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棒夫人 发表于 2007-1-14 19:31

回忆一下当初在国内找工和工作经历

本来是国内的工作, 按说跟这里没什么关系, 不过在选择那个帖子, yk和Jonas鼓励我写出来, 想想也好, 因为当初在国内找工作时候,并非跟德国毫无牵连, 因为那时候我刚以交换生的身份在德国西门子做了8个月的毕业设计,方向是通信中的多媒体设计,而最后工作的地方是在上海大众,基本还是没有逃出德国德语范围, 那么写出来或许能对有些朋友有点帮助。

简单说说自己的背景, 女,国内一个较好大学的通信方向硕士毕业, 我们学校以跟德国联系众多闻名,考硕士的时候便考入了一个两国Regierung合办的有五个方向的硕士院, 要求是刚进去便需要学大半年的德语, 当然师资非常好,从一开始便是一个中国老师一个德国老师, 进步也快, 一年多之后就通过了DSH. 然后是专业课,掠过不提,重要的是学院提供学生到德国做毕业设计的机会, 所以我那时候联系到Siemens在Muenchen的CT,在Multimedia部写完了论文。然后直接回国了, 心里充满向往, 觉得国内的工作有无穷发挥的余地, 可以升职加薪,而不像在德国那样, 一直当个做技术的(惭愧的说,我那时候真是无比虚荣幼稚)。

找工的经历, 开始并不顺利, 看到国内招聘会上的人头攒动, 就有些傻眼, 因为与Siemens千丝万缕的关系, 直接通过内部人员投简历进入,不久便有一个部门找到我, 那是我第一次面试。   结果是失败的, 我后来一直虚荣的号称自己是面霸,那是因为在那之后,只要给了我面试机会, 我都拿到了offer, 可我虚荣的避免谈及自己的第一次失败, 执意的把它忘掉, 叹口气,失败并不意味着可耻, 但我那时就是这样的要面子。 好吧,说说为什么没能成功, 两个字: 大意。 我天真的以为,以自己的经历Siemens应该觉得不要我是他们的损失—-白白培养了我。 汗:(   那个部门是做电子商务的, 我没有准备的就去了, 面试官看了我的简历, 开始就说我觉得你对我们overqualified....你不觉得大才小用? 而我是怎么回答, 具体的已经忘了, 但大意是无所谓, 只要有个工作就行(555, 真想回到那一刻狠狠骂自己一顿)还有对电子商务有什么了解。。。。大意就是卖东西的。。。现在想想我要是能得到这份工作, 大约是天上掉大饼了$郁闷$

在那之后的两个月, 因为懒, 并没有参加公开的招聘会, 只有大公司在学校开专讲的时候才去, 整整两个月, 无事可做, 表面悠闲, 内心惶恐不安, 于是仔细回忆了第一次失败的经历, 总结教训: 无论任何面试, 都要认真对待。 $送花$   除此之外,还有打击, 就是几个公司第一轮笔试, 我都不行, 因为是个花架子, 学不扎实, 差点失去信心。 好在后面的公司都只有面试没有笔试(老天保佑),拿了中兴的offer,因为我毕设的内容是视频的东西, 这个是到深圳做video产品的市场(如果不是深圳, 而在上海, 我肯定毫不犹豫的选这个)大众的offer, 到passat的那个厂技术办公室做前采购(因为德语背景),还有Siemens的手机部offer, 说起最后一个, 叹气, 给了我后来多少精神折磨阿, 开始我应聘的职位是到外派到该部门德国总部当协调员, 电话面试一次, 直接面试两次, 问了很多刁钻的问题, 结束后说, 他们很喜欢我,但是我应聘的这个职位领导决定在德国招人, 但他们希望我可以留在哪里作手机方面的技术工作。。。。薪水是硕士毕业生标准水平。。。。

最后还是选了大众, 当时犹豫了不知多久, 跟Jonas一样写过帖子, 征询家人意见, 毕竟大众专业不对口, 可是大众的工资。。那时候还比较高。。。班车就在家门口。。福利也太好。。。还是去了, 这个选择曾让我痛苦了大半年, 原来我进去之后根本无所事事, 无非就是看看文档, 然后送送采购单子, 德语背景也用不上, 郁闷的我,心情太差
, 经常回家发脾气, 对家猪发, 电话里对着妈妈发, 简直是。。。$怒吼$   一位大领导不知咋的注意到我, 把我找去谈话, 俺愣是对着他实话实说了自己的郁郁不得志, 笑。。。    转机出现在公司聘用了一位生产总监, 德国人, 当初曾是大众Dresden透明大厂的厂长,传闻他是来准备接替来年即将退位的技术总裁的位置, 新办公室就在我们办公室对面, 他的秘书是个年轻女孩, 那时我们几个女孩子总一起吃饭, 几个月后, 这个秘书要到德国做秘书1个月, 正常的流程是她报到人事部, 由人事部安排一个人接她一个月, 可是这女孩子有私心, 她怕新来的人会威胁到她的地位, 于是自己找到了我, 说老实话, 当时我十分诧异, 因为从来没有想到会当秘书(不不不,没有轻视的意思,就因为自己是纯工科生,一点文科方面的经验都没有,也没有把握德语能否应付这样的需要)但还是答应了, 至少没有坏处吧。   

还是很有用的, 因为老板的位置高, 我跟高层的接触就多, 各个大老板, 中国人外国人都开始认识我, 虽然德语并没有别人好, 不过还是很勤力肯学, 那一个月后, 几个老板对我印象都极好, 副生产总监, 他的夫人在产品管理部当经理, 要招助理, 问我愿意不愿意, 当然愿意阿。。。于是某天在我毫无任何准备的情况下, 让我过去面试, 可怜我那天忘记戴隐形眼镜, 什么都是模模糊糊的, 去的路上差点撞到东西。。。面试过程, 总体来说就是很不错, 那天不知为什么反应就特别快, 马上就能听出老板背后的意思, 当然很讨她喜欢, 马上就要了。接着申请内部轮調的时候很遇到了点麻烦, 因为这个部门不放人, 觉得没有面子, 还是大老板出马, 要求放人走(这点告诉我们, Networking是多么重要)。。。想想我那时候多么欢欣鼓舞阿, 觉得时来运转了

接着一年,都在产品管理部, 重点说说他们的流程吧, 举个例子, 比如polo要想到上海投产, 那么首先要进行可行性分析, 收集各部门资料, 技术部,采购部, 质保部,财务部。。。各部分给分析报告, 预算报告,时间估计, 汇总到我们部门, 由我们变成统表, 准备报告, 联系高层和各部门领导。。。一次又一次的分析,讨论, 最终订下 汇报版本, 再上报德国大众请求批准。 决定下来后, 又要开会, 制定Terminplan, 就是大致的计划, 比如什么时候零件到货, 零件采购物流流程需分配下去, 还有什么时候开始跑车, 再如什么时候投产,等等。    还有和市场部的协作, 对于已经投产的产品, 市场部收集客户需要, 比如要加导航系统,在周例会的时候由市场部代表报到我们这里, 我们分派技术部询问技术细节, 匹配性, 分派采购部询价, 分派无流部打听递送周期, 报批, 准备后, 这个零件从采购到最后的安装, 需要我们监控, 如果有任何大问题, 需要在每月一次的大领导汇报会进行讨论。。。。

总之是很琐碎的工作, 其实就相当于协调部门, 正因为如此, 人际关系和网络就非常重要, 我老板的先生。。。当然就是推荐我的老板, 位置还很高, 大家都给面子。。。我们Team...说来也巧, 里面竟然有三个是我们同学院毕业的, 还有好几个是同学校毕业的,前后不差3界, 当然互相之间都蛮亲近的, Team的工作还算顺畅, 但一旦牵涉到上层问题, 就很烦了, 这种时候说话写email都万万小心, 总得来说, 能学不少东西, 但是心太累。不过也看人性格, 换了别人, 或许会觉得如鱼得水, 毕竟和大领导接触机会多, 升职机会也多。

我想我最大的问题处在对于汽车重工业的技术方面了解太少, 本来就不是学这个的, 又没有在专业部门呆过, 刚开始的时候完全听不懂人家在讲什么, 曾被人嘲笑, 后来对于流程已经熟悉, 可是设计到技术问题, 比如这个零件不能及时到货, 技术部当当当给我讲一通为什么, 我就哑口无言, 但讲给我老板听, 她就会抓住其中的破绽,让他们去催,或找到解决办法(我有时候是很佩服她的,虽然她脾气不太好,呵呵), 因为心虚, 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前途, 这时候回到原通信行业已经是不可能, 我也不想尝试了, 索性到德国再来读一次书, 并下定决心, 毕业了,踏踏实实做几年技术, 我再也不要过那种心里毫无把握的日子了。。。

写了这么多, 罗里罗嗦的, 其实也没有什么有帮助的, 大家就当故事看吧。。。

想吃空心菜 发表于 2007-1-14 19:47

$送花$ $送花$ $送花$
刚才给你鲜花跑空了,赶紧到这里来献$汗$

[ 本帖最后由 想吃空心菜 于 2007-1-14 18:48 编辑 ]

Jonas 发表于 2007-1-14 19:49

回复 #1 棒棒夫人 的帖子

$支持$$支持$$支持$
坐下来,慢慢看。

9caicai9 发表于 2007-1-14 19:50

$支持$ $支持$ $支持$ $支持$

liebermann 发表于 2007-1-14 19:55

原来是ZDXY毕业的啊$握手$

棒棒夫人 发表于 2007-1-14 19:58

咦, 楼上的, 你也是么$握手$ $握手$

Jonas 发表于 2007-1-14 19:58

嗨,你关于产品管理那部分真的对我很有用阿。
如果我去siemens的产品管理部门,工作流程估计也就你所说的那样。
不过,的确,在产品管理部门肯定比在技术部门接触上层的机会要多。
等作几年技术再跳吧。
谢谢你分享阿!

原帖由 棒棒夫人 于 2007-1-14 18:31 发表
本来是国内的工作, 按说跟这里没什么关系, 不过在选择那个帖子, yk和Jonas鼓励我写出来, 想想也好, 因为当初在国内找工作时候,并非跟德国毫无牵连, 因为那时候我刚以交换生的身份在德国西门子做了8个月的 ...

采姑娘的小蘑菇 发表于 2007-1-14 20:03

$支持$ $支持$ $支持$ $支持$ $支持$ $支持$ $支持$

棒棒夫人 发表于 2007-1-14 20:03

关于产品管理那部分,Siemens内部是不是这样我不知道呢, 因为各个集团是不一样的, 不过我们跟德国大众肯定是一样的, 当时我们手里还有德国大众PM方面的流程手册。
我也希望你做几年技术, 以后再做管理心里有底。

Jonas 发表于 2007-1-14 20:07

我觉得不会有太大的区别了。以后如果真的做这方面的东西,还要向你请教!
$握手$
原帖由 棒棒夫人 于 2007-1-14 19:03 发表
关于产品管理那部分,Siemens内部是不是这样我不知道呢, 因为各个集团是不一样的, 不过我们跟德国大众肯定是一样的, 当时我们手里还有德国大众PM方面的流程手册。
我也希望你做几年技术, 以后再做管理心里 ...

棒棒夫人 发表于 2007-1-14 20:10

请教我实在不敢当, 不过想来在德国作PM会舒服很多, 国内的人事复杂,纠缠扯皮, 别人大概是不能想象的。

Jonas 发表于 2007-1-14 20:13

不知道经常去中国出差的话,国内的人不知道会不会对咱们这些人有意见哪?会不会不配合呢?

原帖由 棒棒夫人 于 2007-1-14 19:10 发表
请教我实在不敢当, 不过想来在德国作PM会舒服很多, 国内的人事复杂,纠缠扯皮, 别人大概是不能想象的。

棒棒夫人 发表于 2007-1-14 20:18

呵呵, 国内的人是敢怒不敢言,还不是因为欧洲人的这个Urlaub, 我们在中国, 加班是常事, 因为需要配合德国的时间, 国内休假多少阿, 大众一年才7天, 对于德国VW的效率抱怨无数次, 经常在我们需要他们东西的时候, 那边就Urlaub了, 而且不知是因为人在总部,还是看不起中国部, 经常拖来拖去, 其实前几年, 上海大众交了多少利润呢, 都补到欧洲了。   
配合一定会配合的。。。8过,刚开始或多或少需要适应一段时间, 我们那阵子, 基本两派, 德国人一派, 中国人一派, 唉。

Jonas 发表于 2007-1-14 20:22

haha, 那有没有第三派,在德国的中国人呢?

原帖由 棒棒夫人 于 2007-1-14 19:18 发表
呵呵, 国内的人是敢怒不敢言,还不是因为欧洲人的这个Urlaub, 我们在中国, 加班是常事, 因为需要配合德国的时间, 国内休假多少阿, 大众一年才7天, 对于德国VW的效率抱怨无数次, 经常在我们需要他们东西的 ...

棒棒夫人 发表于 2007-1-14 21:26

这个。。。。还真没有, 没有外派过来的中国人, 遇到的外派,都是德国人, 挠挠头,哦,有一个, 我们的人事总监, 在德国呆了十年, 由德国VW派过来的。。。一来就所有员工降薪5%。。。第二年又降5%...不过人还是不错的
=============================00
刚才dolc断了, 怎么也上不来, 只好重写。

wisenow 发表于 2007-1-14 21:58

哈哈,CDHK的jj
写的不错,德国在中国的企业应该都差不多这样,产品管理
德国本部的也是八九不离十

人事复杂,纠缠扯皮,其实德国也有啊,只不过大部分同胞地位低微,清心寡欲,未涉及其中而已

yk 发表于 2007-1-14 21:58

多谢$送花$ 辛苦了$支持$
等会儿再过来细看!

棒棒夫人 发表于 2007-1-14 22:04

没想到认出CDHK的人好多阿,呵呵。
来德国就想做个纯粹的技术员, 千万不要让我牵涉到人事斗争去(地位低, 也牵不到阿)

原帖由 wisenow 于 2007-1-14 20:58 发表
哈哈,CDHK的jj
写的不错,德国在中国的企业应该都差不多这样,产品管理
德国本部的也是八九不离十

人事复杂,纠缠扯皮,其实德国也有啊,只不过大部分同胞地位低微,清心寡欲,未涉及其中而已

Schorndorf 发表于 2007-1-14 22:19

楼主继续,关注ing。

daixi 发表于 2007-1-14 22:21

棒棒夫人 发表于 2007-1-14 22:40

原帖由 daixi 于 2007-1-14 21:21 发表
讲得真详细 辛苦了!$送花$


看到这 觉得国内很可怕......

这是为什么呢!? 有例子吗?!$frage$

不要怕, 国内的锻炼其实是很好的, 脸皮心眼都能练出来, 到德国就会觉得万分好处:))
例子。。。。很多很多, 上海大众为什么市场反应慢, 因为市场和生产居然是两家企业, 也就是市场部属于上汽集团,不归德国大众管, 而生产属于德国大众管, 利润分开合算。 当初我们PM曾经做过一个计划, 汽车刚出厂的时候有部分厂商注油, 供顾客开到加油站再加, 我们做过调查, 顾客其实并不关注到底里面曾有多少油, 而通常情况下, 离提车处不远(通常5公里以内)就有加油站,以1.8升排量计算, 百公里耗油9升,10升足足足满足这个需要, 而这个车当时配的出厂油是20升, 对于别的车型亦是如此, 何况我们还比较过当时市场上同型号同排量的车,几本远远小于这个数字, 顾客根本不看, 何必浪费这个钱, 这个成本完全可以节省下来。

当时, 提案已经叫上去, 我们PM中方德方都认为是极好的主意, 字都签了, 第二天部门中方老板打电话recall这个提案, 我们十分惊异, 然后市场部的头又给我们打电话, 要求我们在下次大会取消该提案,因为如果该提案实施, 得益的是我们生产部门, 市场部害怕减油会遭到批评,影响他们的利益。更郁闷的是, recall了以后, 俺们德方老板电话来问到底为什么recall...原来德方是支持这个提案的。。。那几天神经紧绷, 每天各大领导间互相斗, 我小老板两面不是人, 中国人认为你为什么不支持我们, 而德国人觉得这摆明了省这么多钱,为什么不做。。。

后来的过程我已经忘了, 3年前的事了, 反正搞的草木皆兵, 写email,接电话都小心翼翼不能得罪任何一方。
最后,该提案还是没有实施, sigh...

daixi 发表于 2007-1-14 23:39

xenia 发表于 2007-1-14 23:49

楼主写得很好,看了有收获。
估计很多学工科的女生都有类似的职业期许,但不一定有类似的机遇和体验。

yk 发表于 2007-1-14 23:50

回复 #21 棒棒夫人 的帖子

学习了! !$送花$

有点不懂- -Recall 这里是指cancel 吗?
                   还有, 不太懂/不太明白 为什么市场部害怕减油影响到他们的利益?

能否给解释解释?:)

棒棒夫人 发表于 2007-1-15 00:12

Recall指的的是召回,撤销, 比方工作时你发错了email, 用ms outlook, 可以recall 你写错的email,当然邮件发出去了, 是不可能真正找回来的, 但对方看到标题上Recall:...就表示知道这个email是错误的。

上面那个例子, 因为我们跟市场部分开核算财政, 减油的话,生产部门的成本自然是减轻的, 但是对于市场部,他们得不到好处, 因为一旦被人拿出来做文章, 受到批评的将会是市场部,另外还有车子在外地运到提车处, 这部分成本归他们的, 如果油不够, 需要他们来补。 其实他们的担忧有道理, 但不必要直接来压, 可以开会讨论, 做调研, 看看减油可能的风险性会有多少, 和减少的成本相比哪个更重要。 但是他们为了不担任何麻烦, 立刻来压人, 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原帖由 yk 于 2007-1-14 22:50 发表
学习了! !$送花$

有点不懂- -Recall 这里是指cancel 吗?
                   还有, 不太懂/不太明白 为什么市场部害怕减油影响到他们的利益?

能否给解释解释?:)

棒棒夫人 发表于 2007-1-15 00:14

hehe, mm 不用担心, 经验都会有的, 将来你如果在产品,市场, 协调,等部门工作, 很容易遇到。。。。

原帖由 daixi 于 2007-1-14 22:39 发表
lz人可真好!!! 这么耐心....$送花$ $支持$

俺啥时候能有这么多宝贵经验啊!!!!!:(

chela 发表于 2007-1-15 00:18

原帖由 棒棒夫人 于 2007-1-14 23:12 发表
Recall指的的是召回,撤销, 比方工作时你发错了email, 用ms outlook, 可以recall 你写错的email,当然邮件发出去了, 是不可能真正找回来的, 但对方看到标题上Recall:...就表示知道这个email是错误的。

上面 ...
这件事得看站在谁的角度理解,在生产部门的角度大概就是认为市场部害怕承担责任,但是在市场部眼里,这是生产部门插足自己的权力范围,是很忌讳的事情,这种部门之间的斗争在越大的企业里越明显。

其实,如果这个建议由市场部来提出,可能效果就不一样了。但是你们这么直接的提出来,摆明了是没他们什么事情了,他们当然会抵触。所以有时候提建议还是要注意方式,让别人说出你想让他说的话才是高境界。

[ 本帖最后由 chela 于 2007-1-14 23:21 编辑 ]

棒棒夫人 发表于 2007-1-15 00:22

可能算是宝贵经验吧, 不过说到底, 觉得自己运气不算太好, 性格也不是顶好, 脸皮不够厚, 骨子里还是有点清高。
我一同学, 读书经历跟我一样样,品貌个性与我都十分像, 但人家就比我运气好太多。。。
sigh,现在看来,经历丰富是好的, 可当初,真是度日如年呢。
我走之后, 继任的小姑娘, 恰巧我也认识, 曾给我写信, 告诉我这份工作如何辛苦, 每天都像是走钢丝, 更可怕的是‘这种日子似永无尽头’
不过另一方面, 干完这活, 脾气一定都给磨掉了, 家猪都说我比他出国前脾气好太多了, 呵呵, 当你被老板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后边哭着边承认错误, 就知道人的锐气是怎么慢慢消失的。。。。

原帖由 xenia 于 2007-1-14 22:49 发表
楼主写得很好,看了有收获。
估计很多学工科的女生都有类似的职业期许,但不一定有类似的机遇和体验。

[ 本帖最后由 棒棒夫人 于 2007-1-15 00:11 编辑 ]

棒棒夫人 发表于 2007-1-15 00:29

成本这部分是我们自己的事, 并没有插足他们的权力,我说过的, 我们的利润是单独合算的,是两家单位, 具体是,生产部门生产完车, 按出场价卖给市场部, 市场部自己再去分到各个分销点, 销售产生的利润,全是他们的, 我们并无分。所以,生产成本归我们自己管, 而销售成本归他们管(比如广告,经营4S店。) 这件事, 其实是他们在插手我们生产,事实上我们还没有交到大头那边, 只是交到我们自己本部门PM的头, PM的老板给市场的老板电话知会,所以他们才知道,并阻拦我们向上提交。

当然了, 我老板也有点争功的意思, 她还是有些设想不够, 本意她觉得能省这么多, 自然是一件大好事, 功劳也会落在她身上,
让别人提出你想要的,批评的当然好,可是如果她觉得这是功劳, 让别人提, 那不是拱手让人? 呵呵。她因为只想到功劳这点,就忘了在她交之前, 跟市场部的人商量。 我老板算是老江湖, 还是有大意失蹄的时候。

原帖由 chela 于 2007-1-14 23:18 发表

这件事得看站在谁的角度理解,在生产部门的角度大概就是认为市场部害怕承担责任,但是在市场部眼里,这是生产部门插足自己的权力范围,是很忌讳的事情,这种部门之间的斗争在越大的企业里越明显。

其实,如 ...

[ 本帖最后由 棒棒夫人 于 2007-1-14 23:33 编辑 ]

gzqml 发表于 2007-1-15 00:42

中德学院,大家也算校友了。

偶比较喜欢协调员的工作,觉得有挑战。

为了当协调员,偶都跳槽了。

不过的确发现,德国的反馈实在是慢。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回忆一下当初在国内找工和工作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