于 2006-9-1 10:48 发表
好,听大家的, 不写了。大家各自发财去吧。

支持蓬蓬头
文章也是人个性的体现
对读者而言,无非取其精华

希望继续

xbbyysh 发表于 2006-9-1 11:50

头一次见到自恋得这么高调的男人。

为人处事方面还有待于加强。

WM 发表于 2006-9-1 12:04

我挺想看下文的,楼主的那个Blog里面会继续贴下去吗? :)

dong 发表于 2006-9-1 12:24

莲蓬头还是很不错的同志, 不管如何, 能够这样为大家提供些建议的人真是不多了. 国人多讲究内敛,不过有时候在国外也不一定是好事. 所以我还是很支持廖兄弟的.谢谢!

我要呐喊一声: 老九, 不能走!

heuteabendwo 发表于 2006-9-1 12:37

支持LZ,多发好文。。。自信和张扬,不是坏事,大家要要宽容一点的眼光来看,我觉得咱们中国人,尤其是在国外,就是缺少一种自信和张扬。。。

liangshine 发表于 2006-9-1 13:04

张扬的个性需要鼓励
不过还是希望换换文章的语调,有些夸张了,呵呵

莲蓬头 发表于 2006-9-1 13:26

原帖由 liangshine 于 2006-9-1 11:00 发表
发财谈不上,在德国也发不了财。
没别的意思,楼主的想法要是给大家一些好的意见,就换个说法,大家感激。要不是的话,不说也无妨。

什么意思?人家免费搬出一桌酒席来,说吃吧吃吧,这位跑来说,妈的老子不食嗟来之食,你这太辣了,换调换掉。

我欠给你好意见?我欠告诉你哪里公司什么情况面试怎么准备实习生到底交不交税卡?

俺写东西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事情,笑骂任自由之,但任何人都没资格要求我怎么做,怎么写。你觉得自己对就自己写,认为自己会做人就闷头偷笑自己做去。

无需惊喜也不必诧异,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你我相会时发出的光亮。

中国人为什么团结不了?有什么好处都是自己闷头乐,生怕好死别人。有人不怕死的出来谈一下意见,又去说人家没资格说的都是错的,动机是为了搔包,能不能会做人一点?如此的信息交流不通畅,100年后共产主义也实现不了。

也不要分什么中国低调,外国高调。什么都不是绝对的,混中国有时也要高调,在外国也要低调。但有一点是绝对的,那就是对自己高调,对别人要低调。俺自己宣扬自己的想法,又没有贬低任何人,诋毁任何人,羞辱任何人,结果偏就有人看了心里不舒服,上赶着说俺刺激了他,是不是小气了一点?你比我牛,你就承担了更多的义务来告诉大家你的经验和体会,自己不愿说还觉得人家说了是抢了自己的生意,怪人家轻佻,简直莫名其妙。你不如我牛,当然也可以拿出你的意见来交换,但是你不能怪我刺激了你幼小的心灵。

有兴趣的朋友,继续关注我的博客。另外有兴趣谈做人的朋友,这里继续。

liangshine 发表于 2006-9-1 13:38

不要那么激动,我都说了,没别的意思。
给你提个建议而已,没要求你去干什么,听不听是你的事。
你的饭很丰盛,我尝,也给你点意见,你要是拍着桌子骂我给你添堵,那我不说了。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成功,我们一起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