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常点评]杨澜和吴征 脸皮比城墙拐弯还厚的一对虾米(转载) ---来自天涯
与大多数人不同我开始还是很喜欢吴征的,中国人能长的象吴征那么肥头大耳的绝对不多见。很有大国风范。再说吴征同志是娶过个美国老婆的,这说明吴征同志英语还是过硬的,这个巴林顿大学的博士比普林斯顿的博士口语一定不差。吴征同志本人还是卖过保险的,靠卖保险给中国留学生最后居然还发了财,这件事就更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了,能从留学生手里榨出钱来,这就充分说明了吴征博士的天资是很高的。至于杨澜小姐看上吴征,以前有人说是牛粪插花,现在看来是门当户对了。杨澜女士这个社会影响还是有一些的,但这年月不会包装炒作就卖不出好价钱,而从吴征同志的光辉简历来看,说他是此道的高手该是当之无愧的。说起炒作,最基本的就是要把黑的说成白的,假的说成真的,一分吹成十二分,这全身的功夫那是都在张嘴皮上,要说杨澜当年的功夫也不过是把要睡觉的人说醒,吴征那是能把死人从坟地里说到激动的跳出来的程度,连讲八小时瞎话不带重样的,可见博士就是博士,功底还是深厚的。
本来杨澜和吴征就是强强联手,一个有题材,一个会包装,俩人一凑和就成了文化代表,传媒先驱。在香港一上市就圈了纳税人不少亿,钱有了就更能炒了,这所谓的阳光卫视打着文化的牌子就象个吸钱的无底洞,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天天工作8小时后在电视上跟着杨澜学文化。反正有钱就烧吧,杨吴两位拿自己的阳光卫视股份换了不少新浪的股,等新浪涨到五六十美刀了,两位立马抛了几百万股,这几千万美刀乖乖落袋了。
杨女士和吴先生的阳光卫视那是每年亏几千万的,两位在新浪上捞的钱那是没见真枪实弹捐出一分来,这阳光卫视不就靠从股民手中融资在勉强活着吗,现在两位跳出来说不干了,不干就不干了,这阳光卫视曲高和寡倒也不稀奇,不过两位说年年捐几千万的,就象慈善家似的,俺就有点不明白了,你这钱都从哪来的,你说你播了公益广告都折成你的慈善捐款了,那是有点牛大了,要真有人天天出钱在你这儿出钱做广告你还能赔啊?不是没人出钱做才变公益的吗,烧股民钱的还真把自己当乐善好施的了。
这两年股民的钱烧的差不多了,有点竭泽而鱼了,两位兜里自然也早装了一堆大洋现钞了。现在两位见好就收那也无可非议,我无话可说。有愿买的就有愿卖的,你情我愿,只不过这两位手段高点,一众股民智商低点罢了,那是谁都别怨谁。
不过两位得了便宜还卖乖我就有点看不对劲了。明明卷了几个亿,捞个腰满肠肥的,怎么就成了大慈善家了呢,这慈善家就那么好当啊,这钱感情是你变戏法变出来的,还是你家印出来的,你这阳光卫视亏了上亿了,现在净资产怕都是负的了,您老一句话我这值5000万,我全捐了,好家伙全成你家菜园子了,股民这点钱成全你成全你了。
我一向最反对的就是当婊子还立牌坊,得便宜还卖乖的主。干嘛啊,中国人民的智商有那么低嘛,我们虽有不识字的八亿农民,这不还有好几亿识字的吗,您找出个捉刀的来这两天在新浪上大轰特轰想猪鼻子里插根葱装象,对不起,两位这个脸皮卖的有点大了,差不多就行了,没人说你学历是假的,没人说你赚钱不对,做传媒的这脸本就是拿来卖的嘛,不过您这脸比城墙拐弯还厚看来是有阵没洗了,俺就勉强给您二位洗把脸吧,大夏天的,牛皮吹多了,口也渴了,人也累了,洗把脸解解乏吧。下回出场好好化化妆,希望看起来不会太假。
$汗$ $汗$ $汗$
一些回帖
杨阑以前还不错,但出去后估计是被花花世界一下打开了那丑恶的一面,现在又再中国做她和她LG以前在北美那勾当了可惜以前只是骗骗可怜中国留学生的保险要知道那时候的留学生基本都是正而八经去求学的不象现在是有钱出过 那时候生活基本都很拮据 可见吴某人这心确实够狠的.国外混不下去或者说国内更好混就搞了个阳光文化....圈里人谁不知道那典型就是个黑洞.BMG差点就被骗还好及时回头.....至于中国某些企业嘛 杨和吴多会做人啊.那个啥啥都只见过2回面就认人家做干爹了 死拽着其孙女去欧洲晃悠了一圈 自然名牌表,首饰 衣服是必不可少的了 戴都戴了也退不了了 可怜那原本也是精明圆滑的老头子不得不XXXXXXX,所以说这两人觉得是最会做中国人的.就算吴征那博士是假的 但当一个社会学博士那是对他的侮辱....中国特色的社会学黑洞论权威 关系拍马系掌门人 !倘若哪天其传道受业解惑那是一定要去听的 听其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继续
杨:请问您对很多人骂你无耻有什么想法?木:《某周刊》那位记者和我聊了很多,我觉得每个记者都有自己的视角,但对我的表达都不是很到位,何为无耻,敢作敢为我不认为是无耻,我喜欢和男人睡觉,那么就睡咯,明天换一个那是我的自由。比如有人喜欢买文凭,那不无耻,那是为了和家人有个交代,方鸿渐不就是这么干的吗?买了文凭招摇撞骗,还死不承认,那才是真无耻~~~
杨:我看我们今天就谈到这里吧。
继续
我再解释一遍.心狠----老实人都怕作牢不敢乱搞公司财务报表.但是吴征敢.想怎么套股民的钱就用什么办法改报表.
心黑-----人家的第一桶金就是靠在美国骗保险骗来的.专杀熟呀.杀老乡和穷学生呀.
胆大-----多大的骗局都敢去设想.都敢去干.
吊大-----虽然其貌死猪.但是吊大.而且敢抛开自尊和骨气.用吊去攻击有利用价值的女人.骗上贼船一起干大事.吊不大.你能使用上这个优势吗. 第一次见到两人的照片,没有什么特殊的。男的,嘿嘿,肥点。:D
继续
第一次看到震惊!
本来是相当相当欣赏杨澜的 原帖由 Blüte 于 2007-7-24 19:40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第一次见到两人的照片,没有什么特殊的。男的,嘿嘿,肥点。:D
是这个人吗?$汗$ 悄悄地说一下,根本不认识杨澜,听别人提起过她是主持人,因此不敢发表意见。:) 原帖由 dghotline 于 2007-7-24 19:39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杨:请问您对很多人骂你无耻有什么想法?
木:《某周刊》那位记者和我聊了很多,我觉得每个记者都有自己的视角,但对我的表达都不是很到位,何为无耻,敢作敢为我不认为是无耻,我喜欢 ...
:D :D :D 原帖由 dghotline 于 2007-7-24 19:43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是这个人吗?$汗$
是的,不过这几张照片没见过,打架吗?
继续
天涯上这种经历时间考验的帖子是非常耐人寻味的,时间能证明一切呀~~~~~当年金光闪闪的一对鸳鸯,现在金色的光环在慢慢的褪去呀这些年对这夫妻俩不利的传言是越来越多,我也觉得不可能是空穴来风,先不说他们的人品怎么样,阳光卫视我很喜欢看,这种纯人文的纪录片频道在中国仅此一家,而且没有广告,这一点倒是很了不起
从来没喜欢过杨澜,总觉得她是吃人不吐骨头的主,外表却很伪善。当然人家的本事咱是佩服的。
这老贴MS暗合最近蹦达得厉害的王朔的话啊。
可悲的是国内的社会环境居然容忍这种这种人的恣意横行,无耻啊无耻
什么是英雄?看了大家这么多回帖,我觉得都没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一个人连自己的心智都没有成熟的时候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不知道后果的,赖宁的行为是自己的顽皮和学校未能够尽到看护责任造成的,我绝对相信老师不可能鼓励学校的未成年孩子去上山救火,他的死应该追究学校的责任,但学校把他升华成一个英雄就不承担责任,并且在那个急需英雄的年代,加上中国独有的宣传方式,于是乎神就诞生了,我在这里不是要谴责赖宁,而是要谴责当时那些鼓励这种行为的人,你们倡导未成年人去献出生命,怎么不鼓励你家自己的小孩去干呢?
上小学时盼着到周六看《正大综艺》
那时的杨澜姐姐是多么的光彩照人啊
可现在。。
唉,偶像就是这样倒掉的
$握手$
虽然从没喜欢过她,但一直觉得她是善人
现在看这篇老贴...真是愈发坚定的不喜欢了。
洋蓝在我们公司骗了不少钱,没办法,老总和她关系近.做个什么电子杂志,公司没一个人上去看,哎.蛇鼠
他们两夫妻就是股票割肉刀.和节目二道贩子.就是骗子.不过杨的后台混得越来越硬了.白的.她已经是全国政协委员了.黑白两道都狠了.而且搞得连王朔都要道歉......哈哈.他们两夫妻动用了黑社会了.
杨是有手腕,我上二周在天涯发的“杨澜再嫁以后”的帖子就按时间顺序找不到,要搜才搜到,
原为我是先知先觉的人,原来早有智者在,
政协委员又怎样,以前刘小庆不也是吗,
申奥大使,政协委员,估计捂住他二人是权益之计,
08一过,开始清算,
希望大家多发帖,表达对丑恶罪恶的愤概,总有一天会让这狼狈为歼的夫妇垮台,楼主继续顶, 原帖由 dghotline 于 2007-7-24 19:41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第一次看到
震惊!
本来是相当相当欣赏杨澜的
偶小的时候被偶妈教育,瞧瞧人家杨澜阿姨
偶青春期气盛说,她不就是个主持人采访别人吗,真有能耐的话,别人采访她。:cool: 原帖由 fanfanqing 于 2007-7-24 19:48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偶小的时候被偶妈教育,瞧瞧人家杨澜阿姨
偶青春期气盛说,她不就是个主持人采访别人吗,真有能耐的话,别人采访她。:cool:
太棒了。$支持$ 另, 你饭煮好了?:) 猪头男人是运作资本的高手
有杨澜这块牌子,又加上个谁都不太知道的海外背景
不厚道啊,从中国股民手里套了几个亿啊 原帖由 Blüte 于 2007-7-24 19:51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太棒了。$支持$ 另, 你饭煮好了?:)
没,现在男人和另一个男人在阳台谈事情,我小休息一会儿,嘻嘻 先吃去了$m2$ 我也想吃。:cool: 杨澜、吴征——骗子夫妻?(ZT)
上海的《解放日报》把杨澜称作“中国最有智慧的女人”。在常人看来,一个年纪轻轻的女子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获得了名誉及经济上的如此巨大的成功,确实了不起。他们所没有认识到的是,几年前杨澜回国时对报界撒了个弥天大谎。从某种意义上说,在骗术上她恐怕是中国最有智慧的女人了。
杨澜曾因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主持综艺节目而小有知名度。报载,她曾就读于北外院西语系;她本人曾在一次访谈中披露,她赴美留学是得到了一位泰国富商的扶助。本文并不想讨论她与该泰国先生的关系,因为这既不是笔者的关注点,也非恰当,应为那毕竟是别人的私事。然而,她自美回国定居被中国媒体抄作之事却让人记忆犹新。
五、六年前,她与丈夫吴征回国了。《新民晚报》采访了她俩。那时,中国虽已摆脱了要求人们直接“向党表忠心”的教条程式,但对表示“放弃在美优越的条件而报效祖国”的态度仍十分赞赏而加以厚爱。不错,选择到哪儿定居是人的意愿,应该得到尊重。不论是留美还是回国,那是个人的喜好而不应对其嘲讽或指责。关键问题是回国者要说实话,而不是夸大自己或虚构故事。常人会认为,采访一个观众曾经熟悉的电视播音员是正常的事。但从深处想,她返华定居有一系列的问题要向好奇的观众解释:为什么回国?在美奋斗得怎么样?今后有何打算?等等。实质上,这次采访关系到她们夫妇形象的重塑、机会的索取和再分配、在华的定位以及政治态度的含蓄表白。大凡投机者们对机会的性质有著超乎寻常的敏感。杨、吴夫妇也一定明白,不仅老百姓在注意她们,而且广电部、文化部的领导与港台各界也必然会阅读影响很大的《新民晚报》。
该报介绍说,吴在美是一位成功的商业人士;杨澜则称,在美攻读国际新闻专业2年多毕业后,美国ABC、NBC、及CBS等三大电视网都邀她“加盟”;公共电视网的总裁还亲自写信给她聘请她。然而,她俩决定回国定居,因为她们的前途在中国,云云。她的口气给人一种印象,似乎这三大电视网外加PBS邀其去作节目主播而遭其谢绝。多伟大啊!Peter Jennings, Dan Rather, Tom Brokaw, Jim Lehrer们都该让路了。他们的横跨全球的电视网都急需一位英语仍然在进步中、美国人文、历史知识还在熟悉中的中国女子来辅助!而这百万年薪的工资竞遭到了谢绝!是啊,美国本土长大的一届又一届的新闻及广播毕业生以及在职的上千播音员们的语言、风度、历史及国际知识肯定没有杨澜好,因为杨女士曾是中国一电视台综艺节目的主持人呀!
对美国就业市场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文科的某些专业(如哲学、历史、新闻、国际政治、音乐)毕业后找工作不容易。因此转行的人不少,或则须经历一个艰难的求职历程。 你在中国小有名气并不意味著美国人都知道你。到了美国,一切都得从新开始,陈冲如此、龚雪如此、夏霖亦如此。
杨澜编造的故事之荒诞性就在于:美国三大电视网不可能主动写信给邀聘她;CBS的总裁更不会写信给她。这四大电视网很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杨澜其人。美国电视网对节目主持人要求很严;其口语表达的生动流利程度、对本国及世界各地区人文历史的了解及气质和风度等使众多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国人都无法胜任。
电视网对主持人的气质有特别的要求:必须具有中年或以上的年龄,其形象能显现魅力与稳重,又时常不失幽默。看看我上次提到的几位主持人均如此。特别在发生重大事件时,他们有即兴发挥的能力,能在没有讲稿的情况下把索马里的冲突渊源或法国农民和政府的对立讲得头头是道而又不显出罗嗦或乱侃。这就是其难以替代的水平和能力。这种特殊要求使得 即使像 Connie Chung这样资深的主持人都曾一度靠边站。电视网对地区性特约采访记者的要求也非常高。看看那些记者们的口若悬河和对各类事件的生动表达便可知道。这些美国人也得经过特殊语音训练班的锤炼。
杨澜的技巧在于,她利用了中国公众对这一切的不了解而虚构了自己在美国新闻界心目中的“地位”。连美国社会都在青睐她,那么她必然是当今求之难得的奇才了。她清楚地知道,如果把自己在美求职不如意的事如实道来,如果把外国人(特别是中国这样政治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如何难以打入电视广播这一美国人占据的世袭领域的事真实地说出,那么对中国民众来说无疑是承认自己在美的奋斗失败。尽管回国求职并不一定表示本人的无能,但那时国内往往是这么看待归国的人士的——除非你能讲一个放弃美国优越生活和职位的故事。
因此,杨需要叙说一个在美成功的故事,但她的吹嘘也实在太离谱了。否则,杨澜能够出示那些美国电视网邀请她“加盟”的信吗?可能“丢失”了吧!她的故事之所以能在中国被接受而尚未受到质疑,是因为中国的民众和政府部门(包括中国电视台的老总们)不可能对我以上谈的几点了解得如此确切,因为他们毕竟未在美长期生活过、不了解美国的就业市场。利用这种由于不同地域和生活方式而带来的认知上的差距,这是骗术中较为高明的一种。那么?向《新民晚报》虚构故事对杨澜在华事业的窜升究竟有何重要意义?杨澜是如何把媒体形象转化成对己有利的商业优势的?
在分析杨澜的发家史时,不能不提到其现任丈夫吴征。
为走向国际,此君最近竟然伪造学历。众所周知,前不久杨澜的“阳光卫视”与“新浪网”合并,杨氏夫妇分别担任新浪的一、二把手(吴与原新浪领导人共担第一把交椅)。因此,杨、吴有了除阳光电视台以外的一个宣传自己的强大阵地。
在11月9日的新浪娱乐消息中,有一条为:“吴征被选为第29届国际艾美奖颁奖大会共同主席”。也就是说,下星期一他将与美国公共广播电视网主席Pat Mitchell共同主持颁奖仪式。
众所周知,艾美奖闻名国际,是美国电视界的奥斯卡。届时全球影视明星与剧作家麇集此一盛会,其全球收视率将达到两亿多人。新浪网称吴“这是有史以来出任这一职务的第一位亚洲人…吴征先生将首次以新浪网联合董事长的身份亮相于国际活动,并将为典礼致贺词。”如果吴征是靠诚实来获得此一殊荣,那么我会为此高兴,因为能有华人担任这一重大典礼的关键职务,有助于提高华人的形象。 但是,打开新浪网提供的吴的履历,我不免倒吸了一口凉气:在吴的众多文凭中,有一条为“1993年和1996年分别获得华盛顿大学硕士学位和美国巴灵顿大学博士学位。”在美国,很少人都听说过巴灵顿大学吧。要了解这所学校,还得努力寻找、仔细探索才行。原来,Barrington University 是一所函授学院(学生不用到学校来上课),提供的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 Distance Learning,而且,该学校不设博士学位!为了蒙骗中国的老百姓、确立自己的学术地位,吴编造博位,这不很可耻吗?吴征是没有勇气提“函授”两字的。这黑纸白字的事实就这样躺在我的面前,而吴征却即将道貌岸然地登上艾美奖的奖台,获取国际影视界的掌声。这是多大的一种讽刺!
至于他其它的学位及“北大及清华的客座教授”我目前尚无暇核实,仅仅此一项就让人摇头了。广大留美学子需要五、六年的苦读才获得一个博士学位,而吴征靠笔一挥就让中国相信他是美国的博士。
下星期一晚上,当艾美奖的主席布莱斯 · 查贝尔 (Bryce Zabel) 握著吴的双手向他道贺、当千万双敬羡的眼睛凝视著这个中国新浪网董事会联合主席的时候,杨澜会怎样想呢?可能是为自己的夫君又迈出人生中关键的一步而欣喜吧。在中国这一各种利益重组的时刻,在建立未来的电视王国与网络巨头的奋斗中,配合默契的夫妻俩又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关链接:
杨澜的先生吴征的美国博士学位是骗人.
吴征,不要用你的所谓"资历"骗人好不好.你的简历上说自己是美国巴林顿大学的博士,今天查了福布斯(http://www.forbes.com/global/2000/0515/0310058a_2.html)上的一篇文章,原来是Barrington University ,一所连总部都不固定的线上函授大学,又去了这所学校的主页一看,它只有学士,硕士的函授课程,根本没有什么博士课程!!!! 也难怪,资本市场就需要你这种会吹大牛的人才玩得转!只是拜托,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克莱登已经行不通了,不要低估大家的智商!
12-18个月业余时间拿个学位,美国教学部不认可其学位. 哎,到EBay去败败家。:D 杨澜吴征事件隐藏了什么?(ZT)
近日,网络上忽然之间掀起了一阵揭发杨澜和吴征的风潮,一时间风起云涌,热闹非凡。一位老友来信问我怎么看这个事件,并希望我能写一点评论。坦率地说,在这个时候写这些东西不会讨人喜欢,但我的直觉告诉我这里面确实有些名堂,不妨写点东西给大家。
要讲杨澜和吴征二位的事情,首先要讲一讲早先的中国首富牟其中先生。数年前,我和牟先生相识并有过一次长谈,当时我有几个投资计划,其中之一就是卫星电视项目。在金融界谋生,要有前瞻的眼光和胆量。那时候国际上卫星电视方兴未艾,中国的卫星电视还没有开发,但闭路电视却在中国开始建立。当时我的想法是在海外租用卫星,在香港建立卫星转播系统,用这样的方式进入中国。因为在世界上文化传播业是个利润极高的行业,中国在此领域基本上是空白,只要能和中国地方闭路电视系统建立业务联系,整个卫星系统就可以顺利进入中国。这对国际上是个极为利好的消息。建立了这个系统就不愁搞不到投资,也不愁未来的发展。一旦你率先进入了中国,各个新闻和文化传媒都会争着和你合作。即使你不想经营了也可以卖个好价钱,更何况这种企业在美国或香港上市都会是个好题材。
牟先生对这个计划极为热心,卫星系统也解决了,但他却没有在中国大陆建立必要的基础。另一个问题是,牟先生头脑超前,但耐心不够,投资的计划太多,而且将这个项目当做了宣传和募集资本的晃子。在实施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尽心尽力,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项目还没有实施之前就将全部计划透露出去。结果在美国金融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卫星计划,而在中国大陆更是风风雨雨,最后造成大陆的基础工作没有办法实现。时间久了投资界的耐心也没有了,牟其中也因为其他失误而丧失了成功的可能,最后因为资金问题被司法追究。
杨澜吴征二人与牟先生有着不同的状况,吴征先生是个聪明人,在他得到这个计划的时候,就慢慢地开始了他的事业。在金融界有很多项目是不需要太多的投资。也许大家不信,如果你有很好的航线,你建立一家航空公司并购买飞机并不需要你一分一文,只要你能充分利用金融界的融资手段,你就可以完成,这就是资本运作的手段问题。
吴征显然很了解这个卫星计划的巨大利润,他也明白如何自金融界募集资本。但他需要的是个能在大陆帮助他建立基础的人。而杨澜则是她最佳的人选。
上市公司的主要指标是要有三年以上的经营业绩和一个诱人的投资计划和投资赢利远景。中国的文化传播事业很显然是最好的项目。杨澜身为中国的电视明星,在中国大陆具有广泛的社会关系,又拥有美国学历,有自己的新闻工作室和明显的成功经验,具备实施此计划的最佳条件。
实施这个计划有几个关键,一是要有三年良好的业绩,这个问题已经解决,这就是杨澜工作室出产的节目已经在中国大陆播出,而且和很多广播机构有节目合约,这就是最好的业绩。二是从业人员,吴征有新闻行业的经历,杨澜更是如此。在主导股民上面就已经有了成功的基础。三是要有上市的壳,在香港和美国都有很多上市的空壳公司,这些公司便宜的只需要几千美元,贵的需要上亿美元。但只要你能有好的故事,能将你的基础添加进去,这个壳就值钱了。杨澜和吴征就是和一位台湾商人共同收购了一个壳公司,然后将杨澜工作室等业绩填充进去,这时候的企业就焕然一新了。要想上市募集资本,最后的条件是时机。在当时,全世界都是网络热潮,新闻文化传播业也是如此。全球的投资热潮从美国到香港一浪高过一浪。而当时的香港又有回归大陆的契机,同时香港没有一家高科技的传媒公司上市,而且大家都对未来的中国市场看好。杨澜吴征的公司在那个时候就是唯一一家可以进入大陆市场的公司。这样好的题材,怎么会不诱惑人呢?一上市,当然是股票高升一路狂飙。杨澜和吴征夫妻二人自然也会赚得钵满盆满。也许有人会怀疑杨谰与吴征是如何搞到初始资本,其实这很简单。当你有了计划,就可以找投资银行进行桥梁贷款,用你未来上市的股票担保,有了这笔资本你就可以将计划进行下去。更有许多投资银行愿意先承担这笔费用,帮助你完成计划。可以不客气地讲,如果你有好的项目,不根本就不需要任何资本,空手一样可以成为富豪。而在香港和美国的股票市场,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窍门。并不是每个上市公司句需要很多的资本。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都知道美国的NASDAQ,如果有企业愿意,只要你支付一万美元,我就可以在一个月内让你的企业成为NASDAQ的上市公司,你同样可以公开募集资本,同样可以交易。但它的类别有相当的限制。这就是上市公司中的不同之处。但中国的百姓和企业并不了解这里面的奥妙,认的只是上市公司。这就如同,都是人,但却有成人和儿童,人的定义是正确的,但内涵不同。
类似杨谰与吴征夫妇这样的发家在最近几年层出不穷,主要是巧妙地利用了大陆现存的体制和经济制度弊端。坦白地说,经我之手培养的这样的富翁就超过十人以上。在香港和美国利用大陆和海外法律及金融差异赚钱成为一代富翁的,有名有姓的就超过百人以上。大陆的江公子,香港的李公子无一不是如此的手段。是历史造就了他们的成功,而非其他原因。海外财团利用中国的体制问题暴富的更不计其数,其金额更超过杨澜与吴征。以我个人的观点,杨澜与吴征的做法并没有什么可指责的,面对机会,谁都可以去做,关键是你是否掌握了这个机会。有关这样的故事,我在几年前就写了《发财秘笈》这样的小文章来讲述分析类似的案例。
对于杨澜与吴征,在成功后卖出股份变现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明明知道其中的问题,只有傻瓜才会坚守到底。只是可怜了一批盲目追捧的股民。
对于金融界的人而言,有两个原则是不能不遵守的,这就是守信保密和低调。杨澜与吴征的问题是被成功冲昏了头脑。有了一次成功的机会就寻求更大的成功,结果就引发了如今的杨澜吴征事件。
当网络上刚一出现揭露杨澜与吴征的文章时,我第一个感觉就是中国的网络大战要开始了。在中国的一个经济论坛上我曾简单地谈了一点个人的看法。我绝不认为这是个偶然事件。这正如新浪网中的声明一样,这是个极为隐秘的阴谋,是经济争霸战的序幕
大家也许不会忘记新浪网曾出现一次争战。这就是原老板王志东先生和股东们的权利之争。在某种意义上讲,正是王志东的离开,才使杨澜与吴征进入新浪网,这对夫妻才得以主导新浪网。吴征挟着自己的资本融通经验,给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就是要在中国建立自己的新闻文化王国,而合作者正是大名鼎鼎的四通公司。网络技术和现代管理的结合将意味着垄断的产生,而这个垄断一旦形成,最大的威胁就是那些正在挣扎的门户网络。而在当今,中国加入WTO,海外的门户网络都在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国的市场,谁能在中国争得第一,谁就有可能在未来成为中国的YAHOO。就意味大笔的财富即将到手。而吴征的长期计划将比其他网络公司和新闻传媒更具诱惑力,更能吸引海外的投资者,也更能顺利地展开未来的业务。这样的竞争局面,很显然对中国某些网络门户形成了巨大的威胁。这是生存与死亡的竞争。一年来新浪与搜狐的官司就很能说明这里面隐藏的问题。
经济争霸实际上也是另类的战争。当你手中没有大量的武器装备的时候,最好的手段就是奇袭。新浪是美国上市公司,当网络上流传杨澜吴征个人造假的文章时,另一个隐藏的目的很快就会浮现出来。坦率地讲,我对杨吴二人的学历是否造假并无兴趣,对吴是否曾进行保险欺诈也无兴趣。古人云:“英雄不论出处”。作为金融界的人士,诚实是最基本的要求,企业家也是一样。尽管网络上的指责并不能说明现在的吴征头上的真正问题,也不能证明其现在的行为就是违反法律,但在这个事件中最成功的就是主谋抓住了杨吴二人的致命弱点,诚信问题。从法律的严格意义上讲,任何一个新浪股东都可以在法庭上控告杨吴二人隐瞒欺骗,从而要求经济索赔。尽管目前还没有人进行这一诉讼,但这样的结局已经出现,这也是此事件幕后主使人的重要目的和手段。
.
对杨吴二人的诉讼为什么还没有出现,这一点都不奇怪。任何经济战争要的是用最小的代价去赢取最大的利益。利用这种危险的局面和手段进行谈判就最具控制力。我相信杨吴不可能不知道事情产生的原因,只是幕后谈判的交易还没有达成。而中国百姓对暴富的痛恨和民族性所引发的对杨吴二人的声讨,正是幕后策划者所要的高潮,只有民众的声音才能让正意气风发的杨吴不得不低头。由此可见其人用心良苦,谋划的全面。用一句行话讲。这就是成功的企业阻击手行为。成功地利用了民众的心理而用最短的时间取得了最佳战果。
对于杨吴二人的表现,本人认为是十分的失策,从某种角度上看,杨吴而人并没有太大的漏洞,尽管美国某大学的博士可疑,但在法庭上仍有回旋余地。而吴征在回应这事件上的作为,显示了他缺乏经验,进退失据的心态,也证明其不够老炼,缺乏危机反应能力。吴征在答复记者的时候将自己的计划全面公布出来,这更是极为拙劣的一着。他希望用美丽的远景笼络住百姓和股东,但这一计划的公布无意是将自己推向了前台,成为全中国所有网络和文化传媒机构的敌人,而这也是幕后主谋所需要的引蛇出洞,让吴征暴露在众人面前的阴险招术。。从而激起敌对一方的更大行动,众多的网络企业和文化传媒企业为了生存,就要从根本上消灭吴征的计划,否则,中国的网络在吴征的资本运作之下很快就会成为大一统。从另一方面看,当吴征事件发作后,吴迫不得已公布计划,也从根本上影响了他未来计划的实施,合作方的要价会升高,募集资本的成本要加大,勾画的蓝图也将会从各个方面出现问题。坦率地讲,如果处理不好,吴征的未来计划很有可能在各方势力的压迫下破产,至少会做很大的修正。作为新浪公司,很显然将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到了新的计划及资本运作上面,从而也反映了新浪本身具有缺乏经营管理专家,缺乏长期目标的缺陷。吴有资本运作的本事,但没有经营管理的能力,新浪网的管理结构缺陷也反映了国内企业的浮躁和结构上根本性的缺失。而这个缺失,正是保证资本运作长久的基础,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没有了经营管理专家,任何短期的资本运作都不会长久,也不会挽救企业的失败。特别是在未来,国际大企业进入中国之后,竞争加剧,企业结构上的缺点就会使企业面临新一轮的倒闭。这就是经济学和管理学说的源与本的问题。
杨澜与吴征事件的后果是什么呢?
当事件逐渐扩大,司法诉讼问题就会显现出来,这时候的新浪将会受到严重的冲击。本来在现在的网络市场就很不理想,股票下跌是一定会出现,但是否会有更严重的问题出现,谁也无法预料。极有可能出现的会是以下几种可能。
一种可能,杨吴二人在新浪股东的压力下退出新浪,这样的结果是杨吴二人的未来中国新闻文化王国的美梦全面破产。
第二种可能,新浪与制造此事端的幕后的主谋进行利益谈判,重新勾画未来中国文化蓝图,各自达到自己的目的。但这时候,杨吴二人的未来计划也同样需要大幅度修改,某些利益人或集团入主新浪或其他新的利益企业。
第三种可能,杨吴二人坚守阵地,以司法程序应对。换言之就是要比对经济实力,用时间来压制对方。反正美国的诉讼期长,诉讼三年五年也不是没有可能,让时间拖垮对方,让时间产生遗忘来淡化民众的印象和视点。
第四种可能,海外或国内的网络企业或财团浑水摸鱼,在新浪新的计划没有实现,资金筹集不佳的情况下,低价收购,重组新浪。
但无论如何,新浪在这次争夺战中显然是个失败者。杨吴二人苍白的宣言也说明了这点。在战术上和战略上他们夫妇已经先失一着,而且被人打击在死穴上。
N经济利益之争不亚于战争,只是手段不同,但目的相同。网络经济是中国最有现代经济特点的企业,也没有国营企业的束缚,完全是一个资本主义经济的体现。而杨澜吴征二人的发家史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的特殊历史阶段。这场你死我活的经济战也充分显示了中国的特色。
从专业角度上看,我欣赏杨吴二人的胆量和魄力。从长远利益上看杨吴二人的计划如果能成功,无疑会对中国文化领域抵抗海外财团侵入起个很好的作用。尽管杨吴二人并不具备管理这个企业的能力,但他无疑也会给中国建立一个强大的民族文化企业集团。
但世事难料,好的计划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成功。空手道谁都可以玩,但能不能成功就是另一个问题。也许有人会问:“在中国加入WTO之际是否还会出现杨澜式的暴富现象?”我可以坦率地讲,在未来五年,如果手段使用得当,在中国至少还会有五十个杨澜式的暴富机会。关键是要看如何去把握这个机会。中国体制上与西方社会的差异不会在短期内消失,类似的司法和体制上的漏洞肯定可以造就不少的新富豪。牟其中与杨澜吴征玩的是同一个把戏,一个进入监狱,一个成为富豪,相隔不过数年,谁又能说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杨澜吴征的故事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显著的篇章。这样的故事充满了传奇,今日的发展更是可以大书特书。至少他可以在世界企业管理史上留下痕迹,并可以成为MBA教学中的典型案例。
对社会学家而言,从这里可以研究人类的心理和社会;对经济学家和企业管理学家来讲可以从中寻找经济规律和体制漏洞;对人文学家而言更是一个取之不尽的素材源泉。在这个故事中,有金钱,美女,富豪,情变,欺诈,官司,企业,法律,爱情,竞争,欢乐,嫉妒。有中国,美国,还有香港,台湾。有一夜致富,也有三角恋爱。这样丰富的内容,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都充满了悬念,更是典型的好莱坞电影的标准版本,一波三折,惊心动魄。
在这里更值得一提的是企业阻击手的高明手段,玩大众于股掌之中,尽管杨吴二人掌握舆论工具,但仍置其于死地而后治之。挟大众迫杨吴让利不说,自己还以侠士之身获全民掌声。
杨吴二人的最后结局,目前尚难预料。我相信目前离揭开迷底的日子已经不远。但无论如何,杨吴事件都会对中国未来文化传媒和网络经济上留有重要的一页,甚至影响着未来的发展。到最后,鹿死谁手,谁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其实哦,聪明到他们这样,假文凭已经不重要了。 同样是空手套白狼,同样是靠嘴皮一张,很多人根本达不到他们的高度。就当看热闹吧。 人生一场,怎么过都是过。 原帖由 nanguazaixian 于 2007-7-24 21:10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其实哦,聪明到他们这样,假文凭已经不重要了。 同样是空手套白狼,同样是靠嘴皮一张,很多人根本达不到他们的高度。就当看热闹吧。 人生一场,怎么过都是过。
所以说啦,人家是资本运做的高手啊
在中国混,就得这样子的......
就是可怜了点小老百姓冲着对杨澜的好感想炒点股票发点小财
结果还是被套了一圈 福特说过,只赚了钱的生意就不是好生意。
这俩只赚了钱不过,还培上了诚信。这是个亏本儿买卖。
不是不报,时机未到
页:
[1]