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理念一样酷成都人穷富都时髦
冯大庆当年,全中国人民还穿着“的确良”(注1)时,成都人已悟出了纯棉衣裙的不同寻常,率先穿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山地车(越野摩托车)刚在市场出现,多数城市的人们还在观望犹豫,成都的姑娘小伙儿已经骑着它“满世界转”了;当出国留学在国内还未形成气候,许许多多成都人早已完成了对“盆地”的超越,挥泪告别亲人,义无反顾奔向五湖四海。成都公共交通非常发达,很多人还是早早拥有了私家车……
成都小吃,让人叹为观止。
在成都,单从生活方式来判断某人的经济实力往往很难。开着私家车的不一定是富人,站在路边吃着几分钱一串的“麻辣烫”的也不见得就是穷人。因为那里的富人或穷人,生活理念十分相近,谁也不愿“亏待” 自己。更何况成都为成都人提供了条件,那就是钱多钱少都可以时髦,时髦是成都人生活观的一部分。
http://youth.zaobao.com/fashion/images/chengdu230703a.jpg
把绵绵的日子打发得有滋有味
成都包容性强,很容易让南来北往的人产生好感并融入其中。城里,竹林小溪花开四季。郊外,青山碧水小桥人家。清清的风,朦朦的雨,就连阳光也像被柔顺剂梳理过,干干净净,柔柔的,似照非照,似隐非隐,悠悠恍恍。炎炎夏日,天上会不经意飘来一片云,开玩笑似的,在你毫无防备时洒下,带给你阵阵凉意。失眠的晚上,那些叫得出名叫不出名的秋虫,会在你的窗下吟唱,陪伴你度过漫漫长夜。冬天,淡淡的雾,偶尔的一场雪,都会给有才情的成都人平添爱与诗的话题。春江水暖时节,成都人的心变得像风一样自由,能把生活”玩出花儿“来。
在成都,随时你都能发现为小事争吵的人,但往往当你还没听清事情真相时,吵嘴的双方已经和解。当你为付出租车费缺几块零钱,不得不拿出百元大钞让司机找钱时,司机会说:“缺几元就算了,慢走呵。”你表示歉意或感谢,他会说:“不存在”。这话有多成含义,此为“不客气”的意思。成都人的流行语层出不穷,丰富之极。诸如“吃麻了”(注2)、“不摆了”(注3)、“下课”(注4)等等。这类生活中衍生的市井口语的词义和语意并不完全吻合,但却最贴切地表达出当时的状态,成都人悟性好,对这类话语无一例外能够意会。随便中流露出豁达,不经意间渗透着幽默。他们能与任何地方来的“外乡人”和平相处,把某些大城市人的优越感笑称为“纯粹业余的盲目自信”。成都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把平淡的生活经营得有声有色。慵懒中透出的那份闲适、从容、知足不是哪方人能比的,绵绵的日子被成都人打发得有滋有味。当然,成都人绝不是“温吞水”,也有需要宣泄的“火气”,足球赛场上一浪高过一浪的“雄起”(注5)声就很能说明问题,成都的球迷被公认为最痴心最铁杆儿的超级球迷。
满街都是林青霞张曼玉
每个早晨,路边、桥头、小巷深处,到处是卖花的姑娘小伙儿。那些带着露水的花朵,给跨出家门的人送上一天的好心情。伴着自行车的铃声,报纸投递员把几百万份报纸送到千家万户,那些及时的新闻,给习惯阅读、关注社会的成都人带去最新鲜的话题。
成都的每一天是从鲜花和新闻开始的。
每个夜晚,成都成了成都人的不夜城。火锅、麻将、茶馆、咖啡厅、酒吧……成都人爱吃,变着花样吃,很文化的吃,吃出了水平,扬名海内外。
http://youth.zaobao.com/fashion/images/chengdu230703b.jpg
开车到郊外“农家乐”,小姑娘要坐鸡公车(川西古老的独轮车)。
每个周末,成都人决不会在家傻呆着,他们开着私家车(拥有量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三)或打着的士纷纷涌向郊外,去赏花,去踏青,去泡温泉,去滑雪,去访古,去“农家乐”。“农家乐”是成都人的休闲方式,一个人花上15、20元钱,就能在郊外农家包吃包喝包玩一整天,没车的还能包接送。不仅呼吸了新鲜空气,“洗”了肺,还为拉近城乡差别做了贡献。
成都人喜欢你来我往,永远生活在浓浓亲情里。无论是谁,从小到大甚至到老,身边都会有共同成长的儿时伙伴、朋友、同学,快乐有人分享,苦难有人分担,遇到麻烦,谁也不会袖手旁观。
成都女孩很有味道,皮肤水色好,会吃会穿会打扮,声音嗲嗲的,说话像唱歌。有位北京画家第一次去成都,站在十字街头几乎无法挪步,原因是“满街都是林青霞、张曼玉”让他“心旷神怡”,特别是“红灯一亮,停车线后面齐刷刷一排扶着自行车的美女,那真是成都的风景呀!”不久,这位画家便娶回了风情万种的成都太太。
据说,有个国际考察团在去过中国许多地方后得出结论,最喜欢成都,她有纽约的动感,巴黎的风范。更有一位颇有成就的台湾富商,考察了许多城市,最后把巨资投在了成都,开设了西南最大的电脑城。他认为,成都虽然是内陆城市,甚至被划入需要“大开发”的西部,但人们的生活观、价值观和消费习惯却是中国其他大城市难以企及的。
在不断演变的同时留住自己的根
成都是一个永远传统又永远时尚的城市,她时刻面向纷繁的生活,却保持着自己独立的品格。她鲜活,同时又怀旧,随便扯出的一段历史都和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成都是个养人的地方,她总能以自己的方式让所有去过的人爱上她、依赖她、离不开她。古人曾有“少不入川”的说法,正是怕被那里的安逸生活瓦解了意志。成都是个好玩的地方,各色人等都能在那里找到与自己情趣相投的玩法,找到“爽”的感觉。成都是个有定力的地方,在大浪淘沙的社会进程中,面对荣辱不惊不卑不亢,日子该怎样过还是怎样过。成都是个有血性的地方,当灾难降临时这里的人能够创造奇迹。战争时期,为了抗日,10万民工举着火把,一夜间推出一条可起降大型运输机的跑道……
以发展的名义,成都也以惊人的速度被改变着,那些饱含故事的“公馆”消失了,那些溢着茉莉花香的院落消失了,那些幽深静谧的小巷消失了,那些掩隐着马路、学校、民居、教堂的梧桐树消失了,那些抒发古人悠思的吊角楼、芙蓉树、老城墙、大小牌楼消失了,还有那林林总总充满诗意的桥,清晨的吆喝、黄昏的叫卖,都消失了…… 不变的,是被那一方水土滋养的世代成都人。他们太爱生活,太爱自己的家园,以不变的人文品格和生活方式乐此不疲地传承着古往今来的成都,风土人情的成都。使成都在经历不断“演变”的同时,留住了自己的根。
有人将成都誉为继北京、上海、广州后的中国第四城,也有媒体归纳爱成都的101个理由,还有人认为成都是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但成都人不在乎这些,是什么也好,不是什么也罢,“该做啥子做啥子”。
(注1)早年中国大陆流行的一种化纤衣料。
(注2)成都人爱吃麻辣,“吃麻了”用意广泛,指得意、来劲,也用来表示讨厌、倒霉等。
(注3)用于表达赞叹,意为别提了、太棒了、不一般的。
(注4)行了,到此为止的意思,现在流传很广,出处却是成都,最初是被球迷用在足球场上。
(注5)对男性气质的称赞,有很棒、很厉害、抗到底的意思。 呵呵时过境迁了,成都早没什么几分钱的麻辣烫了。不过路边的麻辣烫就是比大店里的火锅味道好,所以才人客多啊。吃在成都,真是可以一个月不重复。月月出新品,新吃法。 我爱成都,爱川妹子 那来玩哦~~姐姐给你带你去看PPMM 成都最便宜的麻辣烫10块钱随便吃。叫串串香 看的我眼泪都出来了,原来我是那么的想念这个城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