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戒备:股市惊现恐怖的变盘信号
2007-4-27 8:28:54 钱政宜 国际金融报成交量骤减 市场酿变盘
A股静态市盈率上升速度令人想起两次著名的泡沫市场
4月26日,上证综指大幅高开后,轻松应对了盘中的快速跳水,收于3783.06点,涨幅1.04%,再度创出历史新高,并逼近了3800点关口。
不过,沪市的成交量却骤然缩减至1438亿元,为4月9日以来的“地量”。值得注意的是,自沪市4月24日创出2054.82亿元“天量”后,4月25日成交量下降到1767.7亿元。连续两个交易日成交量每日下降300亿元,这样的缩量幅度还是较大的。月线上看,尽管4月行情还有2个交易日,但天量长阳已是不可动摇的事实,连续9个月的大幅上涨,使得市场各项指标均在高位连续出现钝化。结合大盘的5分钟线和15分钟K线图,指数上攻速率减弱,并出现横盘的趋势看来,市场有酝酿变盘的可能。
热点切换过快
最近3个交易日里,热点频频切换,让习惯于追涨杀跌的短线客叫苦不迭。4月24日,银行股全线低位“休息”,题材股异常活跃,涨幅榜上低价股占据大片。4月25日,“二八”现象重现,银行股成了最大的亮点,华夏银行强势涨停,带动银行股板块全线大幅反弹。就连沉寂多日的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两家超级权重股也出现了较大的脉冲式涨幅,大幅拉高了指数。
而到了4月26日,前一个交易日表现顽强的银行股却突然失去了前进动力。除华夏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勉强小涨外,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逆市下跌了1.53%、0.59%和0.35%。券商股、资产重估类个股纷纷上了涨幅榜。
自去年下半年至今,各板块均几番炒作,就连濒临退市的多家个股都爬到了10元上方,整个市场的平均股价接近14元。数据显示,自2006年11月以来,市场的估值水平快速提升。4个月不到的时间里,A股的静态市盈率已从24倍快速攀升到40倍,其上升速度已经堪比历史上两次著名的泡沫市场(1999年的纳斯达克市场和1989年的日本市场)。
个股股价的快速上升,使得很多个股暂时脱离了基本面,资金推动性特征非常明显。在相对高位,市场成交量急速放大后突然减少,加上没有持续性热点的支持,中短期内市场的内在调整压力正在累积。
消息面隐约偏紧
由于“五一”长假临近,市场普遍预期的长假期间管理层可能出台紧缩政策的日期已经临近。成交量的背离,也显示市场参与者在连续上涨之后开始变得谨慎,承接筹码的意愿减弱。
而近期又有不少外资投行发出了偏空的看法,国内赫赫有名的中金公司也在其二季度策略报告中强调“调整的发生只是时间问题”。
全国社保理事会副理事长高西庆近日也表示,社保基金准备在年底前将股市投资比重压缩至30%左右。高西庆称,现时社保基金的股市投资比重已经上升到39至40%,有些过高。但他表示,社保基金压缩证券投资比重只是为了严守投资内规,并非对股市缺乏信心。
另一方面,在A股开户数持续刷新天量的同时,近期市场中也不断出现对于股市是否过热的争论。借贷炒股的势头重新抬头,不少投资者因为炒股而不惜影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而投资者一定对证券营业部的“热闹”深有体会,不少营业部已经人满为患,开户的队伍一直排到了门口。
种种迹象显示,市场的热度确实不低。太热之后,总会想凉快凉快。 泡沫已经非常严重了,更加体现中国股市的博傻现象,都觉得会找到更傻的下家接手。
楼市都比股市稳妥,因为固然现在楼价超支了多年以后的涨幅,但确实没有特殊社会动荡的话,早晚楼盘实际价值会升到这个幅度。股市则不然,相当一部分股票无论什么时候也没啥机会真正达到目前股价水平的实际价值。 泡沫是非常严重,但是按照一般性政策思路,要在短时间出现股灾或者大变盘的可能性并不是很高.因为影响太大,会有政府性干预
我认为最大的可能性还是在5,6月间进行大幅的震荡形回调,以期能够消耗一部分多空的实力 投资了几个国内的股票,那可是每天提心吊胆啊,震荡幅度太大,吃不消控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