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海归?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属于你
在德国找到工作并刚开始不久的人们,你们将来的打算如何呢?是工作一段时间后回国?回国后自己创业还是做高级打工仔? 或者干脆是在德国混长居?或者是入籍?看到这样的一篇文章,转来大家共览,希望大家各抒己见。
海归?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属于你
作者: 佚名
在全世界的城市消费统计上,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经榜上有名;在全球GDP统计上,中国已经进入前十。很多海归期待着这是个回国创业的好机会,也许是的,如张朝阳等。但是,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更多的,面临的是一份工作,那么中国是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对你张开臂膀?
不是。
海归变成海待,海待变成海鸥。这些都是归国人员的错吗?是他们不懂得适应中国的国情,不肯努力工作吗?
不是。
北京上海的经济,消费或者服务娱乐等等已经达到了国际化的水准。但是与之相对应的事实:是北京市人均工资25000元/年,也就是2000元,300 美元,本地房租200美元以上,一套四环内百平米公寓为10-15万美元左右,据统计70%的人无力购买住房。大多数人没有保险,义务教育包涵的小学,中学择校费动辄几万元甚至10万元,这是如北大附,人大附等比较有名的学校的报价。
按照前面文章阿忆blog的文章,你的每月的生活费,如果希望交通,住房都能够比较便利的话,那么1000美元的月生活费是必须的,这是三口之家的标准。另外,他的住房的价格已经不可能买到,所以你每个月还要再增加 200美元左右的收入,这是指30年的贷款。此外,如果你回国的话,你的家人多半由于教育,机会等原因无法找到工作(这个很正常,我周围有4个海归的夫人没有正式工作,这还仅仅是北大的一个系的一个所)所以,这些收入都应该算到你头上。也就是说,如果你想回到高校的话,看看工资水平,趁早打消念头。如果你想进公司,那么你所需要的工资很多地方是不愿意给的。所以如果你想生活的好一点的话,特别是年纪已经比较大了,请你还是留在国外,如果你还是在大学里面,考虑转行吧。
从经济的角度,如果你想享受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我必须提醒你,如果你只是想作为一个打工的,那么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与你无关。你必须考虑你的收入,能否支付你的住房,你孩子的上学。此外,你自己的保险也要考虑,国内是没有国外那种真正意义上的医疗保险的,也许以后会有,那么你以后再回来吧,否则一场大一点的病就能毁了你的未来,你的家庭,再赶上庸医让你去见了马克思,是不会有人替你说话的。痛苦的只有家人。记得前些时候哈而宾500万医药费的事情吗?在中国,没有钱是痛苦的,有了钱你也不一定能买到服务,保住小命。
所以,不要赶什么时髦,回到中国为自己的后30年功成名就打算。考虑一下人生,那些都赶不上人的自由,尊严,家庭,孩子的成才重要。特别是男人,在国外那么久,你就不能学学他们老外,能够务实的做一份真实的工作吗?难道中国人的功利心就重到蒙蔽了自己的眼睛?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不仅仅在经济上不属于普通人,甚至在社会地位上也沦为富人的附庸。如果你回国看看,房地产广告上,奢华,精英,稀缺等等字眼目的就是高价,这就是70%人买不起房,买的起的人又有50%沦为房奴的北京上海。这哪里是一个普通人生活的国度?在国外,人人安居乐业的环境在中国是不可能的,诺大个中国,没有老百姓的容身之地。教育,你儿子的择校费就是你一年的工资,还不要算学费,生活费等等。连义务教育也成了高价选择,普通人的子女就活该受歧视,也许作为一个海归,你还有能力为你孩子择校,可是,面对坐着奔驰宝马来上学的孩子,您能说您的孩子幼小的心灵不会受到污染吗?再说医疗,没有保险,这摆明了您要是大病一场,如果没有个积蓄,就只能等死了。穷人更不要说看病了。北大一位老师换肝,这还是在名义上有公费医疗,万众瞩目的北大,他只能自己付费20-30万,好在系里凑了这笔钱。如果您要是不幸和系主任关系不好,您还能拿到吗?如果您进了一家公司,老总会帮助您吗?必须指出的是,您就是想用自己的收入买这样的保险,可惜保险公司没有这样的服务。因此,如果您一定不能是穷人。
以上说了地位,如果说到做人的尊严,那更是不勘回首。慢慢道来:在国外,大家见面,就算是大街偶遇的陌生人,也不免打个招呼。回国来你发现大家都冷眼看你,你会很不习惯,习惯性的对陌生人笑笑,打招呼,说谢谢,别人会拿你当怪物。原因有二,其一是中国人习惯上不对陌生人打招呼。但是别人打了招呼,而觉得意外,进而觉得你有病或者另有企图,这是来源于原因之二:戒备之心。国人的戒备之心是和当前的现状紧密联系的,如果你生活在一个到处是假货,人人自危,处处小心,做事情随时看人脸色行事,仔细考虑要送礼给谁才能办事的时候,你也会很累,不想笑,不相信别人,这很正常,除了你根本不想要这种生活以外,这很正常。说明你还是一个想有独立,自由,尊严的人。
换一段继续说尊严;我只能举我最熟悉的学校里面的例子。北大一位引进人才去房产科办临时住房,管钥匙的小姑娘说没有了。后来听说,就在当天下午(或者的二天,记不清了)有个校医院的小护士去要房子,这个小姑娘一下子拿出三套钥匙让她选。知道为什么吗?还是我前面说的医疗资源奇缺。现在你大概明白了吧,你在国外学会的独立,尊严,公正在国内来讲都是屁话,在国内要生存,就要有关系。有关系,就意味着你放弃尊严。北大尚且如此,走出象牙塔又该怎样?(如果在私企,这种情况会好,但是那要看你做那行了)各个政府机关,衙门,公检法去办事,简直是去卖笑,和国外的公事公办完全不同。当然,名义上就算你不笑事情多半也会办的,但是你总不想栽在小鬼手里吧?
中国人做事情的方式有他很独特的地方,有人说,中国不是世界工厂,是世界染缸。没错,如果你想回来的话,就要学会放弃国外那种对自由,对人格尊重的见识,否则你就还是觉得痛苦。前几天主页上有个报道说60%的中国人来生都不想做中国人了,因为没有尊严。真的是没有尊严,要知道他们中很多是本土生活的,没出过国,没见识过什么叫有尊严。如果你还不相信,一心回来的话,建议你做一段海鸥。
至少,和我同回来的海归,以及我认识的海归,没有一个喜欢国内的。
但是,我必须说明,不管你觉得抱有我这种想法是怀有理想,还是不得意的loser也好。这些事实是你必须面对的,必须重申的是。中国高速的发展并不属于穷人,以及半穷的人,而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生存,家庭,以及理想。希望我的话能提醒你,让你仔细考虑一下更深层次的中国是否能满足你的希望。
[ 本帖最后由 serty77 于 2007-4-24 22:17 编辑 ] $汗$以偏概全了吧
不管你是不是海归有困难到哪儿都有困难当然运气是很大因素 不过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这和是不是在国内没什么关系回国混得好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感谢楼主转这篇文章给大家参考,但是说实话,这篇文章的作者太消极了,起码我的同学,回国后工作生活都很好。而且,各家有各家的习惯。德国人是跟你打招呼,那就代表你有尊严了吗?一个人只有在自己的国家才能活得有尊严! 中国不属于你,那德国就更不可能属于你了。这篇文章是给适应能力差的情商低的人看的。 太过夸张了,没有深刻的思想,只是简单的罗列负面例子,搞的好像只有作者才有海龟朋友,只有作者了解国内行情$bs$ $bs$ $bs$ 作者是不是在国外混不去,回国也混不下去,才写下这么消极的文章,这种人到那里都是一样的loser, 混得不好就怪社会 $NO$ $NO$ Jetzt bin ich an der Uni, kann leider nicht auf chinesisch eintippen,deswegen schreib ich mal auf deutsch...
wenn man später als 80ger Jahr geboren ist, normalerweise ist einzelkind. Wenn Einzelkind inOversee bleibt,wer kümmert die Eltern. Man muss sehen,dass die Eltern nicht die unbefristige Aufenthaltsgenehmigung in DE bekommen können,obwohl ihre Kind deutschen Pass hat. Es ist sehr sehr sehr schlimm, wenn man ein Jahr nur einmal oder einpaar mal die Eltern sehen kann ,oder?
so, ich werde auf jeden Fall nach meinem Studium nach China zurückkehren... 原帖由 llggcom 于 2007-4-24 18:10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感谢楼主转这篇文章给大家参考,但是说实话,这篇文章的作者太消极了,起码我的同学,回国后工作生活都很好。而且,各家有各家的习惯。德国人是跟你打招呼,那就代表你有尊严了吗?一个人只有在自己的国家才能活 ...
打吗?$汗$ $汗$ 又是留美的人写的吧. 写得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还是得看个儿的追求和发展而定。如果想求稳定的,那么德国很适合安居乐业。可是与此同时,如果选择了留在这里,那么我可以说,几乎就能够预见20年以后的生活,毕竟作为外国人在这里即使你很优秀也很难被提拔上去。
回国发展不一定说肯定能够成功,但是毕竟事业上上升的空间要大很多,这个机会还是有的。国内依旧是冒险家的乐园,成功与失败的风险同在。 不属于海龟,也不属于中国多数的工薪阶层,国内的很多人生活的也不尽如人意,不是个个都能消费的起,多数还是要靠家里,当然有个好爸爸,那什么都属于他/她了。 中国毕竟是我们的祖国. 原帖由 serty77 于 07/4/24 16:26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在德国找到工作并刚开始不久的人们,你们将来的打算如何呢?是工作一段时间后回国?回国后自己创业还是做高级打工仔? 或者干脆是在德国混长居?或者是入籍?
看到这样的一篇文章,转来大家共览,希望大家各 ...
$支持$ $支持$ 在德国感觉像在人家家里做客,没有什么安全感,更没有扎根的感觉。还是渴望回到自己的地盘。 其实这篇文章虽然观点和结论有失偏颇,但是描述的现状却比较客观。我不知道回帖的人里有多少人已经开始工作了的。其实人的想法随着不同的阶段、年龄是可能变化的,也许当学生的时候是一种想法,但工作后了解了更多的情况后,有时的选择经常会很无奈。想想文章中那些抱怨的海龟,也许当年他们决定回国的时候也是义无反顾的。 感觉好多时候都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中国的商业保险不报大病吗?
好像外企都是给雇员买商业保险的。可能大学里没有这么好的福利吧?
[ 本帖最后由 kuan 于 2007-4-24 23:28 编辑 ] 原帖由 jasmin_li 于 2007-4-24 20:26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Jetzt bin ich an der Uni, kann leider nicht auf chinesisch eintippen,deswegen schreib ich mal auf deutsch...
wenn man später als 80ger Jahr geboren ist, normalerweise ist einzelkind. Wenn ...
$支持$ $支持$ $支持$ 原帖由 jasmin_li 于 2007-4-24 20:26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Jetzt bin ich an der Uni, kann leider nicht auf chinesisch eintippen,deswegen schreib ich mal auf deutsch...
wenn man später als 80ger Jahr geboren ist, normalerweise ist einzelkind. Wenn ...
$支持$ $支持$
虽说父母在,不远游有些过时,但双亲在堂而不回,我是做不出的,尤其作为独子来说。。。 赫赫,楼上这番话算是说到心里去了。 :o :o :o $考虑$ 我觉得完全是人生态度的问题。
人们的生活水平是和收入水平有直接关系的。但是快乐水平和收入水平却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说白了就是月入20k如果你的情商不高,也会四处碰壁,感觉失望。月入5k,如果知道如何去乐观的生活,那么你也是幸福的。关键还是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其实如果单单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还是不要回国吧,但是心灵上的空缺怎么祢补??
在国内靠关系,的确,但是谁在国内没有几个好朋友呢?
还是老话,我们只有把祖国发展好了,我们的下一代才不会遇到和我们一样的尴尬的问题:
我是该回国,还是在外国呢? 原帖由 wanglong_pq 于 2007-4-26 09:19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其实如果单单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还是不要回国吧,但是心灵上的空缺怎么祢补??
在国内靠关系,的确,但是谁在国内没有几个好朋友呢?
还是老话,我们只有把祖国发展好了,我们的下一代才不会遇到和我们一样的尴尬的问题:
我是该回国,还是在外国呢?
如果没有父荫,
理想主义者就马上回去, 比如邓稼先.
现实主义者就暂时不回, 比如杨振宁. 写得太消极了。
我同学回去几个都干的不错,年薪都在十几万,有位已经跨过25万了,净收入啊。 原帖由 zukunft 于 2007-4-26 12:35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写得太消极了。
我同学回去几个都干的不错,年薪都在十几万,有位已经跨过25万了,净收入啊。
感觉回去的混的都不错。那些在国外混的好的,最终的目标也是想派回去$考虑$ $考虑$ 原帖由 wanglong_pq 于 2007-4-26 09:19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其实如果单单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还是不要回国吧,但是心灵上的空缺怎么祢补??
在国内靠关系,的确,但是谁在国内没有几个好朋友呢?
还是老话,我们只有把祖国发展好了,我们的下一代才不会遇到和我们 ...
$支持$ $支持$ 怎么就不见美国人在德国问这种问题。人家都义无反顾的回去了。
德国人还抢着要去呢! 原帖由 wanglong_pq 于 2007-4-26 09:19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其实如果单单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还是不要回国吧,但是心灵上的空缺怎么祢补??
在国内靠关系,的确,但是谁在国内没有几个好朋友呢?
还是老话,我们只有把祖国发展好了,我们的下一代才不会遇到和我们 ...
$支持$ $支持$ $支持$ 这篇文章里关于住房和医疗部分还是很真实的,春节期间回北京,看房子,真的是越看越害怕,很多房子在四环五环之间价格也很惊人,用我的话说一脚油都到河北了,还那么贵!!$汗$ 嫌国内房子贵的,不知道在德国能在什么样的城市买什么样的房?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