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读经,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认同儿童读经理论的父母请关注
昨天起突然有冲动酝酿着,让我写下这段文字,也可以说是这段倡议。希望能对儿童读经事业做点什么。我是在贵版得以结识的儿童读经理论。非常感谢春子妈花很多时间孜孜不倦的及时转载和回答问题,启迪了一个个妈妈的心灵,间接开启了一个个孩子的智慧之门。
女儿三个月的时候,我还仅仅自己开始”论语一百“,拉着女儿旁听。我的天地豁然开朗。我终于邂逅了自己遗失多年的梦想,找到我的精神归宿。这个转变的感触,只可用”震撼“两字概括。感谢王老师,感谢春子妈,感谢女儿,这都是不寻常的缘分。后来某天,感叹春子妈言行,我突然也有了在卡城开办读经班的念头。开始只是想提前给女儿创造一个环境,而且我也希望”见贤思齐“。于是就奔走起来。期间有空暇就给自己充电。于是对读经理论有了更多了解。学无止境,学习的过程又是何其快乐,每多一点积累便多一点启发。于是我的境界也随之提高。”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记得我曾对春子妈说,有些家长现在接受不了,以后说不定就慢慢通了,不要着急。她的回答是:”我怎么能不着急,孩子的时光等不了啊!“
是呀,所以她不懈余力在汉堡乃至德国推广儿童读经;所以儿童读经,最好从现在就开始;所以儿童读经,最好从”我“做起。
如何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呢?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小朋友,跟我念“加上你的满腔热诚。有很多途径,最迅速的是马上就在自己孩子身上实施。可是我觉得这还不够,”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啊!何况就算自己的孩子读经要真有成效,必须存在一个大环境,否则你就是”另类“,就难以持久。就算你自得其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啊!于是我们就来创造环境,我们为何不自己就去做读经老师呢?可以向本地中文学校宣传;没有中文学校,可以就在华人社区以小规模读经班组织起,一个孩子,两个孩子就行,以后慢慢就是”读经中文学校“;还可以向你世界各地的亲友宣传:还可以在回国探亲的时候在小区中组织一个经典诵读班。而在做的时候,你的身体或许是辛苦的,而你的情绪会是愉快的,语言将是激动的,心境也将越来越开阔,灵魂也将越来越充实。更有,慢慢你会发现这个环境是多么有意义。不仅孩子读,大人也读。慢慢的你的身边就会出现个更健康,更有道德的华人社会。慢慢的你会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在本地华人学校和社区宣传儿童读经的进展比想像中容易很多。先是和身边有孩子的友人交流,先是在我们刚筹建的妈妈茶社中也宣传,于是几个很感兴趣的妈妈涌现了出来,于是联系中文学校的校长,到家长中宣传,播放王教授在北师大的演讲。校长支持我先试上几次课,于是我们就从《老子》读起。后来虽然由于场地和时间限制重新排课确实困难,无法在原有课程能够中安排正式课时,却慢慢也聚集了一些有热情的家长。于是家长间自己协调时间地点。为了配合不同孩子周六的上课时间,从上周起我们有了周六上午8:45-9:30,12:15-12:45在中文学校和周一下午在我家的三个班。每个班平均3到4个孩子,有中国孩子也有混血儿。孩子从3岁到12岁不等。都有妈妈们非常认真的来陪同上课。我们已经诵读到第七章。下次又多一个妈妈带1岁多点女儿来旁听。我相信我们的队伍只会越来越壮大,收获也会越来越大。而我作为老师需要的做的,就是不断研究教学法,充实理论基础。可喜的是,另一位家长也已经进入成为读经老师的角色。更有甚者,家长中组织成人读经班的愿望也颇为强烈,只待时机成熟罢了。
你看,从无到有,我们的读经班在短短两个月内,就开办了起来。事在人为,时不我待。作为读经老师,我们虽大部分是义务教读经,却其实是收获最大的人。这其中的幸福,是无法言喻的。
是的,我还同时在向自己各地的亲友宣传,美国,澳洲,北京,深圳、、、、、、他们认同后,必然会在各自的圈子推广,于是关注的人会越来越多。这次回国三个月,我同时计划开办社区儿童读经班。
投身儿童读经事业,就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所以,如果你对儿童读经心有共鸣,还犹豫什么?还等待什么?发一个心愿,一切皆有可能。目前在德国已有两家,我们期望会有更多。我们更期望在欧洲大地各个国家的华人社区中儿童读经班也会如雨后春笋,一一涌现。
感谢关注。有兴趣的父母,让我们就在这里讨论吧。
[ 本帖最后由 期待诗雅 于 2007-6-29 00:27 编辑 ] $送花$ $送花$ $送花$
值得好好学习!
自己过去国学底子太差目前只能跟孩子一起从头学起。 读期待诗雅的帖子,只有一份感动。
去年我决定在德国推动儿童(成人)读经活动的契机,和今日“诗雅”所言何其相似。当初仿佛就是一股冲动,一种非做不可,欲罢不能,舍我其谁的动力推动着我在宝宝园地发贴,在汉堡两所中文学校做读经义工开办读经班。。。。。。
一年多过去,经历了太多。有网上的争论、不解、嘲讽,也有很多来自素不相识的朋友们的支持。有开办读经班的辛苦、坚持,这个学期甚至需要每周日下午跑两个学校上读经课,再和一些成人朋友一起读经。但是看到学生们中文上的飞速进展,看到家长们也因为读经而受益,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开始读经,内心的欣慰无以言表。
当网上的辩论趋于平静,当汉堡的读经班步入正轨,日趋扩大,我才发现那番冲动早已消融,化为一份更为坦荡,更为平和,更为自在的生命状态,而这一切,都因为以圣者为师,亲近经典。
这个月开始,我和柏林和法兰克福的中文学校开始接洽,向她们介绍读经教育,并给他们寄去了相关的资料。其中法兰克福的教务长问我,你是属于什么组织的吗?你给我们寄资料的资金是哪个机构给提供的啊?她这一问,我倒一楞,还从来没想过这种问题呢。当然,我的如实回答让她有些惊讶,“我不属于任何组织,一个编外的读经义工。没有任何组织给我资金,给希望了解读经的朋友们花时间准备些资料,也花不了什么钱。重要的是这份心。”她又问,你有什么目的吗?这个问题的回答,还是引用全球读经发起人王财贵博士在《一场演讲 百年震撼》中的结语吧:我这样做,不为任何目的,知识分子的良心。
最后,再和大家分享去年我回国时听王财贵博士演讲中的一段问答。当时有朋友问他推广读经这十几年的心路历程,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他会如何表述。王先生毫不迟疑地答道“知其不可而为之”。
听闻此言,谁人不为之动容!
[ 本帖最后由 mayavati 于 2007-6-29 11:08 编辑 ] 另,期待诗雅,我们把我们的读经班笔记也在这里贴出来吧。让各位朋友有更多直观的了解。 原帖由 tonlist 于 2007-6-28 23:57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送花$ $送花$ $送花$
值得好好学习!
自己过去国学底子太差目前只能跟孩子一起从头学起。
我们这几代人的国学底子都差。我们城市那些支持的家长都是自身对国学颇有兴趣又苦于不知如何入手的。所以她们有成人读经班愿望啊。我觉得,最好就是和孩子一起读。当然不是说非硬要拉上孩子,牺牲孩子满足父母,而是一种最好的亲子活动。对于认可读经的父母,读经对孩子的益处无须多言。在浮躁,功利,颠倒流离的现代,让我们的心沉静下来,让古代圣贤的智慧同时开发父母和孩子的智慧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我曾苦于自己一无专长,于是便有了成为“杂家“的“志向”,涉猎要广却不一定要精。
经过孩子的出世和儿童读经理论的洗礼,我想自己又多了一个可以努力的目标:教育家。涉猎要广更要精。
[ 本帖最后由 期待诗雅 于 2007-6-29 13:39 编辑 ]
回复 #3 mayavati 的帖子
就象maya曾对我说过的,所谓学校的“正规”中文教学,除了有少量极有见识的决策者,与读经教育理论是相对处于对立地位的。因为就算读经真对孩子好,但读经的教育实施事在太容易,成本也很低,会让以前进行“正规”中文教学的老师“失业”。只有完全抛却了私心,完全从孩子的角度来着想,才有可能完全的接纳和实施读经教学。其实,海外的华人学校不存在升学的压力,也大部分一开始都是家长组织起来为了让孩子学好中文。既然学好中文是唯一的目的,读经教育应该才是首选啊。所以我完全有信心,读经在海外的推广和发展下去是水到渠成。
然而,短期的来说,光是等待着本地的中文学校自主开展读经班是不明智。因为校方没有人去大力宣传,没有达到一些数量的家长强烈要求,恐怕不会轻易的接受这个与“传统”“相悖”的理论。所以很多时候,读经班真正的顺利展开,除了校方不反对或支持外,一定是某些家长们或热心人奔走而促成。
所以说读经教育成气候不能等待。汉堡读经班的存在因此,卡尔斯屋尔的读经班亦如此。柏林和法兰克福如果没有本地家长奔走,也不会马上就有。我和maya都有就近去宣传的计划,可是要成功,里外应和是非常关键的。
而且读经班一定要和当地中文学校接洽,哪怕阻力重重。因为中文学校有最大的生源。你若愿更多的孩子从中受益,就要走这条路。
本地没有中文学校的家长不要灰心。你应该更高兴!因为这样一来就完全没有任何阻力。只有当地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就可以开展社区读经班,这,也会是未来的读经学校。
所以我说,读经教育,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原帖由 期待诗雅 于 2007-6-29 12:31 发表 http://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我想自己又多了一个可以努力的目标:教育家。
你正在做的是我曾经想却又不敢往前再深入想的。。。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平庸的人,缺乏自信害怕成为不平凡。也许孩子会是我的推动力。
好高兴期待诗雅终于发出这样的贴来,当初我就是希望应该要有这样的一个讨论贴。既然maya寄出那么多的dvd,应该有一个让大家跟进讨论一下进展心得之类的平台。由于自己做的不够。。。终于等待到期待诗雅。
我说说我的情况,孩子在两个月大收到maya的dvd,大略把全部内容看过,决定从《大学》开始放给孩子听。原因是《大学》相对简单,我自己可以先背起来,在没有放的时候,如与孩子在外头或玩游戏时突然念给孩子听,孩子听到表现得非常高兴,因为这是他“耳熟能详的音乐“怎么是妈妈念了呢?每天基本都会听5-6小时。爸爸在家的晚上和周末一般是听凤凰资讯台,孩子也对凤凰几个阿姨的声音很熟悉,每次某段话播出时,孩子就会停下来注意力转移到电视上。我有时候想想我的孩子以后会不会从事跟时事有关的工作。我希望他能精通多个语言,当外交官好了,哈哈。
言规正状,到孩子7个月大以后,每天放《论语1》。
我自己没有觉得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因为较少有跟别的小朋友互动。只是渐渐的许多第一次见到我的孩子的朋友还是陌生人,对我的孩子的评语是,这孩子好安静、很好奇总是在观察周围的人和环境。我自己觉得这孩子比较友善,一点都不怕生,谁抱他都可以。小一点总是主动跟周围的人笑,现在是谁要跟他笑,他也会笑。开始我还担心如果他总是不断的主动跟看到的人笑,会被当着小色狼的,因为通常别人看到的这么爱笑都会靠过了逗他。现在虽然才不到10个月,每次我跟他说话,如不可以碰这个或小心,会痛痛等,他就不再继续冒险了。
一直到前两天,我突然想到,这会不会跟每天听颂经有关呢?
孩子还小,还不会说话,只能讲讲这些有点特殊的。
别的妈妈,也说说你们的孩子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发现没有。
回复 #7 tonlist 的帖子
maya的DVD就象是一把种子,有些会发出苗来,有些会长成大树,或许也有没有钻出土来却酝酿着的、、、、、、tonlist 的孩子爱笑,肯定和爸爸妈妈喜欢对他笑分不开。
而安静,好奇和喜欢观察说明这个孩子能注意力很集中。我觉得和颂读经典有关系。
[ 本帖最后由 期待诗雅 于 2007-6-29 16:35 编辑 ]
说说乐嫣
我胎教不大好,幸好女儿生下来就显得“灵”(套用助产士的话)。总觉得是老天在给我们一次机会。三个月起给她颂经。三个半月她学会喊妈妈爸爸。我有空给她读的是《论语》,她喜欢在我说话的时候看着我的嘴型。现在会多发少数简单的双音,象”yeye“,”dada“,”bu“。最近嘴巴喜欢一张一张的象说话一样但没有声音。我不清楚其他孩子的情况。
喜欢笑,注意力很集中,很好奇,渴望看,触摸,用嘴啃新的东西。
听我读《论语》前几章(总在她哭的时候作为止哭灵药),总会笑。总会很注意的听。听老子好像没有这么明显的效果。大概因为《论语》是最先听的,听得最多的。
不过每天听的时间不是特别多,5到6个小时估计没有。我想还赶快整理点英文和德文的资料,让她爸爸来读给她听。我觉得孩子对英文和德文的发音非常敏感。或许她觉得和平常听的不一样?或许她更喜欢听? 说个反面的吧,我们家小猪,我一给他念三字经他就说 不要不要,然后跑去拿来故事书让我讲,说 讲这个。给他放dvd听, 他自己会换成天线宝宝, 然后打开电视, 最近竟然迷上了playstation。。。看来读经教育还是越早开始越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