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diaugo 发表于 2006-10-1 12:00

畅游欧罗巴

:)法国——香榭丽舍大街

    香榭丽舍大街是巴黎最为繁华、而风景又极为特殊的主要街道。它西起戴高乐星形广场,东至协和广场,全长约1800米。街道两边店铺林立,橱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甚为豪华气派。大街的西段集中了诸如法国航空公司、法兰西商业信贷银行和奔驰、雪铁龙等名牌轿车公司的展厅,汇聚了一些著名的香水店、夜总会和快餐店,可称得上是商贾云集。

大街的东段则是花园锦簇、鸟语花香,协和广场与绿树成荫、艺术气息浓郁的卢浮宫毗邻,呈现一派恬静自然的风光。香榭丽舍大街除了拥有优越的四车道外,街道两边还各有10-20米宽的步行道。茂密的梧桐树沿街排列,郁郁葱葱,在夹杂着浓烈的香水味的空气中,使人顿时产生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香榭丽舍大街的两端是一些历经沧桑的历史古迹。著名的凯旋门就矗立在大街西段星形广场的中央。1806年,拿破伦为了炫耀战功,决定修建凯旋门。而凯旋门历经30年的风雨后才得以与世人见面。以后,每年法国的国庆阅兵式和一些盛大庆典活动就从这里开始。东段有建于1757年的协和广场,广场中央竖立着据说19世纪30年代从埃及运来的一座高23米的方尖碑。法国大革命时,愤怒的人民把国王路易十五和王后推向设在协和广场上的断头台。广场上还保留有两个于1836-1846年修建的圆形喷水池,这两个喷水池模仿了罗马圣.彼得广场上的水池风格,造型独特,尤其是在夜晚灯光四射时,水池喷涌,五彩斑斓。


夜幕下的香榭丽舍大街惹人迷醉。微风轻拂,香味扑鼻。喜好夜生活的法国人三五成群地聚集在街边的咖啡厅或酒吧门前的小桌旁,倾心交谈。有些年轻、时髦的金发女郎倚在橱窗边悠闲欣赏,恋人们则在街边相拥漫步。夜生活是法国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夜生活的活动主要集中在香榭丽舍大街。这里有世界闻名的丽都夜总会,慕名而来的游客都会不惜重金一睹利用现代科技和绚丽服装组合于一体的精彩舞台表演。街道两边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令人眼花缭乱,车流驶过,划出一道道灯影,甚为壮观。没有嘈杂的喧闹,没有汽车的鸣笛,呈现出一派静谧和恬美。

[ 本帖最后由 Lydiaugo 于 2006-10-2 12:21 编辑 ]

Lydiaugo 发表于 2006-10-1 12:04

:)意大利——圣马可广场

拿破仑·波那巴赞誉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举世罕见的奇城”。而把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称为“欧洲最美丽的客厅”。
    能够使这位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如此倾倒折服,这到底是个什么广场呢?她究竟具有怎样的魅力?这是直到如今还每天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无数游客络绎不绝前来这个“客厅”做客,以一睹她的芳容为快的原因。
    圣马可广场位于威尼斯的市中心。结构其实很简单。整齐宽阔的广场,一座钟楼,一个教堂,加上周围的宫殿建筑。就是这四个要素,却构成了古典艺术建筑的一个范例。无论你站在这个广场的哪个位置,都会被她的魅力紧紧抓住。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我认为最能打动人心的还是教堂和钟楼。它们无疑是广场的中心和灵魂。两侧的王宫简单朴素,甘当它们的陪衬和广场的装饰。这才是这个广场的魅力所在。
圣马可教堂建于公元829年。因内有威尼斯的守护神,耶稣圣徒马可的墓而得名。这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是以拜占庭风格为基础,融拜占庭式,哥特式,伊斯兰式和文艺复兴式等各种流派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杰作。是世界教堂建筑史上的瑰宝。历来有“金色大教堂”的美誉。
    钟楼高达98.6米,像一个窈窕淑女,身姿挺拔秀丽,亭亭玉立。不仅是广场的主景,在海上,运河上,远远就可以看到。是威尼斯标志性建筑之一。
    圣马可广场完成于文艺复兴时期,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艺术的优秀范例。它平面基本上呈曲尺形,实际上是由三个大小不同的空间组成的复合式广场。在大广场的东面是11世纪建起的拜占庭式的圣马可教堂,北端是旧市政大厦,南侧是新市政大厦以及圣马可图书馆,西面是圣席密民安教堂,大广场为东宽西窄的梯形。在圣马可教堂南侧的总督宫和圣马可图书馆之间又开辟了垂直的梯形小广场。南端是大运河,河上的小岛上建有一座修道院,漂亮的穹顶和尖塔与小广场遥相呼应,是威尼斯海的标志。
    圣马可钟塔是广场最突出的标志,从远处的海上就可以看到它那挺拔秀丽、高耸入云的体型。这座钟塔建于15世纪,高99米,共9层,位于大广场与小广场之间,起到了过渡的作用。此塔用于鸣钟召唤教徒至教堂举行弥撒,始建于888-912年,16世纪已经改建,塔内有梯形盘道直通钟楼。时钟由两个机械人持槌自动敲钟报点,塔顶上站着的威尼斯保护圣可马的雕像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加上顶部丰富的色彩,好似天宫楼阁一般。钟塔于1902年倒塌后按原样重建。在教堂北面的角落上,还有一个不大惹人注意的小空间,称为小狮子广场,中间有一个不高的长方形平台,前面用一对狮子作为标志,形成闹中取静的环境。更有趣的是在旧市政大厦东端和小广场南侧耸立着一对来自君士坦丁堡的纪念柱。雕刻的分别是象征圣马可的带翅膀的狮子像和共和国卫士像。
    整个广场空间富于变化,要进入广场需经过幽暗的小巷和小街,一来到宽敞的广场,那光波碧倾的海水和光滑如玉的建筑又把人们的视线导向远方,仿佛置身于天堂乐土。广场建筑群的艺术构图也很有节奏,高耸的钟塔打破了周围建筑单调的水平线条;广场周围各建筑物由于都是各个时期陆续建成的,在造型上富于变化又和谐统一。此外,为了使封闭的广场与开阔的海面有所过渡,四周建筑底层全部采用了外廊。圣马可广场之所以给人以美感的享受,原因就在于它符合美的规律及和谐的比例,它有完整的体度,因而难得找出缺撼。
    广场边的圣马可教堂和总督宫更有一些特色。圣马可教堂是与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齐名的拜占庭风格的建筑。巨大穹顶的陈列和灿烂的镶嵌画是它突出的特点。教堂始建于公元828年,相传这年,两个威尼斯商人把圣马可的遗骨从埃及的亚历山大偷运至此,圣马可是圣经中《马可福音》的作者,被威尼斯奉为守护神,标志为狮子。976年在反对总督康提埃诺四世的暴动中教堂被焚毁,现存的教堂完成于1071—1073年,由五个巨大的穹顶主厅和两个回廊式前厅组成,形成一巨型希腊十字架,具有明显的拜占庭风格。教堂正面有5座菱形罗马式大门,顶部立有东方式与哥特式尖塔,中间大门的尖塔顶部安有一尊手持《马可福音》的圣马可塑像。中央圆顶之下的教堂中心部位是高耸的正厅和隆起的内殿,内殿正中放有一块称为“海石”的巨大的希腊大理石。教堂内饰有许多以金黄色为主调的嵌镶画。圣马可教堂也是一座博物馆,藏有大量雕刻、雕塑作品、镶嵌画及礼仪用品,整座教堂雄伟壮观、富丽堂皇,曾有“世界上最美的教堂”之称。
    总督宫是昔日古威尼斯共和国的统治中心和总督官邸,造型呈正方形,东南西三面为敞廊,属晚期哥特式建筑,其下面两层都是由连续的白色石柱与尖券所做成的拱廊,第三层墙面用白色与玫瑰色大理石镶嵌,做成斜方格图案。在屋檐上还有一排哥特式小尖饰。总督宫的中间围有一个大庭院,建筑形式主要采取文艺复兴风格。总督宫始建于814年,14世纪初基本定型,后几经火焚,15-17世纪复修。进门的楼梯称巨人梯,因两旁有海神和战神的巨大塑像而得名。

娇贝儿 发表于 2006-10-1 12:04

真漂亮。。。。。。。。。。。

Lydiaugo 发表于 2006-10-1 12:07

:)    西班牙——斗牛场



斗牛是西班牙的国粹,风靡全国,享誉世界,尽管从动物保护的观点上看目前人们对此存在争议,但是作为西班牙特有的古老传统还是保留到现在,并受到很多人的欢迎。斗牛季节是3月至10月,斗牛季节里,每逢周四和周日各举行两场。如逢节日和国家庆典,则每天都可观赏。斗牛场面壮观,格斗惊心动魄,富有强烈的刺激性。千百年来,这种人牛之战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更是现代西班牙旅游业的重要项目。西班牙全国共有400多个斗牛场,首都马德里的范塔士斗具规模,古罗马式的建筑壮观堂皇,可容纳三四万人。



:)英国——苏格兰威士忌

    来到苏格兰当然不能错过远近驰名的苏格兰威士忌,苏格兰威士忌的主要产区有四,分别为Highland、Lowland、Islay和Campbeltown,其中高地的斯佩塞(Speyside)更是苏格兰最着名的威士忌产地,想要一窥苏格兰威士忌的奥妙,就一定要到位于爱丁堡城堡旁的苏格兰威士忌中心瞧瞧。

    苏格兰威士忌中心以主题导引的方式,提供参观者基本的威士忌知识,包括历史由来、制作过程、实体模型,当然还可以免费品 纯正苏格兰威士忌的风味,整个参观过程大约1个小时。

    在工作人员带领下,首先从影片中概略认识威士忌的蒸馏方式,以及自古以来威士忌制作过程的演进,然后进一步说明威士忌的两种主要分类:单一蒸馏(Malt)和多种混合(Blended)。接下来的参观行程是饶有趣味的电动游乐车,类似时空隧道方式,以模型人物、实景带出苏格兰威士忌最近300年的历史,最后的品尝时间中就可以交由舌尖来评断印证了。

    如何品尝苏格兰威士忌呢?首先仔细观察颜色,颜色愈清澄表示酒龄愈轻,如果颜色成蜜糖色表示这威士忌已经有20年左右历史,接下来要闻闻味道,如果怕不易分辨,可以加一点水进去,第一次先浅闻一下,第二次再深深的吸一口气,相信会有不同的嗅感。

    品尝的重头戏就是以酒就口,先喝一口,在口中停留一会儿,细细品味,是否与闻起来的味道一致?与空气接触时间长短对味道的改变为何?绝对不要拿起杯子一乾而净,那可就糟蹋了鼎鼎有名的苏格兰威士忌了。

[ 本帖最后由 Lydiaugo 于 2006-10-1 12:15 编辑 ]

Lydiaugo 发表于 2006-10-1 12:08

:)希腊——海岛风情

    提及希腊,人们都知道它的古老,但许多人并不知道,希腊是个多岛屿的国家,有着1425个海岛。




    希腊位于欧洲的最南端,三面环海,东为爱琴海,南为地中海,西为伊奥尼亚海,北靠欧洲大陆。希腊大大小小的岛屿就这样星罗棋布地点缀在大海上。

    在希腊13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海岛面积有2.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领土的五分之一。在一千多个岛屿中,有160个岛屿可以乘坐客船、双体船和水翼船到达。“赫米斯”号游轮可载客800人,这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占满了船上的每一个座位。

    我们的目的地是爱琴岛、伊特拉岛和波洛斯岛。

    爱琴岛是爱琴海上的最大岛,面积1100平方公里,当游轮抵达海岛时,但见蓝天白云下,海岛上青山挺拔,白墙红瓦的别墅群熠熠生辉,高高耸立的教堂位于海岛的一侧。希腊全国人均GDP13000美元,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经济,使海岛港口的设施非常完备。弦月形的港湾里停满各式各样白色漂亮的钢质游艇,这些游艇都是私人的,从事环岛旅游服务。港湾中还停满了运送蔬菜和水果的船只,还有大量有桅杆的渔船。走上码头,一条长长的水泥马路沿着海湾不断延伸,一边靠海,一边是大大小小的商铺,鹅卵石铺就的路通向街道深处。如果不说它是海岛,仿佛正身处欧洲哪一个海边小城。街上各式各样商店里,所售商品档次也很高。最吸引人的是水产品店,一排冷冻柜冷冻着各式各样的鱼,有三文鱼、马尾鱼,更多的是五星状的章鱼,章鱼同国内不同,又大又肥。街道边餐饮铺里,海岛人正用炭火一条条烤章鱼,章鱼的油在往外冒。

    中饭是在游轮上吃的,按照船上的规矩,亚洲人吃饭效率高,为第一批,欧美洲人为第二批,地道的西餐,也消磨了不少时间,等到中饭结束,第二个海岛——伊特拉岛已在眼前。这个小岛面积为600平方公里,下到码头,惊喜地看到一头头骡子。一打听,原来这是环保岛,岛上不准有汽车、摩托车,主要的交通工具就靠骡子。骡子低着头默默地等待载人、驮东西。在希腊的海岛中,在六分之一的海岛居住着人群,而有人的海岛大多保持着原始风貌。登上海岛高处,只见山坡上种有大片柑桔树和柠檬树,同大多数海岛一样,伊特拉岛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瓜果飘香,鲜花绽开。

    居民直到今天仍以耕作为主。他们在稀少的土地上精心耕作,种有葡萄、西红柿、豆类、洋葱,还有开心果,这种开心果虽不及美国开心果大,但非常香。远处还有一片平坦的沙滩,无数游客沐浴在海水中或休息在阳光下的沙滩上,宁静的海岛,是度假休闲的美妙地方。开船了,站在甲板上,再次眺望伊特拉岛,只见阳光下的港湾里,海水倒映出小岛的坚实和美丽。远处,青山、蓝天,近处,一尊威严的古炮对准海面,它的旁边,雕有海岛第一位首领的铜像。

    到达第三个海岛,名为波洛斯岛,面积只有400平方公里。走下游轮舷梯,只见码头上都是希腊的海军官兵。据陪同人员介绍,岛上有一所希腊的海军学校,旨在培养海军军官、士官和集训新兵。在希腊,规定实行全国征兵,每个青年必须服役一年,哪怕出国留学深造,回来仍要服兵役。因此,士兵的年龄从18、19岁到30多岁,有的已长满胡子。当天正值星期日,大批亲人从大陆赶往海岛看望海军士兵,码头上,有父母和儿子,妻子和丈夫在一起的情景,还有情侣间、朋友间会面的生动场面。码头大排档中,一些亲人正与海军士兵聚餐,一堆堆、一对对,煞是热闹。我们沿着海岛石阶路拾级而上,眺望海岛全景,只见小岛是如此渺小,而大海是多么开阔。整个希腊,有着15000公里长的海岸线,在希腊13万军队中,有3万海军正在保卫着这蓝色的海洋、流动的疆土。

Lydiaugo 发表于 2006-10-1 12:12

:) 奥地利——金色大厅

    如果要问,世界上哪座城市最具音乐气质?维也纳必定当之无愧。

    漫步在维也纳街头,在喷泉前、画廊旁、露天咖啡馆里,随处都能感受到这所城市所特有的音乐文化气息。而每逢新年,这里更是全世界的聚焦——因为这里有金色大厅。




    只要提到金色大厅,几乎所有人的脑海里都会浮想联翩,辉煌的大厅,经典的音乐,还有上流社会的优雅……她是如此的令人向往,但也是出了名的一票难求。据说每年的新年音乐会即便是正统的奥地利人也要提前一年预约,至于亚洲人恐怕是等上十年也不稀奇。我曾读过肖复兴先生的文章,说他曾经走近维也纳金色大厅前而不得入。徘徊在门口,他当时最嫉妒的是负责主播的赵忠祥,因为只有他可以每年一次走进“像梦一样的金色大厅”。

    而此时此刻,我不嫉妒赵忠祥,我感谢幸运的眷顾令我今晚也能走进金色大厅。

    金色大厅的全名其实是“国家音乐家协会”。因此当我穿过大门走进去时,首先感受到的是厅堂里沉淀的古典学术格调——乳白色大理石地面、胡桃木护墙、每根立柱上竖立的半身音乐家塑像。为配合主题,音乐会招募的服务生和向导一律头戴假发、身穿古典服装,在大厅和入口处接受询问并提供相应服务。

    走过楼梯、拐过弯、踱过红色的门,这才来到已在脑海中温习了千百遍Golden House真正核心的演出会场。整个演出场地呈长方形,最前端开阔的是舞台,两边是分为两层的贵宾席,中间的听众座位分为阶梯式三层,最上面一层的座位直抵剧场的末端。环顾四周,几乎所有的建筑装饰都用金色组成,舞台正面巨大的金色管风琴、二楼精制的金色雕花栏杆、两边相间隔的金色脸谱浮雕、天花板上用神话故事绘成的金色画像,甚至舞台上乐手的椅子都是金色镶边的……于是,这些金色就像是长了翅膀的精灵一点一点的飞舞开来,忽然眨眼间便发现整个世界都是金色的了。而那些象征富贵的正红色和沉稳的深棕色将这些绚丽的色彩串联起来,在巨大水晶吊灯的映射下整个大厅显得熠熠生辉。

    八点十五分,演出正式开始,指挥携乐队上场。乐队全体都是古典主义时期的打扮,银色假发、花边领口、白色绑腿以及长至膝盖的绣花长袍……当晚演出的是莫扎特的曲目,包括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以及《魔笛》、《费加罗的婚礼》等名著中的选段。熟悉的旋律响起,仿佛身临其境回到两百年前,那是莫扎特一如既往、犹如天使般纯美的心声。当这些声音在金色大厅里飞翔起来时,也许我们应该暂时闭上眼睛,忘却现代社会的功利,只用耳朵来感受这个平和善良的音乐世界。

    音乐是美妙的,但音乐中的时间永远是最短暂的。两个小时的音乐会很快就结束了,在一次又一次浪潮般的掌声中,善良的指挥在最后加演了传统新年曲目《蓝色的多瑙河》与《拉德斯基进行曲》。擅长圆舞曲的施特劳斯是调动情感的大师,他只用小提琴轻轻的碎弓就打开了听众的心扉,在音乐会即将落下帷幕时带给所有人快乐和舒畅的心情。

    夜色中走出金色大厅,再回顾身后的Golden House,土灰色的护墙,咖啡色的大门,淡粉红色的外墙,平常的街灯,窄窄的小广场……如果没有特别指出,或许没有人会相信这就是大名鼎鼎、让人趋之若鹜的金色大厅。但这又不禁让人揣测,也许恰恰是这种巨大的内外反差印证了古典音乐世界的潜规则——朴素无功利的外表,金子一样的内心。

Lydiaugo 发表于 2006-10-1 12:17

德国——慕尼黑啤酒节

    慕尼黑盛产啤酒,人们惯称慕尼黑为啤酒之都。对慕尼黑人来说不可一日无啤酒,人均饮用量世界第一。慕尼黑啤酒节(Oktoberfest)是慕尼黑民间的传统节日。在德语中,这个节日的本意为“十月节”,节日活动也不单纯只有啤酒一项。也许慕尼黑的啤酒太有名了,这个节日也就被外人叫作啤酒节了。慕尼黑人可能只知有个十月节,不知有个啤酒节。不过,目前啤酒的确是这个节日的主角。




    在每年9月倒数第二个周六,在勒吉安维塞广场(Theresienwiese简称Wiesen)举行官方的啤酒节开幕典礼。广场上设有一些卖酒的帐篷。中午12点,慕尼黑市长打开第一桶啤酒,啤酒节才正式开始,所有参加的人才允许开始欢呼畅饮。要观看开幕典礼,通常在上午9点左右到来,才能有好的位子。啤酒节规模很大,不限于这个广场,几乎席卷全市。到处都有卖酒的,从上午到深夜,人们坐在酒桌旁畅饮,或拿着啤酒杯涌上街头,逢人便喊“干杯”,不分男女老少。节日期间,有狂欢游行,有赛马,有街头戏剧表演、民歌表演和音乐会。近年来,本国和外国游客也纷纷涌入,多为啤酒爱好者。慕尼黑本地人倒不那么显眼了,也许都去卖酒了。啤酒节上的啤酒价格比平时略高,每升啤酒的价格在6到7欧元。啤酒节持续16天,在10月的第一个周日之后结束。




    历史上第一个啤酒节在1810年举行,为了祝贺巴伐利亚的皇太子路德维希(Ludwig)和勒吉(Therese)公主的婚姻。庆祝活动10月12日开始,10月17日以一场赛马结束。在以后的数年中,庆祝活动重复举行,后来,庆祝活动的时间延长,开始时间也提前到9月了,这是因为这时天气情况比较好。白天温度适宜,夜晚访客们能广场上、帐篷外、花园中和大街上游乐而不觉得寒冷。“十月节”在9月开始,皇太子妃的名字用来命名“十月节”的庆典广场:勒基安维塞广场(Theresienwiese)。




    慕尼黑啤酒节是一道“大餐”。以某年为例:有500万人次参加,消耗500万升啤酒,60万只烤鸡,80万对香肠,还有25万只啤酒杯不翼而飞,大多作为“纪念品”带走了。

[ 本帖最后由 Lydiaugo 于 2006-10-1 12:18 编辑 ]

Lydiaugo 发表于 2006-10-1 12:21

:) 瑞士——山水之间的旅游列车

    客居瑞士,出趟远门最方便的交通工具便是火车。瑞士人是欧洲乘火车的冠军,去年瑞士平均每人搭乘火车41次,行程1798公里,全世界也只有日本人的纪录比这高一些。这一数字还仅仅是瑞士国家铁路网的数据,许多私营线路并未计算在内,如果都算起来,平均每人的行程要达2660公里。

    火车设备齐全,车内非常安静。瑞士的火车很空,不像在中国国内,买火车票像打仗一样。在瑞士,一般不用预先买票,尤其是国内线路从来都是到了火车站现买,而且也不用提前多长时间进站,掐点儿就可以,因为瑞士火车从不晚点。火车上除了被预订的座位以外,是可以随便坐的,只要别拿二等车厢的票上头等车厢就可以了。

    瑞士火车非常干净,连接大城市的城际列车更漂亮,里面都铺着地毯。记者曾经看过一个报道,说瑞士公厕是全欧洲最干净的,这一点在火车上也有体现,里面不仅设备齐全,其干净程度也不亚于一些酒店的卫生间。私营列车就更豪华了,不过车票也相应贵一些。

    瑞士国营列车上的设备虽不及私营列车,但也非常齐全。记者刚开始乘火车时就发现,车门附近的那个座位人们一般都不去坐,一开始记者只是以为人们嫌靠门口太乱,但有一次火车到站时,上来一对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孩子,一个大一些,还有一个躺在婴儿车里,大些的孩子上车后就直奔门口的那个座位,然后很熟练地把座椅往上一推,那个椅子就折叠起来,然后他把婴儿车安置在那块空地。原来那个位置是专门为残疾人或者推婴儿车的人设计的,确实很巧妙,所以人们都自觉把那个位置留出来。

    在瑞士乘火车,还有一个突出感觉是车厢里很安静,大概是欧洲人的性格使然吧,乘客们多是拿一本书或一张报纸在阅读,要么就把视线投向窗外的景色,很少有人聊天,更不用说打扑克了。记者初到瑞士时,有时候跟朋友一同乘火车刚刚聊上几句,就发现整个车厢好像就我们这里热闹,赶紧也闭上了嘴。




    乘火车像坐公共汽车一样方便。瑞士是个小国,一般人们工作都集中在一些大城市,居住却还是在自己家乡的小城或者小村落,不过由于铁路网的发达,从周边小城到大城市上班或者上学非常方便,再小的村落也有火车站,人们只要坐20分钟左右的火车就能到达大城市,就像我们在北京乘地铁上班一样。

    有一次记者从北部城市圣加仑去博登湖边的小城。火车快开时,呼啦啦跑上来一群刚放学的中学生,他们正好赶上这趟车,后面还有一些跑得慢的只能眼睁睁看着列车开走。不过,他们似乎对这种错过火车的事情并不担心,原来这些区域间的火车车次非常频繁,差不多十几分钟就有一趟。而且这些火车也像他们的公共汽车一样上面画有一个眼睛样子的图案,表明是无

    人售票无人查票的,只是偶尔有人抽查,上车前自觉在打票机上打票就可以了。

    在一些很小的村子,火车站也很小,好像一个汽车站,只有一个自动售票机和一个遮阳亭,外加一份车次表。一次记者在德语区的一个这种小站打算乘火车去另一个小城,可记者手头的导游图只有中文地名,而站牌上的名字看着像但又不能确定。正好一个中学生路过,记者就上去用英文问,他很热情地告诉记者就在这里等车就可以了,要乘大概是多少分钟后来的、上面写着终点是什么地方的车。记者初听了先是对他敬佩不已,竟然知道得这样详尽,后来一想,人家住在这里,火车就是他们出行的交通工具,当然了如指掌了。

    各种优惠票让你坐遍大小交通工具

    如果说私营列车多是给旅游者设置的,那么国家铁路可谓是对本国人更有利。只要有瑞士的长期居留证,你就可以享受到很多优惠。最普遍的要算是半价卡了,只要一年花上150瑞士法郎(1瑞士法郎相当于6.13元人民币)或者两年220瑞郎,你就可以在瑞士国内的任何国有线路上享受半价优惠,这一二百瑞郎很快就赚回来了;如果是国际线路,那么只要在瑞士境内的路段也都是半价的。此外,还有青年卡、家庭卡、区域卡或者月票、年票之类的。还有一种天票,花52瑞郎能够在24小时之内乘坐所有国家铁路网的列车以及城市里的公共汽车,外加一些游船。如果要当天往返比较远的城市的话,这无疑是非常划算的,因为自己开车的汽油费都比这贵出很多。不过这些都只是针对长期在瑞士乘火车的人,尤其是天票必须要半价卡才能购买。

    每当有的城市在举办什么大型展览或者博览会的时候,瑞士国家铁路也与主办城市联合推出促销活动,比如巴塞尔举行一年一度的钟表首饰展的时候,到巴塞尔的火车票如果有半价卡只需要26瑞郎一张,比天票还要便宜一半。

Lydiaugo 发表于 2006-10-1 12:24

:)荷兰——阿斯米尔国际鲜花拍卖市场

    在荷兰,鲜花拍卖市场的一天总是从清晨开始。超过1500位国际花商将产品送往荷兰,参加拍卖。

    荷兰最大的鲜花拍卖市场-阿斯米尔鲜花拍卖市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鲜花交易市场;世界上有80%的花卉产品来自于“阿斯米尔鲜花拍卖市场”的交易,对许多花商而言,阿斯米尔可以说是花卉王国的首都城市。“阿斯米尔鲜花拍卖市场”的商业大楼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物。这里每天平均拍卖 1千4百万朵鲜花与1百万株盆栽植物,相当于8千个苗圃每年共生产约30兆朵鲜花与4亿株盆栽植物。

    先进的拍卖过程。先进的高科技与高效率的拍卖方式,是荷兰鲜花交易如此蓬勃的原因。除了荷兰本土的花农外,1500多家外国花农现在也将他们的产品通过荷兰销售到世界各地。在荷兰交易的鲜花与盆栽植物中,超过75%都出口到其它国家。荷兰的鲜花拍卖过程相当独特有趣;拍卖钟的指针会持续地由较高的价钱开始往低价格旋转,直到有买家按下按钮,指针停止的价格即是销售的价格,然后,中标的买家通过麦克风告知所需要的数量。所有的花卉产品中,以玫瑰的交易量最大,其次当然是郁金香,再次之则是菊花。

    阿斯米尔鲜花拍卖市场距离阿姆斯特丹仅17公里。

Lydiaugo 发表于 2006-10-1 12:28

:) 丹麦——童话的故乡欧登塞

    欧登塞(Odense)位于哥本哈根和日德兰(Jylland)半岛之间的菲英岛上,是哥本哈根通往日德兰半岛的必经之地。自1998年大贝尔特桥通车后,从哥本哈根驱车仅用75分钟就可到达欧登塞。这是个安静优美的城市。




    欧登塞是丹麦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其正式建城日期是公元988年3月18日,距今已有1000多年。因为拥有众多的修道院和教堂,在中世纪时期,欧登塞曾经是丹麦神职人员的中心。现在该市有居民18.5万,是丹麦的第三大城市。

    今天,欧登塞是一个蓬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既是贸易重镇,也是教育中心。在这里有大学、研究中心、商学院、艺术和音乐学院。

    欧登塞虽小,却因为是安徒生的故乡而享誉世界。多少年来它不断地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国籍、不同阶层的人们,迎接着安徒生童话的喜爱者及安徒生的崇拜者们。除安徒生之外,奥登塞还有另外一个文化名人。他就是出生在奥登塞南郊一个小镇里的著名作曲家卡尔•尼尔森(Carl Nielsen)。

    欧登塞是一个美丽迷人的城市。在通往市区的公路两旁,一座座红墙红瓦高屋顶的房子让人心驰神往。进入市区,那些典型的欧洲风格的建筑并不高大宏伟,却古朴典雅。欧登塞河象一条绿色的带子,静静地从城市中间蜿蜒流过。河的两岸有美丽的花园和植物园,花木葱茏,空气清新,使欧登塞更加美丽。在欧登塞的南部,有一个展览过去当地农庄的室外博物馆。离此不远,还有一个介绍城市规划、建筑和室内装修新思维的小区。

    尼尔森生平的博物馆。在欧登塞市中心过去有一个老织布厂,现在被改建成为文化和艺术中心。在这里每年要举办现代艺术展和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在火车站对面,有一个丹麦国家铁路局的火车博物馆。此外,欧登塞还有一个展览当地文化和历史的地方博物馆、一个艺术博物馆和一个专门介绍卡尔。

    如果您有时间的话,应该花一个晚上在欧登塞的地方剧院里,去欣赏很有地方特色的欧登塞地方戏曲和歌剧。剧院保留节目内容很广,包括喜剧、魔术、音乐等。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畅游欧罗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