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晃:王朔还灭不了80后 我写不出余秋雨那种文章
文化名人洪晃28日上午携新书《无目的美好生活》在北京图书大厦举行签售。她在接受采访时说,80后肯定会被灭掉,但不是王朔这帮人。余秋雨那种文章她也写不出来。洪晃:王朔还灭不了80后 我写不出余秋雨那种文章
洪晃
王朔这一代灭不了80后
据《北京娱乐信报》报道,最近,“复出”的王朔曾把“80后”一顿臭骂,在他嘴里这一代人完全没有战斗力,称“我们‘五、六、七’一出动就能打垮他们”。
对“80”后,洪晃并不反感,“‘80后’挺好的。他们挺新潮,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一方面他们目的性很强,但另一方面多少有点空虚,有点像《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的那一代人。他们比父母那代人的物质生活好多了,却在生活中容易找不到感觉,恨不得自己给自己一刀,才知道什么是疼。”
虽然洪晃也认为“80后”写的东西有点无厘头,“他们的文体文风似乎突然就转了,看他们的东西就跟看法国新小说一样,让你抓耳挠腮。但不管怎么说,他们的作品至少在他们这一代人中引起了共鸣,这就够了。”
至于王朔说的“我们‘五、六、七’一出动就能打垮他们”,洪晃不赞同。“‘80后’肯定会被灭掉,这毫无疑问,但我不相信是王朔这帮人。长江后浪推前浪,能灭‘80后’的是‘90后’。”同理,洪晃认为自己也有这一点。“我肯定也会被灭掉,我也在等着这一天。那天到来的时候我就轻松了。”
余秋雨那种文章我写不出
在《无目的美好生活》中,洪晃犀利的文风让人看了觉得痛快,但直率坦白的语言也让人觉得有点“口无遮拦”,传统观念中适合私下说的话被她大大方方地写了出来。
对这种评价,洪晃说,中国人一般都有两面性,有公众的一面,也有底下的一面,一个人只要公众的一面表现得好,别人并不追究他底下那面是怎样的。但这样也造成人活得很累,伪君子成为普遍现象。“我刚从美国回来时,也想这样做,但发现别人都能看出来我是在装,后来一想,是什么样就什么样吧,体面的感觉不适合我。”至于文章内容,“我不是想刺激什么人,关键是,余秋雨老师那种文章我还真写不出来,是水平的问题。”
除了自己的文字,洪晃力荐读者留意为她这本书配了四十幅漫画的漫画家王原,“你们一定要去采访他。我不知为什么今天很多人喜欢几米的漫画,那种卡哇伊的东西我看了就不喜欢。文字和图画是应该放在一起的,你看了他的漫画会发现他有点像郭德纲,心肠是好的,但巨损。”
跟徐静蕾比我先投降
《无目的美好生活》中的内容来源广泛,比如三联生活周刊和其主办的杂志《乐》,多数文章在洪晃的博客上都粘贴过。用她自己的话说:“反正过去写过的字都在这本书里了。”其内容主要是随笔小文,谈人生、谈社会、谈态度。
谈到这本书的书名,洪晃解释说来源于书中一篇文章的题目。“那篇文章是给潘石屹的‘SOHU小报’写的。当时他出个题目,写什么是幸福。我想了半天,发现想的过程最痛苦,什么也不想最幸福。”把这篇文章的题目作为书名,是因为她觉得当下很多人活得太累,“天天忙着挣钱,今天跟这个比,明天跟那个比。这么比,有完吗?”
徐静蕾曾把博客文字弄成图书出版,但买账的读者不多。洪晃却说:“人比人气死人,要是跟徐静蕾比我先投降。”,“我和她的内容还是有区别,大家看到的东西不一样。我没把博客当日记写,而是把博客当专栏写,所以这是本专栏集,非博客集。” 如果说50年代的伤痕文学,60年代的新写实主义,那么到了70年代基本属于断层。因为这批人都忙着考寄考托了。打着70后旗号的,无非是那几个身体写作者。
说实话,网络时代的文学,什么灭不灭的。不炒作,谁知道你啊? 挺喜欢洪晃的,才女,
觉得她活的特真实 原帖由 魔幻安眠药 于 2007-1-29 19:45 发表
挺喜欢洪晃的,才女,
觉得她活的特真实
$握手$ $握手$ $握手$ 原帖由 Ando 于 2007-1-29 19:43 发表
如果说50年代的伤痕文学,60年代的新写实主义,那么到了70年代基本属于断层。因为这批人都忙着考寄考托了。打着70后旗号的,无非是那几个身体写作者。
说实话,网络时代的文学,什么灭不灭的。不炒作,谁知道你啊?
$握手$ $握手$ $握手$ 你这话我读了三遍。$送花$ 东一把西一锤
也不知道想说啥
但又特能拽 感觉她语言犀利,但又很幽默,常常看她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u/1198251274
韩寒的blog有些也很逗,但是跟她不是一个档次
http://blog.sina.com.cn/m/twocold 还是来靠李大师修圆他们:D :D 文学也是不是谁灭谁的事呀
只要能引起共鸣,就是好文章
只是现在的作家已经不是我们定义的作家了
他们对名利的要求好像超过了作品
鄙视一下 我对我表妹那个90后确实挺畏惧的,一天到晚太鼓噪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