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 发表于 2007-1-24 19:49

今生今世 看胡兰成与张爱玲那脏而美的千古纠缠

胡兰成《今生今世》的出版对诸多“张(爱玲)迷”来说,这无疑是件“悲喜”交集的大事。喜的是《今生今世》“对了解和研究张爱玲来说,不仅是重要文献,甚至已成‘海内孤本’。”因此大多数“张迷”读《今生今世》,着眼之处恐非在胡本人,而是在胡张之间“爱与恨的千古愁”。至于悲,自然是胡的用情浮泛,对读者心目中的天人张爱玲始乱终弃。连序文作者止庵先生亦毫不掩饰好恶地品评道:“对于胡兰成的Politik行为和情感态度,我都觉得不足为训。即以后者而言,他岂止有些讨厌而已,还颇得意于这讨厌;其为‘张迷’所痛心疾首,亦属理所当然。”

今生今世 看胡兰成与张爱玲那脏而美的千古纠缠

  这一切皆在情理当中。文本阅读本是一部观念史,读者会基于自己既存的好恶和观念,有选择地注重文本当中的某部分内容,并对之形成道德和价值判断。读罢《今生今世》,以我们的道德伦理判之,确实不能接受胡氏“此时语笑得人意,此时歌舞动人情”式的情感态度。但遍览全书,通观胡氏人生履迹,又深感人性复杂,社会复杂,而复杂的人又生活在复杂的社会中,人性与社会因而纠葛绞缠,断不能对一个人轻下判决。我们若想真正地了解胡氏“不守操节”的人生历程,不仅需要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还需要细细阅读他在《今生今世》。

  胡兰成出身浙江一个农民家庭,自幼便接受家庭和学校的传统教育。从贫寒中挣扎而起的经历,培育了他小农般的乖巧务实和自私自保的处世作风,缺乏贵族传统下“君子志于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高贵士大夫气质。在《今生今世》中,他自己坦直地自白:“我就是个俗人,喜欢世上的荣华富贵。”

  诚如王德威先生所评:“胡兰成的文才甜腻妩媚,所思所见,确有别于‘感时忧国’的文学正统。”然而,世俗心重的胡兰成却又不失所谓的“文人风流”。他似乎是贾宝玉式的天生情种,尚幼小时见到新式打扮的王家大小姐便“我心里亦有爱意”。《今生今世》对几位女性的才情德品,以及相爱相处时的男欢女悦,无不极尽笔墨。纵观胡氏一生,可以这么说,其情虽不专,却也不伪。

  功名心重兼生性风流的胡兰成却又生不逢时,恰值家国山河破碎之际。他没有机会与帝王家得登高堂华屋,也未得闲情把酒临风嬉戏于秦淮歌舞,一生颠沛流离。小农般的务实自私、传统士人伦理价值的缺失以及生性风流的个人特质,与乱世环境相结合,正是造成胡氏后来Politik和情感不守节的主要根源所在。他在乱世之中为求得荣华和快乐,不问缘由地抓住每一根能抓得到的稻草,不仅在Politik方面如此,投靠汪伪政权充当笔杆子,官任宣传次长。在情感方面也概莫例外,日本投降后,他在逃亡过程中与绍兴斯家小娘范秀美的婚姻便是典型一例。他给自己找的说法是:“我在忧愁惊险中,与秀美结为夫妇,不是没有利用之意。要利用人,可见我不老实。”他斥责历尽艰辛来探望他的张爱玲,忘了在武汉因他而入狱的小周,将其务实、自私和风流的本性表露无遗。

  要而言之,《今生今世》是一部胡兰成人生和心灵的自传,非“张迷”眼里的张爱玲而是他胡兰成,才是书中真正的主角。从中我们不仅能看到胡张红尘之恋的幽怨往事,而且更能帮助我们找到胡张爱恨情愁的根源所在,让我们能够认清遮蔽在张爱玲身影下的真实胡兰成——一个才华横溢而又鄙俗无良的胡兰成。从他“清嘉婉媚”的文字脉动中,我们可以激赏中文之美,亦可澄明文学史事。

  当然,这仅就《今生今世》的出版在文学和阅读方面的意义而言。就当今中国社会来说,该书的出版使胡氏“其文未随其人废”,至少从一个点上映射出,幸赖最近二十余年的社会经济现代化进程之功,我们国家的社会包容度扩展了,价值判断也渐趋多元。(文/ 洪庆明)

相关链接:

《今生今世》节选

  前时我在南京无事,书报杂志亦不大看。这一天却有个冯和仪寄了天地月刊来,我觉和仪的名字好,就在院子里草地上搬过一把藤椅,躺着晒太阳看书。先看发刊辞,原来冯和仪又叫苏青,女娘笔下这样大方利落,倒是难为她。翻到一篇《封锁》,笔者张爱玲,我才看得一二节,不觉身体坐直起来,细细的把它读完一遍又读一遍。见了胡金人,我叫他亦看,他看完了赞好,我仍于心不足。

  我去信问苏青,这张爱玲果是何人?

  她回信只答是女子。我只觉世上但凡有一句话,一件事,是关于张爱玲的,便皆成为好。及天地第二期寄到,又有张爱玲的一篇文章,这就是真的了。这期而且登有她的照片。见了好人或好事,会将信将疑,似乎要一回又一回证明其果然是这样的,所以我一回又一回傻里傻气的高兴,却不问问与我何干。

yaye 发表于 2007-1-24 20:16

$支持$ $支持$ $支持$

happy_or_not 发表于 2007-1-24 20:26

$送花$ $送花$

daad 发表于 2007-1-24 22:23

今生今世转自新华网/清韵书院







胡兰成   张爱玲



  前时我在南京无事,书报杂志亦不大看。这一天却有个冯和仪寄了天地月刊来,我觉和仪的名字好,就在院子里草地上搬过一把藤椅,躺着晒太阳看书。先看发刊辞,原来冯和仪又叫苏青,女娘笔下这样大方利落,倒是难为她。翻到一篇《封锁》,笔者张爱玲,我才看得一二节,不觉身体坐直起来,细细的把它读完一遍又读一遍。见了胡金人,我叫他亦看,他看完了赞好,我仍于心不足。

  我去信问苏青,这张爱玲果是何人?

  她回信只答是女子。我只觉世上但凡有一句话,一件事,是关于张爱玲的,便皆成为好。及天地第二期寄到,又有张爱玲的一篇文章,这就是真的了。这期而且登有她的照片。见了好人或好事,会将信将疑,似乎要一回又一回证明其果然是这样的,所以我一回又一回傻里傻气的高兴,却不问问与我何干。

  后来我向苏青问起张爱玲,她说张爱玲不见人的。问她要张爱玲的地址,她亦迟疑了一回才写给我,是静安寺路赫德路口一九二号公寓六楼六五室。

  翌日去看张爱玲,果然不见,只从门洞里递进去一张字条,因我不带名片。又隔得一日,午饭后张爱玲却来了电话,说来看我。我上海的家是在大西路美丽园,离她那里不远,她果然随即来到了。

  我一见张爱玲的人,只觉与我所想得全不对。她进来客厅里,似乎她的人太大,坐在那里,又幼稚可怜相,待说她是个女学生,又连女学生的成熟亦没有。我甚至怕她生活贫寒,心里想战时文化人原来苦,但她又不能使我当她是个作家。

  张爱玲的顶天立地,世界都要起六种震动,是我的客厅今天变得不合适了。她原极讲究衣裳,但她是个新来到世上的人,世人各种身份有各种价钱的衣料,而对于她则世上的东西都还未有品极。她又象十七八岁正在成长中,身体与衣裳彼此叛逆。她的神情,是小女孩放学回家,路上一人独行,肚里在想什么心事,遇见小同学叫她,她亦不理,她脸上的那种正经样子。

  她的亦不是生命力强,亦不是魅惑力,但我觉得面前都是她的人。我连不以为为她是美的,竟是并不喜欢她,还只怕伤害她。美是个观念,必定如此如彼,连对于美的喜欢亦有定形的感情,必定如何如何,张爱玲却把我的这些全打翻了。我常时以为很懂得了什么叫做惊艳,遇到真事,却艳亦不是那种艳法,惊亦不是那种惊法。

  我竟是要和爱玲斗,向她批评今时流行作品,又说她的文章好在那里,还讲我在南京的事情,因为在她面前,我才如此分明的有了我自己。我而且问她每月写稿的收入,听她很老实的回答。初次见面,人家又是小姐,问到这些是失礼的,但是对着好人,珍惜之意亦只能是关心她的身体与生活。

  张爱玲亦喜孜孜的只管听我说,在客厅里一坐五小时,她也一般的糊涂可笑。我的惊艳是还在懂得她之前,所以她喜欢,因为我这真是无条件。而她的喜欢,亦是还在晓得她自己的感情之前。这样奇怪,不晓得不懂得亦可以是知音。

  后来我送她到弄堂口,两人并肩走,我说:“你的身裁这样高,这怎么可以?”只这一声就把两人说得这样近,张爱玲很诧异,几乎要起反感了,但是真的非常好。



  第二天我去看张爱玲。她房里竟是华贵到使我不安,那陈设与家俱原简单,亦不是很值钱,但竟是无价的,一种现代的新鲜明亮几乎是带刺激性。阳台外是全上海在天际云影日色里,底下电车当当的来去。张爱玲今天穿宝蓝绸袄绔,带了嫩黄边框的眼镜,越显得脸儿象月亮。三国时东京最繁华,刘备到孙夫人房里竟然胆怯,张爱玲房里亦象这样的有兵气。

  我在她房里亦一坐坐得很久,只管讲理论,一时又讲我的生平,而张爱玲亦只管会听。男欢女悦,一种似舞,一种似斗,而中国旧式栏上雕刻的男女偶舞,那蛮横泼辣,亦有如薛仁贵与代战公主在两军阵前相遇,舞亦似斗。民歌里又有男女相难,说书又爱听苏小妹三难新郎,王安石与苏东坡是政敌,民间却把来说成王安石相公就黄州菊花及峡中茶水这两件博识上折服了苏学士,两人的交情倒是非常活泼,比政敌好得多了。我向来与人也不比,也不斗,如今却见了张爱玲要比斗起来。

  但我使尽武器,还不及她的只是素手。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与李鸿章的小姐配婚姻,是有名的佳话,因我说起,她就把她祖母的那首诗抄给我看,却说她祖母并不怎样会做诗,这一首亦是她祖父改作的。她这样破坏佳话,所以写得好小说。

  张爱玲因说,她听闻我在南京下狱,竟也动了怜才之念,和苏青去过一次周家,想有什么法子可以救我。我听了只觉得她幼稚可笑,一种诧异却还比感激更好。我连没有比比拟张佩纶当年,因为现前一刻值千金,草草的连感动与比拟都没有工夫。

  回家我写了第一封信给张爱玲,竟写成了象五四时代的新诗,一般幼稚可笑,张爱玲也诧异,我还自己以为好。都是张爱玲之故,使我后来想起就要觉得难为情。但我信里说她谦逊,却道着了她,她回信说我“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从此我每隔一天必去看她。才去看了她三四回,张爱玲忽然很烦恼,而且凄凉。女子一爱了人,是会有这种委屈的。她送来一张字条,叫我不要再去看她,但我不觉得世上会有什么事冲犯,当日仍又去看她,而她见了我亦仍又欢喜。以後索性变得天天都去看她了。

  因为我说起登在《天地》上的那张相片,翌日她便取出给我,背后还写有字:“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她这送相片,好象吴季扎赠剑,依我自己的例来推测,那徐君亦不过是爱悦,却未必有要的意思。张爱玲是知道我喜爱,你既喜爱,我说就给了你,我把相片给你,我亦是欢喜的。而我亦只端然的接受,没有神魂颠倒。各种感情与思想可以只是一个好,这好字的境界是还在感情与思念之先,但有意义,而不是什么的意义,且连喜怒哀乐都还没有名字。



  我到南京,张爱玲来信,我接在手里象接了一块石头,是这样的有分量,但并非责任感。我且亦不怎么相思,只是变得爱啸歌。每次回上海,不到家里,先去看爱玲,踏进房门就说:“我回来了。”

  要到黄昏尽,我才从爱玲处出来,到美丽园家里,临睡前还要青芸陪我说话一回,青芸觉得我这个叔叔总是好的,张小姐亦不比等闲女子。一晚我从爱玲处出来径到熊剑东家,剑东夫妇和朋友在打牌,我在牌桌边看了一回,只觉坐立不安,心里满满的,想要啸歌,想要说话,连那电灯儿都要笑我的。

  我常时一个月里总回上海一次,住上八九天,晨出夜归只看张爱玲,两人伴在房里,男的废了耕,女的废了织,连同道出去游玩都不想,亦且没有工夫。旧戏里申桂生可以无年无月地伴在志贞尼姑房里,连没有想到蜜月旅行,看来竟是真的。

  我们两人在一起时,只是说话说不完。在爱玲面前,我想说些什么都象生手拉胡琴,辛苦吃力,仍道不着正字眼,丝竹之音亦变为金石之声,自己着实懊恼烦乱,每每说了又改,改了又悔。但爱玲喜欢这种刺激,象听山西梆子的把脑髓都要砸出来,而且听我说话,随处都有我的人,不管是说的什么,爱玲亦觉得好象“攀条摘香花,言是欢气息”。

  爱玲种种使我不习惯。她从来不悲天悯人,不同情谁,慈悲布施她全无,她的世界里是没有一个夸张的,亦没有一个委屈的。她非常自私,临事心狠手辣。她的自私是一个人在佳节良辰上了大场面,自己的存在分外分明。她的心狠手辣是因她一点委屈受不得。她却又非常顺从,顺从在她是心甘情愿的喜悦。且她对世人有不胜其多的抱歉,时时觉得做错了似的,后悔不迭,她的悔是如同对着大地春阳,燕子的软语商量不定。

  我的迂于定型的东西,张爱玲给我的新鲜惊喜却尚在判定是非之先。旧小说里常有人到了仙境,所见珍禽异卉,多不识其名,爱玲的说话行事与我如冰炭,每每当下我不以为然,连她给我看她的绘画,亦与我所预期的完全不对。但是不必等到后来识得了才欢喜佩服,便是起初不识,连欢喜佩服亦尚未形成,心里倒是多少带有叛逆的那种诧异,亦就非常好,而我就uang-J庋晾倍趾康暮酶芯酰杂诓皇兜亩饕嘁桓懦腥希饰蚁不端幕婊幔坏么鹚凳堑模崽撕芨咝耍垢嫠咚墓霉谩

娃娃妈 发表于 2007-1-24 23:13

好文,无限好

无论何种人缔造,爱情,都是美丽的霞光

姽婳将军 发表于 2007-1-25 09:18

我为什么读的很拗口:(

keine009 发表于 2007-1-25 11:08

原帖由 姽婳将军 于 2007-1-25 09:18 发表
我为什么读的很拗口:(

$握手$ $握手$ 我也是,不过张爱玲,白先勇的文章也很白话的.怎么就不这么涩口呢??

daisy_jw 发表于 2007-1-25 11:18

$送花$ $送花$

东冬冻 发表于 2007-1-25 11:23

她但凡做什么,都好象在承当一件大事,看她走路时的神情就非同小可,她是连拈一枚针,或开一个罐头,也一脸理直气壮的正经。众人惯做的事,虽心不在焉亦可以做得妥当的,在她都十分吃力,且又不肯有一点迁就。但她也居然接洽写稿的两不吃亏,用钱亦预算排得好好的。她处理事情有她的条理,亦且不受欺侮。一次路遇瘪三抢她的手提包,争夺了好一回没有被夺去,又一次瘪三抢她手里的小馒头,一半落地,一半她仍拿了回来。

kiki_ff 发表于 2007-1-25 19:36

原帖由 daad 于 2007-1-24 22:23 发表
她答说还没有过何种感觉或意态形致,是她所不能描写的,惟要存在心里过一过,总可以说得明白。


$送花$ $送花$ $送花$
张爱玲的文字驾驭能力让人惊艳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今生今世 看胡兰成与张爱玲那脏而美的千古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