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宿舍不同命运——80后女生们的婚恋殊途 ZT
去年是结婚大年,走马灯一样参加婚礼。一场婚礼一场秀,当年住在同一个宿舍生活,坐在同一间教室听课,毕业不过几年时间,没有结婚的也多恋爱了。这里以同在一个宿舍的姐妹们为中心,说说我周围的同学好友,都是80后女生,都是大学学历,只是在婚恋这条路上各自各精彩,命运各不同。A:相信朋友,还是相信丈夫?
A是宿舍里的“大姐”式的人物,待人接物稳重而温和,性格脾气都很好,她帮忙的事情可以很放心,而且很会照顾人,考虑别人的想法和感受,简单说,就是一个非常善解人意的女子。A的长相普通,不过笑起来很甜,大二的时候通过网络认识了BF,经常倒几次车路上两个多小时去看BF。让我们最吃惊的是她几乎一毕业就跟BF结婚了,之后买房子生孩子,有一份写字楼的工作,成为一个标准的家庭妇女。
A曾经在宿舍的“夜谈会”上说过,自己喜欢那种会玩的男生,A的老公也的确头脑灵活善于交往。A老公由于工作的关系,经常需要跑外地。在一次非常偶然的情况下,我得知A的老公在A怀孕的时候找过小姐。A自己也曾经怀疑过,但是在她老公信誓旦旦的保证下相信了老公。我不知道是否应该告诉A我所知道的,因为A说,我相信他,即使他说的不是真的,我也相信。
男人跟女人的区别,可能就在男人会更相信好朋友,而女人更相信老公,就算那是真实的谎言。 B:爱情是计较得失,婚姻是一场较量
B是那种很有男生缘,但是很招女生厌的女生。其实B并不像那些讨厌她的女生想的那么矫揉造作,比如B的说话方式很嗲,男生就很喜欢,女生就觉得恶心。但是这其实是她的习惯,B即使说“着火了”,也一样说得嗲声嗲气。B长得算漂亮,打扮比较追求夺眼球,她喜欢一群男生围着的感觉。
B的初恋是她的高中同学,两个人在一起三年,B一直觉得他条件一般,潜意识里是做好分手打算的。两个人热恋,初恋BF难免会有跨越界限的要求,B始终没有同意过。大三的时候,B遇到一个条件满意的男生,这期间,B就周旋在两个男生中间,直到B认为与那个男生感情稳定成熟了,才与初恋分手。毕业之后一年,双方父母都进入见面买房子的具体环节,B觉得反正要结婚的,就跟男友同居了。但是同居生活让B的心态起了很多变化,对一些以前根本不在意的很小的事情,B也会觉得男友得到她了所以不在乎了,房子一时间不可能买下来,婚也不知道哪天结,于是隔三差五就跟男友闹,两个人经常吵架。
在爱情上计较得失的女生,会让自己受伤少一点。但是女生一旦将“处女身”作为筹码,男友依然如故还好,稍有差池,马上心态受影响。 C:他爱不爱你,就看是否珍惜你
C很漂亮,身材高挑,四肢修长,尤其是眼睛,看着你的时候像猫一样水汪汪的:)C的人生从来就不缺男生追求,从初中开始,三天两头书包里给塞进情书,几乎天天下课都有男生等在校门口偷偷看她一眼。C的初恋也是高中同学,后来那个男生出国,两个人开始还通信,后来信的内容基本就停留在“上帝保佑你”了。大二的时候C有了一个与她十分般配的BF,1米80多,长得像张东健,两个人走在路上一把一把的回头率。C的BF对她非常好,她自己想到的替她想到,她没想到的也替她想到。再喜欢再珍爱的,但凡她喜欢,任凭拿了去。两个人同居的时候都是处子身,她BF得到她之后对她加倍的好。
或许漂亮的女生都不甘心那么干脆定终身,尤其当对方条件不那么满意的时候。C的BF大专学历,工作一般,家庭条件一般。毕业之后,C在公司认识一个条件不错的男人,开始交往而且意外怀孕,那个男人知道了,说,如果你想结婚那么我们去办手续,如果你不想结婚那么你自己解决。作手术的时候她BF知道了这件事。他没怪她,只是说,如果你觉得他比我好,那么我放手。整个手术后都是她BF在照顾她。
C绕了一大圈,最后回BF身边,BF对这件事情再没有提过一个字,对她一如既往的好。C说,一个男人爱不爱你,就看他是不是珍惜你。 D:恋爱结婚生孩子,所有的事情一年做完
D在宿舍不太出声,很安静的一个女生,笑起来很腼腆,D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普通,长相普通家庭普通毕业之后工作普通,总之什么都很普通。是天底下无数平凡女子当中的一个。D没有谈过恋爱,通过相亲认识了一个天底下平凡男子当中的一个,几个月后两人领了结婚证书,又过了几个月办酒席,大概再过半年,他们的孩子就出生了。
速战速决已经是今天很多人选择的婚恋方式,但是当你身边真正出现,还是会小小的感慨一下。有时候面对现实的人生,浪漫的爱情、动人的过程更多的属于小说和电视,生活仍然还是惨淡的部分多一点。 E:做还是不做,那是个问题
E不算美貌,却自有一段小公主样的甜美态度。大三那年,她爸爸生病去世,从来是众人手心花的E哭得泪人一般。她妈妈觉得让女孩子从悲伤中缓解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开始一段恋情,于是当机立断,介绍朋友的儿子给E。那一个男孩子,白净温和,家世背景也富贵优越。E没有谈过恋爱,只是在中学是有过一段若有若无的暗恋。E和这个温和细致的男孩子在校园的无忧无虑下进展很快,见面一周牵手;约会两周接吻;然后开始留宿对方家……只是即使两个人已经“坦诚”相对,已经相互满足,E也始终不愿意放弃那个界限。
然而他毕业不愿在老爸公司做,又因为专科学历工作不顺,倒是E,毕业后在政.府部门做得顺风顺水。他开始密切注意E的业余生活,企图占据她所有的闲暇时间……他不往前走,于是也不让她前进;她觉得他不够她婚姻的标准,不足以让她下决心跨出那一步,然而也无法分手……于是,日复日,月复月,年复年。E说,他家里再荣华富贵都是他父母的,我不要求他现在有多少钱,但是至少要让我看到未来。
校园的爱情就是如此美丽也如此脆弱,因为开始它的人太少想到婚姻。而很多时候,对于爱情来说不足为道的问题,却是婚姻的致命伤。 F: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F的皮肤超好,加上那一张娃娃脸,就像一个活生生的瓷娃娃。F真正让我明白“天生丽质难自弃”这句话,F的家庭是很普通的上海郊县家庭,大一时在我们还嘻嘻哈哈没心没肺用着小护士大宝的时候,F已经一整套玉兰油;等到我们刚刚开始懂得面膜这个东西怎么用时,F已经倩碧三部曲整套整套用掉了。我们整天牛仔裤T恤衫打发的时候,F走的已经是瑞丽路线,即使冬天,也一定超短呢料裙+长筒绒线袜。总之,那个时候,F几乎就是我们的美容服饰教科书。省掉我们一大笔买时尚杂志的钱。而F,每天都奔走当家教兼职,用以维持她那笔对于女大学生来说绝对不算小的“美丽开支”。
F大二开始恋爱,从同学、联谊、网络、到同学的同学或者朋友的聚会,所有的机会都不放过,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不停地在换。F那时的标准很简单,帅,出身名校。毕业之后,F进入一家外企,F挥断所有校园恋曲,开始她真正的人生征战——嫁豪门。
最近关于F的消息是,与某外资银行总裁的跨年恋在经历了猜忌和怀疑之后,还是没有如童话般修成正果-----本来那一个就不是风度翩翩的王子,身家财富也离富可敌国颇为遥远。难得F,声音还是一如大学时代细细轻轻,瓷偶一般的人蜷在真锅柔软的沙发里,透出的却是铮铮决心-----下周与朋友的朋友介绍的美籍华裔见面-----小女子铁了心要嫁豪门,即使屡败,也要再战。
香港女星徐子淇8亿婚礼风光进豪门,李嘉欣背着一身骂名也就是为了挤进这个门槛,搏个少奶奶身份。豪门自古一入似海深,进门还只是第一道关。个人感觉,嫁豪门,漂亮贤惠会做人还在其次,起码要有一颗异常坚强的心跟意志力才行,这一点,F倒是有。 G:离开世上最爱自己的人,是一生后悔的事
G可能是这个帖子里有点偏题的一个,她生于70末,并不是80后人群。也不是我的同学朋友,而是朋友同事的朋友(关系有点绕~~~—。—)之所以写到她,是因为当初知道她的故事时很有感慨,所以纪录下来。
G是典型的上海人家的女儿,父母呵护在掌心,从小学到大学一路顺利,也没有过很大的人生波折。大学时认识了就读工科专业来自北方的BF,她BF大她一届。G毕业那年,带BF回家,她父母不认可他,倒不是条件因素,主要觉得她BF与她性格不合适。但是G一心要嫁,后来她将家中的户口本偷出来与BF领了结婚证,之后留了张字条,就收拾了东西搬到了BF租的房子。她的爸爸是那种很疼女儿的标准老爸,从小没有打过她一下,当她父母找到她的时候,她爸爸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一个耳光上去,从此她就没有回过家。
大概去年,G离婚了,原因一如父母当时预料,性格是导致婚姻失败的最重要原因。G说,世界上不会有人比你的父母更加爱你,世界上最无偿为你付出所有,最竭尽全力爱你的那个男人,是你的父亲。 H:找不到爱情,难道就一直等下去?
H身形小巧,笑声如铃,生就一双凤眼,眼波流转,妩媚动人。H的漂亮,属于那种可爱娇俏型的。H的理想就是相夫教子;爱情的理想则是美男。她可以爱上只合唱过一曲神似陈冠希的学弟;或者仅见过一面的网友;也可以爱上帅气的理发师;或是英俊的KTV打工仔……温柔单纯的H犯着所有贪靓女子的错-----为着那一眼的惊艳,承受每一段短暂的无疾而终。
其实H是爱情至上的女孩子,她可以不计较家庭条件、出身背景、工资学历,“只要是我爱并且爱我的人”。只是每个人都有软肋,H唯一的要求就是帅,用上海话说,就是“吃卖相”。终于,H似乎找到了现实与理想平衡的交叉点-----一个留过洋的白领,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过着租房养车讨生活的日子-----只是,又派生出两地相思。结局好像电视剧,前一天H的BF还在电话彼端倾诉衷肠,后一天突然消失,没有电话没有消息,人间蒸发一般。好容易等到回音,一句“我们分手吧”了断地干干净净。
一直比较钦佩两地恋的恋人们,热恋时的相思自不必说,一旦遇到一方“斩立决”,当面问声“为什么”似乎就成为天底下最艰难的事情。 I: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I跟她BF都是对方的初恋,高中开始恋情,毕业之后BF去参军,I则上了一所专科院校。期间他们并没有因为距离而生疏,毕业之后I就嫁给了BF。在周围的分分合合中,I一直是我们理想爱情的典范——初恋就是丈夫,不离不弃,相知相守。
然而两年前,传来的消息却是,她LG有了婚外恋,为了逼她离婚,不仅连打带骂,还带了那个女子住在家里。曾经一脸幸福笑容的I终日以泪洗面,终于点头离婚。
一年前,原来以为已经单身的I,原谅了LG,两人复婚,生了一个孩子。
有人说,I的LG婚前婚后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孰是孰非已非旁人能够点评,只是觉得,一个人如果没有遇到重大的生活打击,而有巨大的改变,那么那不是改变,而只是你之前没有发现,或者说,你发现了,而刻意不去理会。 J:坚持是不是胜利,没有人知道
J与男友的开始跟I很像,初恋,初中同学(好像跟地域有点关系,很多同学,或者的同学的同学中,上海郊县的女孩子似乎在中学就都已经开始恋爱了。)高中毕业之后,J考进一所二流本科院校,她BF没有考进理想大学,就进入社会,工作赚钱。
高中毕业就像一个节点,很多人就因为这个节点被分在社会的不同位置,所以“一考定终身”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比如J和她BF,两家家庭在背景、条件上来说本来都相当,但是高中一毕业,J的父母就觉得她BF配不上自己女儿了,其实就这点来说父母也并不一定错,并不是看不上女儿男朋友的父母就一定是势利眼,有的可能从经验出发觉得两人性格不和,有的则从现实长远来看,觉得男孩子没办法给自己女儿一个相对优越的未来。J的父母就属于第二种。
J不漂亮,皮肤比较黑,穿着打扮也比较没有章法。单从长相来说,她BF是优于她的。女生在二十几岁如花年纪如果不漂亮,那么基本不会再漂亮了,当然气质内涵之类的是另外一回事。而男生,时间对他们来说太优厚了,岁月的磨砺只会使他们越来越成熟。可以说,十年之后,J跟她男友站在一起,可能就不是她BF的父母看不上她了。
J的BF工作一般,可以看到的前景也一般。他对J很好,无微不至,他也知道J的父母看不上自己。很多次过年过节,J带他回家,都被J的父母拦在家门口。但是他们还是坚持,一直坚持到J大学毕业工作了,两个人已经同居,最后他和父母一起去J的家,J的父母终于松口,J和BF结婚了。
说点后话,在两个人坚持的艰难岁月,J会感到很大压力,只要她觉得BF稍有对她不好,就会觉得自己抵抗着父母,初夜都给了BF,觉得受了莫大委屈。很多次就为了这个吵架,吵到后来她BF都会说,“你第一次那我也是第一次,你到底要我怎么样?”。她BF父母,也不是一声不响的人,觉得自己儿子一直低三下四,心里也气,经常说J死活缠着儿子不放手。
欣慰的是他们还算有情人终成眷属,然而无论爱情还是婚姻都经不起折腾,需要费尽全力来坚持的婚姻比其他婚姻更加敏感,因为双方都觉得自己付出很多,所以也需要加倍小心维护。有句话说,婚姻是要靠经营的。 K:对无法容忍的事,当机立断
K身形偏丰满,不过皮肤很白,好像有个说法“一白遮九丑”,有点道理的:)K大概大三的时候认识了BF(怎么很多女生都是大二大三开始恋爱的?),她BF是师范专业的体育生,人很瘦小,黑黑的(不晓得这样身材的是从事哪项体育活动?),比较矮。K是很温和的一个人,BF对她很关心,两个人一直很好。
毕业之后,K就发现自己怀孕了。当时她BF的父母已经在市区买好了他们结婚用的房子,双方父母也认可了。K还没找到工作,不想那么早就生孩子,但是去医院检查才知道,K的子宫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形状,如果第一胎作人流,很可能会影响以后的生育。在这样的情况下,两家父母都敦促他们尽快结婚。于是,K和BF在毕业后大概半年奉子成婚。
K怀孕期间都住在自己家,她LG则住在市区新买的婚房。K没有工作可以在家安心待产,在家里自己的妈妈又能照顾周到。但是生下孩子之后K发现,在自己怀孕、生产、坐月子的时候,LG在外面有了新欢。伤心自然不言而喻,更加始料未及的是,她LG的态度是,我本来就不想这么早结婚有小孩,我在外面就是玩玩,也没想离婚,以后我出去玩你睁只眼闭只眼就当没看到,大家太平。K的很多长辈,都觉得她LG年轻玩心重,况且这种事女孩子吃亏会更多,而且传统向来“劝和不劝离”。一向温和的K,这次却斩钉截铁,快刀斩乱麻办了离婚,自己带着孩子找到工作开始新生活。
写到现在,我一直尽量少发表自己的观点,希望尽可能呈现客观事实。但是对于K,我想说的是,我很佩服她。从相处几年的恩爱男友,到准备厮守一生的丈夫,并且他已经是你孩子的父亲,一夜之间却发现所托非人。这样的打击对于一个刚刚踏上社会连工作还没有的女生来说,无疑是人生的重创。但是性格那么温和的K,却懂得及时回头,懂得一错不能再错,懂得收拾行装抬起头来向前看,懂得生活由自己主宰才能幸福。
K在离婚的过程中,她的父母始终坚定地支持她的选择,给与她无论物质还是精神的最大帮助。所以说,什么时候都不要把自己和父母割离开来,他们是你最坚定的后盾,是你最忠诚的港湾,是无论你遭遇什么都能给你力量站起来的臂弯。 L:天地任我行
写L,比起之前写的女生们,可能会更加主观。并且,或者L是我写到现在最为珍视的人物,虽然可能会被说我太美化她,但是还是想在这里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如果你不喜欢L,也请不要在这里对她加以指责,谢谢:)
L是我见过的人群中,最为按照自己的意志、喜好、感觉行事的人。换句话,她几乎不向任何人任何事低头,同时,她还能在这个主流世界活得很好。小学初中高中,她会因为去看书展或者植物展逃中学里超级无聊但是从没人缺课的班会课,一路重点中学免考,考大学时凭着自己的喜好独自到北京。如今从事一项颇高社会评价度与肩担社会责任的工作,在这个几乎被人际关系垄断的领域中,不依靠任何人,完全凭自己的真才实学五关六将,面试时一双板鞋一条牛仔裤,面对考官“你怎么看你今天的着装”直言“我凭我的头脑吃饭”,生生将穿着夏奈尔套装的北大女生PK掉。
当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小学时被家长摧着做作业时,她正在看原版迪斯尼动画片录像带;初学时忙着应付各种课程时,她已经泡在没造好多久的上海图书馆看原版《麦田里的守望者》;高中时奔命于各种补习班时,她却着兴趣在《漂亮女人》中理查基尔的“come on”和朱丽亚罗伯茨的“come on”两者发音有何区别。她的世界单纯分为喜欢和不喜欢,做喜欢做的事情,与喜欢的人交往。热爱的工作,独.立的生活,丰富的爱好,不薄的收入,间歇谈场恋爱,L活得活色生香。
或者有人会问我为什么不些L的情感生活,其实写L这个人,让我欣赏的是那种生活方式与态度,因为或者为了生计,或者为了主流价值观,或者为了父母的期待,我们每天都在做太多我们不愿意做,而且琐碎乏味毫无创造力的事情,太少能看到一个生活得如此自由自在又能在主流社会安稳立足的人,(当然她也具备让自己维持这种自在状态的能力),所以,当我想到写L,就直接想到这句话:“天地任我行”。 M:所谓“舍得”,有舍才有得
似乎每一个女生群体中都会有M这样的人物,漂亮,身材很好,皮肤细白吹弹可破,笑起来甜美可人。除此之外,她用资生堂,进去出租车或着干脆有私车停在校门接,她消费着一个女大学生所无力承担的时尚生活。宿舍里经常有她的电话,当然,来自不同男生,或者说,男性。
M为人高调,喜欢,并且无意中常常炫耀这种众星捧月的生活。M的这种众星捧月,与之前提到的B不同,B只是满足于男生们的关注,而M,则关于物质了。物质就是利益,利益就关于付出和回报了。世界上除了父母以外,不会有人心甘情愿无偿为你提供物质享受,如果有,那么就是有目的的。这并不是说那些男性错误,关键在于你对于“舍”和“得”怎么看了,只要你想清楚,不后悔,那就没问题。
我无意于将M定义为对或者错,只是想说,所有的事情都有舍有得,只要其中不存在欺骗或者无知,比如,很多女孩子完全不了解堕胎对自己的伤害与痛苦,就听信男友甜言蜜语同意他不带套运动,这就是无知。但是如果你对后果全部了解,再作出决定,那么,个人感觉,就没什么问题,只要你将来不后悔。当然,这时候只能自己对自己负责,你不要期望家长朋友男朋友对你负责,因为,你已经成年了。
说点后话,M大学毕业,就嫁给了这些男性中的一个,她LG是否了解她的以往我不清楚,但是她的婆婆,到今天也没有承认她。 $支持$ $支持$ $支持$
不好意思插队了,我以为mm发完了
[ 本帖最后由 hxmc 于 2007-1-29 16:59 编辑 ] N:自我在哪里?
N的初恋发生在她高中时,以BF移情别恋为结局。N是个很“小女人”的女生,看看琼瑶,听听许如云,喜欢公主式样的衣裙,羡慕高雅悠闲的生活。N的父母的文化程度都不高,是那种典型的在改革开放中富起来的家庭。
大二时,N交了一个外形帅气的BF。大三时,这个BF跟她说,你是个很好的女生,是我不好,我们分手吧。毕业之后,N进入某外企在某写字楼当一个最普通的OL,开始过几段恋情,最后都是对方说,我们分手吧。
从高中到大学到工作,为什么会接二连三被对方说这句话,我无法也不能下定论,只是,可以描述一个N的细节。N有一段时间非常喜欢这样的装扮:黑色长直发,简单的半袖连衣裙,稍冷时加一条薄羊毛披肩,除了手表再不带其他饰物。这是N一个从小琴棋书画练芭蕾的同学的习惯装扮,N从头到脚几乎“拷贝不走样”了那个女生,甚至去买了一架钢琴报了一个成人芭蕾班。学过的人应该知道想要在20岁开始学习钢琴和芭蕾的那种难度和艰苦。当然,N的钢琴最后成了一件颇有气质的装饰品。在和大二帅气BF交往时,N再一次脱胎换骨,染成酒红色的卷发;尖头细跟靴,紧身牛仔裤和流苏耳环——因为她BF喜欢这样的装束;然后,N几乎成为BF的影子,她说的每句话都会提到BF的名字,她做的每件事都会征求BF的建议,她的所有空闲时间全部和BF在一起……
最后成为N丈夫的人,是一个出身大家背景优越,但自身长相、身材、学历、能力都欠缺很多的男子。N的婆婆是一个美丽精明的女人,卖掉了住着的房子和本来给儿子准备的独.立婚房,买了一套大房子,让小夫妻跟长辈一起住,由于全部的N的公婆出资,产证自然也没有N的名字……
N喜欢的,是别人喜欢的;N注意的,是别人注意的;N想做的,是别人想做的。人都喜欢自己的观点被赞同,但是,如果身边的恋人完全没有意见而只是成为你的“回声”,那是什么感觉? O:生活,工作,爱情,顺其自然舒服就好
O来在南方城市,长相迷人,不仅漂亮,而且极有味道。个人来说,感觉20岁上的女生都可以用可爱来形容,但是对漂亮这个词我还是有点吝啬的。写到现在,我直接用漂亮的来形容的,好像只有C一个人。而O,她的漂亮比起C更加多一层味道,肤色偏深,有一种典型的南国美人的韵味。可能由于她从小生活在紧邻香港的南方城市,O的很多想法、观点、价值观都更加偏向香港市民;同时,她生活的城市又不同于上海北京香港的繁华紧张,所以她身上存在有一种仿佛天然的悠闲,不会为什么事情很急,她相信但凡事情都有解决办法,何必为了一时之急为难自己。O比较看重自己的生活,中意的食物、爱听的歌、喜欢睡懒觉、看有兴趣的书、结交对口味的人。这点又与L有点像,不同的是L有点理想主义,会努力在自己从事的领域中有所作为,而O,则有点类似桃花源中人,没有大理想,以自己习惯的生活方式生活就一切OK~~
O对于异性,有着非凡的吸引力。这里我有点夸张地用了“非凡”这个词,因为几乎不断地有各种各样的男士被O所吸引。他们中有同龄男生,有成熟的教授,有家财万贯的商人,有背景优越的公子哥;O没有在他们中遇到自己喜欢的人,但是与他们都保持着良好的朋友关系。大三的时候,O出了一场车祸,脚腕骨折,整整休息了半年,这期间,一个之前追求未果的男生一直默默照顾她,可能日久生情,康复后两个人就在一起了。但是半年之后,O意识到感激和喜欢毕竟不是一回事,向男友提出分手。大四时遇到一位成熟的已婚男士,但是O没有任由好感发展为感情。“他们夫妻感情再不好,我也不想成为那个导致他们分离的理由,既然没有结果,不如及早抽身。”O如是说。
现在的O,毕业后回到南方,与一个无论性格长相学历条件背景都十分优秀的男子有一段甜蜜的爱情,但是O由于小时候身体不好,很可能无法生育,“他出身传统家庭,又是独子,我不想因为我让他在我和他的家庭中两难。”这段感情最终无疾而终。
美丽又善良的女子,上天偏偏如此为难她,每每想起O,我只有四字形容——扼腕叹息。索性O生性乐观,在南方从事一份足以维持她所惬意的生活方式的工作,像以前一样,吃中意的食物、听爱听的歌、喜欢睡懒觉、看有兴趣的书、结交对口味的人,用她的话说,生活乐无边。 P:无所谓道德,只在意因果
P是我看到过的从思想到行为都比较另类的一个女生。在她的观念里,没有明显对和错的分界,行事准则也不以道德为参照,(当然,她不做违法的事)在她眼里,世间万事自然而然有一个分界——因果。凡是有因就有果,你要做一件事,便要承担结果。当然,如果你知道你钟的因会结如此这般的果,并且愿意承担,那就没问题,尽管去做就是。
P身材高挑,容长脸型,相貌一般,但自有一股颓废气质。P的父母常年不合,但也没有离婚。总体感觉,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无可置疑的重要性,尤其是女生。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如果一个女生的妈妈很精明势力,那么多少会在女儿身上显露;相反,如果妈妈雅致谦和,那么女儿也基本不太可能张扬跋扈。
P从大二开始交男朋友,不久即同居。有一次P和她BF在宿舍里运动,没有锁门,结果同宿舍一个女生进门闯见,P也无所谓。之后P经历了分手,换BF,再分手,再换BF……P每次都淡然处之——自己能承担结果,那么种下因也没什么问题。只是,P一直对避孕药物很依赖,“只要怀孕就生下来”,她从来都认为堕胎是对自然因果的违反。
毕业后,P留学读研究生,在异国他乡有了一次艳遇,被国内的男友知晓,P当即收拾行装飞回来拯救她的爱情。最后他们还是以分手告终。P伤心不已,她感到自己艳遇是为自己种的因,男友绝然分手自然是果。
P知道会有这样的果,并且认为自己能承担。然而却未曾料到承担起来如此伤心。可能这一次她直到看到果,才发现自己真的爱上男友。 Q:凭他如何,我喜欢就好
Q来自外地,她的父亲在当地是位高权重的官员;母亲则是教师。Q从小就是当地的公主,吃遍山珍海味,逛遍名胜山水。高中毕业,以非常高的考分进入上海一所名校,开始大学生活。Q从小她妈妈对她疼的时候非常疼,严厉的时候又非常严格,从学习、到礼仪、到待人、到接物,有时候甚至棍棒相向。不过Q的性格却十分爽朗,大学里我们一堆女生在一起,就能听到Q将很多事情描述地妙趣横生,经常笑得我们前俯后仰。
Q中等身材,皮肤非常好,好像有个词叫做“凝脂”,用来形容Q的皮肤决不为过。Q长得不漂亮,她的性格使得她有很多谈话投机的朋友,包括男生和女生。然而,却没有什么男生追求Q,这里瞎掰一句,个人感觉,男生可以和一个女生在思想和精神上非常契合,但是一旦谈到感情,还是会先从相入,这是我周围很多女生碰到的问题。
大概大四的时候,Q交了一个网友,非常清秀的男孩子,两个人顿生相见恨晚,那个男生甚至为了Q向自己的女友提出了分手。当然,那个男生没有见过Q,他相见恨晚的是Q的头脑和心灵。直到有一天,Q找不到理由不见他了,他们的“相见恨晚”,也就止于相见的那天。
毕业后,Q进入万千外企中的一家,在上海万千写字楼中的一幢中有了自己的办公桌。Q的父母曾经希望她回到家乡工作,按照她父亲的权利,在当地任何Q想做的工作都能手到擒来。但是Q拒绝了,她租了一套一室一厅,开始每天的朝九晚五;她像上海众多刚毕业的小白领一样,每月的收入刚刚够付掉房租交完水电费。Q说,再好的鲍翅燕窝我都吃过;再漂亮的山水我也见过,我喜欢的就是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生活。在我眼里越见越烦的钢筋水泥在Q眼中就是山清水秀;让我感到厌倦的紧张生活却是让Q乐此不疲的城市节奏。
工作后不久,Q闪电般开始与一个长相英俊、身材挺拔,但学历很低、家庭条件非常差的男子恋爱并且同居。那个男子有过很多恋爱史,过往的美丽女友都因为他的条件离开他,因此他格外珍惜Q,两个人像一对小鸟一样甜蜜。但是只要谈到婚姻,Q就无言以对:我的父母肯定不会同意,我最不希望的就是我爱的人和我的家庭反目。直到现在,Q的家里也不知道她BF的存在。
从城市的选择,到恋人的选择,到生活方式的选择,或许,人都会喜欢自己得不到或者长期缺少的东西。贫穷者如此,富贵者亦如此。 R:积极、乐观、人生充满阳光
R的身体不太好,有时候体育运动会心跳就会加快,每到一个季节还会犯哮喘。她的身体曾经让她遭受不小的挫折——初中考高中的时候,连续几天高烧不退,考到一半体力不支,成绩一直很好,本来肯定能考取重点中学的R进入了一所中专。一帆风顺从高等学府走出来的人可能会比较难以体会R的艰难与不甘。中专三年,R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全日制大专,之后年年拿全额奖学金,再以大专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全日制专升本。记得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说一个大学,最有趣的家伙是前十名和后十名,中间那些人每个大学都相差无几。R就是有趣的前十名当中的一个。她对成绩以外的很多东西都感兴趣,整个人生机勃勃。
R的BF是她的初恋,温和、细致,身材高大魁梧,为人谦逊温文。两个人没有那种大起大落的爱情故事,而是像涓涓流水细水长流。只是她BF工作学历家庭条件都逊她一筹,大学时R的父母还对他们不加干涉,但是当R毕业后进入一家待遇相当不错的外企,而她的BF仍然原地踏步毫无起色时,她的父母开始明确表示决不考虑他们的婚姻。可能会有人觉得R的父母势利,但是R也能理解父母的态度:“爸爸妈妈并不是不给他时间,而是他不想改变。”
作为R自己也很矛盾,她爱BF,但是BF的安于现状也是事实。每个女生都希望自己喜欢的人能被父母认同,毕竟有父母祝福的婚姻是两个人幸福的开端。 真不错,$送花$ $送花$ S:到底应该相信什么?
S从小就被父母按照“淑女”的标准教育,坐有坐姿站有站姿,留长发扎蝴蝶结,笑要掩口行要端庄。S一帆风顺从小学到大学,学艺术设计的专业,毕业后无风无浪进入一家规模很大的外企当设计师。公司待遇还可以,朝九晚五每天下午公司会叫下午茶;年终办个风光正式的PARTY;每个月发放买得起CD、倩碧化妆品但是想买房子是妄想的薪水。S想成为体面白领,穿名牌衣服买名牌化妆品,衣着光鲜出入甲级写字楼,在公司喝喝咖啡尝尝点心的曾经梦想已经实现;但是她没有任何兴奋的感觉,反而开始觉得人生进入一种不可名状的空虚状态。
S是典型的乖乖女,到毕业也没有开始过恋爱。很多时候,我会感到S的想法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S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可能由于艺术类院校专业的学生更加感性,大学时她周围的女生大多已经有了恋爱史,同居租房的也不在少数,甚至婚外恋、异国恋、同性恋也屡见不鲜。S说她大学时代的宿舍“夜谈会”几乎可以用“性百科全书”来形容。在这样的环境下,S还是坚持她的原则等待真心喜欢的人。
S喜欢美丽的事物,她喜欢那种长得动漫一样漂亮的花样男生。工作后,她终于在网络上遇到这样一个人,只是,又是一段相隔万里的“异地恋”。一年多,他们没有见面,只是MSN、电话、短信、交换了照片,然后就成为了恋人。S的BF在当地家世显赫,半年后留洋回到家乡,他们相见,他信誓旦旦,要为她来上海打拼。然而仅仅在他发誓的一个月后,突然没有了任何消息,MSN脱机,手机关机,电话无人接听……情形与H的BF惊人相似。
写H的时候已经对异地恋有所感想,只是觉得,一地恋也好,异地恋也好,如果你想分手,无论是为什么,即使只是编也请编一个理由给你恋人。亲眼目睹H与S的经历,那种对答案的苦苦追寻真的很折磨人。之后的S,想法完全改变。她开始明确地以婚姻为目标寻找物质条件优越的对象。
80后的女生好像早恋的很多,到了大学三四年级都已经有了恋爱史。我不知道恋爱的次数是不是会影响一个人对爱情的坚持,只是从身边的人们身上看到,其实无论男生女生,人生没有太大挫折,家庭条件不至于太差,当他刚刚开始恋爱的时候对爱情都是充满憧憬与向往,对对方真诚付出的。只是随着他在恋爱中受伤的次数增加,他也开始在每一个下一次中学会更加自私现实地保护自己。所以受过伤的男人会说女人不可信,而受过伤的女人会说男人不可信。
现在发现,从前不屑一顾的父母的话,真的是人生经验之谈。两个无论思想还是经济;无论判断力还是价值观都没有定型的少男少女,怎样才能对自己的爱情负责?恋爱次数的积累带来的最大伤害,不是月下伤心,不是雨中痛心,而是对爱情失去信心,最终失去爱的能力。但是,罗密欧遇到朱丽叶时,她14岁,他19岁;初恋就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第一颗露珠,第一抹朝霞;当两个人都阅尽周围人世无奈,那种相遇是不是还能有15岁般的青涩心动?这就像二律反背,只能得此舍彼而无法两全。
S已经能够淡然地说,“既然无法相信男人,那么相信钱也未尝不对”,而我感到的,却是她被伤害的心是如此惨淡而无奈。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实在是上天最大的恩惠了。 先顶再看$支持$ $支持$ $支持$ T:平静等待,心态很重要
T生于80年,父母是知青,她在十几岁时回到上海。由于无法跟上学习进度,重读了一年。T个性爽朗大气,这一点偏近男孩子性格。T的家庭条件不好,读书的时候她用什么都比较节省,但是一点也不寒酸,能够将一笔小小的零花钱用的很到位,我一直觉得这是一种能力。就像女孩子都有心爱喜欢的东西比如绒毛玩具什么的,T也有自己想买的小东西,或者一个藏银的挂坠,或者一次短途旅行。但是她不像那些家庭优越的女生那样能够轻易得到,往往需要积攒很久零用钱或者兼职的薪水才能实现。然而T完全不急不躁,以非常享受的心态来度过这段积累期,她认为一件东西通过努力最终得到,不管结果如何,其过程是充满期待与快乐的。
T在大学学的是日语专业,毕业之后进入一家知名日企。在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中算工资待遇不错的,她觉得自己工作了,要开始担起责任让她的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她把工资的大部分交给她妈妈,自己仍然像学生时代一样留一笔不大的零用钱。说实话,我很少在80后的女生中看到有以肩担父母生活为已任的这种想法(包括我自己,惭愧一下—。—)。T的人缘也很好,有一Qun-Jiao往多年的朋友,一年中总有一次旅行,若干次聚会。她做事很有信用,让人非常放心,她不会轻易答应什么,但是一旦答应,一定做到。T很念情,别人对她的好她口上不会说什么,但是都会记在心里,有了机会一定会还,有时候虽然是很小的事情,却会让人心里很温暖。
T的情感经历很简单,或者说,我知道的很简单。按照T这样淡定的性格,但凡喜欢谁,也只是放在心上任其自然。工作后,T的周围长辈开始催她,T也不急,父母安排了相亲就去看,朋友带着介绍性质的活动也去玩。问她,她说:就算不喜欢权当朋友交往,没必要把相亲看得目的性太强而急吼吼;也不用太清高一谈相亲就急于撇清关系。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能只有一个目标。婚姻是目标,工作是目标,爱情和朋友都是,最重要让自己充实快了。很多事情急也急不来的,过程的美丽往往到过了才发现。既然如此,生活的节奏放慢一点点,一路风景细细看,心态自然好很多。 没看完,一个宿舍怎么住了这么多人????
明显是假的,上海据我所知是住宿条件最好的,我们还在四个人挤一间的时候,他们已经两人一间了,等我们有两人一间的公寓的时候,他们已经有单间了。这么多人都住一个宿舍??我们班上一共才5个女生哎 lz的文笔干净利落,棒就一个字!!!!!!!!!!!! 弱弱的问一下: 80后是指80年以后生的还是80年代后期生的$frage$ 转完了吗转完了吗 原帖由 xiaoduo 于 2007-1-29 18:29 发表
弱弱的问一下: 80后是指80年以后生的还是80年代后期生的$frage$
80年以后出生的 原帖由 Cassie 于 2007-1-29 20:30 发表
转完了吗转完了吗
会陆续更新的 是编的,还是什么,怎么这么多人呢?$frage$ $frage$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