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中国政府周五公布一系列收紧货币政策的举措,并表示将扩大美元/人民币汇率日交易区间,进一步加强了对经济过热的调控力度。此次空前举措表明,在一系列紧缩措施接连受挫后,中国决策者加大了出手的力度,这同时也可能预示着中国政府未来将加速收紧货币政策的步伐。中国政府之前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均未能明显令经济增速放缓。
而此时距离中美华盛顿战略经济对话召开的时间不足一周。
中国政府宣布,将从下周一起把美元兑人民币交易区间扩大为较中间价上下浮动0.5%。美元/人民币之前的交易区间为较中间价上下浮动0.3%。
不过中国央行在其网站发表的声明中称,将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这表明,扩大美元/人民币交易区间的作法不一定意味着中国将允许人民币加快升值速度。
市场将此举解读为一种外交举措,一位交易员对央行此举的重要性不以为然,认为这只不过是在中美两国高层会谈举行前发出的一种外交信号而已,意义不大。
高盛(Goldman Sachs)分析师表示,中国央行扩大美元/人民币交易区间的举动更具象征性,但值得称道,这有助于中国经济逐步向内需拉动型增长模式转变。
某外资银行驻上海的交易员表示,中国扩大美元兑人民币交易区间对人民币升值不会产生影响,目前美元兑人民币的波动幅度甚至还没有达到之前规定交易区间的一半;这仅仅是在缓和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
中国央行周五还上调了基准存贷款利率。从周六起,基准1年期贷款利率将上调18个基点,从目前的6.39%上调至6.57%;基准1年期存款利率上调27个基点,从目前的2.79%上调至3.06%。
中国央行还宣布,将从6月5日起把存款准备金率上调50个基点。
央行在其网站发布公告称,此举旨在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合理增长,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央行此举 在了中美对话举行之前。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及其他中国官员四日后将前往华盛顿参加中美战略经济对话(US-China Strategic Economic Dialogue)。双方希望通过对话消除双边贸易紧张状况。与会的美方代表团将由财政部长亨利•鲍尔森(Henry Paulson)率领。
而中国的汇率一直是此类摩擦的最主要来源。美国方面,尤其是国会中的新一批民主党领导人认为,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从而使中国出口的产品和服务享受到了不公平的竞争优势。
就在本周二有一位中国财政部高级官员警告称,不要期望下周举行的中美对话能取得重大突破。他表示,如果美国向中国政府施压、要求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其结果将适得其反。美国财政部官员也未对中方在对话中作出重大让步寄予厚望。
华尔街日报
[ 本帖最后由 apfel 于 2007-6-1 22:17 编辑 ]
中国央行宣布扩大美元兑人民币交易区间
中国政府周五宣布,从下周一起将美元/人民币日交易区间扩大至较中间价上下浮动0.5%。美元/人民币之前的交易区间为较中间价上下浮动0.3%。中国央行在网站公布的声明中称,将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以下是中国央行在其网站上公布的公告:
为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促进外汇市场发展,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和风险管理的能力,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扩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现就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自2007年5月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即每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价可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对外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五的幅度内浮动。
本公告公布后,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非美元货币交易价的浮动幅度和银行对客户美元挂牌汇价价差幅度管理办法不变,仍按2005年9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改善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汇价和外汇指定银行挂牌汇价管理的通知》(银发 〔2005〕 250 号)规定执行。
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篮子货币汇率变动,维护人民币汇率的正常浮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人民币汇率周五收于纪录新高
人民币兑美元周五尾盘涨至纪录高位,因市场预期中国将进一步加息,而且中国可能会在下周中美对话前推高人民币汇率。交易员预计,人民币下周将继续快速上涨,美元可能跌至人民币7.66元下方。
询价交易市场,美元收于人民币7.6686元,低于周四收盘价人民币7.6707元,盘中在人民币7.6770-7.6679元之间交投,为人民币重估以来新低。
一家欧洲银行驻上海的交易员表示,美元卖盘主要来自本地银行巨头的自营交易,而且美元卖盘压力沉重。他表示,市场对中国可能加息的预期及下周的中美对话意味着,人民币可能将继续快速上扬。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US-China Strategic Economic Dialogue)定于下周二和周三在华盛顿举行。交易员认为,中国可能继续允许人民币升值,一方面推动此次会议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在届时遭遇外界批评人民币汇率低估时可争取主动地位。
由于许多银行每周需要轧平头寸,所以周五美元卖盘也趋于增多。
一家本地银行驻上海的交易员表示,银行通常选择在周五减持美元头寸,以防范全球市场上美元波动的风险和中国可能在周末推出政策调整措施的风险。
离岸市场,1年期美元兑人民币不可交割远期合约升至人民币7.2670/7.2730元,高于周四尾盘的人民币7.2640/7.2690元。一位驻新加坡的交易员表示,最近有一些中国大陆银行和台湾银行买入,他们可能在进行套利交易。
制药公司股价异动探源
股市上没有多少十拿九稳之事,但以下似乎是一件:每当一次重大医学会议召开之前,一批制药公司的股价就会出现异动。随着6月1日这一癌症专家们年度聚会的日子日益临近,制药公司股票的异动又开始了。自周二以来,ImClone Systems的股价已放量下跌了9%以上,此前有关一项重要癌症试验的保密数据向预计会出席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的24,000名医生作了散发。ASCO是美国最大的肿瘤科医生行业组织。自那以来,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的股价下跌了将近15%,Genentech下跌了3%,而Onyx Pharmaceuticals的股价则上涨了近10%,投资者们都在纷纷传阅着这些试验数据的摘要,完整数据将在ASCO的年会上公布。
尽管政府监管部门近来一直在打击企业向少部分特定投资者透露市场敏感信息的行为,但像此次这样一些股票在某一重要事件之前剧烈波动的情况却并非绝无仅有,因为投资者希望获取有关生物科技类股等高波动性股票独门信息的心情越来越迫切。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分析师史蒂文•哈尔(Steven Harr)说,每当ASCO向其会员散发保密试验数据的前后,肿瘤类股总会表现出令人无法解释的波动性。
事实上,众多分析师和投资者已敦促ASCO的负责人停止在年会前向医生们散发保密试验数据的摘要,要么干脆将这些数据摘要公诸于众,以确保投资者在获取信息方面能享有平等的机会。
身为医生的哈尔说:“过去几年中我们在与ASCO的多次交流中都向其指出了这种股价波动性的存在。”包括哈尔在内的一批分析师和机构投资者两年前与ASCO进行了接洽,向它抱怨说在这些保密数据的摘要被散发后某些股票的价格出现了大幅波动。
但ASCO却表示,它一直在改进召开年会前向与会者散发试验数据的方式,但不打算停止在会前向会员散发数据摘要的做法。ASCO的负责人称,他们也曾尝试过到年会召开时再散发试验数据,但其会员们却因此而深感不便。这些负责人说,ASCO服务的对象是其会员、医生和癌症患者,而非华尔街。
他们还说,这些数据摘要最早会在会前6个月散发给医生们,散发对象仅限于ASCO的会员。ASCO负责沟通和患者信息的资深主任克里斯汀•鲁德威格(Kristin Ludwig)说,这些数据会被装在一个密封信封里寄去,信件上会标明:收信人不得“公布这些信息、向其他人提供这些信息或出于交易目的使用这些信息。”
鲁德威格称,ASCO已非常努力地向会员们传达了这一政策。她表示,ASCO将在本次年会后重新评估其政策。
ASCO的这一做法似乎并未奏效。数据摘要是上周散发的,而许多投资者表示他们本周已获得了这些数据。一些人说,他们已基于ASCO的这些信息进行了股票交易,由于他们是从第三方获得数据的,因此没有义务替这些数据保密。由于对冲基金和其他投资公司正越来越多地聘请医生作为其分析师或顾问,因此它们更容易得到这些数据摘要了。
证券专家们说,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股票交易的医生将违反内幕交易法。如果他们只是将这些信息透露给其他投资者,那就比较难给他们定罪了,但如果他们知道获得信息的人将据此进行交易,他们仍有可能会惹上官司。
一些分析师甚至会基于市场上有关试验数据摘要的传言而调整他们的预估结果。Rodman & Renshaw驻纽约的分析师迈克尔•金(Michael King)本周便下调了他对ImClone的利润预期,因为市场传言令他对Imclone公司抗癌药Erbitux的试验结果感到担忧。金的一位发言人拒绝对此发表评论。
哈尔说:“我们知道这一数据摘要已被散发,而市场上又没有其他消息,因此我们认为,市场已知晓了这一摘要的内容。”
Regeneron的股价出现大跌,因为有传言说,ASCO年会上将公布的该公司一种卵巢癌治疗药物的试验结果可能不如预期般良好。Genentech的股价也在有关该公司一重要抗癌药的研究结果公布前出现下跌,这一研究对低剂量使用该药物与高剂量使用该药物的疗效进行了对比,还探讨了ImClone所开发药物的试验数据将对该公司产生何种影响。而Onyx的股价之所以上扬,是因为有关该公司肝癌治疗药物的传言是积极的。
ImClone、Regeneron、Genentech和Onyx的代表或拒绝对此发表评论或没有回复采访电话。
一些投资者说,要阻止市场传言影响这些公司的股价只能指望ASCO了。
帮助T. Rowe Price挑选生物科技类股的杰伊•马科维茨(Jay Markowitz)说,ASCO坚持在年会召开前几周就向其会员散发试验数据摘要的做法令他憎恶,他希望投资者能有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不能使一些人在交易中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
Gregory Zuckerman / Geeta Anand
联想打出“耐用”牌
在联想集团有限公司(Lenovo Group Ltd., 简称:联想集团)最新一轮广告促销活动中,ThinkPad笔记本电脑经受了一系列“残酷”的考验,演示者将它时而扔向墙壁,时而从起重机上摔下,一会儿把它放进冰箱,一会儿又带它潜入水下。面对有着价格优势的台湾宏碁股份有限公司(Acer Inc.)和日益复苏的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 Co.),联想集团在笔记本电脑的激烈竞争中打出了“耐用”和“技术”牌。你会看到联想集团的销售代表向企业客户推销产品时一会儿站到笔记本电脑上去,一会儿又踩在上面又蹦又跳。
在一个价格战大行其道的行业,看重高质量而忽视低成本可谓一项大胆的策略,而ThinkPad正是如此。这一笔记本电脑通常被企业购买用于员工工作,其售价高出行业均价约10%。此外,联想集团还准备针对大企业老总推出一款市面上售价最高的笔记本电脑──5,000美元的ThinkPad。购买这款电脑后,消费者可以享受公司提供的技术支持服务,其中包括公司承诺如果电脑出现问题,技术人员会在数小时内 到现场亲自帮你解决困难。据研究机构Gartner Inc.的数据,目前美国市场上面向企业用户销售的电脑均价仅为1,125美元。
联想集团首席营销长迪帕克•阿德瓦尼(Deepak Advani)表示公司并不想销售最便宜的电脑。他还谈到了苹果公司(Apple Inc.),并指出后者的定价在同行中也算比较高的,但人们仍冲它是名牌而踊跃购买。
在进行此次承受力测试的宣传活动之前,联想集团上周刚刚推出了ThinkPad新系列。自90年代初期第一台ThinkPad问世以来,它就以黑色外壳和红点鼠标示人。而当联想集团(总部设在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和北京两地)两年前以12.5亿美元从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手中购得其个人电脑业务时也一并承袭了后者的ThinkPad系列。
相关报导
• 联想希望借奥运扩大品牌认知
• 中国联想集团计划购买微软软件
• IBM配售联想集团股票筹得8,350万美元
• 联想拟再度裁员
• 微软深化与联想合作关系
• 联想力保美洲市场
本次新一轮宣传活动的口号是:一流的个人电脑源自一流的工程师。活动内容将包括张贴宣传海报、登载网络广告以及其他营销活动。虽然耐用性一直是联想集团在广告中宣传的主题,但这一回公司头一次将宣传活动全部围绕工程技术来进行。
联想集团启动上述营销活动之时正值自身面临关键考验之际,因为该公司对IBM品牌的使用权期限就要结束,但它在美国市场上却仍未闯出自己的名声。尽管联想集团在中国本土的表现可圈可点──电脑发货量占到全国总发货量的35%以上──但它在美国这个全球最大个人电脑市场上的表现却难如人意,以致于至今它还在为盈利而苦苦挣扎。一直以来,大企业购买ThinkPad的状况对联想集团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可是随着个人用户的迅速增长,企业用户的销售状况开始出现停滞。国际数据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的信息显示,在全球企业笔记本电脑销售市场中,联想集团的发货量占到总发货量的12%左右,仅次于戴尔公司(Dell Inc.)和惠普公司,后两者的占有率分别为19%和16%。
联想集团希望在未来几个月中大力推进其个人用户业务,同时努力减少美国业务对ThinkPad系列(多为企业用户所使用)的依赖。
尽管联想集团不能在广告中直接提及IBM的名字,但他们希望能将IBM的优质技术注入到联想品牌中。最新制作的宣传片由WPP Group PLC麾下奥美公司(Ogilvy & Mather)操刀,并将于未来几周内在亚洲部分地区亮相。而它在美国的播出时间则要等到今夏,届时广告将在商界人士频繁出入的纽约、芝加哥、洛杉矶等地机场上演。
根据协议,联想在2010年之前可在ThinkPad上继续使用IBM标识,并可在广告中同时展示产品和标识。不过,为让客户逐渐摆脱IBM品牌,联想已开始在向一些长期客户交付的ThinkPad笔记本上抹去IBM标识,并且,在新一轮广告宣传中,将不再出现IBM标识。联想负责营销策略及设计的副总裁克里格•梅里根(Craig Merrigan)说,我们希望能自立。
不过,为保持IBM在技术上的声望,联想作出了很大努力。自收购以来,IBM笔记本业务的设计和工程人员大都留在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上。Gartner笔记本市场研究部副总裁莱斯里•费林(Leslie Fiering)说:IBM对笔记本质量方面的每个细节都极其挑剔。联想在这方面投资的力量非常非常大,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承担不起质量下滑或人们对IBM的质量印象恶化可能带来的后果。
原来的ThinkPad系列笔记本在耐用性能方面就拥有多个领先功能,这些甚至已成为行业标准,比如防水键盘等。翻转ThinkPad笔记本,你会看到两道细小的导流沟槽。ThinkPad甚至还设置了“安全气囊”,当笔记本摔到地上时,气囊能迅速打开保护硬驱不受撞击。
ThinkPad的新功能还包括电池延时,这一功能可让用户关闭某些耗电功能(比如CD驱动器、UBS接口等),从而将电池使用时间延长到8个小时以上;还有保密功能:用户可通过刷指纹登录网站,而不是输入密码。
新设计还希望用新式风扇降低笔记本发出的嗡嗡声,有些用户抱怨这种声音就像蚊子在飞。联想在日本的一位工程师设计了一种形状像猫头鹰翅膀的风扇叶片,联想说,这种叶片搅动气流时的噪音比较小。
新款ThinkPad的份量也比以前的版本略轻些,虽然它还是比大多数笔记本电脑重──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加装了提高耐用性的组件,如镁制防滚架等。
一些分析师表示,由于其他公司纷纷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增加新的耐用性能,现在联想的技术优势已有所减弱。Endpoint Technologies Associates Inc.总裁罗杰•凯(Roger Kay)说,联想仍保留了优秀的技术实力,但如果研究一下它的专利,你会发现,很多专利它都不再拥有独家使用权。
他还提醒说,企业用户对笔记本的价格可能比对质量性能更关心。他说,终端用户可能并不想为那些额外的设计付钱。如果你对他说,你们的笔记本有防滑架、有气囊,他们会说:好啊,然后他们就会问你这些要让他们多付多少钱。
不过,其他电脑商也开始向企业用户宣传耐用性能了。比如松下公司(Panasonic Corp.)一直生产军用和执法部门使用的厚实的电脑,这些电脑价位也很高。它还为企业用户开发了Toughbook系列产品,不过,该系列产品通常都比ThinkPad更贵。
要评估不同电脑品牌的质量差别并不容易,因为多数大型电脑厂商都是把生产外包给台湾的同样几家制造商,联想也是如此。但是,联想等许多品牌电脑厂商仍对设计和测试实行严格的控制,这就有可能带来质量差别。
尽管各厂家对降低故障率都很重视,不过,在对企业技术产品买家进行的调查中,ThinkPad系列在可靠性方面的得分通常都很不错。
花旗集团(Citigroup)驻香港硬件分析师杨应超(Kirk Yang)说,从产品耐用性方面来衡量,ThinkPad比所有其他竞争对手仍高出一大截。但现在个人电脑已属于大宗商品,那些只在乎价格的消费者也占据了很大一块市场。
Jane Spencer
物美股票命运如何?
当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Wumart Stores Inc.)在4月底宣布第一季度净利润增长24%时,这家北京地区最大超市连锁店的股价并未出现变化,不过这不是因为投资者没有看法。实际上,物美自11月13日以来就一直没有任何波动,当天该股在香港交易所因将发布“股价敏感信息”而停牌。此后不久,物美的创始人、董事长张文中宣布辞职。该公司表示,他正在协助中国有关部门的调查。
相关报导
• 物美前董事长张文中涉身腐败调查
• 物美董事长张文中辞职
• 物美立志打造零售航母
物美表示,调查和创始人的突然离职都不会影响到该公司在北京地区524家门店的运营。公司业务在正常运转。销售额和利润都出现了增长,年度股东大会定于6月份举行。
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和花旗集团(Citigroup)的研究分析师也在照常工作,继续跟踪这只已经停牌6个月的股票,并设定了价格目标。该股停牌时的价格为6.88港元(合88美分),比2006年初上涨了84%。花旗集团在3月份的报告中表示,对物美的评级为卖出,原因在于估值过高、公司董事长辞职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以及他接受有关政府部门调查的事实。
物美股票的命运彰显出香港股市的独特之处:在这里上市的股票有时会停牌数周、数月甚至数年。这也凸现出香港交易所在管理来自内地的上市公司时所面临的局限性。
Oberweis China Opportunities基金的负责人詹姆斯•奥布韦斯(James Oberweis)说,监管者让股票一次停牌6个月显然降低了市场环境的透明度。该基金管理着8亿美元资产,其中持有少量物美股票。物美的其它投资者还包括Julius Baer Investment Management、Capital Group和摩根大通(J.P. Morgan)。奥布韦斯说,如果这种情况频频发生,那么这个市场对海外投资者的吸引力将会降低。
在香港上市的新股中,来自中国内地的企业越来越多,它们希望通过在香港上市获得国际资本。但由于香港和中国司法体系的不同,香港监管机构监督大陆企业的能力受到很大限制,因为这些公司的日常活动都是在另一个司法管辖区内进行。香港目前1.9万亿美元的市值约有一半来自于中国内地企业。两个市场的监管机构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正在逐步加强合作。
不过,对物美投资者而言,这几个月的静默却令人度日如年。
香港交易所对物美的情况不予置评,称政策规定不对单独的停牌情况发表评论。在一封有关停牌总体介绍的电子邮件中,该交易所称,希望能尽快恢复交易,但必须是在被停牌公司提供了足够的信息之后。
但香港股市的停牌可能持续很长时间。电子设备制造商德智发展(Mandarin Resources)曾因对其欺诈行为的调查和审理停牌14年之久,一直到2000年才恢复交易。香港交易所的数据显示,目前在香港的1,186家上市公司中,有58家停牌,有15家正处于摘牌过程中。在目前未进行交易的公司中,金科数码国际控股有限公司(Vision Tech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的停牌时间最长。自2003年2月份以来,该股一直停牌,理由是“等待宣布股价敏感信息。”
在美国,停牌很少超过1天,而如果停牌时间超过了1天,那就很有可能不会再进行交易了。
股东权益活动家、香港交易所董事大卫•韦伯(David Webb)说,只要公司的董事了解的内容同投资者一样多,那么该公司的股票就应该进行交易。他称,香港的监管程序存在缺陷。不应由交易所保护投资者不受未公开信息的冲击。真正的风险在于公司隐瞒了一些信息。
由于物美的情况同中国有关部门的调查有关,因此就显得更加神秘。该公司没有透露详细情况。当时有知情人士称,张文中是因北京市一名副市长的涉嫌腐败案件而接受政府质询的。分析师和投资者表示,香港正在试图确认这家上市公司没有受到调查的负面影响。
物美财务总监徐莹称,公司董事会不了解任何价格敏感信息,她建议记者查看以前的公告。她说,现在公司情况不是很顺利,公司和投资者都不希望停牌。
在2003年上市时,物美获得了世界银行(World Bank)下属投资机构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IFC)的支持。当时IFC在首次公开募股中向该公司投资了650万美元,目前仍持有物美0.6%的股份。IFC当时称,希望支持中国零售商应对海外竞争。
上市后,物美收购了北京地区的一些竞争对手,并获得了不菲的业绩。2004年和2005年,该公司利润增幅都达到了50%左右,2006年实现了29%的增长。花旗集团分析师陈咏娴(Sandy Chen)称,由于物美的发展策略、强劲的收益和较高的净利润率,这是一只得到青睐的超市运营类股。
但停牌损害了物美的发展势头。停牌后,为筹集收购资金而提出的8,600万美元的配股计划被迫取消。今年4月份,公司宣布一项1.50亿美元、以部分股票作为资金的收购交易以失败告终。
在物美停牌的6个月里,香港股市上涨了10%。投资者称,这将在物美股票恢复交易时提振其股价。不过Thomson Financial的数据显示,有4位跟踪该股的分析师认为其表现将弱于大盘。
这一切都要等到该股恢复交易后才能知晓。投资者可能还要耐心等待一段时间。
Kate Linebaugh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持续攀高
中国今年1-4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强劲增长,从而增强了政府再次加息以便为经济降温的可能性。中国国家统计局(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周四公布,1-4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25.5%,增速略高于第一季度的25.3%。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最新的统计数据证实中国经济活动依然火热。摩根士丹利仍坚持中国政府很快将再次加息的预期。
虽然中国政府数次采取紧缩措施,但信贷和投资依然保持强劲增长,部分原因是中国巨额贸易顺差仍不断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资金。其中部分流动资金涌向了股票市场,推动股价不断创出新高,并引发人们对于股市泡沫的担忧。
为收紧流动性,中国央行(People's Bank of China)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七次上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并在去年三次上调基准贷款利率、两次上调存款利率。
尽管如此,中国经济增长依然强劲,第一季度增速达到了11.1%。
国家统计局表示,1-4月城镇自筹资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6.4%,高于国内贷款固定资产投资13.4%的增速。数据表明企业利润正推动投资增长,央行顾问樊纲曾在4月份强调了这一趋势。
数据还暗示,加息只能使投资增速小幅放缓,尽管它仍可以通过提高企业贷款建厂的成本来减缓通货膨胀压力并控制信贷和投资增速。
上调存款利率还可以鼓励人们增加银行存款,减少股市投资。但由于到目前为止国内股市涨幅大大高于存款利率的涨幅,因此这种影响可能是有限的。
Terence Poon / J.R. Wu
和记黄埔和长江实业或在大陆上市
和记黄埔有限公司(Hutchison Whampoa Ltd., 简称:和记黄埔)及其关联公司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Cheung Kong (Holdings) Ltd., 简称:长江实业)主席李嘉诚周四表示,该集团可能会考虑未来在中国大陆上市。李嘉诚在集团年度股东大会结束后向记者表示,当中国大陆股市走向成熟以及公司收到邀请的情况下,前往中国大陆上市绝对是有可能的。但目前他们还没有与大陆的证券监管部门进行正式接触。
投资者渴望知晓,如果未来中国政府进一步放宽境外公司在大陆上市的限制,香港的公司是否有兴趣来大陆上市。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早些时候曾报导称,上海证券交易所(Shanghai Stock Exchange)正邀请汇丰控股有限公司(HSBC Holdings PLC, 简称:汇丰控股)和其他一些知名境外公司来该交易所上市。但报导称,由于一些技术性问题尚未解决,此类上市短期内还不可能进行。
蓝筹地产开发商长江实业持有和记黄埔49.9%的股份。和记黄埔的业务涉及电信、港口、地产、能源和零售。李嘉诚表示,目前集团的股权结构相当合理,没有必要进行变动。
和记黄埔董事总经理霍建宁(Canning Fok)重申,公司目前没有将100%控股的3 UK出售的计划,也不准备再次启动分拆3 Italia SpA的进程。和记黄埔于2006年2月搁置了意大利3 Italia SpA的上市计划,原因是估值缺乏吸引力。
在谈到投资者对于英国市场日渐激烈的竞争感到担忧的问题时,霍建宁表示,他们相信3 UK的业务将趋于稳定,同时用户收入将有所增加,但他拒绝透露详细情况。
和记黄埔在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奥地利、香港和瑞典拥有3G业务。
此外,和记黄埔一直在积极拓展其在中国大陆房地产市场的业务,这些业务主要通过与长江实业组建的一家合资公司开展。
李嘉诚表示,该集团在大陆的土地储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同时将继续购买适合开发的土地,但他拒绝详细论述。
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在上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曾表示,通过近期的一些收购活动,和记黄埔在中国大陆的土地储备约达8,800万平方英尺。
Joyce Li $支持$ $支持$ $支持$
国内股市还稳定嘛? meine meinung nach:依旧看好。所谓的泡沫论,不过是外资踏空后急于进驻分享牛市成果的阴谋。
转一片人民日报社论
人民日报: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全民炒股很正常
随着沪市A股5月9日历史性突破4000点,有关中国股市泡沫的讨论又多起来了。一些研究者称,当前市场存在严重泡沫,濒临崩溃,投资者行为近于疯狂。其理由主要是:上市公司市盈率太高;民众大举入市。
如何来看待民众的炒股热情?中国股市是否到了全民炒股的程度?
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8日公布的统计数据,4月份沪深两市新增A股账户总数高达478.7万户,一举超过了整个一季度的新增开户总数,同时超越了前两年的新增开户数总和。
目前两市账户总数为9394.54万户(包括A、B股和基金账户),逼近一亿大关。现在老太太、大学生炒股都不新鲜了,连和尚都在忙着开户。在一些媒体的煽情报道下,股市似乎成了民众狂欢的场所,继而许多专家学者纷纷对全民炒股发出诸如"危险"、"疯狂"等警示,仿佛一提到全民炒股,就是洪水猛兽。
事情果真这样吗?中国股民虽然开户数已接近1亿,但至少有2000万户是在旧体制下申购新股时所开设的现在已被弃置的"死户",剩下的近8000万户多是一人两户,这样算下来,中国股市的实际投资者人数大致在4000万人左右。与中国13多亿人口相比,入市比例不是太高,而是太低了。就算实际投资者人数达到1亿,也是中国人口比例的1/13,这不仅远低于美国的50%,也低于中国香港的22%的比例(美国、香港的数据是2004年的),根本就没达到什么"全民炒股"的程度。
所以,"全民炒股"只是一种夸张的情绪化的说法。问题还不在于全民是否炒股,而在于全民为什么炒股。我认为,它至少反映了以下两个事实:首先,民众的投资意识和金融意识开始觉醒。在当前投资渠道还很狭窄,银行利率实际为负值,房地产投资又受阻的情况下,投资于股市正是人们的理性表现。培养人们的投资意识、金融意识、投机意识、风险意识和信用意识,一直是中国资本市场着力推进的一个目标,就此而言,全民炒股也是改革深化与社会进步的突出表现。其次,全民炒股是民众在分享中国改革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成果。以前民众为什么对股市不热情?因为中国股市长期以来不是一个正常的股市,没有财富效应,自然也吸引了民众的参与。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长期制约中国股市发展的制度瓶颈,其财富效应初步显现。而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过去民众并未切实享受到多少改革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红利。现在股市为民众提供了这么一个分享财富的机会,有什么不好?
全民炒股也不等于全民疯狂。一些专家和媒体也许担心,当没有任何投资准备的人排成长队往股市里送钱时,冷静、理性、专业的投资活动有可能演变成热闹、发昏的群众运动。这种善意的提醒是必要的,但千万不要持先入为主之见。的确,一个过度炒作的市场,肯定已经背离了其真正的价值。然而,再成熟的股市也有不成熟的投资者,不能以此为理由指责人们不理性。事实上,大多数股民在选股时,非常关注公司基本面和宏观经济情况,尽管他们可能没有受过经济学的专业训练,但并不影响他们去努力掌握相关知识并作出判断。不管这种判断对不对,至少他们在作冷静的判断,这就说明群体性的盲目并没有存在的基础。况且,如果股市真有大批不成熟的投资者,也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投资过股票。不下水试试,就不可能知道水的深浅,也就学不会游泳;同样,不去炒股也就不可能成为股市成熟的投资者。如果认为不成熟的股民是导致股市大起大落原因的话,那么全民炒股就是让股民成熟起来的方式。
"全民炒股"论者的政策意图其实很清楚,就是希望国家用行政手段打压股市。中国股民由于人口红利、经济高速增长、人民币升值、流动性过剩、证券市场日益规范等因素,好不容易等到了今天的大牛市,理应分享这个"盛宴"。所以,我认为,当前形势下,我们应该相信市场,尊重市场的运行规律,不要人为强力介入,破坏民众对股市的信心。只要能让民众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全民炒股就没什么不正常。(邓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