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县皮影戏 (民间艺术)
www.xawb.com 2004-09-16 14:57:40 西安新闻网皮影戏属于傀儡戏的一种,也是中国古老的剧种。皮影戏演出用的"影人",是用驴皮,或用牛皮、羊皮经过硝制刮平,根据剧中的角色和衬景的设计,进行雕簇、敷色、熨平、装订,在艺人的操纵下,靠灯光的透射,将影人映现到屏幕上(俗称亮子)。随着乐器伴奏和唱腔配合,便成为"一口叙还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意趣盎然的活动艺术形象了,通常叫灯影或皮影戏,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源于2000余年前的中国古代长安,盛行于唐、宋。皮影选用上等牛皮,经过刮、磨、洗、刻、着色等二十四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而成.
陕西民间有一个传说,似乎说明了皮影的来历。据说西汉时,文帝刘恒的幼儿由一位宫女照看。一天太子哭闹不止,聪明的宫女便用梧桐树叶剪成人形,借着纱窗的阳光,一面用手舞动梧桐叶子,一面口哼小曲,太子马上转哭为笑。
陕西华县被称为皮影故乡。皮影的原型是用纸剪的,后来才改成用皮刻制。据宋朝《梦梁录》等书记载:"京师初以素纸雕簇,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影,用以彩色装饰,不致损坏"。皮影在汉代已经出现,到了宋代已相当流行,京师常见"设帐张灯"上演"影人戏"。到。了元代,蒙古军队中有皮影班子随军,一直传到中亚国家。
华县皮影制作精细,玲珑剔透,深受民间喜爱。其制作过程是:牛皮或驴皮经浸泡后,刮铲成半透明状,再打磨、摹画、雕刻、着色、贸平、缀合。华县皮影造型以人物为主,兼有景物和道具。人物高约1尺,大头突额,色彩艳丽,图案精细。人物的颈、肩、腰、膝、肘等十处有轮盘牵线,活动自如。通常以五官反映人物的性格,如以平肩和皱眉区分阳刚和阴委,丑角多用圆嘴、吊眉和冲天鼻,形象夸张诙谐。
旧日,华县城乡有数十个皮影班子,一个班子5人,小车一推,背篓一背,随时可外出演出。逢上庙会、结婚、祝寿、小孩满月,一盏明灯,两张方桌,几块木板就可搭台表演。演出时,操纵提线的人称"签手",在屏幕后表演打、跳、翻、跑,各种角色。唱腔多为"碗碗腔"。伴奏的乐手司掌琴、弦、钹、鼓等乐器。5人一班配合默契,演得有声有色。 对了,凉皮儿,这个东西是不是电影《活着》里面,葛优玩的那个东西啊? 聪明啊!! $x4$
葛优玩的就是这个啦, 背景音乐就是陕西的民间戏曲啦!$x19$ 背景音乐我没啥印象了。不过葛优家那个老宅子,可是挺有味道滴啊!
另外,传说中滴炎帝是不是在你们那里啊?$frage$ 是在传说中的陕西!
陕北有个黄帝凌. 小时候看过很多这样的皮影戏 现在都没了 民间艺术啊, 都流失啦!
$m4$ 原帖由 凉皮儿 于 2007-5-16 22:22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民间艺术啊, 都流失啦!
$m4$
现代的小孩子全看3d动画啥的
估计连皮影都没听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