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er 发表于 2007-7-19 06:00

三届亚洲杯竟有同一死因 国足败因不在领袖而在基层

三届亚洲杯竟有同一死因 国足败因不在领袖而在基层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7月19日03:15新浪体育


替补席的责任不可推卸


  新浪体育讯 0比3的结果,让中国队经历了27年来首次无缘亚洲杯复赛的耻辱。虽然昨日已不可复制,但假如,与乌兹别克对阵的不是我们看到的这支球队,而是对阵马来西亚的那支阵容齐整的队伍时,恐怕我们的球队就会拥有更大的胜算了。替补队员实力不济,是这次国家队失利的一个原因。而我们也惊奇地看到,连续3届亚洲杯,中国队都是在最后一场比赛中由于阵容不整从而导致失利,这不得不令我们感到惊讶。

  2000年米卢带队参加黎巴嫩亚洲杯,中国首战战平韩国,此后小组赛大胜印尼、战平科威特,以小组头名身份出线。八强战3比1轻取卡塔尔后,半决赛2比3负日本一战已是强弩之末。到3、4名决赛再战韩国的时候,球队中已经是伤的伤、停的停,米卢排兵布阵已经相当捉襟见肘。与首场相比,中国队更换了4名主力,其中还包括徐云龙、邵佳一这些当年的菜鸟级人物。最后,0比1小负对手获得第四,虽然仍没打破恐韩症,但由于客观情况在那摆着,也得到了国人的理解。

  2004年中国队在本土作战,最后决赛中由于李玮峰受伤,中国队不得不将尚年轻的张耀坤拔苗助长成主力,结果成为了日本队的突破口。此后,旧伤复发的郝海东被李毅换下,在1比2的时候,李毅处理一个单刀球的犹豫致使国足错失了扳平比分的良机,从而看着日本人在家门口夺冠。

  今年的情况更为严重,李玮峰、郑智的停赛使得末战中国队的实力整整下降了一个档次,即使替补表现得差强人意,这个残阵也与对方有了实力上的差距,输球只是正常实力的体现,而输3个则是心理变化导致的恶果了。郑智与李玮峰关键时刻停赛已经不是首例,2004年10月13日,中国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中0比1输给科威特的比赛,郑智在前一场吃到红牌从而停赛;去年的亚冠联赛,李玮峰甚至在最后一战中愚蠢地自找红牌,当场“撂了挑子”,从而致使申花在大好形势下最终出局。

  核心球员屡次在关键场次停赛是否纯属巧合我们并不知道,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代替他们的队友的能力完全无法替代那些被替代的人。记得2004年亚洲杯决赛当晚赛后,笔者在和一位国外记者聊天时说,阿里汉没有为中国队找到合适的替补。中国球员不缺乏高水平的领袖人物,但可靠的“基层”却不多。所以,实际上的问题是,我们有与之能力相当的替补球员吗?

  其实说到替补队员,在现在这支参加亚洲杯的阵容里,替补球员的作用实在有限,赵旭日、朱挺、董方卓等根本找不到感觉,李铁、郑斌更像是大比分领先后换上去凑数的,而曾经被朱广沪在某段时期内重用的季铭义、曹阳、王鹏等,更是突然失宠,连上场机会都没有。如果善于“学习”的朱广沪能够学到意甲强队的“双航线”政策,那么今天就不会出现孙继海打后腰、董方卓出任边前卫等乱点鸳鸯谱的事情,像陈涛便可以成为郑智的有效替补,即使老朱再头晕,右前卫也会有科班出身的蒿俊闵做保底,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派上一个多面手,结果全能变成了全不能。

  而说道基层,所有人包括我们撰稿人、以及看了本文后发表评论的每一个人,都要扪心自问:我们自己为中国足球贡献了多少,每周有多少时间用来踢球?中国为什么不是足球大国,因为我们首先不是足球人口大国。只有基层的水平提高了,高水平的领袖人物才能更多的涌现,我们的某些在国外训练的年轻球员才不会被人评价为足球智商“too bad”,那时中国足球距离亚洲冠军、距离世界杯也许就不远了。(杰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届亚洲杯竟有同一死因 国足败因不在领袖而在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